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多校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阶段评估历史
一、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时有变化,如:在1845年,输华商品总值为239万英镑;1850年则为140万英镑。但始终未能达到英国人的预期,究其原因是( )
A. 自然经济的抵制 B. 英国获得在华设厂权
C. 洋务运动的开展 D. 美法加紧了商品输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的对华商品输出呈现出波状起伏的情形,甚至在1850年大幅度下降,这意味着当时英国对华输出商品不畅,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是自然经济,带有自给自足特征,外国商品滞销,A项正确;1895年《马关条约》签定后,帝国主义国家才获得在华设厂权,排除B项;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因此其不构成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在当时英美法三国的实力对比情况中,美法两国对华商品输出并不能直接影响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量,排除D项。故选A项。
2. 下图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流行于浙江省的一张关于英国水兵的漫画,它反映了( )
漫画配文:此物出在浙江处州府青田县, 数十成群人御之化为血水,官兵持炮击之刀剑不能伤。现有示谕, 军民人等,有能剿除者,从重奖赏。此怪近因官兵逐急,旋即落水,逢人便食,真奇怪哉!
A. 中国军民踊跃参与抗英斗争 B. 封建愚昧观念禁锢民众认知
C. 英军水兵战斗力强无法战胜 D. 清政府积极抵抗英军的侵略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此物出在浙江处州府青田县, 数十成群人御之化为血水,官兵持炮击之刀剑不能伤。现有示谕, 军民人等,有能剿除者,从重奖赏。此怪近因官兵逐急,旋即落水,逢人便食,真奇怪哉!”和漫画信息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漫画对于英国水兵的真实面貌进行歪曲甚至妖魔化,反映了封建愚昧观念禁锢民众认知,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军民踊跃参与抗英斗争,排除A项;材料主旨反映封建愚昧观念禁锢民众认知,“英军水兵战斗力强无法战胜”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旨反映封建愚昧观念禁锢民众认知,没有涉及清政府积极抵抗英军的侵略,排除D项。故选B项。
3. 英、法两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际,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被认为是鸦片战争的延续,主要是因为两次鸦片战争( )
A 发起国都有英国 B. 列强都从中获得了大量赔款
C. 目的和性质相同 D. 列强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两国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可以看出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且都是侵略战争,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认为是鸦片战争的延续,主要是因为两次鸦片战争目的和性质相同,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由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在美俄的支持下发动的,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认为是鸦片战争的延续,主要是因为两次鸦片战争目的和性质相同,并且列强没有从两次鸦片战争中获得大量的赔款,排除B项;鸦片战争割香港岛给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因此“列强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4. 1860年,翰林院遭到英法联军洗劫,《永乐大典》遭到严重破坏;1900年,《永乐大典》部分毁于大火;1909年,藏书家董康携17册《永乐大典》东渡日本贩卖。据此推断,《永乐大典》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
A. 列强掠夺文物 B. 商人追逐利润
C. 晚清国力衰弱 D. 传统文化消亡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翰林院遭到英法联军洗劫”“藏书家董康携17册《永乐大典》东渡日本贩卖”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翰林院,《永乐大典》遭到严重破坏,其后董康携带《永乐大典》东渡日本贩卖,两者都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典籍掌管不善,且英法联军进入北京更深刻体现了清朝国力衰弱导致列强侵夺,C项正确;列强掠夺文物仅体现了材料的一个部分,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藏书家,且商人逐利并非列强侵夺的原因,排除B项;“消亡”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5.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三国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商约,规定进口货物运销中国内地时,除按货值的2.5%征税外,免征一切内地税。这一规定( )
A. 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崩溃 B. 便利了列强商品在中国倾销
C. 加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说明清政府不了解国际形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三国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商约,规定进口货物运销中国内地时,除按货值的2.5%征税外,免征一切内地税。”可知,通过战争英、法、美三国降低了销往中国货物的关税,这便于列强商品在中国倾销,B项正确;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崩溃,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题干事件在洋务运动之前,排除C项;降低关税是被迫的,与了解国际形势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旨在说明太平天国( )
A. 把反侵略作为革命侧重点 B. 肩负反帝反封双重使命
C. 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 失败的原因是内外夹击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再失败”可分析得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与列强和封建势力内外夹击有关,该观点旨在说明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内外夹击,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突出强调太平天国运动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排除A项;材料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而不是侧重他肩负的双重使命,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太平天国运动缺乏更正确的理论指导,排除C项。故选D项。
