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单选题
1.图1到图2圈定位置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
图1 图2
A.资产阶级革命转移 B.文艺复兴的发展
C.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D.食物物种的交流
2.如表为16世纪年均出口到黎凡特和里斯本的胡椒(单位:吨)。这说明( )
年份 里斯本 黎凡特
1523—1536 780 1000
1537—1549 1300 1100
1550—1556 1000 1000
1557—1571 1200 1400
1572—1585 1000 1000
1586—1590 900 1000
1591—1600 700 1400
(注:里斯本是大西洋贸易重要城市;黎凡特是中东地区的贸易中转站)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传统商路依然重要
C.奥斯曼帝国保护贸易 D.商业革命并未出现
3.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是( )
A.获取东方香料 B.传播基督教义 C.扩大海外市场 D.掠夺黄金资源
4.下图为现代学者宫崎正胜绘制的“旧世界”与“三个世界”的概念图。图中的“第一世界”为欧亚大陆、北非与印度洋,“第二世界”为哥伦布探险后发现的南北美洲大陆与大西洋,“第三世界”为麦哲伦航海以后至18世纪之间发现的大洋洲与太平洋。这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地图绘制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
C.人类认识世界视野更为开阔 D.新航路的开辟连接了新旧世界
5.“它在思想界的影响超越了其对商业和政治领域造成的震撼。它变革了中世纪的理论和思想的整个体系,让过去狭隘的地理观点靠边站,对地球面积和形状的争论就此永远终结。”“它”代表的行动是( )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达·伽马到达印度
C.哥伦布发现美洲 D.麦哲伦环球航行
6.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的说法。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不同的原因是( )
A.文明之间不可能有和平的交流 B.欧洲的文明阻碍了美洲文明的进步
C.文明有高低贵贱之分 D.立场和角度影响对历史现象的认识
7.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这些海上探索( )
①拓展了欧洲人对地球的认知
②加强了大陆与大洋间的直接联系
③形成了“三角贸易”商业圈
④推动了哥伦布的跨洋航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 )
A.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
9.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这样描述: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材料反映当时世界市场特征是( )
A.以欧洲为中心 B.以地中海为中心 C.寻求海外财富 D.进行殖民战争
10.《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其中“地理大发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列强的扩张 C.郑和下西洋 D.玄奘西游天竺
11.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
A.深信“地圆说” 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12.传统观点解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主要有东西方商路受阻、寻求黄金、宗教扩张等说法。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当时欧洲落后和衰落促使欧洲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欧洲力量被挤向地中海西部和大西洋,新航路开辟因此展开。据此可知,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认识( )
A.说明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当时其他视角的观察 D.近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13.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到美洲时有17艘大船,带有教士、士兵、农民、工匠等1500人;船上载有农业工具、小麦、大麦、柑橘、柠檬、甜瓜的种子、甘蔗幼苗和牛、马、驴、猪、羊等家畜,以及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这( )
A.开启了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B.反映了葡萄牙扩张的商业性目的
C.对推动美洲社会开发有一定作用 D.说明新航路开辟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4.1409年,堙没了1000多年的托勒密《地理学指南》被译成了拉丁文。1474年,托斯卡内利依据此书绘制了一张世界地图,将印度置于大西洋的西岸,并在给哥伦布的信中说:“依此航行即可抵产香料宝石之国。”据此可知,当时( )
A.传统学说影响历史发展进程 B.欧洲绘制的地图准确反映世界原貌
C.地圆学说得到世人普遍接受 D.印度成为了西班牙侵略的主要对象
15.以“陆地之间”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其中,对“贸易之海”的理解相对准确的是( )
A.在古代地中海的贸易地位不是很重要 B.近代以来地中海的贸易地位有所上升
C.地中海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发展地 D.近代以来地中海失去贸易中心的地位
16.下图所示是1636—1644年中国商品输入日本的相关数据。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是丝银贸易受损的一方 B.德川幕府取消了锁国政策
C.政局变化影响中国外贸发展 D.西方殖民者主导丝银贸易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的世界是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西欧和日本商人用白银购买中国的生丝与丝织品、瓷器、茶叶、蔗糖,西欧商人把东南亚香料等产品输往中国,这成为当时东亚乃至世界主要国际贸易模式。由于中国“银荒”,福建海商携中国商品蜂拥至马尼拉,交换墨西哥白银。基督教以澳门等地为据点,形成网状基督教文化圈,引入西方商贸习惯、通用语言、技术知识等。对于明朝来说,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强权威胁着中国的国家安全,开始动摇中华朝贡体系为基础的东亚国际秩序。晚明(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中叶)中国所遇到的危机并非偶然,而是世界史“17世纪总危机”的一部分。
——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材料二 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许可后,澳门的转口贸易把中国卷入全球贸易网络之中,使中国经济首次面对全球经济的新格局,晚明历史大变局的帷幕慢慢揭开。西班牙人的东来,大大拓展了历史大变局的深度与广度。稍后来到远东的荷兰人,建立了统一的“联合东印度公司”,西欧列强及其殖民地无法用香料等初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的高级商品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西方学者将其概括为“丝一银”对流。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刺激了太湖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机制日益完备。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导致“晚明历史大变局”出现的重要原因并概括这一变局的突出表现。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晚明历史大变局”这一历史现象简单谈谈你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班牙帝国的崛起最早影响到的是美洲,由于新兴的大西洋贸易,美洲出现了城市格局的重大变化。珍宝船队的建立和美洲白银的发现使这里成为西班牙帝国非常倚重的地方,利马便是受西班牙影响并由其建造的一个典型城市。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美洲的城市是由本土的印第安人建造的,如特诺奇蒂特兰、库斯科等,并且形成了本土的区域结构。西班牙人征服这里之后形成了墨西哥城和利马两大中心城市,分别代表新西班牙和秘鲁两大总督区,尤其是利马,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的重要枢纽。
