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2025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级历史试题 (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1-6课)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层。据此可推断北京人( )
A.会直立行走 B.会使用火 C.会种植水稻 D.有爱美意识
2.在“周口店遗址文化节”的活动现场,阿龙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最佳工具应该为( )
A.石制工具 B.铁制工具 C.棍棒 D.硬质土块
3.央视《探索·发现》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有关原始人生活场景在专题片中可能出现的是( )
A.元谋人使用磨制石器劳动 B.北京人学会用火御寒照明
C.河姆渡人学会制作彩陶 D.半坡人以水稻为主要栽培作物
4.位于黔东南州的西江千户苗寨,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其在半山腰建造的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效果。该建筑与我国哪一原始农耕居民的建筑结构最类似( )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蓝田人 D.丁村人
5.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古耜 D.三星堆青铜面具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遗址的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半坡居民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7.在距今5800年前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最终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格局。材料突出反映了中华文明( )
A.连绵不断 B.一脉相承 C.多元一体 D.多姿多彩
8.2024年6月2日,炎帝诞辰纪念日,在湖北随州举行了“炎帝神农大典”。追溯历史,与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黄帝 B.嫘祖 C.大禹 D.秦始皇
9.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要传给贤德之人,这种制度叫作(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皇帝制 D.分封制
10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势力最为强大的一种文化,距今约5000~6000年,以河南、陕西、晋南为中心,出土的文物有石斧、石铲、石锄以及大量陶钵、陶盆、陶碗、陶罐等日用器皿,器表大部分施有彩绘的图案。据材料可推测出黄河流域( )
A.手工业技术精湛 B.聚落间交流频繁
C.制陶技术较为成熟 D.农业发达
1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2.部分外国学者认为,中国并不存在夏朝,要驳斥这一观点,以下史料中最具有说服力的是( )
A.大禹治水的传说 B.《史记·夏本纪》的记载
C.二里头遗址及其出土文物 D.安阳殷墟及其出土文物
13.某同学在阅读《夏商周年表》时把公元前1046年这个时间用红色的笔重点圈了出来,这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涿鹿之战 B.西周灭亡 C.夏朝建立 D.武王伐纣
14.下图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5.《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大意是:“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说明西周时期实行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巩固周王室统治
C.保证国家兵源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16.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闭关锁国,日益落后于世界
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未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1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 )
A.变法改革,富国强兵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七雄之间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18.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了取得优势,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霸主有( )
①齐桓公 ②晋文公 ③楚庄王 ④越王勾践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9.据史书记载,周平王死后,王室居然穷的没有办法为平王办一场像样的葬礼(  )
A.诸侯竞相争霸,社会动荡不安
B.天子大权旁落,王室衰微
C.天子与诸侯和谐共处
D.经济发展,诸侯富可敌国
20.“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使周边民族融入华夏族。这说明春秋争霸促进了( )
A.政治变革 B.民族交融
C.经济发展 D.技术进步
21.(2023秋·湖南永州·七年级统考期中)开学时,某位历史老师在作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名和战国非常有缘,我的姓是战国七雄地图位置的最东方的国家名称,名字的第一个字是位置的最北方的国家名称,名字的第二个字是位置最西方的国家名称,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 )
A.秦齐燕 B.齐秦燕 C.齐燕秦 D.秦燕齐
22.(2023秋·湖南怀化·七年级统考期中)《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材料反映的是( )
A.奖励耕战 B.重农抑商 C.轻徭薄赋 D.以农养战
23.(2023秋·湖南怀化·七年级统考期中)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
A.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 B.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24.(2023秋·湖南常德·七年级统考期中)董必武同志在参观我国古代某水利工程留下诗作(下图)。他参观的工程是( )
鱼嘴分江内外流,宝瓶直扼内江喉。 成都坝仰离堆水,禾稻年年庆饱收。 李冰父子功劳大,作堰沟滩尽手工。 六字遗经传不朽,友邦人士共钦崇。
A.芍陂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灵渠
25.(2023秋·湖南长沙·七年级统考期中)“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郡守)得来。”此联中称颂的人物是( )
A.商鞅 B.大禹 C.李冰 D.王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26元谋人发现于____元谋,距今____年,它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27山顶洞人发现于北京西南____龙骨山上的洞穴中,距今约____年;
28.距今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____,____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29.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私有制,____和____的产生。
30.公元前____年,____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31.公元前770年____东迁洛邑,史称 “东周”。东周分为____和战国两个时期。
32.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
三 材料解析题(36分)
3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2分)
(2)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2分)
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三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中的“轩辕”指哪位传说中的人物?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次战役?(2分)
材料三中的禹是通过什么制度当选部落联盟首领的?(2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土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公教导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就是侮慢王朝,等于不纳贡。”
——《中国通史》
材料四:曲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1)材料一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有哪些?周王分封给诸侯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三、四说明当时的受封诸侯对周王主要尽哪些义务?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有哪些?(4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秦国,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黑色裂变”,以期改变落后的状态。
——《大秦帝国之裂变》
材料二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摘编自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四 国君的兄长赢虔、长史公孙贾、上大夫甘龙等这些前朝权倾朝野的大臣,对商鞅有着刻骨的仇恨……商鞅在带领弟子们最后一次修订秦法后,坦然被捕,被五马分尸。
——《大秦帝国之裂变》
材料一中的“黑色裂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裂变”的直接目的是什么。(4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是基于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经济上的主张是什么?
