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基础达标】
1.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文明连接为一个整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由此可知,隋朝修建大运河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加强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B.加强了北部边防
C.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D.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运河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文明连接为一个整体,这说明隋朝修建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加强北部边防不是隋朝修建大运河最深远的影响,B项错误;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与材料“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不符,C项错误;大运河并没有起到巩固隋朝统治的作用,D项错误。
2.唐太宗认为“人才有长短”,“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于是任命刚正不阿的李道裕为刑部侍郎,任命不通经史但能秉公办事的戴胄担任大理寺少卿一职;他还提拔了不少关东地区的普通地主,如魏征等,并广泛听取官员的意见。这说明唐太宗( )。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
C.不兴土木,休养生息 D.保证农时,轻徭薄赋
【解析】唐太宗用人,讲究“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并广泛听取官员的意见。这说明唐太宗选贤任能,虚怀纳谏,A项正确。
3.唐朝时,男女之间的社会正常交往比较自由公开,无论是宫廷、官宦、民间都是如此,从流传下来的众多仕女图中可以看出,唐朝的女性长裙曳地、轻纱绕臂,当时女性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唐三彩中就有大量女性骑马的造型。这主要体现出唐代( )。
A.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B.游牧文化渗入社会生活
C.封建伦理观念瓦解 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解析】据材料“男女之间的社会正常交往比较自由公开”“唐朝的女性长裙曳地、轻纱绕臂,当时女性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及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受到的束缚较少,反映了社会风气的开放和包容,A项正确;“长裙曳地、轻纱绕臂,当时女性可以参加各种活动”与游牧文化无关,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在唐朝时期并没有瓦解,女性整体的社会地位仍然较低,排除C、D两项。
4.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再度和亲。唐穆宗时,唐蕃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这些举措( )。
A.有利于西域地区的发展
B.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理
C.促进了异域文化的进步
D.推动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中原与吐蕃之间往来不断,有利于推动汉藏经济文化交流,D项正确。
5.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一些节度使不但阻断漕路,甚至借口衣食不足,抢夺漕运物资以供军用,给朝廷带来极大危害。这反映出唐代( )。
A.全国各地动荡不安 B.藩镇割据不得民心
C.中央权力受到威胁 D.经济重心移至南方
【解析】材料“一些节度使不但阻断漕路,甚至借口衣食不足,抢夺漕运物资以供军用,给朝廷带来极大危害”体现了藩镇割据对中央朝廷的威胁,故C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藩镇的关系,没有体现民众对藩镇割据的态度,排除B项;D项是在南宋时期,排除。
6.唐灭亡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了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的实质是( )。
A.民族矛盾的产物 B.朋党之争的结果
C.宦官专权的翻版 D.藩镇割据的延续
【解析】根据材料“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了九个割据政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后,节度使成为地方割据势力,直至唐朝灭亡也没有解决藩镇割据问题,因此题干所述五代十国的割据政权实质上是藩镇割据的延续,D项正确;五代十国作为割据政权,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而不是民族矛盾的产物,排除A项;朋党之争与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形成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五代十国作为割据政权,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而不是宦官专权的翻版,排除C项。
【拓展提升】
7.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就将自己的陵墓安排好了,“因山为陵,容棺而已”。为防子孙将其厚葬而造成浪费,他还指出:“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唐太宗此举( )。
A.源于经济凋敝的现实 B.推动“贞观之治”的形成
C.旨在改善民众的生活 D.表明唐初社会矛盾尖锐
【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就将自己的陵墓安排好了,防止子孙将他厚葬,浪费财力,他还指出“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最终推动了“贞观之治”的形成,B项正确;唐太宗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出唐太宗具有一定的节葬思想,与改善百姓生活并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唐初社会矛盾尖锐,排除D项。
8.(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唐人王建有诗云:“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一作教)胡乐。”这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区域开发 B.经济繁荣
