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阶段练习一
七年级历史
命题范围:1~5课
说明:1.本练习共6页,总分100分。
2.请将所有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练习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元谋人牙齿化石是1965年“五一”劳动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元谋县被誉为“元谋人的故乡”。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 )
A.170万年 B.160万年 C.100万年 D.70万年
2.小明同学酷爱历史。寒假期间他想去下图所示的遗址参观。你认为他应该去哪个省 ( )
A.河北省 B.山西省 C.陕西省 D.湖北省
3.通过对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都已经能够( )
A.从事农业生产 B.过着定居的生活 C.制作和使用工具 D.学会人工取火
4.下图是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的“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其能够复原的主要依据是( )
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C.远古时的神话传说 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5.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片,距今约两万年,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早的陶器。陶器发明后,人类可以用陶器来( )
A.烧煮、储存水和食物 B.直接推动了文字发明 C.储存火种 D.驱赶野兽
6.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
A.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原始农耕生活想象图 D.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7.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中游地区,距今约7000~5000年,因首次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发现而被命名。仰韶先民主要从事粟作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制作和使用□□是仰韶文化的主要特征。材料中两处“□□”应是( )
A.黄河 彩陶 B.长江 彩陶 C.珠江 黑陶 D.辽河 彩陶
8.下图是一处仰韶文化遗址居民所住的房屋复原想象图。该居民最可能是( )
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想象图
A.北京人 B.蓝田人 C.郧县人 D.半坡人
9.下图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该文物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 )
人面鱼纹彩陶盆
A.种植技术 B.制陶技术 C.凿井技术 D.纺织技术
10.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人( )
石铲(翻土) 石刀(收割) 石磨盘(谷物加工)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主 C.处于旧石器时代 D.已建立早期国家
11.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形成了早期国家 C.出现了定居生活 D.产生了贫富分化
12.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形成 B.社会分化出现 C.禅让制度盛行 D.没有贫富贵贱
13.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图一彩绘龙纹陶盘 图二玉猪龙 图三玉龙
(山西陶寺遗址) (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 (安徽凌家滩遗址)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14.下图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可用于佐证( )
辽河流域出土的玉龙 黄河流域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 长江流域出土的骨耜
A.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 B.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
C.“龙的文化”已经定型 D.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
15.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不包括( )
A.掌握人工取火 B.私有制的出现 C.阶级的产生 D.国家的出现
16.该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由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该遗址应是( )
A.半坡遗址 B.良渚古城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大汶口文化遗址
17.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城内有多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磬、陶盘等器物。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城内在有的贵族墓地还发现用人殉葬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
A.阶级分化严重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出现早期文字 D.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18.在我国古文献中,记录有这样的传说:神农“作耒耜,教天下种谷,立历日……”这一传说( )
A.没有来源完全不可信 B.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 C.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现 D.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
19.禹的遗迹和纪念地在国内有很多。下图是山东禹城县的禹王亭遗址。人们纪念禹的主要理由是( )
A.攻灭蚩尤 B.教民冶铁 C.治理水患 D.建立商朝
20.小王同学正在进行如下单元复习。该单元的学习主题应是( )
第一单元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A.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
C.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22.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6年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周军乘胜占领商都朝歌,商朝灭亡。关于商朝灭亡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元前10世纪 B.公元前11世纪 C.公元前12世纪 D.距今约2046年
23.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 )
A.发展农业生产 B.提高军队实力 C.巩固国家统治 D.加强封建专制
24.春秋时期,郑庄公任周平王卿士,两人互不信任,交换儿子作为人质,史称“周郑交质”。这说明( )
A.分封制稳定了政局 B.诸侯国间征伐兴起 C.天子权威得到维护 D.周王室统治力大减
25.“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______,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材料中“_____”应是( )
A.分封制的确立 B.周王室的衰微
C.诸侯国之间的竞相争霸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下表是北京人遗址考古的重要发现。
发现的骨器 在北京人遗址中,有许多鹿角被分割成两段,显然是加工过的。截断的鹿角根粗壮而结实,可以做锤子用。遗址中出土的完整的鹿的头骨有成百件。 发现的石器 北京人遗址共出土了约十万件打制石器。石器种类很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等。考古学家研究出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方法:锤击法(最常用)、磁击法、碰砧法。 发现的用火遗迹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多处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遗迹。灰烬层最厚的达6米。灰烬中含有烧过的朴树籽、烧石、各种动物骨骼。
