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卷
一、选择题
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如图为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化石。它们体现了山顶洞人( )
A.懂得人工取火 B.会狩猎和捕鱼
C.过着群居生活 D.掌握钻孔技术
2.《航拍中国》第三季第一集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约170万年前,他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这一集介绍的省份是( )
A.辽宁 B.山西 C.云南 D.山东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D.远古人类以家庭为单位各自生活
4.他们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会缝制衣服。他们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5.据考古学家考证,早期北京人的寿命如表,出现表格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总人数 14岁 30岁以下 45﹣50岁 50﹣60岁 死亡年龄不明
39 39.5% 7% 7.9% 2.6% 41.9%
A.狩猎生活,危险过大 B.不会用火,只吃生食
C.没有工具,食物匮乏 D.个体生活,难以生存
6.历史刘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如表是同学们拟定的调查报告的标题。据此判断这次实践调查的关注点是( )
周口店遗址地质灾害区抢险报告 山顶洞人遗址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观察 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模型展览
A.考古研究 B.文物保护 C.旅游规划 D.科技展览
7.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如图的出土文物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会制作工具 B.靠采集、狩猎为生
C.共同劳动 D.具有爱美意识
8.考古学家采用碳﹣14年代测定方法测算出了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观察示意图如图,判断“山顶洞人”应在什么位置( )
A.A B.B C.C D.D
9.下列考古发现中,能够用于研究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淮南子》记载尧治天下时,“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谷处者牧,陆处者农”。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 )
A.生产环境恶劣 B.开始精耕细作
C.受到气候限制 D.生产因地制宜
11.考古学家将类似于黄河中游地区仰韶遗址的遗址类型统称为仰韶文化,其在农业上以种粟为主,制陶业则以表面有彩绘的彩陶最为著名。下列遗址中( )
A.河姆渡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北京人遗址
12.下侧图1建筑应位于图2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21年1月,考古人员在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的湖南鸡叫城遗址发现一处面积约80平方米、厚度约为15厘米的稻谷谷糠层。通过以上考古成果,我们能够直接认识史前时期的( )
A.社会组织 B.政治制度 C.农耕生活 D.商业贸易
14.2024年4月4日,“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马英九先生率台湾青年参加,此举( )
A.见证了传说人物的真实性
B.描绘了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C.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D.勾画出禅让制的美好愿景
1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一成一族之形( )
A.炎帝、黄帝等部落频繁交往于长江流域
B.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逐渐发展为华夏族
D.华夏族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融中逐渐形成的
16.劳动传承智慧,创造文明,相传在炎帝的带领下,乃教稼蔷……草木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材料反映了( )
A.祭祀礼仪,历史悠久 B.经济发展,商业繁荣
C.文化信仰,祖先崇拜 D.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17.西周的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姬姓亲族、同盟的亲戚姜姓,以及一些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驿站制
18.如图所示铭文及其内容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按:此为西周初《克罍(1éi)》铭文拓片。据研究,铭文内容为周天子册封召公长子克为燕侯
A.扩大选官范围
B.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C.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D.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
19.如图所示内容表明商朝时期( )
A.社会矛盾尖锐 B.实行分封制
C.冶炼技术高超 D.出现成熟的文字
20.殷墟位于今河南安阳,是商王盘庚迁徙后的都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记录的内容反映了哪一社会形态的历史?(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1.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是( )
A.骊山陵 B.灵渠 C.阿房宫 D.都江堰
22.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兼并战争日益激烈,要求各国纷纷变法,建立更严密的管理体制;思想上诸子百家纷纷提出自己改变社会的方案( )
A.社会出现多方面变革
B.商鞅变法促使社会变革
C.统一战国发展的趋势
D.百家争鸣为变革找方向
23.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时期
24.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是青铜铸造,精神文明的表征是( )
A.造纸术的发明 B.磨制石器的推广
C.甲骨文的应用 D.学术界百家争鸣
二、非选择题
25.中华文明的起源吸引着我们探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中国南部的居民栽培了水稻。同一时代,粟在黄河流域得到种植……在半坡村
——摘编自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蓺)五种,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擒)
——摘编自《史记 五帝本纪》
(1)观察材料一图片,指出北京人生产生活的特点。
(2)分析材料二中影响南北方作物种类的主要因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生产生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阪泉之战”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简述“禽(擒)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26.历史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总会寻找到它的蛛丝马迹,我们可以通过遗址、遗存和博物馆去反映体会历史的气息。阅读材料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礼记 礼运》
材料三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外,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而卒授拜以天下。
——《史记 五帝本纪》
(2)材料一、三反映了我国古代传授的哪一制度?你认为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27.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
【文物中的历史】
【博物馆中的历史】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是国家级专题博物馆
(1)图一、图二的发掘可以为研究哪些朝代的历史提供丰富的资料。
(2)简述图三文物的名称及历史地位。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原因。
(4)通过这次探究活动,你了解到哪些学习历史的途径和方法。
28.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
——《资治通鉴》
(1)据材料一内容指出当时称霸的诸侯是谁?为了称霸,他打出了什么旗号?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3)综合上述材料,对我国的建设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10 DCDBA BDDAD
11-20 CACCD DBCDB
21-24 DABC
25.(1)群体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北京人的生活来源之一是猎取动物,会使用火,用火取暖、烧烤食物,居住在洞穴里。(答案合理即可)
(2)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的不同。特点:定居生活;会制作和使用生产生活工具,进行原始的农业生产。
(3)结果:炎帝败,黄帝胜,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影响: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4)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先民们在生产生活领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就。(答案合理即可)
26.(1)信息:图一反映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图二反映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图三反映半坡人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图四反映河姆渡人建造干栏式房屋。
(2)制度:禅让制。借鉴意义:用人要发扬民主,重用贤人;做事要持之以恒,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要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
27.(1)图一:夏朝;图二:商朝。
(2)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在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商代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4)考察历史遗址;参观博物馆;阅读历史书籍;利用网络查询信息;等等。(答出一点即可)
28.(1)齐桓公;尊王攘夷(尊天子,攘四夷)。
(2)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 奖励军功。
(3) 坚持改革、勇于创新; 改革要符合国情; 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改革要顺应生产力发展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常熟市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