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现代史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陆路以铁路连接物产丰富的东北腹地,海路则以大连港为节点,联结华北、华东广大地区。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曾建起大批现代化工厂,并且作为太平洋战争物资集散地,大连还大量存储了汽油、布匹、钢铁、化工等原料。日本投降后,大连由苏联进行军事管制,不久便由中国共产党实际接管,很快恢复了秩序。解放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十分重视军队的后勤建设,决定利用大连原有的工业基础,建立军工生产基地。1947年7月1日,苏军将“满洲”化学厂等6家工厂移交我方,与我方陆续建成的引信厂、弹药厂共同组建成“大连建新公司”,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大型现代化军工联合企业就这样诞生了。
——摘编自张艳《从大连建新工业公司的三份红色档案说起》
材料二: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大连建新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大连军工工业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发展情况。以下是他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序号 史料内容
① “东北局军工部长何长工多次到建新公司,每次去,都带大批物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鼓励职工们坚持自力更生,加紧生产。” ——何长工《何长工回忆录》
② “日本技术工人获原为研制硬质合金作出贡献,被公司评为一等模范进行表彰。高桥、藤村、伊藤荣在生产立功运动中立大功,在全市范围内对其进行通报嘉奖。” ——大连五二三厂档案室
③ “立功奖状”全文:“徐万里同志在建新公司生产立功运动中成绩优良,经评定为小功一个,特给奖状以资纪念。”(时间1949年7月)
A ——林岗作品《群英会上的赵桂兰》发表于1951年1月《人民日报》说明:1949年12月19日,大连建新厂女工赵桂兰为保护国家财产而被扎伤。因此她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于1950年受到毛泽东的接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大型现代化军工联合企业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连军事工业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山西省稷山县是合作医疗(由集体和农民个人集资分担农民部分医疗费用的办法)的典型,在13个乡里,把原来联合诊疗所和卫生所合并,在229个村里,建立了保健室,设有保健员。卫生保健网的经费来源是收取保健费、医疗收入与农业社补助三者相结合。1959年,卫生部在稷山县召开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介绍和推广稷山县经验。1960年,中央要求各地“根据公社的生产发展水平和群众的觉悟程度,逐步改变为集体保健医疗制度”。“合作医疗”第一次写进了中央文件。1959年到1962年,全国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50%,被群众称赞为“天灾靠人民公社,人病靠合作医疗”。
根据1985年的调查,全国实行合作医疗的行政村由过去的90%猛降至5%。1989年的统计表明,继续坚持合作医疗的行政村仅占全国的4.8%。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问题突出,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关注。1991年1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等部门《关于改革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请示》,提出必须把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建设、改善农村卫生状况、解决8亿多农民的基本医疗保健问题等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为此,要巩固发展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办医的新格局。全国个体开业行医人数由1981年的1.8万人增至1989年的16.6万人,截至1992年初,共颁布了4项卫生法律、17项卫生法规、500多项卫生规章以及各种地方性卫生法规。
——摘编自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介绍和推广稷山县经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农村医疗事业发生变化的原因。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粮食产量的严重不足极大影响了主要依靠外部粮食供应的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大量人口处于营养不足状态。中世纪城市对生活垃圾乃至人畜排泄物随处弃置,雨水、污水在路边简单的露天雨水道中流过,饮水受到严重污染。极为恶劣的卫生状况,大量健康状况不良的人口聚集,终于导致了1347—1351年欧洲规模空前的鼠疫爆发。
——摘编自唐琳《西方城市化进程的生态问题分析》
材料二:
——据《江西统计年鉴(2002年)》
材料三:九江海关始建于1861年,是连接亚欧大陆中俄万里茶道的首要关口,在万里茶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外观融合了西式建筑形式,在旧址内部改造的过程中,面临着由于工业园区搬迁导致交通不便等挑战,使得旧址文化更易被埋没。九江姑塘海关分关旧址位于九江市姑塘镇,附近有孤山寺和娘娘亭,吸引了大量来自本地和外地的游客。
——摘编自卢志安、秦承楠《城市更新背景下旧址改造设计研究——以九江姑塘海关分关旧址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城市化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十年代及八九十年代城市化水平变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九江海关旧址的历史文化价值。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城市化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集体和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将资金集中起来,联合兴办各种企业,尤其要支持兴办开发性事业。”这条政策区别于以往的主要意义在于,摘掉了扣在乡镇企业头上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帽子,解决了当时由承包制引起的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为乡镇企业在新环境下指明了发展路径。此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新的来源。1978~2006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逐步提高,由人均年收入308元增加到8369元,乡镇企业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8.2%提高到46.4%,乡镇企业已成为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乡镇企业带动了农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开启了城镇化的进程。
