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检测卷(三)(课件 学生版 答案版)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共55张PPT)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检测卷(三)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B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
1.(2024·江西九校联考)殷商时期,统治者崇拜鬼神,认为鬼神可以主宰世间一切。西周统治者则认为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上天并不会永远保佑某一个王朝的统治,只有怀保小民,才能得到上天的佑护。这一变化(  )
A.反映了等级秩序崩溃 B.体现了民本思想进步
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 D.开启了民主主义先河
解析 据材料可知,从商代的迷信鬼神,神权色彩浓厚到西周提出“怀保小民”,反映了西周更关注人事的现实精神,这是民本思想的体现,故选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治国理念的进步,不属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概念范畴,排除C项;材料仅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实质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并不属于近代民主主义的范畴,排除D项。
C
2.(2023·山东聊城高二期末)下表为《周礼·地官司徒》中有关西周大司徒职责的记载(节选),据此可以认定,当时(  )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以乡八刑纠万民 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
A.德治法治争端初起 B.援礼入法开创先河
C.教化刑罚相辅相成 D.社会局面安定有序
解析 据材料可知当时注重对百姓的教化和重视刑罚的运用,由此可知当时教化与刑罚相辅相成,故选C项。
B
3.(2023·黑龙江大庆一模)韩非指出:“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由此可见,他强调(  )
A.教化百姓尤为重要 B.“法术势”的一体性
C.以法律来笼络民心 D.必须适时变革法令
解析 据材料“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可知韩非强调法的作用,同时根据“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可知他强调法术势三者应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巩固统治,故选B项;材料强调法律的作用,而不是教化,排除A项;韩非强调帝王应该法术势相结合,是统治方式,不是统治目的,并非强调用法律笼络人心,排除C项;根据论从史出的原则,材料并未涉及适时变法的内容,排除D项。
D
4.(2024·北京高三入学考)汉初文景时期,减轻刑罚,以致“断狱数百,几致刑措(搁置)”。到了汉武帝时期,“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这种变化是因为(  )
A.王国势力坐大致使社会动荡 B.从黄老无为向以法治国转变
C.西汉的律法沿袭了秦朝律法 D.加强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与汉初相比,汉武帝时期死罪事件数量较多,这与汉武帝加强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求相吻合,强化了社会控制,故选D项;汉武帝时期采用推恩令等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是以儒家思想治国,排除B项;材料强调汉初与汉武帝时期刑狱的对比,与秦朝无关,排除C项。
B
5.(2023·广西钦州高二期末)《唐律》规定,官员将其监管的财物用于买卖,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官方对此解释说,“以威若力强买物,虽当价,犹笞五十”“即借衣服、器玩之属,经三十日不还者,坐赃论、罪止徒一年”。这表明《唐律》(  )
A.具有轻罪重罚特征 B.重视防范腐败风险
C.重视保护私有财物 D.遵循以礼入法原则
解析 据材料可知,《唐律》规定官员将监管的财物用于买卖会受到惩罚,这体现重视防范腐败,故选B项;《唐律》强调“慎刑”,排除A项;《唐律》保护的不是私有财产,是禁止官员贪腐,排除C项;材料强调《唐律》采取措施防范官员贪腐,并无礼法关系的信息,排除D项。
A
6.(2023·广西北海高二期末)书院祭贤始于北宋的岳麓书院,祭祀对象主要包括儒家的先圣先师、先贤先儒、乡贤先祖。祭祀的祠宇具有开放性与公共性,书院之外的人员也可以参加书院祭祀活动。据此可知,宋代书院(  )
A.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B.推动了科举教育发展
C.受佛道思想的影响 D.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 据材料可知,宋代书院祭祀的祠宇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通过祭祀儒家先圣和乡贤等可以起到社会教化的功能,故选A项;材料强调书院祭贤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与科举制无关,排除B项;书院祭祀的对象包括儒家圣人和乡贤先祖等人,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并无佛道思想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强调通过开放式的祭贤活动教化乡里,与封建专制统治无关,排除D项。
D
7.(2024·广西柳州摸底)大审,是明朝的会审制度之一。由皇帝命司礼监太监,会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的长官,对累诉冤枉的囚犯进行复核审理。经大审,有人获减刑,有人因供养父母,以可矜的名义免除死罪发落。重罪、疑难案件仍须具疏上请,由皇帝决定如何处置。这反映了(  )
A.司法审判的公正和独立 B.司法制度向近代化转型
C.儒家思想主导司法实践 D.皇权在司法领域的彰显
解析 根据材料“重罪、疑难案件仍须具疏上请”“由皇帝决定如何处置”可知,皇帝在司法审判中具有最终的决定性作用,说明皇权在司法领域的影响,故选D项;据材料“由皇帝命司礼监太监……进行复核审理”“由皇帝决定如何处置”可知,司法审判始终由皇帝主宰,并不能体现司法审判的独立,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司法制度才逐渐向近代化转型,排除B项;儒家思想只是影响司法实践,而不是主导司法实践,排除C项。
D
8.(2023·广东佛山高二期末)《大清律例》规定,下级官员呈报给上司的事件“有差误”,上司“不觉失错”而准行,相关上司“各递减下司官吏罪二等”(降两级留任)。据此可知,清代(  )
A.官员内部等级森严 B.官吏贪腐之风盛行
C.法律法规异常严酷 D.问责机制受到重视
解析 据材料可知,清代上下级官员之间存在连带关系,会因错而受到惩戒处罚,故选D项;清代官员内部等级森严,体现在官府、待遇等众多层面,但材料仅涉及上下级间存在连带关系,没有明确两者的差异性,排除A项;官吏内部存在贪腐的情况,但材料仅涉及上下级之间的责任连带,没有明确官员对于公共财务占有的具体情况,排除B项;清朝的法律法规严酷,但材料仅涉及因失误偏差,官员被贬职处置,没有关于其他事由的具体惩处规定,故“异常严酷”一词表述不当,排除C项。
B
9.(2023·四川资阳三模)公元534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发布的一个敕令提到:在帝国推行成文法,但乡村地区允许例外,乡村可使用当地的自治法规,但要有7名证人,在很小的地方有5名证人就可。这表明当时的罗马(  )
A.司法审判公正严谨 B.保留了部分的习惯法特征
C.实现了法律的公正 D.忽视了对个人权益的保护
解析 据材料“乡村可使用当地的自治法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罗马帝国允许乡村保留自身的法规,这表明当时的罗马保留了部分的习惯法特征,故选B项;材料属于法律的适用范围,不是司法审判环节,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罗马并没有实现法律的公正,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注重保护个人的权益,排除D项。
D
10.(2023·湖南长郡中学一模)11—13世纪,意大利波伦亚城出现注释法学派,他们深入研究和传播罗马法,西欧大陆逐渐呈现出罗马法复兴的景象。这一现象(  )
A.反映出人文主义在西欧兴起
B.冲击了封建教会的神学统治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发展完善
D.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解析 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经济发展,法律在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注释法学派的出现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D项;宣扬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运动于14世纪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理论的研究,与神学统治无关,排除B项;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C
11.(2024·贵州贵阳高二期中)1484年,英国的圈地问题首次被提交到议会讨论,议会通过的决议谴责了圈地运动导致农村人口减少的恶劣影响。而18世纪,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支持圈地运动的发展。材料有助于说明,英国近代立法(  )
A.受到王权蛮横干预 B.背离社会公众意愿
C.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D.具有朝令夕改倾向
D
12.(2023·云南楚雄高二期末)《拿破仑法典》第五条规定:“审判员对于其审理的案件,不得用确立一般规则的方法进行判决。”法官所应该做的,被认为仅是把有关的法律条文运用到具体案件中去的机械性工作,不能有任何创造。这说明在大陆法系中(  )
A.判例发挥巨大作用 B.立法工作不受重视
C.司法程序僵化烦琐 D.法官的地位不突出
解析 材料提及在以《拿破仑法典》为代表的大陆法系中,法官只能机械地套用法律条文,不能创新法律,结合所学可知,在大陆法系中,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故选D项;“判例发挥巨大作用”的是英美法系,排除A项;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其重视立法工作,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是法官如何判案的问题,排除C项。
A
