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2025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徐中约《中国的奋斗》中说“(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由材料可知统治者发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学习西方技术 B.巩固统治 C.发展资本主义 D.发展近代教育
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中国人认真地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体现这种“社会思潮”的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C.“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洋务派认为:“一旦海上有事,海程梗阻……而内地又无处采买……贻误军需。”因此,除了最早兴建的几个军工厂位于沿海外,后来兴建的绝大多数军工厂都选址内陆。军事工业布局的调整反映出洋务派( )
A.由“自强”逐渐转向“求富” B.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C.致力于平衡东西部工业发展 D.寻求更加稳妥的国防战略
4.清朝时期,乾隆在一篇对英谕旨中称英国“倾心向化(注:归服)”、“叩祝万寿”,而洋务运动时期,“贵国”、“请”等词汇频繁出现在对英书信中。此变化反映出( )
A.清朝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清朝开始学习西方制度
C.中英两国实现平等交往 D.传统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5.自洋务派开始兴办民用企业以后,民间办厂的风气一时席卷全国,尤其是当诸多达官显贵均投身于兴办洋务以来,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
A.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科技人才 B.一定程度抑制了外国经济的扩张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启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6.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
A.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B.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D.在某种程度上抵制了外来资本入侵
7.清政府1884年在新疆建省,1885年在台湾建省;1907年,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裁撤吉林、黑龙江将军……东北三省正式建立。这反映出清政府( )
A.遏制了地方叛乱势头 B.平稳度过了边疆危机
C.明确了边疆主权归属 D.接受了近代外交规则
8.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中国台湾。1883年年底,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这些史实说明这一时期( )
A.中国边疆危机十分严重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列强已就侵华达成一致 D.清朝沦为“洋人的朝廷”
9.19世纪中期,沙俄政府相继成立了帝国地理学会与考古协会,负责新疆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研究。1858年,军人出身的瓦利哈诺夫所率领的考察队便详细记录了喀什地区的地理地貌,包括矿藏分布、河流走向、历史遗迹和交通路线等。这些举措旨在( )
A.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 B.为殖民扩张提供便利
C.完善殖民统治的体系 D.拓宽认识世界的视野
10.他,花甲之年,率师西征,平阿古柏,逐沙俄,收复新疆;七十高龄,督师南下,抗法援越:师夷长技,倡导洋务,创办福州船政局,成为“中国近代海军之父”,他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李鸿章
11.“冯将军,英名天下闻……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闪闪龙旗天上翻,道(光)、咸(丰)以来无此捷。”这首《冯将军歌》作于1885年,作者为清代文学家黄遵宪。诗中的“捷”发生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中法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2.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发布上谕感慨道:“上年法人寻衅,叠次开仗,陆路各军屡获大胜,尚能张我军威。如果水师得力,互相援应,何至处处牵制。”随后就海军建设中“船厂应如何增拓,炮台应如何安设,枪械应如何精造”要求督抚大吏各抒已见。材料说明清政府( )
A.盲目高傲自大 B.成为“洋人的朝廷” C.强化边疆管理 D.近代海防意识提高
二、简答题
13.回顾英雄事迹,弘扬民族精神。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19世纪30年代末,前往广东查禁鸦片的钦差大臣是谁?他主持的哪一事件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2)谁认为海防塞防并重,之后他率军收复新疆?为巩固西北边防,在新疆建立什么?
【老将风霆声震外,战功彪赫镇南关】
(3)19世纪80年代,在抗击法军的过程中,率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著名将领是谁?“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指的是哪一战争?