——摘编自李晓寒《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由于当时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城市工厂可以将一部分宜在农村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有计划地扩散给社队企业经营,这给城市工业的“三废”等污染进入农村地区提供了渠道。一些高污染的行业如造纸、化工等则以联营、分厂等名义进入农村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198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定》,明确指出“禁止污染向乡镇、街道转移”。此外,这一时期农村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在促进乡镇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一是乡镇企业未经处理排入环境中的“三废”,导致了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二是乡镇企业为扩大规模,大量砍伐森林,占用耕地,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从污染范围和程度来看,乡镇企业引致的污染已远超城市工业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因此,“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要合理规划,应当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摘编自闵继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环境治理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科学救国思潮最早可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提出“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口号,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运动时期魏源的主张得到了初步实践。1905年康有为首倡“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此后,科学救国的呼声开始稀疏地出现于报刊杂志。辛亥革命后,科学救国渐成为社会有识之士的救国口号。1915年中国科学社的创立及其《科学》杂志的刊行,是科学救国思潮形成的标志。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渐成为一种具有相当社会基础的思潮,成为鼓舞青年献身科学的口号,该思潮逐渐理论化、系统化,影响也更为深远。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科学救国思潮向纵深发展,扩大到社会各层面,在更为深远的范围内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
——《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研究》
材料二:50年代以来对“科学救国思潮”的研究简况
时期 整体情况 学者文章举例
1950—70年代初 很少有专门论述的文章。 无
1970年代后期 研究评论的出发点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多持批判、否定态度,将其视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社会思潮,甚至当作反动的思想进行抨击。 1976年《“科学救国”是什么货色》1976年《“科学救国论”就是投降卖国论》1976年《科技工作者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1978年《张春桥为什么要挥舞“科学救国”这根五十年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大棒》
1980—90年代 摒弃评价人物公式化、论说事件政治化的研究模式。研究思路更开阔,研究方法明显进步。对科学救国思潮所包含的积极成分予以充分肯定,对科学救国论者的思想和言行重新审视。 1983年《重视科学与“科学救国”》1987年《应该重新评价“科学救国”的思想和口号》1989年《近代“科学救国”思想的源流和评估》1993年《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思潮的再认识》1996年《科学救国思潮考略》
21世纪后 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有学者尝试对科学救国思潮的理论体系及其思想价值等问题进行考察,由此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研究成果。 2003年《辛亥革命后“科学救国”思潮的社会影响》2004年《从科学救国到科教兴国思想演变的思考》2004年《论科学救国理论的体系结构及其价值》2005年《科学救国论的特征及现代价值——以20世纪30年代科学化运动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科学救国思潮兴起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以来学者对科学救国思潮研究的总体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华盛顿共识”即1989年出现的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和东欧转轨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其主张发展经济必须通过自由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采取自由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严格限制政府干预。在市场运作方面,私有产权是基础安排,鼓励私人自由参与市场竞争,降低边际税率,激励盈利欲望,开放国内市场。实施自由贸易,参与全球化合作竞争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资本自由流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竞争浮动;在政府管理方面,放松管制,国企私有化,控制财政支出,削减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保证宏观经济平稳。
——摘编自易娅莉《中国经济模式发展分析——基于“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和“孟买共识”的比较》