材料二 在西班牙帝国的殖民统治下,墨西哥城和利马这两座城市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西班牙帝国的城市改造很大程度上是将自身形象投射到殖民地上的,从16世纪中期起,马德里便取代巴利亚多利德成为帝国首都,并且开始了从中世纪城市向现代城市的转变。这种改造经验在向外殖民过程中也被带到殖民地城市,体现了宗主国对殖民地的影响,但同时在城市改造中也要注重殖民地城市的特定环境,从而创造出适合其发展的城市模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朱明《近代早期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城市——以那不勒斯、利马、马尼拉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班牙帝国在美洲建造城市的历史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班牙帝国对近代美洲城市发展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设机构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摘自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二:胡椒原产于印度……对胡椒味道的迷恋,让西方国家大力支持海外探险,开拓水上贸易线路……从达·伽马开启欧洲到印度的海上线路、郑和下西洋多次到达胡椒港,到英国、荷兰相继在东南亚建立了殖民地,再到美国建国初期依靠香料贸易充实了国库,胡椒的流通见证了大航海时代帝国的崛起与世界贸易的发展。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
——整编自【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胡椒的全球史”所带来的影响。
20.15—19世纪人类历史不断从分散走向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葡萄牙人顺着夏季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果阿起航。船上装载胡椒、苏木、象牙、檀香等印度特产,以及产于美洲经里斯本转运来的白银货币。在澳门,他们把船上装载的白银和货物,都换成中国的生丝、丝绸、黄金、铅、锡、水银、糖、麝香、茯苓、棉纱、棉布等货物。第二年初夏,他们乘着季风前往日本长崎,把中国货以高昂的价格迅速脱手,然后带着大量日本白银与少量日本货,趁着同年秋天的季风返回澳门。再用日本白银大量收购中国的生丝、丝绸、瓷器等商品,在第三年秋天,乘着季风返回印度果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为什么要“迈入大洋”并能“走在前列”的原因。任选一个序号写出其航行路线。
(2)阅读材料二、指出葡萄牙人开辟的海上贸易网络的中转站,并结合所学分析此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可知,图1描述的是地中海区域,图2描述的是大西洋沿岸地区,这可以用于说明世界贸易中心的变化,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生转移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地区,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各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欧洲地区与其他区域之间的物种交流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16世纪年均出口到黎凡特和里斯本的胡椒”可以看出,即使是在新航路开辟后,中东地区的贸易中转站黎凡特仍然承担着重要的商贸转运任务,说明传统商路依然重要,B项正确;新航路已经开辟,商业革命已经出现,排除AD;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3.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的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可得出他强调黄金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因此目的是要掠夺海外的黄金,D项正确;结合材料中的内容可得出,哥伦布强调要寻找黄金,而不是香料、市场,排除AC项;材料中虽然有“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之类的内容,但并没有涉及要传播宗教,排除B项。故选D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史(世界)。据材料“旧世界”与“三个世界”的概念图以及“三个世界”的文字解读,可知新航路的开辟连接了新旧世界,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与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早期殖民扩张相关,但材料并未体现世界市场,排除A项:“三个世界”是宫崎正胜对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认识的示意图,不能得出“地图绘制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的结论,排除B项;宫崎正胜为现代学者,对新航路开辟有着独特的见解,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没有比较无法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对地球面积和形状的争论就此永远终结”,结合所学可知,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故D项符合题意;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497年达 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故ABC不合题意。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有不同的认识,是因为欧洲人、拉美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立场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D项正确;文明之间存在和平的交流,排除A项;欧洲文明在客观上促进了美洲文明的进步,排除B项;文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可知,这些海上探索拓展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故①正确;根据材料“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可知,加强了陆地与大洋之间的联系,故②正确;“三角贸易”与“北冰洋”无关,故③错误;1492年,哥伦布率3艘帆船起锚西航,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故④错误。因此,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8.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欧洲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淘金热”,欧洲人对黄金财富的强烈渴望,成为当时推动航海活动的重要社会基础,C项正确;当时领导航海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船员的国籍,不能代表各国政府间的航海合作,排除B项;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发生在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可以得出所述世界市场是以欧洲为中心的,A符合题意;B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排除;C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排除;D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手段,不是特点,排除。
