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20世纪上半期,我国传播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农民“报刊潮”。农民报刊数量众多,尤其是以《中国农民》《农民运动》《犁头》为代表。在农民报刊发表的诸多文章,出现最多的主题是“三民主义”“自由平等”“农民解放”“耕者有其田”。这些报刊( )
A.推动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B.揭露了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
C.全面阐释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有力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2.据史料记载,“自陈炯明勾结香港政府,希图侵占广州后,省港罢工工人异常激愤,故日来闻之政府招募输送队,极为欣悦,争往应募”。“当党军由虎门出发石龙时”当地农民“带路输送无不努力效命”。上述记载反映出( )
A.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B.外国侵略势力受抵制
C.北伐战争顺利进军 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3.中共“一大”将中国革命的性质定为社会主义革命;中共“二大”提出革命的两步走战略,首先进行“民主革命”;不久,又将“民主革命”改称“国民革命”。这一变化( )
A.说明对中国国情认识加深 B.说明了党斗争方式变化
C.表明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D.体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4.中共二大发表的宣言说: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来,工人阶级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正确认识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B.强调农民阶级主力军地位
C.主张国民革命实施国共合作 D.重视革命武装力量的作用
5.下表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标语口号。该时期是( )
“中俄联合万岁” “打倒国际帝国主义及国内军阀” “反对苏联便是赞助帝国主义” “反抗军阀政府的苛捐勒税” “全体农民起来反抗贪官污吏劣绅土豪”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从1924年7月到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共开办了七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前六届讲习所在广州开办,一共培养了772名农运骨干。第七届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武昌开办,招收800多名学员。这七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开办( )
A.说明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 B.旨在变革农村生产关系
C.有利于完善农村基层组织 D.服务于国民革命的开展
7.商务印书馆推出的一套译丛收录了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约1478—1535年)的《乌托邦》、英国人亚当·斯密(1723—1790年)的《国富论》以及德国人康德(1724—1804年)的《纯粹理性批判》等影响深远的经典名著。据此可知,这套译丛的主题是( )
A.启蒙运动在欧洲的扩展 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
C.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D.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没落
8.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根据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理论,指出远东各被压迫国家人民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把会议的精神带回了国内。据此,中共决定( )
A.揭露正在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的侵略本质
B.党的工作重心是领导城市工人进行斗争
C.分析中国基本国情并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D.联合国民党建立反帝反封革命统一战线
9.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湖南、湖北等地召开妇女代表大会,妇女救护队和宣传队随军出征;国共两党兴办女子学校和训练班、讲习所,培养妇女干部。这一时期妇女运动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北洋军阀统治的覆灭 B.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10.下列事件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是( )
A.十月革命 B.巴黎和会召开
C.五四运动爆发 D.国际联盟成立
11.下图是1919年5月《新申报》的“号外”,有“今日各校学生游街”“声明不认二十一款,撤回赴欧和会专使”等内容。这张“号外”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国民党一大召开 C.北伐战争开始 D.东北改旗易帜
12.《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
A.党的创立,开天辟地 B.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C.秋收起义,转战农村 D.万里长征,战略转移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昨得梁任公(梁启超)先生巴黎来电,略谓青岛问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颇为所动,闻将直接交于日本云云。
呜呼!此非我举国之人所奔走呼号求恢复国权:主张应访德国直接交还我国,日本无承继德国掠夺所得之权利者耶?我政府我专使非代表我举国人民之意见,以定议于内折冲于外者耶?今果至此,则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摘自林长民(时任外交委员会委员兼事务主任)《外交警报敬告国民》(《晨报》1919年5月2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长民也中表达的政治诉求和情感立场,并说明其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湘军施行“将必亲选、兵必自募”的原则:曾国藩挑选统领,统领挑选营官,以此类推,直到最基层士兵。曾国藩一般是从同乡、师生、友朋、同学中挑选将领及幕僚,他手下将领同样如此。曾国藩热衷于向士兵灌输儒家思想。他以礼义忠信为本,制定严格的军事纪律。湘军待遇远优于绿营军。营官每月工资是50两银子,这个工资水平相当于朝廷
从一品的高官。湘军在编制方面,以营为基本单位,分为水、陆两师,装备火器与冷兵器各半。火器中洋枪洋炮部分外购部分自主制造。
——据王盾《湘军史》等
材料二民国倾覆,军阀混战,孙中山痛感没有自己的军队来维护新生的共和政权。1921年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建议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武装之基础。1924年1月,黄埔军校正式建立。军校主要设政治、教授、教练等部。政治部主管政治教育、党务和宣传;教授部和教练部(后合并为教育部)分管军事学科和术科的教学与训练。一批苏俄专家直接参与军校的筹建和顾问工作。1924年,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教导团效法苏俄红军,实行党代表制度。军校规定所有员生均需加入国民党,学员必须同时受军纪和党纪的约束。军队党化,破除了过去军队私有化的许多弊端,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巩固及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湘军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浦军校的建军思想与湘军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根据“农民报刊数量众多,尤其是以《中国农民》《农民运动》《犁头》为代表。”可得出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对农民进行革命思想的宣传,扩大了国民革命的基础,有利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无关,排除A项;“三民主义”“自由平等”“农民解放”“耕者有其田”都与三民主义有关,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无关,排除B项;当时还没有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的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据题干“陈炯明勾结香港政府,希图侵占广州……省港罢工激愤……招募输送队……争往应募……当党由虎门石龙出发……农民带路……努力效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记载描述的是国民革命时期,民众对北伐军的支持与农民的热烈配合,这与北伐战争中,国民党与工农联盟,共同对抗北洋军阀的军事行动相符,A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正是国民革命时期,民众与军队联合抗争的情景,并非外国侵略,排除B项;题干信息中未直接体现战争的进展如何,排除C项;题干未直接涉及理论传播情况,主要描述的是实际行动与响应,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21年后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共“一大”的革命目标和革命对象都是脱离当时中国国情的,1921年是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年代,资产阶级也有革命的要求;中共“二大”正确认识了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确定革命目标为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打倒北洋军阀等。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性质认识越来越准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情认识的加深,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共产党斗争方式发生变化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了成熟,排除C项;1927年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体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来,工人阶级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可得出中共二大得出的认识是基于对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认清的基础上得出的,A项正确;农民是同盟军,排除B项;C项是三大的内容,排除C项;D项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A