C.民族交融 D.社会开放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前两句诗讲的是少数民族向汉人学习耕种,后两句诗讲的是汉人学习少数民族音乐,这是一种双向的交往交流交融,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C项正确。“区域开发”仅在前两句诗中有所体现,后两句体现不了,以偏概全,A项排除。经济繁荣不足以概括材料主旨,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而非社会开放,D项排除。
9.下图为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唐代白瓷皮囊壶,该壶是模仿皮囊而作的瓷质盛酒(水)器。该壶通体施白釉,釉面匀净、光润;壶上部有环式提梁,壶身两侧周边做仿皮囊缝合的起线装饰,上部饰花叶纹。该文物可用于说明唐朝( )。
A.民族间存在经济文化交流
B.制瓷工艺领先世界
C.对外政策开放包容的特点
D.社会风尚日益胡化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皮囊壶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物品,故该白瓷皮囊壶杂糅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并利用中原地区工艺制成,兼具汉族与少数民族特色,该物品的出现反映出唐王朝与周边民族存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外制瓷工艺的对比,无法得知中外制瓷工艺的优劣,排除B项;该物品体现出唐王朝与周边民族存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这与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无关,排除C项;仅一个白瓷皮囊壶无法说明当时社会风尚日益胡化,排除D项。
10.(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唐人封演在其编撰的《封氏闻见记》卷六《打球》中记载:“太宗常御安福门,谓侍臣曰:闻西蕃人好为打球,比亦令习,会一度观之。昨升仙楼有群蕃街里打球,欲令朕见此蕃,疑朕爱此,骋为之。以此思量,帝王举动岂宜容易。朕已焚此球以自诫。”据此可知( )。
A.西藏地区的文化传入中原地区
B.西藏地区的球类运动广泛传播
C.太宗因讨厌蕃人打球而焚烧此球
D.太宗反对与西藏地区有过多交往
【解析】从材料可知,西藏地区的娱乐活动传到了中原地区,说明西藏地区的文化传入中原地区,故选A项;材料中的事件应该发生在长安城,故不能得知西藏地区的球类运动广泛传播,排除B项;太宗不是因为讨厌蕃人打球而焚烧此球,而是怕身为皇帝的自己的行为会引起上行下效,故为了自诫而焚烧此球,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并不反对与西藏地区进行交往,否则不会让文成公主和亲,排除D项。
11.下面为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出狩”剑南时,在普安郡(今四川剑阁)发布的诏书。该诏书( )。
应须兵马、甲仗、器械、粮赐等,并于本路自供。其诸路本节度、采访、防御等使虢王等,并依前充使。其署官属并本路郡县官,并各任自拣,五品已上置署讫闻奏,六品已下任便授,已后一时闻奏。
A.旨在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B.加速了唐王朝政治统治的灭亡
C.缓解了唐朝内轻外重的局面
D.体现了中央对现实的政治妥协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被迫入川,其发布的诏书不仅授予了各地节度使、采访使等军政合一的大权,也一并赋予六品以下官员的人事任命权,这些举措反映出唐玄宗为平乱向地方让渡了大量权力,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因此这是唐玄宗在特殊背景下的政治妥协,D项正确;该诏书旨在平定叛乱、维护唐王朝的统治,排除A项;该诏书虽然向地方让渡了大量权力,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但也加速了叛乱的平息,维护了唐王朝的统治,排除B项;这一举措加重了唐朝内轻外重的局面,排除C项。
12.对于黄巢起义前藩镇的作用,宋人认为:“世言唐所以亡,由诸侯之强,此未极于理。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材料( )。
A.肯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积极作用
B.认为藩镇是唐衰落灭亡的重要因素
C.基本否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作用
D.认为藩镇对唐统治有双重作用
【解析】从材料中的“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可以看出,材料认为藩镇对唐统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故答案为D项;材料认为藩镇对唐统治有消极作用,排除A项;从材料中的“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可以看出,材料认为藩镇有延续唐朝统治的作用,排除B、C两项。
二、非选择题(12分)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时期,水利事业很发达。武帝时,关中开凿了许多渠道,形成一个水利灌溉网。……京畿以外,关东地区也兴修了一些水利。……至于凿井灌溉,北方到处都有,甚至居延边地,也凿井开渠,进行屯垦。
——摘编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灌溉工程数量简表
地区 长江以北 长江以南
时间 中唐以前 中唐以后 中唐以前 中唐以后
数量/处 98 29 23 938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三项有关汉、唐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答案】 信息一:汉代的灌溉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唐代中期以后长江以南地区的灌溉工程数量大幅增长。说明:从汉到唐,随着长江以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封建经济不断发展。(4分)
信息二:从汉到唐,灌溉工程不断发展。说明:农业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事业,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封建经济不断发展。(4分)
信息三:中唐前后长江以北地区和长江以南地区灌溉工程数量变化对比明显。说明:中唐以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4分)
【解析】信息一:根据材料“西汉时期,水利事业很发达。武帝时,关中开凿了许多渠道,形成一个水利灌溉网”“唐代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可知,汉代的灌溉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唐代中期以后长江以南地区的灌溉工程数量大幅增长。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汉到唐,随着人口大量向南方迁徙,长江以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封建经济不断发展,灌溉工程数量不断增长。信息二:根据材料“唐代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可知,中唐以前,全国灌溉工程数量较少,但中唐以后,全国灌溉工程数量急剧增加,说明从汉到唐,灌溉工程不断发展。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事业,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封建经济不断发展。信息三:根据材料“唐代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可知,长江以北灌溉工程数量由98处下降为29处,而长江以南灌溉工程数量由23处增加为938处,说明中唐前后长江以北地区和长江以南地区灌溉工程数量变化对比明显。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唐以后,安史之乱以及藩镇割据导致北方政局混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南方相对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基础达标】