10.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5世纪开始,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对外寻找的通往中国和印度的运动,而历经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探索后,最终找到了通往亚洲的通道,发现了新大陆美洲,这一过程史称新航路开辟,A项正确;西方列强的扩张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并没有拉开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排除C项;玄奘西游天竺是唐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可知,该航海家是哥伦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深信“地圆说”决定向西航行到印度,结果到达了美洲,故A正确;哥伦布航行不会途经非洲最南端的海角,故B错误;哥伦布没有到达真正的东方,故C错误;达·伽马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故D错误。
12.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西欧)。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传统的观点认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主要有东西方商路受阻、寻求黄金、宗教扩张等说法”,但近年来,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学者有了新的解释,认为新航路开辟与“当时欧洲落后和衰落促使欧洲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欧洲力量被挤向地中海西部和大西洋”有关,这体现了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随着研究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B项正确;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几种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历史解释,并非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排除A项;材料中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观察,排除C项;近期学者和传统研究的观点不同,主要原因是研究的角度不同,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哥伦布远航美洲时,把欧洲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以及农作物品种、家畜等传到美洲,这对于推动美洲社会的开发是有一定作用的,C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但在此之前世界已经存在这些现象,不是开启,是进一步扩大,排除A项;资助哥伦布远航的是西班牙王室,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当时西班牙还没有发展到资本主义大发展阶段,哥伦布传播的还是欧洲传统的生产方式,但仍然领先于当时的美洲,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5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托勒密《地理学指南》对于古代印度方位的记载存在错误,影响了后人绘制的世界地图,也对后来哥伦布的航行方向产生了误导作用,这说明传统学说对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A项正确;托斯卡内利绘制的世界地图存在一定的错误,并未准确反映世界原貌,排除B项;麦哲伦船队完成了全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在这之前地圆学说并未得到世人的普遍接受,排除C项;印度成为了英国侵略的主要对象,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地中海失去贸易中心的地位,D项正确,排除B项;在古代,地中海的贸易地位十分重要,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排除A项;“地中海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发展地”是对“伟大的海”的理解,排除C项。故选D项。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政局动荡对中国外贸的影响。选择C:题干折线图所涉及的时间是1636年到164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间段处于明末农民起义期间。根据题干折线图内容可知,不论是“日本进口中国商品所支付的金额”,还是“因中国商品对日出口所流入中国的白银”,都呈现出总体下降趋势,之所以出现此种局面,是因为明朝政局动荡不安,中国输入日本的商品量大幅度减少,这说明政局变化影响了外贸发展。排除A: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17世纪并没有放弃锁国政策。排除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丝银贸易前期,中国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17.答案:(1)原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伴随西方国家来到中国沿海,把中国带入全球化的经济时代;海外贸易的日益发展,明朝海禁政策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中国经济首次面对全球经济新格局;贸易顺差及巨额白银的流入;西方调整对华战略,以宗教、文化、科技等手段侵入中国。表现: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市场机制日益完善;葡萄牙人获得澳门居住权,中国卷入全球贸易网络中;西班牙人建立“联合东印度公司”发展对华贸易;基督教的传教,带来一些西方的技术、文化、思想,逐渐形成西学东渐的思潮。
(2)认识: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世界历史出现了大变局,历史学家称为“地理大发现”时代,或“大航海”时代;从此,人类的活动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洲,而是全球各大洲;人类的视野不再是半个地球,而是整个地球;而明末西学东渐的影响使得中国人看到了欧洲先进的天文历算、数学物理、农田水利、机械制造等领域的新知识;这些现象都在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者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进步;因此国家的相关政策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
解析:(1)原因:结合材料一“15-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的世界是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西欧与中国进行着贸易往来,贸易顺差、白银流入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是造成大变局的根本原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方的文化、宗教、技术等内容不断传入中国,西学东渐思潮开始形成。这是造成晚明历史大变局的重要原因。表现:根据材料一中“基督教以澳门为据点,形成基督教文化圈,引入西方商贸习惯、通用语言、技术知识”材料二中说明的“葡萄牙获得澳门贸易许可”、“西班牙人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概括。
(2)认识:结合上述材料,在大航海时代背景下,中国是绝不可能独善其身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洲,而是全球各大洲;人类的视野不再是半个地球,而是整个地球。中国必然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不断产生新事物、新认识,进而推动新变革。西学东渐、传教士活动、海禁政策的松动、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思想解放都是时代大变局带来的影响。这告诉我们历史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去调整政策,闭关锁国是绝不可能取得大发展的。
18.答案:(1)历史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西班牙人对美洲的探索和征服;西班牙对美洲金银等贵金属的掠夺;大量西班牙人涌入美洲;西班牙为扩大和巩固自己在美洲势力范围。
(2)影响:积极影响:推动了美洲近代城市的发展;提升了美洲城市的规模和基础设施;使利马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的重要枢纽。