解析:
6.答案:D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7月到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目的是培养领导农民运动的人才,而领导农民运动是为了支持国民革命,D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尚未转移到农村,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目的是培养领导农民运动的人才,不是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无法得出“有利于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商务印书馆推出的一套译丛收录了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约1478-1535年)的《乌托邦》、英国人亚当·斯密(1723-1790年)的《国富论》以及德国人康德(1724-1804年)的《纯粹理性批判》等影响深远的经典名著”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三个思想来源,《纯粹理性批判》《国富论》《乌托邦》分别是这三个思想来源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著,C项正确;托马斯·莫尔早在1535年已经去世,启蒙运动始于17世纪,排除A项;《乌托邦》和《纯粹理性批判》都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无关,排除B项;18世纪是启蒙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排除D项。故选:C。
8.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1922年,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共产国际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影响。C选项中国共产党二大上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制定了反帝反封民主革命纲领比较吻合。A选项和B选项都只涉及了反帝反封其中的一个方面没有完整反映材料双重革命任务,D选项发生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之后,时间吻合不如C选项。
9.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妇女救护队和宣传队随军出征”“国共两党兴办女子学校和训练班……”并结合所学可知,1924—1927年,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运动开展,1926年开始进行北伐战争,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蓬勃开展,材料中的妇女运动和组织就是城市工人运动发展的表现,因此这一时期妇女运动的发展是国民革命推动的影响,D项正确;1928年的“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覆灭,南京国民政府实现形式上的国家统一,这些发生在北伐战争之后,与材料反映的妇女运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妇女运动蓬勃发展与革命运动的高涨和共产党的领导发动有关,并非主要因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时间范围是1914年至1918年,其中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因此A正确;巴黎和会召开于1919年,B排除;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C排除;国联成立于1920年,D排除。故选A。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19年5月”“不认二十一款”可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A项正确;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排除B项;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排除C项;东北易帜在1928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沪浙红色旅游区”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在上海和浙江嘉兴召开,故A项正确。南昌起义在江西南昌,秋收起义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长征是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到达陕甘苏区,故BCD项错误。
13.答案:诉求:德国掠夺的中国山东权益应归还中国,日本无权获取。
情感立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影响:推动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情感基础。
解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诉求:根据材料“略谓青岛问题因日使力争”此非我举国之人所奔走呼号求恢复国权和所学可知,一战结束后,在巴黎和会上,我国要求德国掠夺的中国山东权益应归还中国,日本无权获取。
情感立场:材料“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体现的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影响:根据材料“今果至此,则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有利于推动当时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情感基础。
14.答案:答案:(1)特点:地域性特点突出;官兵关系紧密;用儒家思想管理军队;待遇优厚;装备优良。影响:促进中国军事近代化;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廷统治;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地方势力壮大,影响中央集权。
(2)背景:吸取前期的教训;继续革命的需要;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帮助;国共合作的推动。
意义:破除了军队私有化的许多弊端;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巩固及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国共两党培养大批军事人才;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重要贡献。
(3)不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学习苏俄的军事经验;政党控制军队。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湘军的名称及所学知识, 得出地域性特点突出;根据材料一中“曾国藩一般是从同乡、师生、友朋、同学中挑选将领及幕僚他手下将领同样如此”得出官兵关系紧密;根据“曾国藩热衷于向士兵灌输儒家思想”得出用儒家思想管理军队;根据“湘军待遇远优于绿营军”得出待遇优厚;根据“湘军在编制方面,以营为基本单位,分为水、陆两师,装备火器与冷兵器各半火器中洋枪洋炮部分外购部分自主制造”得出装备优良。第二小问,其影响可从促进军事近代化维护清朝统治、推动洋务运动发展等角度作答。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民国倾覆,军阀混战,孙中山痛感没有自己的军队来维护新生的共和政权”得出吸取前期的教训;根据“1921年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建议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武装之基础”得出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帮助;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继续革命的需要、国共合作的推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军队党化,破除了过去军队私有化的许多弊端,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巩固及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得出:破除了军队私有化的许多弊端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巩固及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为国共两党培养大批军事人才,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重要贡献。
(3)根据材料中“军校主要设政治、教授、教练等部。政治部主管政治教育、党务和宣传;教授部和教练部(后合并为教育部)分管军事学科和术科的教学与训练”得出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根据“一批苏俄专家直接参与军校的筹建和顾问工作”“教导团效法苏俄红军,实行党代表制度”得出学习苏俄的军事经验;根据“军校规定所有员生均需加入国民党,学员必须同时受军纪和党纪的约束”“军队党化”得出政党控制军队。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随堂测试(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