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中华民国成立后,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6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哪一年?( )
A.1938年 B.1939年 C.1936年 D.1937年
2.“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复杂背景 B.根本原因 C.伟大功绩 D.曲折经过
3.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一些条件。这些条件不包括( )
A.清帝必须退位 B.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C.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D.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一部历史作品中写道:“1912年元旦,下午6时15分,孙中山换乘马车去总统府, 由黄兴和各省代表迎入府内。 当晚11时, 举行受任典礼。”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章炳麟组建同盟会 B.黄兴组建兴中会
C.袁世凯就任中国国民党总理 D.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两大事件反映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A.从专制走向民主 B.从锁国走向开放
C.从屈辱走向独立 D.从落后走向富强
6.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和权力。这里的“它”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天朝田亩制度》 D.《大总统誓词》
7.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这是实践(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这些规定旨在( )
A.扩大统治基础 B.宣传自由平等 C.倡导三权分立 D.维护民主共和
9.“他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这是蔡元培对中国近代一位历史人物的高度评价。他评价的是( )
A.林则徐 B.陈独秀 C.康有为 D.孙中山
10.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 )
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
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二、综合题
11.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 59 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济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
材料四 2021年11月12日上午,广东省、广州市各界人士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仪式,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5周年。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孙中山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2)孙中山在 1894——1905 年期间为了建设民国、实行共和做了哪些努力?(两项即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功绩?(答出两点)还有什么遗憾?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今天我们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有何现实意义?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他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
材料二:史学争鸣: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失败;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
(1)据材料一中图一并结合所学,计算出孙中山卒于民国几年。图二中山陵位于中国哪一座城市?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怎样理解“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用史实证明“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
(3)综上所述,用一句话评价孙中山先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D A A B D D B
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12年为民国元年,1913年为民国二年,据此类推,民国年份换算成公元年份的公式是民国年份+1911,公元年份换算成民国年份的公式是公元年份-1911,因此民国26年=26年+1911年=1937年,D项正确;ABC三项均计算错误,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B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根据题干“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和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中描述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辛亥革命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彰显了其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等巨大功绩。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辛亥革命带来的重大影响,C项正确;辛亥革命的复杂背景有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思想文化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兴起等,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辛亥革命产生的结果,而非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辛亥革命的曲折经过有兴起阶段、发展阶段、高潮阶段、成果阶段、结局阶段等,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帝退位是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让给袁世凯的前提条件,并不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先生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防止其实行专制和独裁,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依据题干“1912年元旦,下午6时15分,孙中山换乘马车去总统府, 由黄兴和各省代表迎入府内。 当晚11时, 举行受任典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项正确;同盟会是1905年孙中山组建的,与题干“1912年元旦”时间不符,排除A项;兴中会是1894年孙中山组建的,与题干“1912年元旦”时间不符,排除B项;袁世凯从未就任中国国民党总理,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根据题干“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11日,孙中山颁布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结束。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因此,反映了中国近代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我国已被迫开放,排除B项;1912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排除C项;1912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走向富强,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根据所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和权力,A项正确;《中华民国约法》袁世凯执政期间制定的一部临时宪法,规定国家实行总统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革命纲领,排除C项;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上,宣读的大总统誓词,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题意“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这是实践”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同时规定人民享有一系列的权力,这是民权主义的表现,B项正确;民族主义,是指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排除A项;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排除C项;民粹主义,是一种政治与经济理念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结合所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和“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旨在实现多个政治目标,但其中最核心的是维护民主共和,D项正确;虽然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扩大政治参与和影响力,但其主要目的并非单纯为了扩大统治基础。统治基础的扩大通常涉及更广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的改革,而不仅仅是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排除A项;自由和平等是民主共和制度的重要原则,但这些规定本身并不直接宣传自由平等。它们更多地是在制度设计上体现了这些原则,如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大总统和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等,都是民主制度的具体体现。然而,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并非宣传自由平等,而是确保政治权力的民主分配和行使,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如行政权由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行使,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司法权由法院行使。然而,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并非仅仅为了倡导三权分立,而是为了确保政治权力的平衡与制约,从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据题干“他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传了民主共和思想。孙中山还创立了三民主义思想,倡导五权宪法,D项正确;林则徐主持了虎门销烟是近代的禁烟英雄,排除A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进行了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据题干“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可知题干材料中反映的加入同盟会的人不是真正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革命党人,只是为了借此获得升迁的门路,说明辛亥革命潜藏着失败的危机,B项正确;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但是资产阶级并未掌握国家政权,而是落到了大军阀袁世凯的手中,因此民主革命任务完成说法错误,且与题意无关,题干未涉及民主革命任务完成的信息,排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实现“平均地权”的目的,因此民生主义初步实现说法错误,且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民生主义的信息,排除C项;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既有历史遗留原因,也有帝国主义干预的因素,和辛亥革命没有直接关系,与题意中的辛亥革命潜藏危机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1)由改良到革命
(2)建立兴中会、筹划广州起义、建立中国同盟会(两个即可)
(3)功绩: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②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③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④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⑤建立中华民国;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⑦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⑧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⑨促进社会风气开化……遗憾:①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②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③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4)我们应该学习和弘扬孙中山为振兴中华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为真理献身的大无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为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等。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可知,孙中山希望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中国,据材料“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和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认识到改良的道路行不通,必须通过革命的方式,从主张进行社会改良到发动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2)努力: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在1894-1905年期间为了“建设民国”“实行共和”做出的努力包括:建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推动广州起义、建立同盟会这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三民主义这一指导思想等。
(3)历史功绩:根据材料“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促进社会风气开化;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遗憾: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4)意义:根据材料五“2021年11月12日上午,广东省、广州市各界人士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仪式,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5周年。”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带领中国人民积极革命,挽救民族危亡,我们应该学习和弘扬孙中山为振兴中华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为真理献身的大无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等。
12.(1)民国几年:民国十四年;城市:南京。
(2)理解: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意近即可)
史实: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任意三点即可)
(3)评价: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详解】(1)民国几年: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孙中山卒于192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将1925改成民国纪年的计算方法是:1925-1912+1=14,故孙中山卒于民国十四年。
城市:根据所学可知,中山陵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
(2)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因此,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以说“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史实: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见“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
(3)评价: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同盟会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政权;发起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捍卫民主;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促进国共合作建立。综上所述,用一句话评价孙中山先生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同步练习(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