1.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文明连接为一个整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由此可知,隋朝修建大运河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加强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B.加强了北部边防
C.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D.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2.唐太宗认为“人才有长短”,“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于是任命刚正不阿的李道裕为刑部侍郎,任命不通经史但能秉公办事的戴胄担任大理寺少卿一职;他还提拔了不少关东地区的普通地主,如魏征等,并广泛听取官员的意见。这说明唐太宗( )。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
C.不兴土木,休养生息 D.保证农时,轻徭薄赋
3.唐朝时,男女之间的社会正常交往比较自由公开,无论是宫廷、官宦、民间都是如此,从流传下来的众多仕女图中可以看出,唐朝的女性长裙曳地、轻纱绕臂,当时女性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唐三彩中就有大量女性骑马的造型。这主要体现出唐代( )。
A.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B.游牧文化渗入社会生活
C.封建伦理观念瓦解 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4.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再度和亲。唐穆宗时,唐蕃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这些举措( )。
A.有利于西域地区的发展
B.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理
C.促进了异域文化的进步
D.推动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
5.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一些节度使不但阻断漕路,甚至借口衣食不足,抢夺漕运物资以供军用,给朝廷带来极大危害。这反映出唐代( )。
A.全国各地动荡不安 B.藩镇割据不得民心
C.中央权力受到威胁 D.经济重心移至南方
6.唐灭亡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了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的实质是( )。
A.民族矛盾的产物 B.朋党之争的结果
C.宦官专权的翻版 D.藩镇割据的延续
【拓展提升】
7.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就将自己的陵墓安排好了,“因山为陵,容棺而已”。为防子孙将其厚葬而造成浪费,他还指出:“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唐太宗此举( )。
A.源于经济凋敝的现实 B.推动“贞观之治”的形成
C.旨在改善民众的生活 D.表明唐初社会矛盾尖锐
8.(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唐人王建有诗云:“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一作教)胡乐。”这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区域开发 B.经济繁荣
C.民族交融 D.社会开放
9.下图为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唐代白瓷皮囊壶,该壶是模仿皮囊而作的瓷质盛酒(水)器。该壶通体施白釉,釉面匀净、光润;壶上部有环式提梁,壶身两侧周边做仿皮囊缝合的起线装饰,上部饰花叶纹。该文物可用于说明唐朝( )。
A.民族间存在经济文化交流
B.制瓷工艺领先世界
C.对外政策开放包容的特点
D.社会风尚日益胡化
10.(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唐人封演在其编撰的《封氏闻见记》卷六《打球》中记载:“太宗常御安福门,谓侍臣曰:闻西蕃人好为打球,比亦令习,会一度观之。昨升仙楼有群蕃街里打球,欲令朕见此蕃,疑朕爱此,骋为之。以此思量,帝王举动岂宜容易。朕已焚此球以自诫。”据此可知( )。
A.西藏地区的文化传入中原地区
B.西藏地区的球类运动广泛传播
C.太宗因讨厌蕃人打球而焚烧此球
D.太宗反对与西藏地区有过多交往
11.下面为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出狩”剑南时,在普安郡(今四川剑阁)发布的诏书。该诏书( )。
应须兵马、甲仗、器械、粮赐等,并于本路自供。其诸路本节度、采访、防御等使虢王等,并依前充使。其署官属并本路郡县官,并各任自拣,五品已上置署讫闻奏,六品已下任便授,已后一时闻奏。
A.旨在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B.加速了唐王朝政治统治的灭亡
C.缓解了唐朝内轻外重的局面
D.体现了中央对现实的政治妥协
12.对于黄巢起义前藩镇的作用,宋人认为:“世言唐所以亡,由诸侯之强,此未极于理。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材料( )。
A.肯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积极作用
B.认为藩镇是唐衰落灭亡的重要因素
C.基本否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作用
D.认为藩镇对唐统治有双重作用
二、非选择题(12分)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时期,水利事业很发达。武帝时,关中开凿了许多渠道,形成一个水利灌溉网。……京畿以外,关东地区也兴修了一些水利。……至于凿井灌溉,北方到处都有,甚至居延边地,也凿井开渠,进行屯垦。
——摘编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灌溉工程数量简表
地区 长江以北 长江以南
时间 中唐以前 中唐以后 中唐以前 中唐以后
数量/处 98 29 23 938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三项有关汉、唐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