13.(2024·安徽皖江名校摸底)1879年,德国颁布《国家律师法》,取消了律师录用及从业限制,规定只要通过两次国家级考试的人都可从事律师业务。这使从事律师职业的门槛大大降低,德国法学院的毕业生们从事律师职业的热情逐渐高涨起来。可见,当时德国《国家律师法》的颁布(  )
A.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契合了德意志统一的潮流
C.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开启了法制近代化的进程
解析 材料显示,德国《国家律师法》使从事律师职业的门槛大大降低,再结合材料时间(1879年)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正是德国统一后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期,这必然顺应了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故选A项。
C
14.(2023·福建厦门高二期末)19世纪90年代,美国南方各州的法律规定公共场合的种族隔离合法化;1896年,最高法院在一场针对性诉讼中裁决“隔离但平等”的设施并不违宪,因为隔离并不必然意味着一个族群的低劣。上述行为体现了(  )
A.解放黑奴势在必行 B.司法解释的理性公正
C.种族歧视得到默许 D.南北矛盾已不可调和
解析 据材料可知,美国南方各州的法律规定公共场合的种族隔离合法化,体现了种族歧视得到默许,故选C项;美国内战已消灭了奴隶制,解放了黑人奴隶,排除A项;据材料“最高法院裁决‘隔离但平等’的设施并不违宪”可知,美国的司法解释默许种族歧视,并不理性公正,排除B项;当时美国内战已结束,所以已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南北矛盾,排除D项。
A
15.(2023·山西名校联考)1624年,英国司法界围绕高利贷展开了激烈争论。当有人强调高利贷与教义不符时,一大群人反驳说:“不应当再服从它们,也不应当再记住它们。”这表明(  )
A.经济发展冲击宗教伦理 B.教会势力退出经济领域
C.法治进步引领经济发展 D.社会大众支持金融发展
解析 据材料“不应当再服从它们,也不应当再记住它们”可知,这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当高利贷成为经常性的现象时,人们不再把宗教教义放在第一位,而是强调经济利益高于宗教伦理,所以表明经济发展冲击宗教伦理,故选A项。
C
16.(2023·辽宁锦州高二期末)在公法领域,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座椅的上方、“美国之鹰”护卫着《圣经》中的“摩西十诫”;在私法领域,西方各国的婚姻法也都规定了宗教仪式可以是婚姻成立的有效形式要件。这体现了(  )
A.欧美各国法律相互借鉴 B.宗教高于法律成为常态
C.宗教伦理与教化的影响 D.平衡制约机制受到挑战
解析 据材料可知,美国公法领域和私法领域都有宗教的色彩,体现宗教伦理与教化对于法律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强调美国公法私法都受到宗教影响,并无欧美各国法律互鉴的信息,排除A项;宗教并不高于法律,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法律,法律至上,排除B项;宗教对于法律的影响使得法律更加适应人们的现实生活,并未打破平衡制约机制,排除D项。
17.(2023·湖南郴州高二期末)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工会有“改善工人、职员群众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各种设施之责任”。1951年,刘少奇指出,既要“共同努力进行生产”,也要“务必最周密地关心工人群众一切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福利”。这些举措(  )
A.配合了国家大规模建设 B.确立了国营经济主导地位
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践行了社会主义福利理念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和政府颁布了关心职工群众生活的有关指示和相应法规条例,这对改善职工生活、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故选C项;新中国大规模建设开始于1953年,排除A项;1954年宪法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排除B项;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排除D项。
18.(2023·山东名校联考)在1954年宪法颁布后,我国的权力机关在不到5年内制定出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在内的730多件规范性法律文件。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
A.社会主义法制基础初步建立 B.对行政性法规制定格外重视
C.法制建设受到政治运动冲击 D.成熟完善的法律体系已形成
解析 我国的权力机关在不到5年内制定出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在内的730多件规范性法律文件,说明当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建立起了初步的基础,这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需要,故选A项。
A
19.(2023·广西钦州高二期末)1978年3月,依据宪法恢复人民检察院,两个月后正式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1979年9月决定设立司法部。随后的几年内又相继通过了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试行)、新婚姻法在内的一批基本法律。这(  )
A.反映出政府职能的逐步拓展
B.凸显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
C.推动了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
D.有助于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78年后,人民检察院、司法部、诸多法律相继颁布,结合所学改革开放的史实可知,这有助于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故选D项;材料强调1978年以后我国加强法制建设,与政府职能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1978年以后我国恢复司法机构的地位、推动法制建设,并不能得出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结论,排除B项;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排除C项。
20.(2023·湖北部分州市高二期末)1982年宪法的通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宪法修改草案(1980年9月至1982年4月);第二阶段全民讨论(1982年5月至8月);第三阶段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4日)。这部宪法 (  )
A.通过历程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成为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产物
D.标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A
解析 据材料“分为三个阶段”“提出宪法修改草案”“全民讨论”“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等并结合所学可知,1982年宪法的通过历程体现了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故选A项;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排除C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排除D项。
21.(2023·云南楚雄高二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作为首要的立法宗旨规定在第一条之中;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用以保护自然人的生命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基本民事权利;增设居住权,用以满足特殊情况下人们对生活居住的需要等。这主要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A.在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B.“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定位
C.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完整性
D.回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B
解析 材料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重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单独设立人格权编,保障人们的居住需求,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体现了法律真正为人民服务,故选B项;材料没有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其他法律进行对比,无法推导出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排除A项;“高度的完整性”不合逻辑,其与材料只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部分内容不符,排除C项;“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合题意,材料提及的是公民的基本权益,未涉及经济纠纷等相关条文,排除D项。
22.(2023·福建南平高二期末)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国开展一场大规模禁烟禁毒运动,彻底根除烟患,医治旧中国痼疾。1953年,周恩来总理庄严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已经消灭了前人未能消灭的陋习。”这一运动(  )
A.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B.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C.奠定了向上向善的精神基石
D.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
C