(4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4分)
(4)材料四中商鞅的悲惨结局说明了什么?(2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1-6课)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层。据此可推断北京人( )
A.会直立行走 B.会使用火 C.会种植水稻 D.有爱美意识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会使用火是北京人的生活特征。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所以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B项正确;会直立行走与题干“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层”不符,排除A项;会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排除C项;题干只能体现出北京人会使用火,不能体现具有爱美意识,排除D项。故选B项。
2.在“周口店遗址文化节”的活动现场,阿龙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最佳工具应该为( )
A.石制工具 B.铁制工具 C.棍棒 D.硬质土块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阿龙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和所学可知,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A项正确;铁制工具是春秋时期才出现的,排除B项;棍棒不是最佳的切割工具,排除C项;土块不是最佳的切割工具,排除D项。故选A项。
3.央视《探索·发现》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有关原始人生活场景在专题片中可能出现的是( )
A.元谋人使用磨制石器劳动 B.北京人学会用火御寒照明
C.河姆渡人学会制作彩陶 D.半坡人以水稻为主要栽培作物
【答案】B
【解析】
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远古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打制石器,是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B正确;元谋人是打制石器,而不是磨制石器,A错误;大汶口文化时期会制作彩陶,C错误;河姆渡人以水稻为主要栽培作物,D错误。
4.位于黔东南州的西江千户苗寨,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其在半山腰建造的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效果。该建筑与我国哪一原始农耕居民的建筑结构最类似( )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蓝田人 D.丁村人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其在半山腰建造的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房屋是一种高于地面的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符合题干描述的建筑特色,A项正确;半坡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排除B项;蓝田人居住的是洞穴,排除C项;丁村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排除D项。故选A项。
5.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古耜 D.三星堆青铜面具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并结合所学可知,骨耜是河姆渡人从事水稻种植的主要生产工具,用它挖土,既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能用来了解原始农耕生活,C项正确;北京人制作的石器,可以用来猎取动物,不能用来了解原始农耕生活,排除A项;骨针是原始人的缝纫工具,用骨头制成,不能用来了解原始农耕生活,排除B项;三星堆青铜面具出现于商周时期,不能用来了解原始农耕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遗址的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半坡居民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是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粟,A项正确;北京人依靠狩猎和采集,还没有发展出原始农业,不会种植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还没有发展出原始农业,不会种植粟,排除C项;河姆渡人主要种植的是水稻,排除D项。故选A项。
7.在距今5800年前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最终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格局。材料突出反映了中华文明( )
A.连绵不断 B.一脉相承 C.多元一体 D.多姿多彩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最终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格局”,说明中华文明呈现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格局”说明中华文化又具有一体性特点,C项正确;连绵不断是指时间的延续,与主旨无关,排除A项;一脉相承是指传承,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多姿多彩是指文明的内容丰富,与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4年6月2日,炎帝诞辰纪念日,在湖北随州举行了“炎帝神农大典”。追溯历史,与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黄帝 B.嫘祖 C.大禹 D.秦始皇
【答案】A
【解析】由题干设问“与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并结合所学可知,黄帝和炎帝打败蚩尤后,逐步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A项正确;嫘祖是黄帝的妻子,会缫丝,擅长纺织,排除B项;大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排除C项;秦始皇建立秦朝,排除D项。故选A项。
9.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要传给贤德之人,这种制度叫作(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皇帝制 D.分封制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都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转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A项正确;世袭制是从夏朝启开始的,排除B项;皇帝制是秦朝开始的,排除C项;分封制是西周开始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0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势力最为强大的一种文化,距今约5000~6000年,以河南、陕西、晋南为中心,出土的文物有石斧、石铲、石锄以及大量陶钵、陶盆、陶碗、陶罐等日用器皿,器表大部分施有彩绘的图案。据材料可推测出黄河流域( )
A.手工业技术精湛 B.聚落间交流频繁
C.制陶技术较为成熟 D.农业发达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势力最为强大的一种文”、“出土的文物有”、“大量陶钵、陶盆、陶碗、陶罐等日用器皿,器表大部分施有彩绘的图案”可得出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制陶技术较为成熟,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聚落间交流以及农业情况,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建立,A项正确;商朝建立于约公元前1600年,排除B项;周朝建立于前1046年,排除C项;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2.部分外国学者认为,中国并不存在夏朝,要驳斥这一观点,以下史料中最具有说服力的是( )
