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随堂测试(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据统计,民国初年政党在北京有82个,上海80个,广州25个,南京16个,其他城市均在10个以下,北京、上海成为政党活动的两大集中地。这一现象( )
A.取决于经济发展与开放程度 B.有利于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反映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根源于国内政局发生激烈变化
2.盐汽水是预防人们在高温环境下热痉挛的功能性饮料。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从苏联引进盐汽水,并为其制定了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尽管当时盐汽水的利润低于甜汽水,汽水生产厂仍将它的生产置于首要位置;还有一些高温工矿企业自行建立盐汽水生产车间。上述现象( )
A.展现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成果 B.反映了当时重工业落后的局面
C.受到“一边倒”政策的影响 D.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虽然在各部总长中同盟会会员仅居陆军、外交、教育3部,其余6部均为立宪派或旧官僚,但据上述黄兴所谓“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原则,各部次长除汤芗铭外,则都是同盟会的重要骨干人物。在各部之外,又设立以宋教仁为局长的法制局和以胡汉民为秘书长的秘书处等机构。可见,南京临时政府( )
A.符合人民主权原则 B.革命派居主导地位
C.彰显分权制衡思想 D.内阁对参议院负责
4.1912年3月,袁世凯提名唐绍仪为内阁总理,组成了第一届内阁。唐绍仪强调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经国务员副署。袁世凯则不经过内阁副署发布王芝详为南方军宣慰使的命令,唐绍仪及其同盟会的四个阁员被迫辞职。上述现象表明( )
A.责任内阁制度受到英国政治的影响 B.唐绍仪为争夺最高权力不择手段
C.袁世凯的独裁行径破坏了宪政体制 D.同盟会成制衡袁世凯的重要力量
5.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明确表示:(对于盐税和厘金)“不得不暂行照旧征收。将来实业发达,替代有资,必定删次前例。”同时,设立公债司,全面负责全国的公债和管理。由此可见,南京临时政府( )
A.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重点关注民生问题
C.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亟需解决财政危机
6.下表内容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据此可知,当时( )
名称 创立时间 代表人物 宗旨
统一党 1912年1月 张謇 巩固全国之统一,建设中央政府,促进共和政治
中华民国宪政党 1912年3月 伍廷芳 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共和政体
共和党 1912年5月 黎元洪 防止小党分裂,便利政务进行,实行共和政治
国民党 1912年8年 孙中山、宋教仁 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
A.政党林立,国家分裂 B.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
C.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 D.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
7.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中指出:“现在农村中流行的一种破坏工商业、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是一种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我们必须批判这种思想。”这一主张( )
A.纠正了土地革命中的偏激行为 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思想
C.顺应了革命重心转移的新形势 D.批判了根据地建设的“左”倾化
8.1928年,国民党公布的《训政纲领》规定,“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它反映出国民党( )
A.强化了对国家行政权力的控制 B.加强了对政党权力的约束
C.力图实现政党权力的相互制约 D.效法欧美实行民主政治
9.民国初年,出现了人们竞相从政参政的热潮,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在一些城市中“今日开会,明日结社,不日男女平权,即日财产均等”。对以上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
A.政局变动增强了民众参政意识 B.对议会斗争道路的成功尝试
C.体现了改良与革命的方式之争 D.违背了民主精神并导致军阀割据
10.一种观点认为,统一战线范围内的民主主要是指在统一战线的各级党团组织、各项工作活动中所贯彻的民主精神、所坚持的民主程序(或制度)等。另一种观点认为,统一战线范围内的民主特指“政协民主”,这种民主形式是由我国政党制度所决定的一种特定民主形式。两种观点均( )
A.坚持依法治国基本准则 B.强调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C.赞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D.积极探索民主管理机制
11.下表所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1954年 1959年 1964年 1975年
第五届 第六届 第七届 ……
1978年 1983年 1988年 ……
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确立 B.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除
C.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完善 D.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12.民国三年(1914),严复连续发表《说党》系列文章,阐释其对政党政治的看法。严复认为政党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保护民权的作用。但同时又说:“如果轻率地认为,只要中国有了政党制度,中国就会立即富强起来,这的确是浅人之见。”据此但突破练可知,严复( )
A.对近代政党政治有清醒的认识 B.认为中国实行政党政治利弊参半
C.对戊戌变法失败进行深刻反思 D.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富国强兵道路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们形容这一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1913年2月,国会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大获全胜,使孙中山等人看到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希望。但是,孙中山良好的政治设想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所打破,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杀身亡、11月国会被迫停止议事,1914年1月部分留京议员被袁世凯遣回原籍。
——摘编自孙岩《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探索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两种重要形式,协商民主的出现可以弥补选举民主的不足,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个阶层、各种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议政。协商民主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摘编自李君如《中国人在民主政治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制度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在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出现源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D项正确: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开放程度并不比州和南京高,但因为是民国首都,所以照样成为政党活动集中地,排除A项;资产阶级早在1895年公车上书即已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项;民国初年民主共和观念尚未深入人心排除 C项。故选D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国民生活健康状况比较关心,尽管盐汽水的利润不高,但仍然多种渠道确保盐汽水的供应,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确保人民的生命健康权,D项正确;大规模经济建设成就应该是一五计划完成时,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高温工矿企业需要盐汽水降温避暑,没有体现重工业的落后,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内建设情况,与外交政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各部总长中同盟会会员占比较小,部长治权为虚,次长具有实权,而各部次长中,同盟会会员占绝对多数,可见南京临时政府革命派居主导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民主权原则,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革命派居主导地位,未体现分权制衡思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内阁对参议院负责,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1912年。据材料“袁世凯则不经过内阁副署发布王芝详为南方军宜慰使的命令”,可知袁世凯推行独裁统治,C项正确。责任内阁制度的建立受到英国政治的影响,而不是实施受英国政治影响,排除A项:唐绍仪为争夺最高权力不择手段,与材料不符合,材料体现是其要坚持的民主,排除B项;材料建立想制约袁世凯的是内阁,而不是同盟会,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南京临时设立公债司,管理公债,以解决财政困难,实现政府运转,D项正确;题干未体现中央政府权力的加强,排除A项;孙中山提倡民生主义,但不能从材料得出临时政府对民生的关注,排除B项;C项“推动了”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