解析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禁烟禁毒,肃清旧社会陋习,彰显人民民主专政的优越性,奠定了向上向善的精神基石,故选C项;1953—1956年底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排除A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能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但材料涉及的是禁烟禁毒、根除陋习,营造的是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23.(2023·福建宁德高二期末)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永坦入选“时代楷模”。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长期带领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刘永坦院士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苦干实干 心系群众 B.科技报国 治学严谨
C.冲锋在前 舍己救人 D.淡泊名利 乐观自信
B
24.(2023·河北邢台月考)20世纪80—90年代,中共中央发文,将“思想道德”放入精神文明的大框架内。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公民”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主体。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仅将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进行关联,还专门讨论了网络空间的公民道德建设,等等。上述变化反映了中共中央(  )
A.对公民个人权利保护的重视 B.对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C.对经济转型困难的策划应对 D.对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丰富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道德建设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并且日益明确化、细致化,更加富有实践性,故选B项;遵守公民道德是公民个人需要履行的义务,排除A项;“明确‘公民’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主体”说明中共中央注重通过公民道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体现,排除C项;公民道德建设广泛涉及精神文明建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网络空间建设,已经超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25.(14分)(2024·河北承德九师联盟高二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之际,作为治国理念的各派思想可以概括为,经由“一断于法”变为“崇尚黄老”再变为“尊崇儒术”三个发展阶段。汉代对法律的改革集中体现为“春秋决狱”,而不是对法律制度本身进行修正。一方面,汉初的刑罚制度改革表现出较为鲜明的轻刑主义倾向;另一方面,“春秋决狱”以“原心定罪”为原则,在法条不周或人情与法条产生冲突的情况下,直接以儒家经典作为审判依据,或依据儒家经典所倡导的精神对犯罪者施以相应刑罚。由于秦汉之际的“法治”继受关系,“春秋决狱”最初的前提条件是法无明文或疑狱,但后来很快发展成为司法的时尚,以至于制定法被虚置。
——摘编自张拥军《骤变与渐变:秦汉之际的法律儒家化》
材料二 明太祖重视总结历代法制的经验,他命人制定的《大明律》是“准唐之旧而增损之”,按六部体制分成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加上卷首的名例律,共七篇460条,在内容上不仅有唐宋令中已有的吏治、礼仪等规定,在刑令部分则规定了诸多刑事处罚的原则,如“十恶”“八议”“刑具”“留存养亲”等。明太祖认为自己制定的常法可保子孙统治无忧,作出“一字不可改易”的祖训,并规定常法之外的例则可随时势变化而调整,是为“权宜之法”。作为补充,明太祖还根据“刑乱国用重典”的思想,亲自编订《大诰》四编,其中汇编了以酷刑惩治官民过犯的案例,以及各种峻令和训诫。此外,他还下令将《大诰》作为国子监学和科举考试的内容。
——摘编自李贵连、程晶《从令到例:论明代律例法律体系的生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法律与秦代法律不同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法律制度改革的突出特征并说明其积极影响。(10分)
答案 (1)原因:汉朝吸取了秦朝法律残酷而迅速灭亡的教训;汉初统治者信奉“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儒学开始占据统治地位。
(2)突出特征:继承和吸收前代法律成果;内容丰富,刑罚类型多样;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法律的稳定性和因时制宜相结合;惩治与教化并举。
积极影响:有利于促进吏治清廉,巩固了明朝统治;重视法律宣传,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了借鉴。
26.(14分)(2024·河北沧州大数据联考高二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律思想的形成、演变和发展,与法律制度的形成、发展及演变互为表里,并与时代社会的发展相同步。先秦墨家与法家分别从理想法和实在法方面建构出中国古典法治的蓝图与理论框架,墨家的理想构图为统治者所排斥,法家的思想学说伴随着秦的灭亡而式微。汉代儒家又重新举起孔孟的大旗,沿着荀子的路径,采取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论证方式,奉儒学为正宗,将“礼”与“法”合为“礼法”,将“礼治”与“法治”融为“礼法合治”。最先实行的是“春秋大义”即以礼义为原则的“决狱”,后经魏晋、隋唐“律学”的阐释和立法、司法的实践,纲常伦理最终成功地融入社会规则,尤其法制之中。
——摘编自王保民等《“礼法合治”:中国古典法治的常规形态》
材料二 在中世纪西方,曾出现宗教与法律相互贯通的现象,法律往往成为表达一定的宗教观念和宗教要求的重要形式。正是宗教对法律的这种长期渗透和影响才使法律以神圣的名义被信仰……以英国世俗法律为例,基督教的平等观是其人权理念的基石;基督教原罪说使得其法律至上理念成为可能与现实;教会法与世俗法长期并存与互相争斗的事实催生了其宪政的分权理念;早期教会法重视程序的思想对彰显程序的法律原则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柴英等《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给养
——以基督教对英国法律的影响为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律思想的演进历程。(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中世纪西方法律思想内容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长期渗透和影响西方法律的原因。(8分)
答案 (1)演进历程:①春秋战国到秦朝:由礼治向法治过渡;②汉代:礼法合治;③魏晋隋唐以来:以礼释法,礼法结合。
(2)相同点:都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
原因:基督教在西方曾长期占统治地位,近现代以来在思想和生活领域仍具有广泛影响;宗教和法律有着维护社会秩序、追求公平正义的共通之处;教会法的长期存在及其合理因素为西方世俗法提供了借鉴。
27.(12分)(2024·广东部分学校联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法制产生于清末法制改革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9年成立民法起草委员会,参照德、日、意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拟定了《中华民国民法》并于1929—1930年分编颁行,这是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它基本达到了世界近代民法典的水准,结束了中国大陆上数千年民法缺失的状态,是中国实现民事立法近代化的重要标志。自1929年1月29日民法起草委员会成立,至1930年12月22日民法全部公布完毕,整部民法典的制定工作用时不到两年。1949年后,新中国发布文告,废止了包括民法典在内的国民党政府颁布实施的所有法律。
——摘编自张新宝等《中国民法百年变迁》
材料二 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报告,提出了“编纂民法典”的任务。2016年、2018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并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汇报,并作了指示,为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由全国人大通过,2021年元旦起施行。中国自清末法制改革以后至此,百年民法典编纂历经艰难曲折,最终胜利到达彼岸。我国民法典编纂融入了世界民法潮流,也推动了这一潮流向前发展。
——摘编自王立民《中国百年民法典编纂历程与启示》
某学者认为,政治经济环境的不同是《中华民国民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历程不同的主要原因。请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反对该观点或另提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答案 示例一 评述:赞成该观点。
《中华民国民法》是学习德、意等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的结果。1928年,全国在形式上基本实现统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专门的民法起草机构。《中华民国民法》制定时期,我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法典的内容也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的性质尤为明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保障公民民事权利和规范国内民事活动是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断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随着国内经济内循环的进行和法律工作者的积极推动,党和国家决定制定民法典,法律本身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因此,政治经济环境的不同是《中华民国民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历程不同的主要原因。