7. 下列图片所示文物说明太平天国(  )
天王洪秀全玉玺及印文
A. 封建色彩浓厚 B. 平均分配土地 C. 积极学习西方 D. 提倡人人平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天王洪秀全玉玺及印文,上面印有万岁、救世主等字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通过宗教思想建立了封建集权统治,体现了浓厚的封建色彩,A项正确;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主张学习西方是《资政新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提倡人人平等,“上面印有万岁”涉及的是等级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8. 19世纪中期,沙俄政府相继成立了帝国地理学会与考古协会,负责新疆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研究。1858年,军人出身的瓦利哈诺夫所率领的考察队便详细记录了喀什地区的地理地貌,包括矿藏分布、河流走向、历史遗迹和交通路线等。这些举措旨在( )
A. 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 B. 为殖民扩张提供便利
C. 完善殖民统治的体系 D. 拓宽认识世界的视野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沙俄政府正处于对外扩张的活跃期,在新疆地区成立地理学会和考古协会,并派遣考察队详细记录地理地貌、矿藏分布等信息,显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为其进一步的殖民扩张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便利,体现了沙俄政府在新疆地区活动的核心目的,B项正确;沙俄的这些举措并不是为了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其真实目的是为了侵略和掠夺,排除A项;当时沙俄还没有完全实现对新疆地区的殖民统治,不能说完善殖民统治体系,排除C项;拓宽认识世界的视野只是表面现象,其本质是为了侵略和掠夺,排除D项。故选B项。
9. 1868—190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译书158种,其中史志、公法、教育方面的书18种,军事方面的书32种,商学书8种,科技书90种。这些翻译书籍( )
A. 传播了维新变法思想 B. 推动了中国教育发展
C. 有助推动中国近代化 D. 提高了国人文化水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翻译馆译书158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翻译大量西方书籍,有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C项正确;题干提到的是江南制造总局创办洋务运动期间,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没有提出维新变法思想,排除A项;题干中只提到翻译书籍,没有体现出推动中国教育发展,排除B项;题干只提到翻译书籍,看不出提高了国人文化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
10. 下面是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了( )
A. 中国主动全面地对外开放
B. 中国自然经济遭受外国经济冲击
C.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逐步发展
D. 外国侵略势力逐渐深入中国腹地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在东南地区,《天津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在沿江地区,《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则分布在内地,这说明外国侵略势力逐渐深入中国腹地,D项正确;中国此时的对外开放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排除A项;中国自然经济遭受外国经济冲击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逐步发展确实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史实,但题干中的示意图并没有体现出来,排除BC项。故选D项。
11. 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中国台湾;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事表明,这一时期( )
A. 日本面临严重财收危机 B. 清朝开始筹建近代海军
C. 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 D. 日军武器精良训练有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中国台湾;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经过了长期的准备,蓄谋已久,C项正确;题干信息未涉及日本的财收危机,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日本的侵华准备,与清朝筹建海军无关,排除B项;题干信息未涉及日军的武器及训练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2. 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译为“格致”。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这体现出词语翻译( )
A. 因地域差异而不同 B. 翻译者随意性很强
C. 具有明显不确定性 D. 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对于英文单词“science”的翻译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翻译方法,体现了词语翻译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不同的地方“science”的翻译不同,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不同时期“science”的翻译不同,体现不出翻译者随意性很强,排除B项;材料不同时代对“science”的翻译都体现的是这一时代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体现不出不确定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3. 从过去浑然一体的东西到“揖日追俄”再到“揖美追欧”,他们在一个继承一个的同时又一个否定一个,如层浪相逐,交错地出现,由此而显示出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和近代中国社会的进化。这里“揖日追俄”的表现是( )
A. 更新器物师夷长技 B. 改良制度君主立宪
C. 扶清火洋抵抗侵略 D. 举行起义建立政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从过去浑然一体的泰西到‘揖日追俄’再到‘揖美追欧’”可知,“揖日追俄”等强调近代中国的改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戊戌变法相关。康有为等人掀起的维新运动,一开始主张向日本、俄国学习,改良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B项正确;“更新器物师夷长技”与洋务运动有关,排除A项;“扶清火洋抵抗侵略”与义和团运动有关,排除C项;“举行起义建立政权”与辛亥革命有关,革命之后成立了中华民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4. 据史料记载,1900年间河北霸州民众列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束鹿县旧城民众,徒手与侵略军相搏,牺牲4000余人;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等地时均遭到当地民众的坚决抵制。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民间力量开始崛起 B. 政府抵抗意识强烈