6.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民国初年成立的各政党均以调实行共和为宗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辛亥革命及中华A民国成立推动政治发展的表现,故B项正确;民国初年国家尚未分裂,故A项错误;材料仅涉及民国初年成立的政党的情况,未涉及民主共和制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仅由材料不能说明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故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批判解放区出现的破坏工商业和平均分配土地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允许有益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成分的存在和发展,这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因此材料中毛泽东批判这种违背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现象,B项正确;1948年中共实行的是土地改革,不是土地革命,排除A项;中共在不同时期根据地经济建设上都实行的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思想,并且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C项;材料是解放区建设,而根据地是指国共十年对立时期的苏区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边区,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国民党强化了对国家行政权力的控制,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对政党权力的约束,也没有体现出对政党权力的相互制约,主要体现的是国民党对行政权力的控制,排除B、C两项;材料体现不出效法欧美的民主政治,在欧美民主政治之下政党不能代替政府行政,排除D项。
9.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民国初年,人们竞相从政参政,集会结社,出现的政党就由几个发展到数百个,在一些城市中出现集会、结社,倡导男女平等,财产平等,这说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推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增强了民众的参政意识,故选A项;民国初年从政参政的热潮是由于民众参政意识增强,而议会斗争的道路指民众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反映辛亥革命之后民主思潮的发展,而非改良与革命的道路之争,排除C项;民国初年,民众参政热情高涨体现的就是民主精神,并非违背民主精神,排除D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在统一战线的各级党团组织、各项工作活动中所贯彻的民主精神、所坚持的民主程序(或制度)等”“统一战线范围内的民主特指‘政协民主’”可知,这两种观点都赞成统一战线范围内的民主,也就是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个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依法治国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排除A、B两项;材料信息是关于统一战线范围内的民主的两种观点,没有体现积极探索民主管理机制,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是1954年,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在1949年,两者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第三届全国人大召开是在1964年,第四届全国人大召开是在1975年,而“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1976年,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一制度并未被废除,只是停了很长时间才重开,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第五届全国人大召开后,即1978年后,全国人大召开情况较前四届相对固定,故C项正确;表格信息主要涉及人大会议的召开情况,不能说明其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故D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严复认为中国实行政党制度并不能使中国立即富强,据此可知在民国建立之后,严复对于中国所实行的政党政治有比较清醒的认识,A项正确;在题干中,严复对于政党政治有了比较清晰的分析,但不能说其“认为中国实行政党政治利弊参半”,B项排除;依据材料“民国三年”,即1914年,而此时戊戌变法早已经失败,C项排除;材料仅表明严复对政党政治进行评价,并没有指出中国该实行何种道路,即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富国强兵道路,D项排除。
13、
(1)答案:新现象:政党政治出现。
原因:民国初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小,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缺乏实施政党政治的阶级基础和民众基础;中国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政治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政治文化基础;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缺乏必要的国内政治环境。
解析:新现象: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1913年2月,国会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大获全胜”可知,民国初年出现了很多政党,1913年国民党选举获胜,说明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出现。失败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民国初年的经济、政治、思想、社会等方面回答。
(2)答案:作用:各界人士通过协商达成共识;保证了各阶层公民有序参政议政汲时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
认识: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辅相成,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它也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解析:作用:根据材料二“可以弥补选举民主的不足,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个阶层、各种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议政”“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归纳总结。认识: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地位、影响,民主政治的特点等方面进行回答。
14.答案:(1)原因: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调动各阶层积极性,实行民主。
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联合; 民主协商。
(2)意义:广泛团结了抗日力量,调动各阶层积极性;保证了各阶层民主权利;根据地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
解析:(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分析实行三三制的原因是为巩固根据地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小问,结合三三制的构成可知其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联合,民主协商。
(2)问结合三三制原则的实行原因和特点总结其主要意义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随堂测试(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