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西汉的建立者是谁( )
A.刘邦 B.刘秀 C.刘启 D.刘备
2.根据下图所提供的信息判断,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光武帝
3.汉高祖定都长安,建立西汉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14年 C.公元前209年 D.公元前202年
4.刘邦及其大臣总结暴秦短命而亡的教训,认为秦朝之所以失天下,“乃用刑太极故、也”,决定惩秦之失,改弦易辙。为此汉朝采取的政策是( )
A.轻徭薄赋 B.休养生息 C.以德化民 D.勤俭治国
5.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公元前202年换算为世纪,应该表述为( )
A.公元前二世纪 B.公元二世纪
C.公元前三世纪 D.公元三世纪
6.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的政策是( )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勤于政事 D.商业优先
7.秦朝时,田赋为“三分取其二”。西汉初,汉高祖实行“什五税一”;汉文帝时,田赋降到“三十税一”。这体现的汉初政策是( )
A.勤俭治国 B.以德化民 C.休养生息 D.以武立国
8.《史记·平准书》记载:“自今上即位数命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下列选项中,属于“文景之治”时期治国理念的是( )
A.严刑峻法 B.以德化民 C.独尊儒术 D.注重文教
9.汉文帝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这表明汉文帝主张( )
A.轻徭薄赋 B.勤俭治国
C.以农为本 D.以德化民
10.西汉王朝在经历了70余年的治理后,至汉武帝即位数岁,“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统治者尊崇儒术积极作为 B.汉初休养生息成效显著
C.政府采取了郡国并行体制 D.政府盐铁官营垄断生产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秦朝的执政措施更为偏重兴建大型工程,其中筑长城用40万人,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宫达70余万人,加上其他劳役,服役的人数总计不下300万,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5%,秦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摘编自周荣《秦朝兴亡的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统治者实行的政策,并简析其结果。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从以上王朝的兴衰中得到的启示。
12.【看汉初变化】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献,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一样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内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初期出现材料一中所述状况的原因(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汉初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两点即可)
(3)材料四反映的社会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简述这一局面的出现与材料二、三内容间的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D B C B C B B B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A项正确;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排除B项;刘启高祖刘邦的孙子,即汉景帝,排除C项;刘备是东汉末年蜀国的建立者,排除D 项。故选A项。
2.A
【详解】根据题干“推翻秦朝、建立汉朝……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末刘邦起义攻入咸阳,推翻秦朝,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A项正确;汉文帝、汉景帝、光武帝与题干“打败项羽、建立汉朝”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定都长安,史称西汉,D项正确;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公元前214年与西汉建立无关,排除B项;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起起义,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B项正确;轻徭薄赋是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排除A项;以德化民主要表现是亲自耕田、勤劳尚俭、废除肉刑、免除田税等措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勤俭治国主要表现是倡导勤俭节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据材料“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并结合所学可知,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公元是纪年法称谓,为纪年体系。该纪年法是以耶稣诞生为公元元年,公元元年之前的称公元前。所谓的公元前202年是公元前三世纪,C项正确;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而公元前202年是在整个百年之后又多了两年,因此是公元前三世纪,而不是公元前二世纪,排除A项;公元二世纪是指耶稣诞生公元元年之后,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公元三世纪是指指耶稣诞生公元元年之后,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题干“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意思是战争时期的方法不能用于和平时期的治理。西汉建立之初,由于长期的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情况下,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包括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徭役,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等措施。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人民能够安定生活,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B项正确;严刑峻法会加重人民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排除A项;勤于政事是统治者自身的态度和行为,并非针对人民的政策,排除C项;商业优先在汉初不是主要的政策,当时更注重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西汉初,汉高祖实行‘什五税一’;汉文帝时,田赋降到‘三十税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的田赋是“三分取其二”,较为沉重,而西汉时期什五税一”、“三十税一”,体现了汉初轻徭薄赋,即体现汉初统治政策是休养生息,C项正确;勤俭治国强调在国家治理中注重节约和勤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以德化民意思是以恩惠来感化百姓,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而不是以武立国,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文景之治’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B项正确;文帝和景帝时期,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排除A项;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的措施,排除C项;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汉武帝时期注重文教,如在长安兴办太学,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根据题干“汉文帝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注重节俭的皇帝,他在位时期,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这体现出汉文帝勤俭治国,B项正确;汉文帝统治时期赋税较轻,尤其是田赋,实行十五税一,但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汉文帝时期重视农业发展,以农为本,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汉文帝统治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材料信息“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说明经过汉初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国力渐渐恢复,反映出汉初休养生息成效显著,B项正确;汉初实行的是道家的黄老之术,不是儒学,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政治方面的郡国并行,排除C项;政府盐铁官营垄断生产是汉武帝时期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11.(1)表现:徭役繁重;刑罚残酷。
(2)政策:休养生息。结果: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3)启示:暴政导致国家灭亡;轻徭薄赋,以人为本有利于国家繁荣;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信息“秦朝的执政措施更为偏重兴建大型工程,其中筑长城用40万人,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宫达70余万人,加上其他劳役,服役的人数总计不下300万,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5%”,可得出:徭役繁重;根据“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可得出:刑罚残酷。
(2)政策:根据材料二信息“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3)启示: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只要是从材料中得出的正确启示即可。根据材料一秦朝因暴政而亡的史实可知,暴政导致国家灭亡;根据材料二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可知,轻徭薄赋,以人为本有利于国家繁荣。
12.(1)原因:秦朝暴政;多年战乱(战争)。
(2)措施:轻徭薄赋;以农为本。
(3)文景之治;关系:因果关系(或材料二、三的措施是原因,材料四是结果);
【详解】(1)原因: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初期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秦朝的残暴统治和期末的战乱。
(2)措施:由题干“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可知,汉初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是轻徭薄赋;以农为本。
(3)史称: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可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称为文景之治;关系: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与材料四反映的现象之间是因果关系。正是由于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一系列统治措施,促使西汉初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同步练习(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