A.大禹治水的传说 B.《史记·夏本纪》的记载
C.二里头遗址及其出土文物 D.安阳殷墟及其出土文物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末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东部的偃师境内二里头村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可以印证夏朝的存在,C项正确;大禹治水的传说,属于传说,可信度不高,排除A项;《史记·夏本纪》的记载,属于文献史料,不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史料,排除B项;“安阳殷墟及其出土文物”,属于商朝时期的实物史料,排除D项。故选C项。
13.某同学在阅读《夏商周年表》时把公元前1046年这个时间用红色的笔重点圈了出来,这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涿鹿之战 B.西周灭亡 C.夏朝建立 D.武王伐纣
【答案】D
【解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建立西周;涿鹿之战发生在炎帝黄帝时期;西周灭亡是公元前771年;夏朝建立是约公元前2070年。故选:D。
14.下图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确立分封制,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C项正确;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B项;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5.《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大意是:“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说明西周时期实行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巩固周王室统治
C.保证国家兵源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答案】B
【解析】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故选B。
16.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闭关锁国,日益落后于世界
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未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答案】C
【解析】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实行暴政,他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导致桀成了亡国之君。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中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取悦于王妃褒姒,竟烽火戏诸侯。后来,戎族进攻西周,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来救援,结果,幽王被杀,西周灭亡。故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C项正确;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闭关锁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反映的是清朝,与夏、商、西周无关,排除B项;没有处理好与犬戎族的关系不是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 )
A.变法改革,富国强兵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七雄之间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遭到破坏,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D正确;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A排除;“尊王攘夷”是春秋时期一些诸侯争霸的策略,并不是扶助弱小,B排除;战国时期,七雄之间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C排除;故选D。
18.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了取得优势,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霸主有( )
①齐桓公 ②晋文公 ③楚庄王 ④越王勾践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了取得优势,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 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如越王勾践,因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项,排除BCD项。故选A项。
19.据史书记载,周平王死后,王室居然穷的没有办法为平王办一场像样的葬礼(  )
A.诸侯竞相争霸,社会动荡不安
B.天子大权旁落,王室衰微
C.天子与诸侯和谐共处
D.经济发展,诸侯富可敌国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周桓王只得向鲁国求贌”,和结合所学可知,周王室统治力大减,王室衰微;结合所学可知,根据题干“穷的没有办法办葬礼”可知,没有提到诸侯争霸;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未体现天子与诸侯和谐共处,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没有反映经济的发展状况。故选:B。
20.“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使周边民族融入华夏族。这说明春秋争霸促进了( )
A.政治变革 B.民族交融
C.经济发展 D.技术进步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使周边民族融入华夏族。”可知,春秋争霸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交融,B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政治变革,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技术进步,排除D项。故选B项。
21.(2023秋·湖南永州·七年级统考期中)开学时,某位历史老师在作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名和战国非常有缘,我的姓是战国七雄地图位置的最东方的国家名称,名字的第一个字是位置的最北方的国家名称,名字的第二个字是位置最西方的国家名称,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 )
A.秦齐燕 B.齐秦燕 C.齐燕秦 D.秦燕齐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战国七雄地图位置的最东方的国家名称是“齐”,位置的最北方的国家名称是“燕”,位置最西方的国家名称是秦,故符合题意的是C项“齐燕秦”,C项正确;秦国是位置最西的国家,而材料强调其姓是战国七雄地图位置的最东方的国家名称“齐”,A项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该老师名字的的第一个字是位置的最北方的国家名称“燕”,而不是“秦”,因为秦是位置最西方的国家名称,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该老师名字的的第一个字是位置的最北方的国家名称“燕”,而不是“秦”,因为秦是位置最西方的国家名称;名字的第二个字是位置最西方的国家名称是“秦”,而不是“齐”,因为战国七雄地图位置的最东方的国家名称“齐”,排除D项。故选C项。
22.(2023秋·湖南怀化·七年级统考期中)《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材料反映的是( )
A.奖励耕战 B.重农抑商 C.轻徭薄赋 D.以农养战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军功……爵……耕织……复其身”可知,这是奖励耕战,使秦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的一个,故A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重农,但没体现抑商,故B不符合题意;这时秦国采取法家主张治国,不是轻徭薄赋,故C不符合题意;以农养战是从管仲开始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2023秋·湖南怀化·七年级统考期中)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