消极影响:破坏了本土印第安人原有的城市文化和传统;大量资源被运往西班牙,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长期的殖民统治抑制了本地城市自主发展。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洲,根据“ 由于新兴的大西洋贸易,美洲出现了城市格局的重大变化。珍宝船队的建立和美洲白银的发现使这里成为西班牙帝国非常倚重的地方,利马便是受西班牙影响并由其建造的一个典型城市”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班牙帝国在美洲建造城市的历史背景主要是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西班牙人对美洲的探索和征服;西班牙对美洲金银等贵金属的掠夺;大量西班牙人涌入美洲;西班牙为扩大和巩固自己在美洲势力范围。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美洲。西班牙帝国对近代美洲城市发展的影响根据“西班牙人征服这里之后形成了墨西哥城和利马两大中心城市,分别代表新西班牙和秘鲁两大总督区,尤其是利马,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的重要枢纽”“在西班牙帝国的殖民统治下,墨西哥城和利马这两座城市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西班牙帝国的城市改造很大程度上是将自身形象投射到殖民地上的”得出积极影响主要是推动了美洲近代城市的发展;提升了美洲城市的规模和基础设施;使利马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的重要枢纽。带来的消极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破坏了本土印第安人原有的城市文化和传统;大量资源被运往西班牙,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长期的殖民统治抑制了本地城市自主发展。
19.答案:(1)特点:主要集中在海路;海外贸易的国家数量多;规模大;外贸税收成为政府重要财源(政府取得巨大经济效益);政府增设机构掌管对外贸易(市舶司)。(任写4点)
原因:宋朝因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交通渐趋发达(宋朝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任写2点)
(2)影响:胡椒贸易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海上探险和殖民掠夺;充实了国库,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荷、英等商业帝国的崛起;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任写4点)
解析:(1)特点:根据“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可得出主要集中在海路;根据“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可得出海外贸易的国家数量多;根据“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可得出规模大;外贸税收成为政府重要财源(政府取得巨大经济效益);根据“宋朝因此设机构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可得出政府增设机构掌管对外贸易(市舶司)。原因:宋朝因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交通渐趋发达(宋朝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2)影响:根据所学可得出胡椒贸易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根据“对胡椒味道的迷恋,让西方国家大力支持海外探险”得出推动了海上探险和殖民掠夺;根据“到英国、荷兰相继在东南亚建立了殖民地,再到美国建国初期依靠香料贸易充实了国库”得出充实了国库,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根据“胡椒的流通见证了大航海时代帝国的崛起与世界贸易的发展。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得出推动了荷、英等商业帝国的崛起;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20.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迫切需求金银和开拓新市场;奥斯曼帝国威胁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传播基督教;封建王权(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或建立高效行政机器)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地圆学说(地理知识的丰富)。航线:①从欧洲(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经太平洋、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回到西班牙②从欧洲(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③从欧洲(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
(2)中转站:澳门。影响:使中国卷入全球化的贸易之中,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白银大量流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促进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5世纪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原因:根据材料“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可得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迫切需求金银和开拓新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威胁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根据材料“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可得出传播基督教;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封建王权(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或建立高效行政机器);根据材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和地圆学说(地理知识的丰富)。航线: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可知线路①是从欧洲(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经太平洋、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回到西班牙;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可知线路②是从欧洲(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可知线路③是从欧洲(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15世纪后的葡萄牙和中国。中转站:根据材料“在澳门,他们把船上装载的白银和货物,都换成中国的生丝、丝绸、黄金、铅、锡、水银、糖、麝香、茯苓、棉纱、棉布等货物”,可得出中转站是澳门。影响:根据材料“在澳门,他们把船上装载的白银和货物,都换成中国的生丝、丝绸、黄金、铅、锡、水银、糖、麝香、茯苓、棉纱、棉布等货物”,可得出使中国卷入全球化的贸易之中,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白银大量流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根据材料“第二年初夏,他们乘着季风前往日本长崎,把中国货以高昂的价格迅速脱手,然后带着大量日本白银与少量日本货,趁着同年秋天的季风返回澳门”,可得出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根据材料“再用日本白银大量收购中国的生丝、丝绸、瓷器等商品,在第三年秋天,乘着季风返回印度果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 走向整体的世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