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9课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9课 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的“甲午、戊戌、辛亥”均采用个( )
A.年号纪年 B.干支纪年 C.民国纪年 D.公元纪年
2.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10多次起义。下列起义由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发动的是( )
A.萍浏醴起义 B.镇南关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安庆起义
3.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十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
A.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B.宣告了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C.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4.“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浙皖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萍浏醴起义
5.□□□□后,南方和西北绝大多数省份,革命则以新成立的咨议局宣布独立的形式发生。许多清朝官员,尤其任职府、县级的汉人官吏,直接投奔革命阵营,反满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所指的重大史实是( )
A.义和团运动 B.武昌起义 C.新文化运动 D.护国战争
6.革命打倒了皇帝,却没有刨除君主专制的经济根基;革命推翻了一个“洋人的朝廷”,却没有把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赶出中国。这场“革命”的首义地点是( )
A.上海 B.武昌 C.南昌 D.安庆
7.与此“命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8.图片是凝固的历史。通过如图所示内容,我们可以了解( )
A.武昌起义的爆发B.太平军攻占武昌 C.外国军舰航行长江 D.通商口岸的设立
9.1911年10月11日布告称:“纵有冲天义愤,报复竟无所施。我今为民不忍,赫然首举义。”“首举义旗”指( )
A.安庆起义 B.武昌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萍浏醴起义
10.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
A.市民 B.学生 C.新军 D.工人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之不信任政府且怨毒政府也,其程度已日积而日深,其范围则日煽而日广,又熟视近世史奋斗决胜之成效,故革命思想不期而隐涌于多数人之脑际,固无一不自政治腐败来也。
﹣﹣摘自梁启超《现政府与革命党》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古人不以成败论英雄,我们也不能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由它而揭开的新的斗争的序幕。”……它将中国旧社会经营了千百年建立起来的统治秩序完全打乱了。……民众对自己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从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不可阻挡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革命党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作者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是什么?从材料中归纳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以及由它而揭开的新的斗争的序幕”是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
——摘编自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
材料二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摘编自金冲及《辛亥革命研究》
材料三 五一期间,小明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右图)。听导游讲,到国庆节期间,该处还会摆放此画像。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先生的政治主张。为实现革命目标,孙中山做出了哪些努力 (举两例即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对于小明的所见所闻,谈谈你的感想和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B B B A A B C
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中日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维新变法又被称变法为“戊戌变法”,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因此可知“甲午、戊戌、辛亥”均采用干支纪年,B项正确;年号纪年是以皇帝的年号使用时长为纪年方式,如汉武帝建元6年,排除A项; 民国纪年是以 中华民国成立为起始的纪年法,以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元年,排除C项;公元纪年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比如今年为公元2024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7年7月6日,光复会成员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徐锡麟,在安庆策划、组织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并率领学生军起义,该起义称之为安庆起义,起义攻占军械所,在激战4小时后,起义失败,徐锡麟等被捕,慷慨就义,D项正确;萍浏醴起义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中国同盟会领导下的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和矿工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主要指挥官是刘道一、蔡绍南,排除A项;镇南关起义是中国同盟会领导的一次武装暴动,1907年12月2日中国同盟会总理孙中山派遣黄明堂、关仁甫率四百多人,潜袭广西镇南关,起义军很快占领鸡金山的三座炮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中国革命党人在广州举行的起义,主要指挥官是孙中山、黄兴、胡汉民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十多次起义推动了革命形势的日益成熟,为辛亥革命的爆发积累了军事经验,A项正确;辛亥革命的成功结束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妄图建立独裁统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袁世凯死后,群龙无首,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据材料“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与之相符的历史事件是黄花岗起义,B项正确;1907年的浙皖起义是秋瑾领导的武装起义,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武昌起义是狭义上的辛亥革命,获得成功,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会员刘道一领导,在江西萍乡、浏阳、醴陵发动的起义,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根据题干“南方和西北绝大多数省份,革命则以新成立的咨议局宣布独立的形式发生。许多清朝官员,尤其任职府、县级的汉人官吏,直接投奔革命阵营,反满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后,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因此材料描述的武昌起义,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后清朝尚未灭亡,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北洋政府时期,此时已经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排除C项;护国战争是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而进行的战争,与反满斗争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革命打倒了皇帝,却没有刨除君主专制的经济根基;革命推翻了一个‘洋人的朝廷’,却没有把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赶出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项正确;综上所述,辛亥革命的首义地点是武昌,上海、南昌、安庆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根据题干“工程八营,以占领楚望台军械库为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因此,与此“命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武昌起义,A项正确;黄花岗起义爆发于1911年的广州,带头人是黄兴,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排除B项;“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排除C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与他的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1915 年底,蔡、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武昌”“起义军”“工程营”“楚望台”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首先夺取楚望台军械所,并迅速光复武汉三镇,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统治和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A项正确;太平军攻占武昌,与题干信息“工程营”“楚望台”不符,排除B项;题干材料与外国军舰航行长江无关,排除C项;通商口岸的设立,与题干信息“起义军”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根据题干“1911年10月11日”、“纵有冲天义愤,报复竟无所施。我今为民不忍,赫然首举义”可知,“首举义旗”指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又称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B项正确;安庆起义是1907年光复会成员徐锡麟、秋瑾等在安庆策动的武装起义,时间上与题目中给出的1911年10月11日不符,排除A项;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发生在广州的一次起义,时间上远早于题目中给出的日期,排除C项;萍浏醴起义是1906年同盟会影响下的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和矿工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时间上同样与题目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据材料可知,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结合所学可知,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新军,C项正确;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新军,不是市民,排除A项;五四运动前期的主要力量是学生,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新军,排除B项;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新军,不是工人,排除D项。故选C项。
11.(1)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政治腐败)。
(2)观点:充分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功大于过或者辛亥革命具有积极的意义。
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打乱了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权主义的斗争纲领在革命中初步实现;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揭开新的斗争的序幕指的是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人民之不信任政府且怨毒政府也,其程度已日积而日深.......固无一不自政治腐败来也”可知,革命党兴起的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政治腐败)。
(2)根据材料“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从材料中归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民族、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所以材料二中作者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充分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从辛亥革命的影响出发围绕观点进行表述,注意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观点:充分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功大于过或者辛亥革命具有积极的意义。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打乱了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权主义的斗争纲领在革命中初步实现;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序幕: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及由它而揭开的新的斗争的序幕”指的是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2.(1)努力: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政体。创办兴中会,成立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
(2)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认识: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纪念孙中山有利于两岸的交流与统一。
【详解】(1)努力:根据材料一“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可知孙中山先生的政治主张为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政体。
努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革命目标,孙中山做的努力有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等。
(2)意义:根据材料二“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可知意义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根据材料二“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可知意义为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认识:根据材料三五一、国庆节期间天门广场摆放孙中山先生的画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因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纪念孙中山有利于两岸的交流与统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9课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