示例二 评述:反对该观点,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才是影响民法典编纂历程的主要原因。
法律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一定时期内的法律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民法典更是如此。民国建立之后,启蒙思想在中国快速传播,后来又发生了新文化运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欧美民法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扩大。这一时期我国的法律专家和学者大力吸收西方民法的思想和条文条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民法典由此诞生。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学习苏联的经验,其中《苏俄民法典》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影响较大。马克思主义指导了民法典的制定,因此,一定时期内的法律反映了这一时期历史文化,民法典可以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民法典的颁布更能体现这一时期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
因此,政治经济环境的不同不是《中华民国民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历程不同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历史文化的发展才是其主要原因。单元检测卷(三)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
1.(2024·江西九校联考)殷商时期,统治者崇拜鬼神,认为鬼神可以主宰世间一切。西周统治者则认为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上天并不会永远保佑某一个王朝的统治,只有怀保小民,才能得到上天的佑护。这一变化(  )
A.反映了等级秩序崩溃
B.体现了民本思想进步
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
D.开启了民主主义先河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从商代的迷信鬼神,神权色彩浓厚到西周提出“怀保小民”,反映了西周更关注人事的现实精神,这是民本思想的体现,故选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治国理念的进步,不属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概念范畴,排除C项;材料仅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实质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并不属于近代民主主义的范畴,排除D项。
2.(2023·山东聊城高二期末)下表为《周礼·地官司徒》中有关西周大司徒职责的记载(节选),据此可以认定,当时(  )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以乡八刑纠万民 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
A.德治法治争端初起 B.援礼入法开创先河
C.教化刑罚相辅相成 D.社会局面安定有序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当时注重对百姓的教化和重视刑罚的运用,由此可知当时教化与刑罚相辅相成,故选C项。
3.(2023·黑龙江大庆一模)韩非指出:“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由此可见,他强调(  )
A.教化百姓尤为重要 B.“法术势”的一体性
C.以法律来笼络民心 D.必须适时变革法令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可知韩非强调法的作用,同时根据“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可知他强调法术势三者应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巩固统治,故选B项;材料强调法律的作用,而不是教化,排除A项;韩非强调帝王应该法术势相结合,是统治方式,不是统治目的,并非强调用法律笼络人心,排除C项;根据论从史出的原则,材料并未涉及适时变法的内容,排除D项。
4.(2024·北京高三入学考)汉初文景时期,减轻刑罚,以致“断狱数百,几致刑措(搁置)”。到了汉武帝时期,“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这种变化是因为(  )
A.王国势力坐大致使社会动荡
B.从黄老无为向以法治国转变
C.西汉的律法沿袭了秦朝律法
D.加强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与汉初相比,汉武帝时期死罪事件数量较多,这与汉武帝加强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求相吻合,强化了社会控制,故选D项;汉武帝时期采用推恩令等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是以儒家思想治国,排除B项;材料强调汉初与汉武帝时期刑狱的对比,与秦朝无关,排除C项。
5.(2023·广西钦州高二期末)《唐律》规定,官员将其监管的财物用于买卖,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官方对此解释说,“以威若力强买物,虽当价,犹笞五十”“即借衣服、器玩之属,经三十日不还者,坐赃论、罪止徒一年”。这表明《唐律》(  )
A.具有轻罪重罚特征 B.重视防范腐败风险
C.重视保护私有财物 D.遵循以礼入法原则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唐律》规定官员将监管的财物用于买卖会受到惩罚,这体现重视防范腐败,故选B项;《唐律》强调“慎刑”,排除A项;《唐律》保护的不是私有财产,是禁止官员贪腐,排除C项;材料强调《唐律》采取措施防范官员贪腐,并无礼法关系的信息,排除D项。
6.(2023·广西北海高二期末)书院祭贤始于北宋的岳麓书院,祭祀对象主要包括儒家的先圣先师、先贤先儒、乡贤先祖。祭祀的祠宇具有开放性与公共性,书院之外的人员也可以参加书院祭祀活动。据此可知,宋代书院(  )
A.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B.推动了科举教育发展
C.受佛道思想的影响 D.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宋代书院祭祀的祠宇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通过祭祀儒家先圣和乡贤等可以起到社会教化的功能,故选A项;材料强调书院祭贤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与科举制无关,排除B项;书院祭祀的对象包括儒家圣人和乡贤先祖等人,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并无佛道思想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强调通过开放式的祭贤活动教化乡里,与封建专制统治无关,排除D项。
7.(2024·广西柳州摸底)大审,是明朝的会审制度之一。由皇帝命司礼监太监,会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的长官,对累诉冤枉的囚犯进行复核审理。经大审,有人获减刑,有人因供养父母,以可矜的名义免除死罪发落。重罪、疑难案件仍须具疏上请,由皇帝决定如何处置。这反映了(  )
A.司法审判的公正和独立
B.司法制度向近代化转型
C.儒家思想主导司法实践
D.皇权在司法领域的彰显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重罪、疑难案件仍须具疏上请”“由皇帝决定如何处置”可知,皇帝在司法审判中具有最终的决定性作用,说明皇权在司法领域的影响,故选D项;据材料“由皇帝命司礼监太监……进行复核审理”“由皇帝决定如何处置”可知,司法审判始终由皇帝主宰,并不能体现司法审判的独立,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司法制度才逐渐向近代化转型,排除B项;儒家思想只是影响司法实践,而不是主导司法实践,排除C项。
8.(2023·广东佛山高二期末)《大清律例》规定,下级官员呈报给上司的事件“有差误”,上司“不觉失错”而准行,相关上司“各递减下司官吏罪二等”(降两级留任)。据此可知,清代(  )
A.官员内部等级森严 B.官吏贪腐之风盛行
C.法律法规异常严酷 D.问责机制受到重视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清代上下级官员之间存在连带关系,会因错而受到惩戒处罚,故选D项;清代官员内部等级森严,体现在官府、待遇等众多层面,但材料仅涉及上下级间存在连带关系,没有明确两者的差异性,排除A项;官吏内部存在贪腐的情况,但材料仅涉及上下级之间的责任连带,没有明确官员对于公共财务占有的具体情况,排除B项;清朝的法律法规严酷,但材料仅涉及因失误偏差,官员被贬职处置,没有关于其他事由的具体惩处规定,故“异常严酷”一词表述不当,排除C项。
9.(2023·四川资阳三模)公元534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发布的一个敕令提到:在帝国推行成文法,但乡村地区允许例外,乡村可使用当地的自治法规,但要有7名证人,在很小的地方有5名证人就可。这表明当时的罗马(  )
A.司法审判公正严谨
B.保留了部分的习惯法特征
C.实现了法律的公正
D.忽视了对个人权益的保护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乡村可使用当地的自治法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罗马帝国允许乡村保留自身的法规,这表明当时的罗马保留了部分的习惯法特征,故选B项;材料属于法律的适用范围,不是司法审判环节,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罗马并没有实现法律的公正,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注重保护个人的权益,排除D项。
10.(2023·湖南长郡中学一模)11—13世纪,意大利波伦亚城出现注释法学派,他们深入研究和传播罗马法,西欧大陆逐渐呈现出罗马法复兴的景象。这一现象(  )
A.反映出人文主义在西欧兴起
B.冲击了封建教会的神学统治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发展完善