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操作层面,改变了原有的计划性资源配置模式,实现了以市场为主导的配置方式,促进了各种资源的有效流通,提高了发展效率和质量,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理顺了政企关系,探索出一条国企产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路子,推进了国企的改革与发展。同时,在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也加快了改革进程,使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改革开放使中国打开了大门,将自身尽快融入到世界发展之中,遵循世界经济规则,参与世界各类经济组织,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互惠共赢。中国还不断开放国内市场,允许并鼓励外资进入,不断降低关税壁垒,发展自由贸易。中国的改革充满着自己的智慧,也是中国自己的方案。
——摘编自韩利《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改革开放路径、战略与精神标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共识”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华盛顿共识”相比中国改革的不同之处,并归纳中国为世界提供的智慧方案。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二: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2年至2022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上升至第11位;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万亿元增加到3.09万亿元;基础研究投入从499亿元提高到1951亿元;研发人员从年均325万人提高到600万人;高新技术企业从3.9万家增长至40万家。在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激光制造、区块链、5G等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摘编自张春玲、梁佳惠《科技部:2022年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已有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清嘉庆十九年(1810年)松筠奏称吐鲁番“宜种木棉、近来种植甚广”。1884年,新疆建省后,清政府在新疆逐渐加大了移民屯垦的力度,不仅开展全疆水利垦殖建设,还在各地建设了农林实验场、讲习所等。吕办和私人银号相继创办,向棉农提供贷款。同时,俄国为改善进口的新疆棉花品质,向当地棉农分发了众多美国棉种。至光绪末年,新疆棉区遍及南疆数县和东部吐鲁番地区,北疆昌吉亦有种植。其中,吐鲁番棉花年产量达300万斤,冠绝新疆。至20世纪初,虽然“土法土机”式纺织仍是主流,但南疆已出现一些机器轧花工厂,其中吐鲁番的六个轧花厂中有两个属于俄国人,有近千台手摇机。
——摘编自刘玉皑《清代民国时期新疆棉业发展》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新疆棉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疆建成国家级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的方案被纳入“九五”计划。截至2000年,新疆棉花面积与总产量比1990年代初期分别增长了1.33倍和2.67倍。科研、金融、病虫害防治、生产资料、机械制造等服务于棉花生产的产业也获得一定发展。虽然经省级政府资格认定的企业可以直接参与收购、加工和经营棉花,但供销社仍是新疆棉花经营的主渠道。伴随着新疆棉区迅速扩张,也使相当数量质量差、效益不佳的次宜棉区和风险植棉区盲目介入。2001年《国务院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提出:“(要)放开棉花购销与价格,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努力扩大出口……促进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棉花市场的形成”。2008年,新疆棉田面积与棉花总产量较2000年增长一倍,同时棉花纤维强度与长度也获得大幅提高,国内部分大企业因此借着向西开放的契机,踊跃在新疆投资棉花产业,推动了新疆棉花加工能力和质量水平的全面提升。
——摘编自樊亚利《新疆棉花产业6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材料三:新疆是中国最大的产棉区,年产量在500万吨左右,占到国内棉花产量的80%以上;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多是新疆棉花、纺织品、纤维制品的采购商。近年来,美国在新疆“强迫劳动”议题上的“露獠牙”包括但不限于:美国国务院等部门发布《新疆供应链商业咨询公告》,警告企业供应链勿与新疆等地所谓“侵犯人权”实体发生联系;美国商务部把“与新疆侵犯人权有关”的11家中国公司(包括纺织企业)列入被制裁实体清单……特朗普政府一度试图实施对所有新疆棉花及其相关产品的广泛进口禁令,却发现操作困难而暂时搁置……
——摘编自陈想《美国“新疆棉花禁令”背后的三个真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变化,并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新疆棉花禁令”的认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党中央对军队后勤建设的重视;解放战争进入关键时期;苏联对我党的支持。
(2)原因:党中央对建新公司的支持;原有的技术条件和工人基础;工人们的辛勤劳动。影响:支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建立后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解析:(1)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大型现代化军工联合企业成立的背景根据“解放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十分重视军队的后勤建设,决定利用大连原有的工业基础,建立军工生产基地”得出党中央对军队后勤建设的重视;根据“1947年7月1日,苏军将‘满洲’化学厂等6家工厂移交我方,与我方陆续建成的引信厂、弹药厂共同组建成‘大连建新公司’”得出解放战争进入关键时期;苏联对我党的支持。
(2)大连军事工业发展的原因根据“每次去,都带大批物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鼓励职工们坚持自力更生,加紧生产”得出党中央对建新公司的支持;根据“日本技术工人获原为研制硬质合金作出贡献,被公司评为一等模范进行表彰。高桥、藤村、伊藤荣在生产立功运动中立大功,在全市范围内对其进行通报嘉奖”得出原有的技术条件和工人基础;根据“大连建新厂女工赵桂兰为保护国家财产而被扎伤。因此她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得出工人们的辛勤劳动。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大连建新公司的成立支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时也为新中国建立后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2.答案:(1)背景:稷山县取得的成功经验;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农村经济有所发展,为医疗工作开展奠定基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农村出现经济困难情况;农村基础医疗设备不完善,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群众医疗卫生意识不强。
