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中学科素养检测
历 史
第Ⅰ卷 (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1. 如果某同学想要实地考察林则徐查禁、销毁鸦片的史实,最适合去的地方是( )
A. 南京 B. 虎门 C. 天津 D. 北京
2. 中国近代史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 )
A. 曾国藩 B. 张之洞 C. 左宗棠 D. 李鸿章
3.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面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了什么主张( )
A. 资源共享 B. 门户开放 C. 大陆政策 D. 以华制华
4.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掀起的主观目的是( )
A.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维护清朝统治 C. 抵制外国经济势力 D.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5.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犯下了滔天罪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 )
A. 南京大屠杀 B. 旅顺大屠杀 C. 九连城大屠杀 D. 威海卫大屠杀
6. 戊戌变法一共推行了 ( )
A. 93天 B. 103天 C. 203天 D. 303天
7.《马关条约》签订后,军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
A.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D.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8.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间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C. 1860年前后,沙俄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9. 某班同学编写“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主题课本剧,在收集的以下素材中,反映了农民阶级抗击外来侵略的是 (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关天培战死沙场 C.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 道光帝下旨禁烟
10.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
A. 兴中会 B. 中国国民党 C. 光复会 D. 中国同盟会
11. 下列是王明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她探究的主题是( )
A.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 民族危机的加剧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 新时代的曙光
12. 口号往往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自强求富”“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
A. 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 B.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3. 设置纪念日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我国的青年节是为了纪念( )
A. 五四运动 B. 南昌起义 C. 一二·九运动 D. 新中国成立
14.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是( )
A. 1921年 B. 1922年 C. 1923年 D. 1945年
15.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它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革命必须( )
A. 反对帝国主义 B.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 开展武装斗争 D. 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16. 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 ( )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渡江战役
17. 英雄的红军将士在短短一年内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红军将士用鲜血与生命诠释了( )
A. 五四精神 B. 红船精神 C. 井冈山精神 D. 长征精神
18. 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下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9.“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军对敌占交通线和日伪据点进行大规模的反击作战,参战兵力共105个团,还有许多游击队和民兵参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材料描述的是(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20. 九一八事变后,党提出:“反蒋抗日”; 西安事变后,又提出:“逼蒋抗日”; 七七事变后,决定“联蒋抗日”。党不同时期政策的变化主要依据是())
A. 蒋介石彻底改变了反共的立场 B. 国共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 国共政治立场没有分歧 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22.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西方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庙堂的众人的策论已多见“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先练兵。比者抚局虽成,而国威未振,宜亟图振兴,使彼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 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简表(部分)
时间 翻译书籍类型 书量和所占比例
20世纪以前 自然科学 437部,占75. 3%
社会科学 80部, 占13. 9%
20世纪初 自然科学 164部, 占19. 6%
社会科学 327部, 占60. 9%
——据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整理
材料四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自强以图御侮”,清政府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1分) 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分) 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是什么 (1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列强的侵略给近代中国带来哪些变化 (不得照抄原文,2分)
(3) 根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的变化。(1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分)
(4)材料五中为“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1分) 运动中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2分)
23.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共10分)
【实现中国梦,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学校之本,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材料一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 (1分) 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 (1分)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 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 (1分) 为此他进行了哪些探索 (2分)
【实现中国梦,须坚韧不拔的毅力】
材料三
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摘编自部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
(3) 根据材料三分析,为什么说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1分) 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1分)
【实现中国梦,须团结一致的努力】
(4) 上面年代尺体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历程,请你将①②两处内容补充完整。(2分)
(5)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1分)一、选择题
1. B
2. D
3. B
4. B
5. B
6. B
7. A
8. D
9. C
10. D
11. C
12. D
13. A
14. A
15. D
16. B
17. D
18. B
19. D
20. D
二、非选择题
21. (1)运动:洋务运动。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变化:西方生活方式和观念传入中国;洋货流行,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3)变化:20世纪以前,翻译书籍以自然科学为主;20世纪初,翻译书籍以社会科学为主。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人们认识到学习西方制度的重要性。
(4)运动: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科学。
22. (1)事件:戊戌变法。关键:变官制。
(2)“梦想”:为中国谋幸福。探索: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原因: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地位: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4)①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②1945年9月2日。
(5)决定性因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