C. 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D. 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据史料记载,1900年间河北霸州民众列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束鹿县旧城民众,徒手与侵略军相搏,牺牲4000余人;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等地时均遭到当地民众的坚决抵制”,表明外国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说明当时中国民族意识不断觉醒,C项正确;开始崛起用词不准确,在此之前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活动,也有太平天国运动,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民众对侵略的抵抗,未涉及政府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国人民的反抗而非被侵略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
15. 1901年,慈禧太后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当时人人激愤指斥清廷已成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
A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 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C. 允许列强在开放处开设工厂 D. 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1901年,慈禧太后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当时人人激愤指斥清廷已成了‘洋人的朝廷’”并结合所学知识,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A项正确;根据所学,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同意开放广州、福州、厦门等沿海城市为通商口岸,这时期清政府还未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B项;根据所学,1895年,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开设工厂,这选项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条件,排除C项;根据所学,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为1851-1864年,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条件,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
16. 小切口·承载大历史。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小切口·承载大历史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策展活动,通过历史小切口,更好地了解历史,提升学习能力。
【项目任务】
任务一 一组同学以“文物·承载历史”为主题,搜集到下列两幅文物图片,准备布展。
(1)请你观察上面的两幅图片,它们分别创办于哪一时期?简述两者的相同作用。
任务二 二组同学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主题,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设计展览。
(2)请你对《天朝田亩制度》进行评价。如何理解《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答案】(1)时期:京师同文馆洋务运动时期,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相同点:都属于新式学堂;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2)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 地所有制的愿望,是 千年来农民反封建 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
理解: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
【解析】
【小问1详解】
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的外语专门学校。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相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不同于传统学校,都属于受西方影响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都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小问2详解】
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极大地调动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因而具有革命性;绝对平均分配的做法在现实中行不通,因而具有空想性;《天朝田亩制度》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理解:结合所学,1859年,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17. 早期近代化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化的军队,第一,需要近代化的军器,所以有江南及天津两个机械制造厂的设立……第二,新式军器必须有技术人才去驾驶,所以设立武备学堂和派遣军官出洋留学。第三,近代化的军队必须有近代化的交通,所以有造船厂和电报局的设立,及铁路的建筑。第四,新式的国防比旧式的费用要高几倍……所以要开煤矿、金矿来增加收入。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先预料到各种需要而定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探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简述这一运动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关于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人物 原因分析
康广仁(康有为之弟) 伯兄(推行变法)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而上(皇上)又无(实)权,(变法)安能有成?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研究学者) 1898年康有为只有40岁,而他的主要支持者梁启超才25岁,两人以前都没有在政府供职的经验。康有为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材料中的康、徐二人关于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材料三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的,因而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行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在戊戌变法110周年之际》