(4)综合以上探究,概括以上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宝贵精神品质。
三、综合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李鸿章等坚决抵制,此事(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大有利于彼(列强),……若再议及,只有仍执前说(以前所说的理由),(修筑铁路),害我田庐,碍我风水,百姓必群起抗战拆毁,致激民变。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等力矫众说,要求自建铁路,)李鸿章上奏说,若火车盛行,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即遇官道稍窄之处,亦必买地优给价值(多给钱拆迁百姓的田庐),不难稍纡折(多给钱拆迁老百姓的坟墓)以避之。
——《光绪六年十二月初一直隶总督李鸿章奏》
材料三 1881年,为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李鸿章下令修筑了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摘编自《近代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李鸿章反对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归纳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以来,清朝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世以来,列强自海上骎骎东来,面对古老中国紧闭的国门,屡屡叩关寻衅。昔日不设防之万里海疆,成外敌疯狂入侵之坦途……中法战争后,清廷决定大治水师,首要举措便是加强北洋海军建设,到1888年,北洋海军共有铁甲舰、巡洋舰、鱼雷艇等各军舰41艘,其次为建立新式学堂如威海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为近代海军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摘编自李斌《李鸿章与晚清海权》
材料二:洋务运动兴起后,近代海防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并被纳入统治者的决策视野,最后被逐步付诸实施……19世纪70年代,西方近代海疆观念也正式传入中国。1874年,希哈里的《海防新论》由江南制造局翻译成中文出版。这本书成为海防论者强有力的思想理论来源。如李鸿章在争论中就直接引用了该书中的观点,提出建立海军,守护海疆的主张。
——摘编自李德元《论中国近代海疆观念的形成》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海防事业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海防事业发生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谈谈海防建设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D C D C A B B
题号 11 12
答案 B D
1.B
【详解】根据题干“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统治者发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B项正确;学习西方技术只是洋务运动的方式,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项;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项;发展近代教育是洋务运动的功绩之一,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人认真地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后,中国开始对西方的冲击做出积极的回应,有了一种向西方学习的倾向,地主阶级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起了洋务运动,A项正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民族危机加重,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主张变法图强,排除C项;“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提出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一旦海上有事,海程梗阻……而内地又无处采买……贻误军需”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将绝大多数军工厂都选址在内陆,是从国防的角度考虑,以寻求更加稳妥的国防战略,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还是军事工业,是为了自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是为了求富,排除A项;洋务派企业对国外技术依赖很大,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厂址选在内地是为了国防安全需要,与平衡东西部工业发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及以前中国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将外国称为“夷”,讲究“严华夷之辨”,而在1858年《天津条约》中规定此后不得称英国官民为“夷”,这说明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清朝社会性质发生改变,排除A项;洋务运动时期清朝并未学习西方制度,排除B项;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中英两国不是平等交往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根据“民间办厂的风气一时席卷全国”“在中国扎根几千年的‘重农轻商’的想法也发生了深深的动摇”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洋务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客观上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C项正确;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没有体现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科技人才,排除A项;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没有强调一定程度抑制了外国经济的扩张,排除B项;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没有体现启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据材料可知,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抵制了外来资本入侵,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最终旗昌公司破产。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竞争,没有涉及洋务运动的总体目标,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与 “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竞争,没有体现对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清政府1884年在新疆建省,1885年在台湾建省;1907年,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东北三省正式建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台湾和东北地区的行政改革,特别是建立省份和设立总督,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管辖,明确了清政府对这些地区的主权归属,C项正确;题干并没有直接提及这些地方叛乱的具体情况,也没有说明这些改革直接遏制了叛乱势头,排除A项;题干中并没有直接说明这些改革使清政府“平稳度过了边疆危机”,排除B项;题干中主要讨论的是清政府在国内的行政改革,没有涉及外交规则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中国台湾。