D.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经济发展,法律在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注释法学派的出现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D项;宣扬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运动于14世纪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理论的研究,与神学统治无关,排除B项;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11.(2024·贵州贵阳高二期中)1484年,英国的圈地问题首次被提交到议会讨论,议会通过的决议谴责了圈地运动导致农村人口减少的恶劣影响。而18世纪,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支持圈地运动的发展。材料有助于说明,英国近代立法(  )
A.受到王权蛮横干预 B.背离社会公众意愿
C.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D.具有朝令夕改倾向
答案 C
12.(2023·云南楚雄高二期末)《拿破仑法典》第五条规定:“审判员对于其审理的案件,不得用确立一般规则的方法进行判决。”法官所应该做的,被认为仅是把有关的法律条文运用到具体案件中去的机械性工作,不能有任何创造。这说明在大陆法系中(  )
A.判例发挥巨大作用 B.立法工作不受重视
C.司法程序僵化烦琐 D.法官的地位不突出
答案 D
解析 材料提及在以《拿破仑法典》为代表的大陆法系中,法官只能机械地套用法律条文,不能创新法律,结合所学可知,在大陆法系中,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故选D项;“判例发挥巨大作用”的是英美法系,排除A项;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其重视立法工作,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是法官如何判案的问题,排除C项。
13.(2024·安徽皖江名校摸底)1879年,德国颁布《国家律师法》,取消了律师录用及从业限制,规定只要通过两次国家级考试的人都可从事律师业务。这使从事律师职业的门槛大大降低,德国法学院的毕业生们从事律师职业的热情逐渐高涨起来。可见,当时德国《国家律师法》的颁布(  )
A.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契合了德意志统一的潮流
C.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开启了法制近代化的进程
答案 A
解析 材料显示,德国《国家律师法》使从事律师职业的门槛大大降低,再结合材料时间(1879年)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正是德国统一后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期,这必然顺应了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故选A项。
14.(2023·福建厦门高二期末)19世纪90年代,美国南方各州的法律规定公共场合的种族隔离合法化;1896年,最高法院在一场针对性诉讼中裁决“隔离但平等”的设施并不违宪,因为隔离并不必然意味着一个族群的低劣。上述行为体现了(  )
A.解放黑奴势在必行 B.司法解释的理性公正
C.种族歧视得到默许 D.南北矛盾已不可调和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美国南方各州的法律规定公共场合的种族隔离合法化,体现了种族歧视得到默许,故选C项;美国内战已消灭了奴隶制,解放了黑人奴隶,排除A项;据材料“最高法院裁决‘隔离但平等’的设施并不违宪”可知,美国的司法解释默许种族歧视,并不理性公正,排除B项;当时美国内战已结束,所以已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南北矛盾,排除D项。
15.(2023·山西名校联考)1624年,英国司法界围绕高利贷展开了激烈争论。当有人强调高利贷与教义不符时,一大群人反驳说:“不应当再服从它们,也不应当再记住它们。”这表明(  )
A.经济发展冲击宗教伦理
B.教会势力退出经济领域
C.法治进步引领经济发展
D.社会大众支持金融发展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不应当再服从它们,也不应当再记住它们”可知,这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当高利贷成为经常性的现象时,人们不再把宗教教义放在第一位,而是强调经济利益高于宗教伦理,所以表明经济发展冲击宗教伦理,故选A项。
16.(2023·辽宁锦州高二期末)在公法领域,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座椅的上方、“美国之鹰”护卫着《圣经》中的“摩西十诫”;在私法领域,西方各国的婚姻法也都规定了宗教仪式可以是婚姻成立的有效形式要件。这体现了(  )
A.欧美各国法律相互借鉴
B.宗教高于法律成为常态
C.宗教伦理与教化的影响
D.平衡制约机制受到挑战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美国公法领域和私法领域都有宗教的色彩,体现宗教伦理与教化对于法律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强调美国公法私法都受到宗教影响,并无欧美各国法律互鉴的信息,排除A项;宗教并不高于法律,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法律,法律至上,排除B项;宗教对于法律的影响使得法律更加适应人们的现实生活,并未打破平衡制约机制,排除D项。
17.(2023·湖南郴州高二期末)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工会有“改善工人、职员群众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各种设施之责任”。1951年,刘少奇指出,既要“共同努力进行生产”,也要“务必最周密地关心工人群众一切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福利”。这些举措(  )
A.配合了国家大规模建设
B.确立了国营经济主导地位
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践行了社会主义福利理念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和政府颁布了关心职工群众生活的有关指示和相应法规条例,这对改善职工生活、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故选C项;新中国大规模建设开始于1953年,排除A项;1954年宪法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排除B项;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排除D项。
18.(2023·山东名校联考)在1954年宪法颁布后,我国的权力机关在不到5年内制定出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在内的730多件规范性法律文件。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
A.社会主义法制基础初步建立
B.对行政性法规制定格外重视
C.法制建设受到政治运动冲击
D.成熟完善的法律体系已形成
答案 A
解析 我国的权力机关在不到5年内制定出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在内的730多件规范性法律文件,说明当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建立起了初步的基础,这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需要,故选A项。
19.(2023·广西钦州高二期末)1978年3月,依据宪法恢复人民检察院,两个月后正式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1979年9月决定设立司法部。随后的几年内又相继通过了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试行)、新婚姻法在内的一批基本法律。这(  )
A.反映出政府职能的逐步拓展
B.凸显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
C.推动了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
D.有助于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78年后,人民检察院、司法部、诸多法律相继颁布,结合所学改革开放的史实可知,这有助于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故选D项;材料强调1978年以后我国加强法制建设,与政府职能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1978年以后我国恢复司法机构的地位、推动法制建设,并不能得出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结论,排除B项;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排除C项。
20.(2023·湖北部分州市高二期末)1982年宪法的通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宪法修改草案(1980年9月至1982年4月);第二阶段全民讨论(1982年5月至8月);第三阶段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4日)。这部宪法 (  )
A.通过历程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成为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产物
D.标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分为三个阶段”“提出宪法修改草案”“全民讨论”“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等并结合所学可知,1982年宪法的通过历程体现了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故选A项;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排除C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排除D项。
21.(2023·云南楚雄高二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作为首要的立法宗旨规定在第一条之中;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用以保护自然人的生命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基本民事权利;增设居住权,用以满足特殊情况下人们对生活居住的需要等。这主要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A.在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B.“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定位
