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卷
一、选择题
1.有一群远古人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能直立行走,会制作粗糙的石器,会使用天然火。此远古人类应该是(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2.下列对北京人的介绍正确的是( )
A.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B.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
C.使用打制石器
D.使用磨制石器
3.“尧有子九人,不以其子为后,见舜之贤也( )
A.举贤禅让 B.传子世袭 C.征战功绩 D.部落势力
4.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如图年代尺上的字母,对应着我国史前时期远古人类的生活年代,B处和C处的远古人类分别是( )
A.北京人、半坡人 B.北京人、河姆渡人
C.河姆渡人、山顶洞人 D.元谋人、河姆渡人
5.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有的墓葬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精美的工艺品和日常用品,有的墓葬却一无所有。同期的良渚文化遗址亦是如此。这说明当时( )
A.爱美意识形成 B.社会分化出现
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
6.考古人员在一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稻谷遗存,经测定,年代距今约7000年之间,该遗址很可能位于( )
A.黄河中下游 B.岷江上游
C.长江中下游 D.珠江三角洲
7.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能反映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8.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如图所示的文物主要可以用于研究( )
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C.早期国家的社会变革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9.在学习“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一天生活的体验活动。在活动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种植粮食作物 B.懂得钻孔技术
C.烧烤食物 D.用磨制方法制造工具
10.“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鬼怪),止,遂杀蚩尤。”上述材料( )
A.没有任何历史研究的价值
B.记述涿鹿之战的真实历史
C.是否与历史吻合尚待考证
D.说明古代曾存在神仙鬼怪
11.如图是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复原图。该遗址不仅出土了石铲、骨铲等农具,还发现了粟类的植物遗存。通过分析计算,得知粟类食物在先民食物结构中比例为61.3%~80.0%(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居民遗址 D.河姆渡居民遗址
12.文物、遗址、遗迹是研究古人类活动的重要证据。距今约6000年,创造了如图文明的居民生活在( )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13.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深刻影响了中国思想的发展,我国现代外交强调宽容和包容,反对强制和干预的思想( )
A.仁者爱人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14.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周武王灭商后,当时都城叫( )
A.镐京 B.长安 C.阳城 D.洛邑
15.夏禹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此后,( )
A.阶级分化开始出现 B.“公天下”局面出现
C.皇帝取得独尊地位 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16.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宁李冰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2018年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至今仍造福人民。它是( )
A.郑国渠 B.秦长城 C.都江堰 D.护城河
17.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各自为政,其中一位诸侯他任用管仲为相,对内改革,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他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8.以下朝代更替的正确顺序是( )
A.商夏周 B.夏周商 C.夏商周 D.周夏
19.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的是( )
A.儒家孔子 B.道家老子 C.墨家墨子 D.法家韩非
20.制作时间轴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如图是小吴同学复习夏商周的更替时制作的时间轴。请你将其中“?”部分补充完整( )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国人暴动 D.平王东迁
21.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据此可以推断,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B.力图称雄天下
C.周王室日渐衰微 D.阶级斗争愈发尖锐
22.如图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农历节气有利于( )
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节气,宜饮伏茶“防暑”“祛湿”——二十四节气(大暑)
A.推动水利建设 B.指导养生保健
C.提高教育水平 D.促进文化发展
23.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突出体现在( )
①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
②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③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如表是“中国”字体的在古代演变历程,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不断演变并一脉相承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C.甲骨文后汉字基本没变化
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材料二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的墓葬往往随葬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玉器、青铜器和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壶。 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以及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
(1)材料一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 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 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
(2)说出材料二中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
(3)如果以两则材料作为一个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为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26.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阅读下列图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大汶口晚期墓葬,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的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
材料四:传说中的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蔬菜……黄帝已能建造宫室,挖掘水井……
(1)阅读材料一说出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是谁?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代?(填旧石器时代或新石器时代)
(2)阅读材料二,河姆渡遗址发现大量稻谷,说明哪一区域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观察复原图
(3)读材料三分析,大汶口晚期已经出现什么现象?
(4)阅读材料四,说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5)你是怎样看待中国古代文明的?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字结构体现了丰富的精神内涵。人的整体部位如人(亻)、身,分体部位如目、口、手(扌),反映在造字方面,如与“田”字有关的男、畴等。此外,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原始崇拜和祭祀活动。
——摘编自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
材料三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表意文字。汉字是以汉族为使用主体的文字,但没有哪一个少数民族不是在保护汉字的。汉字的载体轻便、合理,后来更发明了经济实惠的纸张。如果文字被少数人所垄断,但汉字很早就走向民间。汉字是非常美的一种文字,很容易被美化为艺术。
——摘编自王宁《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汉字造字结构所体现的精神内涵。
(2)据材料三,分析汉字延续至今的原因。
(3)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请再举出古代文字一例。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1)材料一的文物是什么?该文物属于中国哪一朝代?
(2)你认为它能收藏在国家博物馆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二:【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论语》
(3)材料二中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10 CCABB CBACC
11-20 CCBAD CBCDB
21-24 ABAA
25.(1)A、B。
(2)共同特点: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都发现了墓葬和礼器。
(3)主题: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探源等。
26.(1)裴文中;旧石器时代。
(2)长江中下游;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3)贫富分化。
(4)黄帝、炎帝。
(5)中国古代文明是先人劳动和智慧的成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要继承和传承中华文明;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
27.(1)与农业生产、原始崇拜和祭祀活动等息息相关。
(2)汉族与少数民族都使用汉字,保护汉字;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汉字很容易被美化为艺术等。
(3)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
28.(1)甲骨文。商朝。
(2)我国有文字(甲骨文)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3)孔子。“仁”。
(4)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厚积淀,大力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