(2)下降的原因:改革开放后,人民公社解体,合作医疗失去经济基础,面临解体局面;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上升的原因: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关注与重视;全国个体开业行医人数的增长;医疗卫生立法建设的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卫生监督和检测队伍日益扩大。
解析:(1)根据材料时间“1959年”和所学知识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根据材料“山西省稷山县是合作医疗……的典型”可得出,稷山县取得的成功经验;根据材料“由集体和农民个人集资分担农民部分医疗费用的办法”“卫生保健网的经费来源是收取保健费、医疗收入与农业社补助三者相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农村经济有所发展,为医疗工作开展奠定基础;根据材料“1960年”“根据公社的生产发展水平和群众的觉悟程度,逐步改变为集体保健医疗制度”“天灾靠人民公社,人病靠合作医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农村出现经济困难情况;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农村基础医疗设备不完善,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群众医疗卫生意识不强。
(2)根据材料“根据1985年的调查,全国实行合作医疗的行政村由过去的90%猛降至5%”“继续坚持合作医疗的行政村仅占全国的4.8%”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改革开放后,人民公社解体,合作医疗失去经济基础,面临解体局面:根据材料“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办医的新格局”及所学知识可得出,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根据材料“国务院批转卫生部等部门《关于改革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请示》,提出……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得出,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关注与重视,根据材料“全国个体开业行医人数由1981年的1.8万人增至1989年的16.6万人”得出,全国个体开业行医人数的增长;根据材料“共颁布了4项卫生法律、17项卫生法规、500多项卫生规章以及各种地方性卫生法规”可得出,医疗卫生立法建设的推进;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科学技术的进步,卫生监督和检测队伍日益扩大。
3.答案:(1)历史背景:国家结构松散,社会治理混乱;庄园制度逐渐瓦解,新兴城市数量增多;工商业发展,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农业生产水平有限,粮食供应不足;医疗卫生条件差。
(2)原因:①第一次:新中国的成立;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一五计划的开展。②第二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人口自由流动,乡镇企业和非农产的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3)价值:用于研究中国海关、关隘历史;用于研究中外贸易发展史;具有建筑艺术价值;有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启示:兼顾社会发展与文化保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长远规划、科学布局。
解析:(1)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中世纪城市对生活垃圾乃至人畜排泄物随处弃置,雨水、污水在路边简单的露天雨水道中流过,饮水受到严重污染。”结合所学得出国家结构松散,社会治理混乱;根据所学中世纪后期庄园制度逐渐瓦解,新兴城市数量增多;工商业发展,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根据材料“粮食产量的严重不足极大影响了主要依靠外部粮食供应的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大量人口处于营养不足状态。”得出农业生产水平有限,粮食供应不足;根据材料“极为恶劣的卫生状况,大量健康状况不良的人口聚集,终于导致了1347—1351年欧洲规模空前的鼠疫爆发。”得出医疗卫生条件差。
(2)原因:观察变迁曲线图,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相关史实得出①第一次:新中国的成立;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一五计划的开展。根据曲线图结合改革开放后相关史实得出②第二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人口自由流动,乡镇企业和非农产的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3)第一小问价值:根据“九江海关旧址”“九江海关始建于1861年,是连接亚欧大陆中俄万里茶道的首要关口,在万里茶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得出用于研究中国海关、关隘历史;用于研究中外贸易发展史;具有建筑艺术价值;有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第二小问启示:根据城市化发展历程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兼顾社会发展与文化保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长远规划、科学布局。
4.答案:(1)有利条件:中央政策的支持;国家放松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改革开放的推动;农民增收提高生产积极性;城镇化浪潮的推动。
(2)原因:改革开放背景下城镇化进程加快,但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城市工厂向农村转移污染产业;乡镇企业发展带来更大污染。
看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完善和利用各项环境保护法规,加大管控力度;加大对民众的教育,增强民众环境保护意识。
解析:(1)有利条件:根据材料一“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可得出中央政策的支持;根据材料一“这条政策区别于以往的主要意义在于,摘掉了扣在乡镇企业头上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帽子”可得出国家放松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根据材料一“乡镇企业已成为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可得出农民增收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根据材料一“乡镇企业带动了农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开启了城镇化的进程”可得出城市化浪潮的推动;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的推动。
