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汉文帝上台之初,根基未稳,因此大量分封诸侯,到公元前175年左右已经有了将近20个同姓诸侯,是刘邦时代的两倍多。这些诸侯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甚至不遵从中央号令,“自为法令,拟于天子”。到了汉武帝时为了解决这一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
A.收回铸币权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实施“推恩令” D.盐铁官营、专卖
2.主父偃劝汉武帝说:“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 )
A.兴办太学弘扬儒家文化 B.分封了更多更小的诸侯国
C.铲除异姓王以巩固统治 D.解决诸侯威胁中央的问题
3.下面示意图所示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
A.以农为本与轻徭薄赋 B.主父偃的“推恩令”的实施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4.《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初置部刺史”。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
A.监察百官 B.行政事务 C.军事扩张 D.思想教育
5.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 )
A.分化王国力量 B.提升儒学地位
C.监察地方势力 D.拓展统治范围
6.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
A.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B.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实行冶铁官营
7.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而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丞相 B.平抑物价 C.盐铁专卖 D.统一铸币
8.汉初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现象,握有铸币权、盐铁经营权的豪强累积万金,却在国家危难之际不肯援助。汉武帝于是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建立盐和铁的专营制度。材料描述的是汉武帝经济政策的( )
A.本质特征 B.内容特点 C.实行背景 D.消极影响
9.李斯说:“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说明两人都主张( )
A.废除分封制度以维系统治 B.独尊儒术以实现长治久安
C.统一文字以方便政令通行 D.统一思想以维护国家稳定
10.“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中的“臣”应该是( )
A.韩非 B.李斯 C.董仲舒 D.主父偃
11.从汉武帝建元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儒家经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专攻经学的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五十人,逐步递增,成帝时增加到三千人。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儒家经学成为官学 B.“推恩”诸侯加强控制
C.察举制度逐步确立 D.“文景之治”政治清明
12.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 )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增强了军事实力
C.完善了监察体系 D.适应了统治需要
1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西汉时期迫使匈奴单于仓皇逃遁,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战役是( )
A.漠北战役 B.马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14.西汉初,对匈奴实行以和亲为主的策略;到汉武帝时,反击匈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B.“推恩令”的实施C.儒家学说得到尊崇 D.国力逐步强盛
二、综合题
15.汉武商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他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请结合下列材料,探究他 的功绩。
【史料中的历史】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直至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 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造就》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地方治理方面“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的具体表现。
【钱币中的历史】
(2)上图所示是汉武帝时期所铸的什么钱币 除此之外,汉武帝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评价中的历史】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蹼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
(3)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西汉进入了怎样的局面 结合毛泽东的评价,用一句话来评价汉武帝。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王。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试图用武力和法令直接削藩,结果却引起 “七国之乱”,晁错被诛。到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材料二 秦时明月汉时关,滚滚黄河蓝蓝的天眼前家园九万里,守业更比创业难。
(1)结合材料,汉武帝在“守业”中解决了哪一困扰中央的重大问题 从材料中找出这一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2)汉武帝是怎样解决王国问题的
(3)“眼前家园九万里,守业更比创业难”,对汉武帝来说,要想“守业”在思想上还有哪一难处 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试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A C D D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A D A D
1.C
【详解】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不遵从中央号令”、“自为法令,拟于天子”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初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推恩令”的实施,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C项正确;收回铸币权和盐铁官营、专卖,都是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排除AD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故选C项。
2.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与汉武帝的推恩令有关。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侯国的举措。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D项正确;兴办太学是汉武帝时期为了弘扬儒家文化而采取的措施,但它并不是“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排除A项;分封更多更小的诸侯国只是实现根本目的的一种手段,排除B项;主父偃的建议是针对同姓诸侯王的,而非异姓王,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诸侯国由原来的嫡长子继承变为诸侯国的儿子都可以继承,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推恩令”的实施。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B项正确;以农为本是指重视农业发展,轻徭薄赋是指减轻徭役和赋税,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领域采取的措施,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休养生息政策是汉初统治者恢复经济的措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这行使的是监察权,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刺史主要负责的是监察事务,不是行政事务,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刺史主要负责的是监察事务,不是军事扩张,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刺史主要负责的是监察事务,不是思想教育,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监察地方势力,这样就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推恩令是为了分化王国力量,排除A项;尊崇儒术提升了儒学地位,排除B项;在河西走廊设立郡县拓展了统治范围,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题干“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增加财政收入和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冶铁官营的政策,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设立铁官,但未涉铁官代行了地方政务,排除A项;材料是政府加强了对铁的管理,但未涉及铁器只能官方专用,排除B项;休养生息的政策是汉初采用,汉武帝时期以转变了政策,且材料也未涉及修养生息政策的实行,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依据题干“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D项正确;明朝时废除丞相,排除A项;平抑物价,盐铁专卖是汉武帝为改善财政状况而采取的经济政策,但是与货币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根据题干“汉初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现象,握有铸币权、盐铁经营权的豪强累积万金,却在国家危难之际不肯援助。