1883年年底,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和所学知识可知,新疆、伊犁地区和台湾均属于中国边疆地区,而越南则属于中国邻国,反映了中国面临着十分严重的边疆危机,A项正确;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的边疆危机,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朝成为“洋人朝廷”,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沙俄政府正处于对外扩张的活跃期,在新疆地区成立地理学会和考古协会,并派遣考察队详细记录地理地貌、矿藏分布等信息,显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为其进一步的殖民扩张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便利,体现了沙俄政府在新疆地区活动的核心目的,B项正确;沙俄的这些举措并不是为了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其真实目的是为了侵略和掠夺,排除A项;当时沙俄还没有完全实现对新疆地区的殖民统治,不能说完善殖民统治体系,排除C项;拓宽认识世界的视野只是表面现象,其本质是为了侵略和掠夺,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西北塞防,1875 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领导洋务运动,创办一系列新式工业,B项正确;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与题干信息“逐沙俄,收复新疆”不符,排除A项;甲午战争时期,在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与题干信息“逐沙俄,收复新疆”不符,排除C项;李鸿章是晚清重臣,领导洋务运动,但与题干“平阿古柏,逐沙俄,收复新疆”等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冯将军歌》诗中热情地歌颂了老将冯子材在中法战争中击败法国侵略者,故诗中的“捷”发生于中法战争期间,B项正确;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排除A项;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法战争后,清政府要求各省督抚就海军建设各抒己见,说明近代海防意识提高,D项正确;材料说明清政府认识到了海军建设的重要性,无法体现盲目高傲自大,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排除B项;边疆管理属于清朝对疆域的治理,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13.(1)人物:林则徐。
事件:虎门销烟。
(2)人物:左宗棠。
机构:行省。
(3)将领:冯子材。
战争:中法战争。
(4)品质:不畏牺牲,顽强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人物、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显示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2)人物、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力主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
(3)将领、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85年3月,在中法战争中,在爱国将领冯子材的领导下,大败法国侵略者,取得镇南关大捷。
(4)品质: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以上探究和所学知识可知,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冯子材在中法战争击败法国等分析其精神品质即可。以上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宝贵精神品质有不畏牺牲,顽强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14.(1)目的:排斥列强对中国铁路建设的染指;原因:列强贪利;毁坏田地房屋;破坏老百姓的生计。
(2)目的:中国自建铁路;解决运输问题;原因:增加老百姓的就业机会;老百姓的田庐(坟墓)不妨碍铁路的建设。
(3)原因:洋务运动的推动;政府的重视和投入;西方科技(铁路修筑技术)的引进。
【详解】(1)目的:根据材料一“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李鸿章等坚决抵制”概括得出,李鸿章反对修筑铁路的目的是:排斥列强对中国铁路建设的染指。
原因:根据材料一“此事(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大有利于彼(列强),……洋人贪利无厌,……若再议及,只有仍执前说(以前所说的理由),(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百姓必群起抗战拆毁,致激民变”概括得出,李鸿章反对的理由是列强贪利;毁坏田地房屋;破坏老百姓的生计。
(2)目的:根据材料二、三“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等力矫众说,要求自建铁路”“为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李鸿章下令修筑了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概括得出,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是中国自建铁路;解决运输问题。
原因:根据材料二“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当不下数十万人……铁路所经不过丈余之地,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即遇官道稍窄之处,亦必买地优给价值(多给钱拆迁百姓的田庐);其坟墓当道者,不难稍纡折(多给钱拆迁老百姓的坟墓)以避之。”概括得出,李鸿章修建铁路的理由是增加老百姓的就业机会;老百姓的田庐(坟墓)不妨碍铁路的建设。
(3)原因:根据材料三“为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李鸿章下令修筑了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洋务运动以来清朝铁路发展的原因有:洋务运动的推动;政府的重视和投入;西方科技(铁路修筑技术)的引进。
15.(1)由有海无防到设立海防/进行海防建设。
(2)列强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推动;西方海疆观念的传入。(任选两个言之有理即可)
(3)海防建设能够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需要海防建设。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昔日不设防之万里海疆,成外敌疯狂入侵之坦途……中法战争后,清廷决定大治水师,首要举措便是加强北洋海军建设”得出:中国近代海防事业发生的变化是:由有海无防到设立海防。
(2)原因:根据材料一“近世以来,列强自海上骎骎东来,面对古老中国紧闭的国门,屡屡叩关寻衅。”得出:列强侵略的刺激;根据材料二“洋务运动兴起后,近代海防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并被纳入统治者的决策视野,最后被逐步付诸实施……”得出:洋务运动的推动;根据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西方近代海疆观念也正式传入中国。1874年,希哈里的《海防新论》由江南制造局翻译成中文出版。这本书成为海防论者强有力的思想理论来源。”得出:西方海疆观念的传入。
(3)关系:根据所学知识从海防建设与国家安全的互相影响可归纳为:海防建设能够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需要海防建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2025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同步练习(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