C.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完整性
D.回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 B
解析 材料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重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单独设立人格权编,保障人们的居住需求,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体现了法律真正为人民服务,故选B项;材料没有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其他法律进行对比,无法推导出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排除A项;“高度的完整性”不合逻辑,其与材料只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部分内容不符,排除C项;“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合题意,材料提及的是公民的基本权益,未涉及经济纠纷等相关条文,排除D项。
22.(2023·福建南平高二期末)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国开展一场大规模禁烟禁毒运动,彻底根除烟患,医治旧中国痼疾。1953年,周恩来总理庄严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已经消灭了前人未能消灭的陋习。”这一运动(  )
A.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B.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C.奠定了向上向善的精神基石
D.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
答案 C
解析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禁烟禁毒,肃清旧社会陋习,彰显人民民主专政的优越性,奠定了向上向善的精神基石,故选C项;1953—1956年底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排除A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能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但材料涉及的是禁烟禁毒、根除陋习,营造的是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23.(2023·福建宁德高二期末)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永坦入选“时代楷模”。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长期带领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刘永坦院士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苦干实干 心系群众 B.科技报国 治学严谨
C.冲锋在前 舍己救人 D.淡泊名利 乐观自信
答案 B
24.(2023·河北邢台月考)20世纪80—90年代,中共中央发文,将“思想道德”放入精神文明的大框架内。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公民”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主体。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仅将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进行关联,还专门讨论了网络空间的公民道德建设,等等。上述变化反映了中共中央(  )
A.对公民个人权利保护的重视
B.对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C.对经济转型困难的策划应对
D.对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丰富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道德建设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并且日益明确化、细致化,更加富有实践性,故选B项;遵守公民道德是公民个人需要履行的义务,排除A项;“明确‘公民’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主体”说明中共中央注重通过公民道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体现,排除C项;公民道德建设广泛涉及精神文明建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网络空间建设,已经超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25.(14分)(2024·河北承德九师联盟高二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之际,作为治国理念的各派思想可以概括为,经由“一断于法”变为“崇尚黄老”再变为“尊崇儒术”三个发展阶段。汉代对法律的改革集中体现为“春秋决狱”,而不是对法律制度本身进行修正。一方面,汉初的刑罚制度改革表现出较为鲜明的轻刑主义倾向;另一方面,“春秋决狱”以“原心定罪”为原则,在法条不周或人情与法条产生冲突的情况下,直接以儒家经典作为审判依据,或依据儒家经典所倡导的精神对犯罪者施以相应刑罚。由于秦汉之际的“法治”继受关系,“春秋决狱”最初的前提条件是法无明文或疑狱,但后来很快发展成为司法的时尚,以至于制定法被虚置。
——摘编自张拥军《骤变与渐变:秦汉
之际的法律儒家化》
材料二 明太祖重视总结历代法制的经验,他命人制定的《大明律》是“准唐之旧而增损之”,按六部体制分成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加上卷首的名例律,共七篇460条,在内容上不仅有唐宋令中已有的吏治、礼仪等规定,在刑令部分则规定了诸多刑事处罚的原则,如“十恶”“八议”“刑具”“留存养亲”等。明太祖认为自己制定的常法可保子孙统治无忧,作出“一字不可改易”的祖训,并规定常法之外的例则可随时势变化而调整,是为“权宜之法”。作为补充,明太祖还根据“刑乱国用重典”的思想,亲自编订《大诰》四编,其中汇编了以酷刑惩治官民过犯的案例,以及各种峻令和训诫。此外,他还下令将《大诰》作为国子监学和科举考试的内容。
——摘编自李贵连、程晶《从令到例:
论明代律例法律体系的生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法律与秦代法律不同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法律制度改革的突出特征并说明其积极影响。(10分)
答案 (1)原因:汉朝吸取了秦朝法律残酷而迅速灭亡的教训;汉初统治者信奉“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儒学开始占据统治地位。
(2)突出特征:继承和吸收前代法律成果;内容丰富,刑罚类型多样;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法律的稳定性和因时制宜相结合;惩治与教化并举。
积极影响:有利于促进吏治清廉,巩固了明朝统治;重视法律宣传,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了借鉴。
26.(14分)(2024·河北沧州大数据联考高二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律思想的形成、演变和发展,与法律制度的形成、发展及演变互为表里,并与时代社会的发展相同步。先秦墨家与法家分别从理想法和实在法方面建构出中国古典法治的蓝图与理论框架,墨家的理想构图为统治者所排斥,法家的思想学说伴随着秦的灭亡而式微。汉代儒家又重新举起孔孟的大旗,沿着荀子的路径,采取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论证方式,奉儒学为正宗,将“礼”与“法”合为“礼法”,将“礼治”与“法治”融为“礼法合治”。最先实行的是“春秋大义”即以礼义为原则的“决狱”,后经魏晋、隋唐“律学”的阐释和立法、司法的实践,纲常伦理最终成功地融入社会规则,尤其法制之中。
——摘编自王保民等《“礼法合治”:中国
古典法治的常规形态》
材料二 在中世纪西方,曾出现宗教与法律相互贯通的现象,法律往往成为表达一定的宗教观念和宗教要求的重要形式。正是宗教对法律的这种长期渗透和影响才使法律以神圣的名义被信仰……以英国世俗法律为例,基督教的平等观是其人权理念的基石;基督教原罪说使得其法律至上理念成为可能与现实;教会法与世俗法长期并存与互相争斗的事实催生了其宪政的分权理念;早期教会法重视程序的思想对彰显程序的法律原则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柴英等《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给养
——以基督教对英国法律的影响为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律思想的演进历程。(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中世纪西方法律思想内容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长期渗透和影响西方法律的原因。(8分)
答案 (1)演进历程:①春秋战国到秦朝:由礼治向法治过渡;②汉代:礼法合治;③魏晋隋唐以来:以礼释法,礼法结合。
(2)相同点:都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
原因:基督教在西方曾长期占统治地位,近现代以来在思想和生活领域仍具有广泛影响;宗教和法律有着维护社会秩序、追求公平正义的共通之处;教会法的长期存在及其合理因素为西方世俗法提供了借鉴。
27.(12分)(2024·广东部分学校联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法制产生于清末法制改革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9年成立民法起草委员会,参照德、日、意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拟定了《中华民国民法》并于1929—1930年分编颁行,这是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它基本达到了世界近代民法典的水准,结束了中国大陆上数千年民法缺失的状态,是中国实现民事立法近代化的重要标志。自1929年1月29日民法起草委员会成立,至1930年12月22日民法全部公布完毕,整部民法典的制定工作用时不到两年。1949年后,新中国发布文告,废止了包括民法典在内的国民党政府颁布实施的所有法律。
——摘编自张新宝等《中国民法百年变迁》