A.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 B.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
【答案】B
【解析】商鞅死亡后他所推行的新法也没有被废止,说明商鞅推行的新法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即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项正确;商鞅变法被旧贵族势力所反对,没有维护旧的政治经济秩序,排除AC项;商鞅变法促进了地主阶级势力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24.(2023秋·湖南常德·七年级统考期中)董必武同志在参观我国古代某水利工程留下诗作(下图)。他参观的工程是( )
鱼嘴分江内外流,宝瓶直扼内江喉。 成都坝仰离堆水,禾稻年年庆饱收。 李冰父子功劳大,作堰沟滩尽手工。 六字遗经传不朽,友邦人士共钦崇。
A.芍陂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灵渠
【答案】C
【解析】根据“鱼嘴分江内外流,宝瓶直扼内江喉。”“李冰父子功劳大,作堰淘滩尽手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是一项综合性的水利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因此董必武同志参观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C项正确;芍陂是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排除A项;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韩国水工郑国在秦国主持兴建,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排除 D项。故选C项。
25.(2023秋·湖南长沙·七年级统考期中)“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郡守)得来。”此联中称颂的人物是( )
A.商鞅 B.大禹 C.李冰 D.王景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都江堰。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C项正确;公元前356年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与题干信息“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没有联系,排除A项;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与题干信息“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没有联系,排除B项。王景是东汉著名的水利专家,主要贡献在治理黄河方面,与题干信息“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26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距今170万年,它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27山顶洞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的洞穴中,距今约3万年;
28.距今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29.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30.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3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 “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32.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纣
三 材料解析题(36分)
3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2分)
(2)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2分)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三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
——《史记.五帝本纪》
(4)材料二中的“轩辕”指哪位传说中的人物?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次战役?(2分)
(5)材料三中的禹是通过什么制度当选部落联盟首领的?(2分)
【答案】(1)A:半地穴式或半穴居式;B:干栏式。
(2)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
(3)原因: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4)黄帝;涿鹿之战。
(5)禅让制。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土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公教导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就是侮慢王朝,等于不纳贡。”
——《中国通史》
材料四:曲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1)材料一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有哪些?周王分封给诸侯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三、四说明当时的受封诸侯对周王主要尽哪些义务?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有哪些?(4分)
【答案】
(1)宗亲、功臣等。土地和人民。
(2)定期朝见周王,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3)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秦国,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黑色裂变”,以期改变落后的状态。
——《大秦帝国之裂变》
材料二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摘编自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四 国君的兄长赢虔、长史公孙贾、上大夫甘龙等这些前朝权倾朝野的大臣,对商鞅有着刻骨的仇恨……商鞅在带领弟子们最后一次修订秦法后,坦然被捕,被五马分尸。
——《大秦帝国之裂变》
(1)材料一中的“黑色裂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裂变”的直接目的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是基于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经济上的主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4分)
(4)材料四中商鞅的悲惨结局说明了什么?(2分)
【答案】
(1)事件:商鞅变法。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2)措施: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经济:重视农业生产。
(3)变化: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说明:任何社会的变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改变旧制度的改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取社会的进步等等。(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2025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级历史试题 (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