(3)根据材料三,结合具体史实谈谈你对画线部分观点的理解。
【答案】(1)措施: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建设造船厂和成立电报局,建设铁路;开凿煤矿金矿。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原因:康广仁认为,维新派改革涉及范围广(规模太大或包揽太多);缺乏群众基础(参与人员少,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光绪皇帝软弱无权(皇帝无实权;维新派手中无实权;维新派力量弱小);对政治形势认识不清。
徐中约认为,康有为等人缺乏政治实践经验。(两人没有政府供职经验;康有为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认识;康有为没运用过政治权势;两人没有从政经验)
(3)理解:戊戌变法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
【解析】
【小问1详解】
措施:据材料“需要近代化的军器,所以有江南及天津两个机械制造厂的设立”可知,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设立机械制造厂,发展近代军事工业;据材料“第二,新式军器必须有技术人才去驾驶,所以设立武备学堂和派遣军官出洋留学”可知,兴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据材料“近代化的军队必须有近代化的交通,所以有造船厂和电报局的设立,及铁路的建筑”可知,建设造船厂和成立电报局,建设铁路;据材料“所以要开煤矿、金矿来增加收入”可知开凿煤矿金矿。
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兄长(推行变法)规模太大,包揽太多,参与人员太少.”可知康广仁认为维新派改革维新派改革涉及范围广(规模太大或包揽太多);缺乏群众基础(参与人员少,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根据材料“皇上又无实权,变法如何能够成功 ”可知,康广仁认为光绪皇帝软弱无权(皇帝无实权;维新派手中无实权;维新派力量弱小);对政治形势认识不清。根据材料“两人以前都没有在政府供职的经验。康有为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可知徐中约认为康有为等人缺乏政治实践经验。(两人没有政府供职经验;康有为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认识;康有为没运用过政治权势;两人没有从政经验)
【小问3详解】
理解:由“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以后发生的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正因如此,史学界才有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和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最终失败,但是变法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影响了以后的反封建革命。
18. 中华英雄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林则徐受命前往广州处理禁烟事务。他一方面处理与英国商人的鸦片交涉,加强前线的防务,另一方面则积极了解西方世界的基本情况,搜集各种有关西方世界的文献报刊……组织人力翻译西方地理学著作,编写《四洲志》一书,扩大了中国视野……
——摘编自陈支平《从文化传承的视野来评价林则徐的伟大历史贡献》
材料二 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3月,左宗棠移驻肃州(今酒泉),督率220营大军西征。他根据新疆北可控南的地理形势,确定了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指挥清军仅用半年时间,就收复了乌鲁木齐等北疆大部分地区。……1877年春,清军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军队。1878年1月,清军收复了险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2018年10月17日,“海魂归来——致敬致远舰”特展在中国港口博物馆隆重开幕。1894年9月17日,致远舰在弹药将尽时由管带(舰长)邓世昌下令冲向日舰“吉野号”,欲使用鱼雷击沉敌军,无奈遭到日本舰队的炮弹袭击,致使致远舰沉入冰冷的海底,全舰官兵200多人为国殉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林则徐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所作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策略,并简述其主要过程。
(3)根据材料三,分析致远舰得到致敬的原因,指出邓世昌等官兵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答案】(1)历史贡献:积极领导了虎门销烟,有力地打击了英国鸦片商贩的嚣张气焰;积极了解西方世界,翻译西方地理学著作,编写《四洲志》一书,启迪了中国人探索西方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策略:先北后南,逐步推进。过程:他首先收复了乌鲁木齐等北疆大部分地区,然后指挥清军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军队,最终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
(3)原因:致远舰官兵在黄海海战中表现出了英勇抗敌、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精神品质:他们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用血肉之躯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
【解析】
【小问1详解】
历史贡献:根据材料一中“在这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林则徐受命前往广州处理禁烟事务”和所学知识可知,积极领导了虎门销烟,有力地打击了英国鸦片商贩的嚣张气焰;根据材料一中“另一方面则积极了解西方世界的基本情况,搜集各种有关西方世界的文献报刊……组织人力翻译西方地理学著作,编写《四洲志》一书,扩大了中国视野……”和所学知识可知,积极了解西方世界,翻译西方地理学著作,编写《四洲志》一书,启迪了中国人探索西方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小问2详解】
策略:根据材料二中“确定了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可知,先北后南,逐步推进。过程:根据材料二中“就收复了乌鲁木齐等北疆大部分地区。……1877年春,清军向南疆推进”和“1878年1月,清军收复了险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可知,左宗棠首先收复了乌鲁木齐等北疆大部分地区,然后指挥清军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军队,最终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
小问3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三中“1894年9月17日,致远舰在弹药将尽时由管带(舰长)邓世昌下令冲向日舰‘吉野号’,欲使用鱼雷击沉敌军,无奈遭到日本舰队的炮弹袭击,致使致远舰沉入冰冷的海底,全舰官兵200多人为国殉难”可知,致远舰官兵在黄海海战中表现出了英勇抗敌、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精神品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用血肉之躯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