材料二 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报告,提出了“编纂民法典”的任务。2016年、2018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并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汇报,并作了指示,为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由全国人大通过,2021年元旦起施行。中国自清末法制改革以后至此,百年民法典编纂历经艰难曲折,最终胜利到达彼岸。我国民法典编纂融入了世界民法潮流,也推动了这一潮流向前发展。
——摘编自王立民《中国百年民法典编纂历程与启示》
某学者认为,政治经济环境的不同是《中华民国民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历程不同的主要原因。请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反对该观点或另提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答案 示例一 评述:赞成该观点。
《中华民国民法》是学习德、意等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的结果。1928年,全国在形式上基本实现统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专门的民法起草机构。《中华民国民法》制定时期,我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法典的内容也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的性质尤为明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保障公民民事权利和规范国内民事活动是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断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随着国内经济内循环的进行和法律工作者的积极推动,党和国家决定制定民法典,法律本身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因此,政治经济环境的不同是《中华民国民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历程不同的主要原因。
示例二 评述:反对该观点,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才是影响民法典编纂历程的主要原因。
法律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一定时期内的法律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民法典更是如此。民国建立之后,启蒙思想在中国快速传播,后来又发生了新文化运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欧美民法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扩大。这一时期我国的法律专家和学者大力吸收西方民法的思想和条文条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民法典由此诞生。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学习苏联的经验,其中《苏俄民法典》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影响较大。马克思主义指导了民法典的制定,因此,一定时期内的法律反映了这一时期历史文化,民法典可以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民法典的颁布更能体现这一时期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
因此,政治经济环境的不同不是《中华民国民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历程不同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历史文化的发展才是其主要原因。单元检测卷(三)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
1.(2024·江西九校联考)殷商时期,统治者崇拜鬼神,认为鬼神可以主宰世间一切。西周统治者则认为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上天并不会永远保佑某一个王朝的统治,只有怀保小民,才能得到上天的佑护。这一变化(  )
反映了等级秩序崩溃 体现了民本思想进步
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 开启了民主主义先河
2.(2023·山东聊城高二期末)下表为《周礼·地官司徒》中有关西周大司徒职责的记载(节选),据此可以认定,当时(  )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以乡八刑纠万民 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
德治法治争端初起 援礼入法开创先河
教化刑罚相辅相成 社会局面安定有序
3.(2023·黑龙江大庆一模)韩非指出:“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由此可见,他强调(  )
教化百姓尤为重要 “法术势”的一体性
以法律来笼络民心 必须适时变革法令
4.(2024·北京高三入学考)汉初文景时期,减轻刑罚,以致“断狱数百,几致刑措(搁置)”。到了汉武帝时期,“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这种变化是因为(  )
王国势力坐大致使社会动荡
从黄老无为向以法治国转变
西汉的律法沿袭了秦朝律法
加强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5.(2023·广西钦州高二期末)《唐律》规定,官员将其监管的财物用于买卖,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官方对此解释说,“以威若力强买物,虽当价,犹笞五十”“即借衣服、器玩之属,经三十日不还者,坐赃论、罪止徒一年”。这表明《唐律》(  )
具有轻罪重罚特征 重视防范腐败风险
重视保护私有财物 遵循以礼入法原则
6.(2023·广西北海高二期末)书院祭贤始于北宋的岳麓书院,祭祀对象主要包括儒家的先圣先师、先贤先儒、乡贤先祖。祭祀的祠宇具有开放性与公共性,书院之外的人员也可以参加书院祭祀活动。据此可知,宋代书院(  )
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推动了科举教育发展
受佛道思想的影响 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
7.(2024·广西柳州摸底)大审,是明朝的会审制度之一。由皇帝命司礼监太监,会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的长官,对累诉冤枉的囚犯进行复核审理。经大审,有人获减刑,有人因供养父母,以可矜的名义免除死罪发落。重罪、疑难案件仍须具疏上请,由皇帝决定如何处置。这反映了(  )
司法审判的公正和独立 司法制度向近代化转型
儒家思想主导司法实践 皇权在司法领域的彰显
8.(2023·广东佛山高二期末)《大清律例》规定,下级官员呈报给上司的事件“有差误”,上司“不觉失错”而准行,相关上司“各递减下司官吏罪二等”(降两级留任)。据此可知,清代(  )
官员内部等级森严 官吏贪腐之风盛行
法律法规异常严酷 问责机制受到重视
9.(2023·四川资阳三模)公元534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发布的一个敕令提到:在帝国推行成文法,但乡村地区允许例外,乡村可使用当地的自治法规,但要有7名证人,在很小的地方有5名证人就可。这表明当时的罗马(  )
司法审判公正严谨
保留了部分的习惯法特征
实现了法律的公正
忽视了对个人权益的保护
10.(2023·湖南长郡中学一模)11—13世纪,意大利波伦亚城出现注释法学派,他们深入研究和传播罗马法,西欧大陆逐渐呈现出罗马法复兴的景象。这一现象(  )
反映出人文主义在西欧兴起
冲击了封建教会的神学统治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发展完善
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11.(2024·贵州贵阳高二期中)1484年,英国的圈地问题首次被提交到议会讨论,议会通过的决议谴责了圈地运动导致农村人口减少的恶劣影响。而18世纪,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支持圈地运动的发展。材料有助于说明,英国近代立法(  )
受到王权蛮横干预 背离社会公众意愿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具有朝令夕改倾向
12.(2023·云南楚雄高二期末)《拿破仑法典》第五条规定:“审判员对于其审理的案件,不得用确立一般规则的方法进行判决。”法官所应该做的,被认为仅是把有关的法律条文运用到具体案件中去的机械性工作,不能有任何创造。这说明在大陆法系中(  )
判例发挥巨大作用 立法工作不受重视
司法程序僵化烦琐 法官的地位不突出
13.(2024·安徽皖江名校摸底)1879年,德国颁布《国家律师法》,取消了律师录用及从业限制,规定只要通过两次国家级考试的人都可从事律师业务。这使从事律师职业的门槛大大降低,德国法学院的毕业生们从事律师职业的热情逐渐高涨起来。可见,当时德国《国家律师法》的颁布(  )
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契合了德意志统一的潮流
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开启了法制近代化的进程
14.(2023·福建厦门高二期末)19世纪90年代,美国南方各州的法律规定公共场合的种族隔离合法化;1896年,最高法院在一场针对性诉讼中裁决“隔离但平等”的设施并不违宪,因为隔离并不必然意味着一个族群的低劣。上述行为体现了(  )
解放黑奴势在必行 司法解释的理性公正
种族歧视得到默许 南北矛盾已不可调和
15.(2023·山西名校联考)1624年,英国司法界围绕高利贷展开了激烈争论。当有人强调高利贷与教义不符时,一大群人反驳说:“不应当再服从它们,也不应当再记住它们。”这表明(  )
经济发展冲击宗教伦理 教会势力退出经济领域
法治进步引领经济发展 社会大众支持金融发展
16.(2023·辽宁锦州高二期末)在公法领域,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座椅的上方、“美国之鹰”护卫着《圣经》中的“摩西十诫”;在私法领域,西方各国的婚姻法也都规定了宗教仪式可以是婚姻成立的有效形式要件。这体现了(  )
欧美各国法律相互借鉴 宗教高于法律成为常态
宗教伦理与教化的影响 平衡制约机制受到挑战
17.(2023·湖南郴州高二期末)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工会有“改善工人、职员群众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各种设施之责任”。1951年,刘少奇指出,既要“共同努力进行生产”,也要“务必最周密地关心工人群众一切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福利”。这些举措(  )
配合了国家大规模建设
确立了国营经济主导地位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践行了社会主义福利理念