(1)阅读上述相关史料,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北京人的有效信息 (6分)
材料二 距今约3万年,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类。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相同,属于晚期智人。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
“他们”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考古学家把材料二中的“他们”命名为什么人 (2分)根据这两件文物,推测当时他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生产和生活的技能。(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在长期的食物采集活动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距今约2万年,他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和□均发现于我国。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和□”所指的三种农作物名称。(3分)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长屋。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在桩木上架设纵横交错的地龙骨(地梁),然后在上铺设地板,地板以上立柱、架梁、敷橡、盖顶……
河姆渡遗址的房屋复原图
——梅福根、吴玉贤《七千年前的奇迹——我国河姆渡古遗址》
(2)材料二中提到的“木构长屋”是什么类型的建筑 (3分)试分析出现这种建筑的原因。(3分)
材料三 以下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象牙蝶形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说明这些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3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2分)
材料二 下图所示的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每年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祭拜,
平日來瞻仰的人络绎不绝。
黄帝陵
(2)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请从人物经历、主要贡献等方面,撰写一篇导游词,向游客简要介绍黄帝的事迹。(6分)
材料三 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首领。当时实行□□□,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尧鼓励人们发展生产。他年老时,征求各部落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所指的制度和首领传位标准。(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2023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发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时专门提到“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据了解,科学发掘90年来,殷墟遗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其可观。其中,已出土甲骨文15万片,陶器数万件,青铜礼器约1500件、青铜兵器约3500件,玉器约2600件,石器6500件以上,骨器3万多件。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二里头”遗址其年代相当于哪一王朝后期 (2分)指出哪一位商王迁都于“殷” (2分)小明想去上述两处遗址参观,他应该去现在的哪个省 (2分)
材料二 据学者们分析,商朝一再迁都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因为黄河中下游时常发生水患,迫使历代商王不得不常常为躲避水患而徙其都。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商代都城除殷以外,都紧靠黄河,但黄河又不断泛滥,只有经常躲避泛滥的洪水,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去生产和生活。如祖乙所都的邢,就是被河水淹没而毁的。
由于商部落畜牧业很早就比较发达,所以从契到汤十四世中八次迁徙,大概是不断地更换家畜的活动地区。“汉代学者推测是当时贵族生活奢侈并侵迫平民,……迁殷是为了缓和贫富间的矛盾”。
——摘编自《中国史稿》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朝一再迁都的主要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获知商朝等朝代的有关史事主要凭借什么。(2分)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阶段练习一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C D A B A D B A C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B A B C A A B C D D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4分)
(1)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有骨器、打制石器;北京人使用的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北京人制作工具的方法有:锤击法、砸击法、碰砧法(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北京人会使用火;北京人可能吃的食物有:朴树籽、动物肉;研究北京人的主要证据来源是化石、遗迹等。(6分)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3点且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6分。
(2)他们:山顶洞人。(2分)
技能: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能;会缝制衣服;有了爱美意识。(4分)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2点且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4分。
(3)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或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2分)
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共2分。
27.(12分)
(1)水稻、粟、黍。(3分)
评分说明:每个1分,共3分。
(2)建筑:干栏式建筑。 (3分)原因:气候原因(自然环境)或河姆渡地处南方,空气潮湿,雨水较多,所以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这种房屋防潮通风。(3分)
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共3分。
(3)河姆渡人已经从事原始农业;河姆渡人会运用雕刻工艺制作艺术品;河姆渡人已经会制作陶器或河姆渡人已经饲养猪或狩猎野猪。(3分)
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每点1分,共3分。
28.(12分)
(1)由多民族交融而成。(2分)
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共2分。
(2)黄帝,相传是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大战,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联盟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蚩尤战败,其部落部分归附炎黄部落联盟。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近代以来,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6分)
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须提到“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华夏族”“人文初祖”“炎黄子孙”等相关内容。共6分。
(3)制度:禅让制。(2分)标准:贤德或有才能。(2分)
29.(12分)
(1)夏朝。(2分)盘庚。(2分)河南省。(2分)
(2)躲避黄河水患;更换家畜的活动地区;缓和贫富间的矛盾。(4分)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4分。
(3)史书记载或考古发现。(2分)
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