19.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导图·展现战争历程】
(1)根据鸦片战争知识结构示意图,请将图中①②③处的内容补充完整。列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图片·获取历史信息】
(2)根据下面两幅图片,简述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的特点,以及图二漫画的创作背景。
【条约·见证殖民程度】
(3)观察下列图片所示场景,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补充:①西方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②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特点:战场主要在海上进行;日军兵分多路;中国军队节节败退等。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观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论述: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对华侵略的鸦片战争,腐朽落后的清王朝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了《天津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从此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解析】
【小问1详解】
补充:①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②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③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小问2详解】
特点:根据“图一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在黄海和渤海地区进行,日本从陆上和海上分多路发动战争;根据日军进攻的方向可知中国军队节节败退。
背景:根据“图二《‘China’被撕裂》”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列强以干涉还辽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小问3详解】
观点:结合所学可知,《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故可拟定观点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论述:根据拟定的观点,结合《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进行论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对华侵略的鸦片战争,腐朽落后的清王朝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了《天津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从此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阶段评估历史
一、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时有变化,如:在1845年,输华商品总值为239万英镑;1850年则为140万英镑。但始终未能达到英国人的预期,究其原因是( )
A. 自然经济的抵制 B. 英国获得在华设厂权
C. 洋务运动的开展 D. 美法加紧了商品输出
2. 下图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流行于浙江省的一张关于英国水兵的漫画,它反映了( )
漫画配文:此物出在浙江处州府青田县, 数十成群人御之化为血水,官兵持炮击之刀剑不能伤。现有示谕, 军民人等,有能剿除者,从重奖赏。此怪近因官兵逐急,旋即落水,逢人便食,真奇怪哉!
A. 中国军民踊跃参与抗英斗争 B. 封建愚昧观念禁锢民众认知
C. 英军水兵战斗力强无法战胜 D. 清政府积极抵抗英军的侵略
3. 英、法两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际,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被认为是鸦片战争的延续,主要是因为两次鸦片战争( )
A. 发起国都有英国 B. 列强都从中获得了大量赔款
C. 目的和性质相同 D. 列强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4. 1860年,翰林院遭到英法联军洗劫,《永乐大典》遭到严重破坏;1900年,《永乐大典》部分毁于大火;1909年,藏书家董康携17册《永乐大典》东渡日本贩卖。据此推断,《永乐大典》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
A. 列强掠夺文物 B. 商人追逐利润
C. 晚清国力衰弱 D. 传统文化消亡
5.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三国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商约,规定进口货物运销中国内地时,除按货值的2.5%征税外,免征一切内地税。这一规定( )
A. 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崩溃 B. 便利了列强商品在中国倾销
C. 加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说明清政府不了解国际形势
6.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旨在说明太平天国( )
A. 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 肩负反帝反封双重使命
C. 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 失败的原因是内外夹击
7. 下列图片所示文物说明太平天国(  )
天王洪秀全玉玺及印文
A. 封建色彩浓厚 B. 平均分配土地 C. 积极学习西方 D. 提倡人人平等
8. 19世纪中期,沙俄政府相继成立了帝国地理学会与考古协会,负责新疆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研究。1858年,军人出身的瓦利哈诺夫所率领的考察队便详细记录了喀什地区的地理地貌,包括矿藏分布、河流走向、历史遗迹和交通路线等。这些举措旨在( )
A. 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 B. 为殖民扩张提供便利
C. 完善殖民统治的体系 D. 拓宽认识世界的视野
9. 1868—190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译书158种,其中史志、公法、教育方面的书18种,军事方面的书32种,商学书8种,科技书90种。这些翻译书籍( )
A. 传播了维新变法思想 B. 推动了中国教育发展
C 有助推动中国近代化 D. 提高了国人文化水平
10. 下面是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了( )
A. 中国主动全面地对外开放
B. 中国自然经济遭受外国经济冲击
C.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逐步发展
D 外国侵略势力逐渐深入中国腹地
11. 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中国台湾;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事表明,这一时期( )