18.(2023·山东名校联考)在1954年宪法颁布后,我国的权力机关在不到5年内制定出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在内的730多件规范性法律文件。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
社会主义法制基础初步建立
对行政性法规制定格外重视
法制建设受到政治运动冲击
成熟完善的法律体系已形成
19.(2023·广西钦州高二期末)1978年3月,依据宪法恢复人民检察院,两个月后正式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1979年9月决定设立司法部。随后的几年内又相继通过了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试行)、新婚姻法在内的一批基本法律。这(  )
反映出政府职能的逐步拓展
凸显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
推动了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
有助于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20.(2023·湖北部分州市高二期末)1982年宪法的通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宪法修改草案(1980年9月至1982年4月);第二阶段全民讨论(1982年5月至8月);第三阶段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4日)。这部宪法 (  )
通过历程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成为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产物
标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21.(2023·云南楚雄高二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作为首要的立法宗旨规定在第一条之中;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用以保护自然人的生命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基本民事权利;增设居住权,用以满足特殊情况下人们对生活居住的需要等。这主要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在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定位
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完整性
回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2.(2023·福建南平高二期末)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国开展一场大规模禁烟禁毒运动,彻底根除烟患,医治旧中国痼疾。1953年,周恩来总理庄严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已经消灭了前人未能消灭的陋习。”这一运动(  )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奠定了向上向善的精神基石
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
23.(2023·福建宁德高二期末)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永坦入选“时代楷模”。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长期带领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刘永坦院士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苦干实干 心系群众 科技报国 治学严谨
冲锋在前 舍己救人 淡泊名利 乐观自信
24.(2023·河北邢台月考)20世纪80—90年代,中共中央发文,将“思想道德”放入精神文明的大框架内。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公民”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主体。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仅将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进行关联,还专门讨论了网络空间的公民道德建设,等等。上述变化反映了中共中央(  )
对公民个人权利保护的重视
对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对经济转型困难的策划应对
对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丰富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25.(14分)(2024·河北承德九师联盟高二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之际,作为治国理念的各派思想可以概括为,经由“一断于法”变为“崇尚黄老”再变为“尊崇儒术”三个发展阶段。汉代对法律的改革集中体现为“春秋决狱”,而不是对法律制度本身进行修正。一方面,汉初的刑罚制度改革表现出较为鲜明的轻刑主义倾向;另一方面,“春秋决狱”以“原心定罪”为原则,在法条不周或人情与法条产生冲突的情况下,直接以儒家经典作为审判依据,或依据儒家经典所倡导的精神对犯罪者施以相应刑罚。由于秦汉之际的“法治”继受关系,“春秋决狱”最初的前提条件是法无明文或疑狱,但后来很快发展成为司法的时尚,以至于制定法被虚置。
——摘编自张拥军《骤变与渐变:秦汉
之际的法律儒家化》
材料二 明太祖重视总结历代法制的经验,他命人制定的《大明律》是“准唐之旧而增损之”,按六部体制分成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加上卷首的名例律,共七篇460条,在内容上不仅有唐宋令中已有的吏治、礼仪等规定,在刑令部分则规定了诸多刑事处罚的原则,如“十恶”“八议”“刑具”“留存养亲”等。明太祖认为自己制定的常法可保子孙统治无忧,作出“一字不可改易”的祖训,并规定常法之外的例则可随时势变化而调整,是为“权宜之法”。作为补充,明太祖还根据“刑乱国用重典”的思想,亲自编订《大诰》四编,其中汇编了以酷刑惩治官民过犯的案例,以及各种峻令和训诫。此外,他还下令将《大诰》作为国子监学和科举考试的内容。
——摘编自李贵连、程晶《从令到例:
论明代律例法律体系的生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法律与秦代法律不同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法律制度改革的突出特征并说明其积极影响。(10分)
26.(14分)(2024·河北沧州大数据联考高二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律思想的形成、演变和发展,与法律制度的形成、发展及演变互为表里,并与时代社会的发展相同步。先秦墨家与法家分别从理想法和实在法方面建构出中国古典法治的蓝图与理论框架,墨家的理想构图为统治者所排斥,法家的思想学说伴随着秦的灭亡而式微。汉代儒家又重新举起孔孟的大旗,沿着荀子的路径,采取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论证方式,奉儒学为正宗,将“礼”与“法”合为“礼法”,将“礼治”与“法治”融为“礼法合治”。最先实行的是“春秋大义”即以礼义为原则的“决狱”,后经魏晋、隋唐“律学”的阐释和立法、司法的实践,纲常伦理最终成功地融入社会规则,尤其法制之中。
——摘编自王保民等《“礼法合治”:中国
古典法治的常规形态》
材料二 在中世纪西方,曾出现宗教与法律相互贯通的现象,法律往往成为表达一定的宗教观念和宗教要求的重要形式。正是宗教对法律的这种长期渗透和影响才使法律以神圣的名义被信仰……以英国世俗法律为例,基督教的平等观是其人权理念的基石;基督教原罪说使得其法律至上理念成为可能与现实;教会法与世俗法长期并存与互相争斗的事实催生了其宪政的分权理念;早期教会法重视程序的思想对彰显程序的法律原则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柴英等《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给养
——以基督教对英国法律的影响为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律思想的演进历程。(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中世纪西方法律思想内容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长期渗透和影响西方法律的原因。(8分)
27.(12分)(2024·广东部分学校联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法制产生于清末法制改革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9年成立民法起草委员会,参照德、日、意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拟定了《中华民国民法》并于1929—1930年分编颁行,这是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它基本达到了世界近代民法典的水准,结束了中国大陆上数千年民法缺失的状态,是中国实现民事立法近代化的重要标志。自1929年1月29日民法起草委员会成立,至1930年12月22日民法全部公布完毕,整部民法典的制定工作用时不到两年。1949年后,新中国发布文告,废止了包括民法典在内的国民党政府颁布实施的所有法律。
——摘编自张新宝等《中国民法百年变迁》
材料二 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报告,提出了“编纂民法典”的任务。2016年、2018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并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汇报,并作了指示,为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由全国人大通过,2021年元旦起施行。中国自清末法制改革以后至此,百年民法典编纂历经艰难曲折,最终胜利到达彼岸。我国民法典编纂融入了世界民法潮流,也推动了这一潮流向前发展。
——摘编自王立民《中国百年民法典编纂
历程与启示》
某学者认为,政治经济环境的不同是《中华民国民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历程不同的主要原因。请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反对该观点或另提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1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检测卷(三)(课件 学生版 答案版)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