(2)原因:根据材料二“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由于当时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可得出改革开放背景下城镇化进程加快,但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根据材料二“城市工厂可以将一部分宜在农村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有计划地扩散给社队企业经营,这给城市工业的‘三废’等污染进入农村地区提供了渠道。”可得出城市工厂向农村转移污染产业;根据材料二“乡镇企业引致的污染已远超城市工业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可得出乡镇企业发展带来更大污染。看法:结合当前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完善和利用各项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民众的教育,增强民众环境保护意识等角度进行阐述。
5.答案:(1)背景: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先进知识分子寻找救国(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西方思想、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成就传入中国,有识之士认识到科学的重要作用;近代中国社会在动荡和变革中走向近代化,思想不断解放。
(2)总体趋势:研究增多,不断深入;渐趋全面、客观;研究与时俱进。
原因: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重视科技发展,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1)据材料“近代科学救国思潮最早可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得出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先进知识分子寻找救国(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据材料“师敌之长技以制敌”,“师夷长技以制夷”得出西方思想、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成就传入中国,有识之士认识到科学的重要作用;据材料“辛亥革命后、科学救国渐成为社会有识之士的救国口号”,“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渐成为一种具有相当社会基础的思潮”得出近代中国社会在动荡和变革中走向近代化,思想不断解放。
(2)变化趋势:据材料“研究思路更开阔,研究方法明显进步”得出研究增多,不断深入;据材料“对科学救国思潮所包含的积极成分予以充分肯定,对科学救国论者的思想和言行重新审视”得出渐趋全面、客观;从与时代的关系分析,得出研究与时俱进。
原因:根据材料中1970年后期以来科技不断发展相关知识可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结合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结合中国共产党对科技的支持可知中国共产党重视科技发展,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6.答案:(1)背景: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东欧剧变;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陷入困境;美国与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新自由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美国等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扩大。(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民至上的宗旨意识;合作共赢的价值追求;统筹国内国际大局;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方案:国家顶层设计;试验机制;理论创新;改革开放;走特色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解析:(1)背景:据材料一“‘华盛顿共识’即1989年出现的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和东欧转轨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并结合所学可得出,20世纪80年代在拉丁美洲国家发生了一次债务危机,这是材料所述“华盛顿共识”提出的重要背景;1989年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国家相对混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新自由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可归纳为,这时期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陷入困境,美国与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促进社会主义阵营秩序的混乱,美国等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这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扩大。
(2)不同之处:据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可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据材料“使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可得出人民至上的宗旨意识;根据材料“实现互惠共赢”可得出合作共赢的价值追求;根据材料“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可得出统筹国内国际大局;根据材料“中国还不断开放国内市场,允许并鼓励外资进入,不断降低关税壁垒,发展自由贸易”可得出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方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作为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如国家顶层设计、试验机制、理论创新、改革开放、走特色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