A. 日本面临严重财收危机 B. 清朝开始筹建近代海军
C. 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 D. 日军武器精良训练有素
12. 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译为“格致”。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这体现出词语翻译( )
A 因地域差异而不同 B. 翻译者随意性很强
C. 具有明显不确定性 D. 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13. 从过去浑然一体的东西到“揖日追俄”再到“揖美追欧”,他们在一个继承一个的同时又一个否定一个,如层浪相逐,交错地出现,由此而显示出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和近代中国社会的进化。这里“揖日追俄”的表现是( )
A. 更新器物师夷长技 B. 改良制度君主立宪
C. 扶清火洋抵抗侵略 D. 举行起义建立政权
14. 据史料记载,1900年间河北霸州民众列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束鹿县旧城民众,徒手与侵略军相搏,牺牲4000余人;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等地时均遭到当地民众的坚决抵制。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民间力量开始崛起 B. 政府抵抗意识强烈
C. 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D. 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15. 1901年,慈禧太后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当时人人激愤指斥清廷已成了“洋人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
A.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 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C. 允许列强在开放处开设工厂 D. 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二、非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
16. 小切口·承载大历史。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小切口·承载大历史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策展活动,通过历史小切口,更好地了解历史,提升学习能力。
【项目任务】
任务一 一组同学以“文物·承载历史”为主题,搜集到下列两幅文物图片,准备布展。
(1)请你观察上面的两幅图片,它们分别创办于哪一时期?简述两者的相同作用。
任务二 二组同学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主题,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设计展览。
(2)请你对《天朝田亩制度》进行评价。如何理解《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17. 早期近代化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化的军队,第一,需要近代化的军器,所以有江南及天津两个机械制造厂的设立……第二,新式军器必须有技术人才去驾驶,所以设立武备学堂和派遣军官出洋留学。第三,近代化的军队必须有近代化的交通,所以有造船厂和电报局的设立,及铁路的建筑。第四,新式的国防比旧式的费用要高几倍……所以要开煤矿、金矿来增加收入。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先预料到各种需要而定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探索所采取主要措施,并简述这一运动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关于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人物 原因分析
康广仁(康有为之弟) 伯兄(推行变法)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而上(皇上)又无(实)权,(变法)安能有成?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研究学者) 1898年康有为只有40岁,而他的主要支持者梁启超才25岁,两人以前都没有在政府供职的经验。康有为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材料中的康、徐二人关于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材料三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的,因而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行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在戊戌变法110周年之际》
(3)根据材料三,结合具体史实谈谈你对画线部分观点的理解。
18. 中华英雄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林则徐受命前往广州处理禁烟事务。他一方面处理与英国商人的鸦片交涉,加强前线的防务,另一方面则积极了解西方世界的基本情况,搜集各种有关西方世界的文献报刊……组织人力翻译西方地理学著作,编写《四洲志》一书,扩大了中国视野……
——摘编自陈支平《从文化传承的视野来评价林则徐的伟大历史贡献》
材料二 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3月,左宗棠移驻肃州(今酒泉),督率220营大军西征。他根据新疆北可控南的地理形势,确定了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指挥清军仅用半年时间,就收复了乌鲁木齐等北疆大部分地区。……1877年春,清军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军队。1878年1月,清军收复了险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2018年10月17日,“海魂归来——致敬致远舰”特展在中国港口博物馆隆重开幕。1894年9月17日,致远舰在弹药将尽时由管带(舰长)邓世昌下令冲向日舰“吉野号”,欲使用鱼雷击沉敌军,无奈遭到日本舰队的炮弹袭击,致使致远舰沉入冰冷的海底,全舰官兵200多人为国殉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林则徐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所作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策略,并简述其主要过程。
(3)根据材料三,分析致远舰得到致敬的原因,指出邓世昌等官兵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19.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导图·展现战争历程】
(1)根据鸦片战争知识结构示意图,请将图中①②③处的内容补充完整。列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图片·获取历史信息】
(2)根据下面两幅图片,简述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的特点,以及图二漫画的创作背景。
【条约·见证殖民程度】
(3)观察下列图片所示场景,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多校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