汉武帝于是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建立盐和铁的专营制度”可知,材料明确描述了汉武帝为解决富商问题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即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和建立盐和铁专营制度,这正是政策实行的背景,C项正确;本质特征通常指的是政策或措施最根本、最内在的属性。材料虽然揭示了汉武帝经济政策背后的动机,但并未直接描述其本质特征,如政策的核心目的或长期影响,排除A项;材料提到了汉武帝的具体措施,但这些措施本身并不是材料的主要描述对象,而是作为对某一背景或问题的回应而提出的,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汉武帝经济政策的消极影响,而是专注于描述其出台的背景和具体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据材料“莫能相一”“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可知,李斯和董仲舒的言论都反映出他们认为不同的思想和主张会导致国家的不稳定和分裂,因此他们都主张统一思想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D项正确;秦朝建立以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属于政治措施,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独尊儒术属于汉武帝采取的统一的措施,不是两人的主张,排除B项;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汉朝时发展为隶书,不属于思想领域,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臣子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C项正确;韩非、李斯是战国时期和秦朝法家思想的代表,排除AB项;主父偃向汉武帝建议的是实施“推恩令”,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从汉武帝建元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儒家经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专攻经学的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五十人,逐步递增,成帝时增加到三千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并在长安设立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导致出现儒家经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诸侯的控制,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察举制是汉朝时期选官制度,主要以孝和廉为标准,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C项;“文景之治”政治清明出现在汉初,而题干内容体现了汉武帝时期儒家经学成为官学的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接受,确立为封建统治思想,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而削弱了王国势力的措施是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实现了思想上统一的措施,但未起到增强军事实力的作用,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在地方设立刺史,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完善了监察体系,但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匈奴单于仓皇遁逃,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A项正确;马陵之战是齐国在马陵对魏军展开的歼灭战,排除B项;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战争中规模最大,对推翻秦王朝具有决定性的一次战役,排除C项;长平之战是秦国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根据题干中“西汉初,对匈奴实行以和亲为主的策略;到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结合所学可知,经过汉朝的休养生息政策,国力不断增强,汉武帝时在经济上也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所以才能开始大举反击匈奴,D项正确;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恢复经济,但当时西汉国力还不够强盛,不足以对匈奴用武,排除A项;“推恩令”的实施是解决王国问题,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儒家学说得到尊崇是汉武帝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的影响,与对匈奴政策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1)表现:汉初大封同姓诸侯王,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
(2)钱币:五铢钱;措施: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评价: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直至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结合所学可知,在地方治理方面,材料中“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的具体表现是汉初大封同姓诸侯王,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
(2)钱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片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所铸的钱币是五铢钱。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措施及作用: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3)局面: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评价:根据材料“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跌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16.(1)王国问题。汉高祖刘邦曾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王。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2)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3)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流行,很多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王朝正统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或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详解】(1)问题:根据材料一“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王。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到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可知,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
形成:根据材料一“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王。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可知,汉高祖刘邦曾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王。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2)措施: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加强了中央集权。
(3)问题: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王国问题的存在,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流行,很多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评价: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治国之君,评价时突出其功绩即可。如: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或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同步练习(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