7.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国际合作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引入技术主要来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引入范围广泛,侧重尖端技术。
背景:新中国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美苏两极对峙争霸,国际环境恶劣;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
(2)原因:党和政府坚持科技强国的战略;文化与科技发展深度融合;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综合国力的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政策的推动;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
解析:(1)特点:据材料“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可知,政府主导;据材料“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可知,国际合作和自力更生相结合;据材料“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可知,引入技术主要来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据材料“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可知,引入范围广泛,侧重尖端技术。背景: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可知,新中国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据材料“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及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极对峙争霸,国际环境恶劣;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从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
(2)据材料“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可知,党和政府坚持科技强国的战略;据材料“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万亿元增加到3.09万亿元;基础研究投入从499亿元提高到1951亿元”可知,综合国力增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从文化与科技发展深度融合;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全面深化改革政策的推动;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等角度进行说明。
8.答案:(1)原因:种植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政府鼓励和移民实边的需要;近代西方先进棉种及生产技术的传播;对外贸易的发展。
表现:棉花产业规模扩大(种植规模和产量的提高);逐渐由家庭手工工场向机器大工厂转型。
(2)变化:由政府主导向市场调控转变;由以数量扩张为主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由公有制经济为主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升级。
背景: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加入世贸,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出台;农业技术的进步。
(3)认识:美国对中国新疆棉花产业的打压,实际上是对中国70多年来农业和工业发展所取得成就的认可;“新疆棉花禁令”是美国维护霸权主义,遏制中国复兴的重要一环;美国这一禁令不利于中美正常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坚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维护棉花安全的出发点和宗旨。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已有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可分析出种植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根据材料“清政府在新疆逐渐加大了移民屯垦的力度”可分析出政府鼓励和移民实边的需要;根据材料“俄国为改善进口的新疆棉花品质,向当地棉农分发了众多美国棉种”可分析出近代西方先进棉种及生产技术的传播,对外贸易的发展。
表现:根据材料“新疆棉区遍及南疆数县和东部吐鲁番地区,北疆昌吉亦有种植”可分析出棉花产业规模扩大(种植规模和产量的提高);根据材料“南疆已出现一些机器轧花工厂”可分析出逐渐由家庭手工工场向机器大工厂转型。
(2)变化:根据材料“促进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棉花市场的形成”可分析出由政府主导向市场调控转变;根据材料“新疆棉田面积与棉花总产量较2000年增长一倍,同时棉花纤维强度与长度也获得大幅提高”可分析出由以数量扩张为主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根据材料“虽然经省级政府资格认定的企业可以直接参与收购、加工和经营棉花,但供销社仍是新疆棉花经营的主渠道”可分析出由公有制经济为主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根据材料“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可分析出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升级。
背景:结合改革开放政策可分析出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结合2001年中国加入WTO可分析出中国加入世贸,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结合经济水平提升可分析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合西部大开发可分析出“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出台;根据材料“科研、金融、病虫害防治、生产资料、机械制造等服务于棉花生产的产业也获得一定发展。”可分析出农业技术的进步。
(3)认识:根据材料“把与新疆侵犯人权有关的1家中国公司(包括纺织企业)列入被制裁实体清单1”可分析出美国对中国新疆棉花产业的打压,实际上是对中国70多年来农业和工业发展所取得成就的认可;结合美国霸权主义可分析出“新疆棉花禁令”是美国维护霸权主义,遏制中国复兴的重要一环;根据材料“特朗普政府一度试图实施对所有新疆棉花及其相关产品的广泛进口禁令,却发现操作困难而暂时搁置……”可分析出美国这一禁令不利于中美正常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坚持科技创新,坚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维护棉花安全的出发点和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