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上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人教版)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考古学者发掘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 )
A. 人类起源 B. 农耕生活 C. 部落联盟 D. 国家产生
2.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3.下列地点中,既发现了直立人化石又发现了晚期智人化石的是( )
A. 云南元谋 B. 陕西蓝田 C. 北京周口店 D. 浙江余姚
4. 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发现于( )
A. 半坡遗址 B. 二里头遗址 C. 北京周口店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5.距今约7000-5000年,主要从事粟作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的是( )
A. 红山先民 B. 龙山先民 C. 大汶口先民 D. 仰韶先民
6.下列不属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的是( )
A. 私有制的产生 B. 阶级的产生
C. 原始农业的发展 D. 国家的产生
7. 下列哪一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
A. 陶寺古城遗址 B. 半坡遗址 C. 良渚古城遗址 D. 二里头遗址
8.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①炎帝 ②黄帝 ③尧 ④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 据《史记 ·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0多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 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这体现的是大禹的( )
A. 乐观主义精神 B. 自由主义精神
C. 勇于创新精神 D. 无私奉献精神
10.二里头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第一个节点,从满天星斗的没有概念的状态走向王权国家形态,最早 的“中国”在这里出现。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 夏朝 B. 商 朝 C. 西周 D. 秦朝
11. 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商汤灭夏建毫都”,下联是“ 迁殷定国疆”。下联中横线上应该填写 的人物是( )
A. 夏 桀 B. 盘 庚 C. 纣 王 D. 周武王
12.《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这说明平王迁都的直接原因是( )
A. 社会矛盾的激化 B. 洛邑地理位置优越
C. 犬戎族攻破镐京 D. 爆发“国人暴动”
13. 西周分封制中等级最低的贵族是( )
A. 天 子 B. 诸侯 C. 卿大夫 D. 士
14.“春秋一霸谢幕去,战国三雄傲世立。风云际会龙虎斗,华夏进入战国期。”这首历史歌谣中的“春秋一霸谢幕去,战国三雄做世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 赵、魏、韩三家分晋 B. 田氏代齐
C. 秦赵长平之战 D. 犬戎覆灭西周
15.孟子所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是对哪一时期战争的形象写照( )
A. 春秋 B. 战国 C. 商朝 D. 西周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45分)
16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图二:骨耜 图三:陶纺轮 图四:铁制农具
(1)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两例北京人使用“石器”的不同类型。(2分)
(2)图二出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哪一遗址 这一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哪一农业经济的发展 图三体 现出哪一远古居民已学会了纺织 (3分)
(3)图四工具的出现、普遍使用分别是什么时期 写出与这一工具同时应用的耕作技术。它们的出现有何影 响 (写出一 点)(4分)
(4)请总结以上工具所起到的共同作用。(1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①处政权的名称是什么 此政权的建立者、亡国之君分别是谁 (3分)
(2)②所指朝代后期,社会矛盾尖锐,这与其末代君主的哪些统治措施有关 (写出一例)“公元前1046年” 商军大败的战役是什么 (2分)
(3)③处政权的建立者是谁 建立时定都在哪里 (2分)
(4)以上王朝兴衰更替的历史为后世提供了怎样的借鉴 (1分)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文帝即位后,任用他进行变法,变法收到了明显成效,使魏国在战国初期长期占据霸主地位。 吴起在楚国掀起了一场更为激进的变法,其措施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城,重点在打击旧贵族和整顿吏治。
材料二:在秦国实行奖励耕织、抑制商业、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推行县制等一系列措施,这次变法进一步完善了秦国专制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使秦国迅速实现了富国强兵,为日后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材料一中“他”指的是谁 依据材料指出他的变法的重大影响。吴起在楚国变法的重点是什么 (3分) (2)材料二中“这次变法”的名称是什么 支持此变法的统治者是谁 此次变法在奖励军功方面采取的措施 是什么 此次变法对秦统一中国有何影响 (4分)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1分)
19.中国的政治文明萌芽于传说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将图一中①②处内容补充完整。(2分)
(2)图二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实行的一种什么制度 此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此项制度的实行起到了怎样 的作用 (4分)
(3)综合上述探究,分析中国古代制度的变迁的依据。(1分)
20.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事连年,干戈不息。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塵战犹酣——兼并战争谋华夏一统】
(1)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当时这些强大的诸侯打出哪一旗号积极争夺霸主地位 写出先后称霸 的四位诸侯。(5分)
(2)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发生了一些著名的战役,请写出两例。(2分) 【革故鼎新——变法图强促社会进步】
(3)写出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的措施一点。(1分) 【凿山分水——作堰淘滩为百姓造福】
(4)公元前256年,在谁的主持下,民众在成都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这一水利工程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写出两点)(3分)
(5)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内容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1分)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D 6.C 7.D
8.A 9.D 10.A 11.B 12.C 13.D 14.A
15.B
16. (1)北京人使用的石器类型包括尖状器和刮削器。
(2)图二出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姆渡遗址。这一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水稻农业的发展。图三体现 了河姆渡居民已学会了纺织。
(3)铁制农具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分别是在春秋和战国时期。与这一工具同时应用的耕作技术是牛耕。它们的 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4)以上工具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17. (1)①处政权的名称是夏朝,建立者是禹,亡国之君是桀。
(2)夏朝后期社会矛盾尖锐,与其末代君主桀的暴虐统治措施有关。公元前1046年商军大败的战役是牧野之 战。
(3)③处政权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建立时定都在镐京。
(4)王朝兴衰更替的历史为后世提供了重要借鉴,即统治者应勤政爱民,关注民生,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 安。
18.(1)材料一中“他”指的是李悝,他的变法使魏国在战国初期长期占据霸主地位。吴起在楚国变法的重点 是打击旧贵族和整顿吏治。
(2)材料二中“这次变法”的名称是商鞅变法,支持此变法的统治者是秦孝公。此次变法在奖励军功方面采 取的措施是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此次变法使秦国迅速实现了富国强兵,为日后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3)根据以上材料,我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勇于改革创新,才 能保持国家的繁荣和强大。
19. (1)图一中①处应填写“禅让制”,②处应填写“世袭制”。
(2)图二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此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封制的 实行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扩大了统治范围,使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 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3)中国古代制度的变迁依据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矛盾的演变,古 代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和变革,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历史条件。
20. ((1)春秋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争夺霸主地位。先后称霸的四位诸侯是齐 桓公、宋襄公、晋文公和楚庄王(或秦穆公,因存在不同说法)。
(2)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两例,分别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或长平之战,但更偏向于战国时期后期)。
(3)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的措施之一是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公元前256年,在李冰的主持下,民众在成都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这一水利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和 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成都平原的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5)结合时代特点,上述内容的恰当主题可以是“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这一主题涵盖了春秋战国时期诸 侯争霸、社会动荡以及各国变法图强等历史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和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