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2025九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模拟卷01(含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同苏美尔人的法律相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的契约形式很多,内容详尽,包括租佃契约、债务、抵押、损害赔偿、借贷、合伙经营、保管、继承、雇佣等等。这( )
A.源于商品经济的较大发展 B.体现出罗马法体系的影响
C.加强古巴比伦的君主专制统治 D.说明古巴比伦法律体系的成熟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的契约形式很多,内容详尽,包括租佃契约、债务、抵押、损害赔偿、借贷、合伙经营、保管、继承、雇佣等等”可知,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获得了较大发展,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这些内容涉及是经济,无法体现出罗马法体系的影响,排除B项;古巴比伦的君主专制统治体现在政治统治上,材料中没有涉及君主专制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到《汉谟拉比法典》这一部法律,无法得出古巴比伦法律体系的成熟,排除D项。故选A项。
2.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表明古代文明具有( )
A.统一性 B.稳定性 C.多元性 D.延续性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可知,这些古代文明各具特色,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不同文明,无法体现文明的统一性,排除A项;题干只涉及不同地区的文明,无法说明文明的稳定性,排除B项;延续性强调的是同一文明,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连续不断地对外征服扩张使其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环地中海的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的大帝国。全盛时期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材料中的帝国是 ( )
A.亚历山大帝国 B.古罗马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成为环地中海的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的大帝国。全盛时期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可知,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B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是对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马其顿王国的称呼,由著名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开创,疆域没有到环地中海地区,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极盛时疆域达亚欧非三大洲,但是没有到环地中海,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是一个信奉东正教的君主专制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4.罗马因为其历史悠久,被称为“永恒之城”。下列文化遗产属于古代罗马的是( )
A.金字塔 B.楔形文字 C.帕特农神庙 D.大竞技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罗马因为其历史悠久,被称为“永恒之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竞技场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D项正确;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体现,排除A项;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排除B项;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的代表,排除C项。故选D项。
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某个帝国发展的时空定位。据此判断,这个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年代尺和所学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黄金时期,地跨欧亚非三洲,A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是在公元前4世纪,排除B项;奥斯曼帝国13世纪末建立,排除C项;阿拉伯帝国到8世纪中期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排除D项。故选A项。
6.雅典对担任各种公职的人给予不同的公职津贴,还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这些措施都获得了雅典公民的广泛支持。这从侧面反映出,雅典( )
A.重视公民意识培养 B.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C.强化基层组织管理 D.文艺创作空前活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雅典为了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培养公民的意识而采取了发放“观剧津贴”,鼓励观赏戏剧之类的措施,A项正确;雅典经济繁荣主要指雅典工商业的发展等,排除B项;雅典基层组织管理是指村社实行自治,排除C项;雅典文艺创作空前活跃主要指希腊的雕刻艺术繁荣等,排除D项。故选A项。
7.马克·布洛赫将中世纪晚期的某一政治制度描述为:“一个自由人对另一个自由人有服从和服役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赐给他一块封土。”该“政治制度”是( )
A.雅典民主制 B.印度种姓制度 C.罗马元首制 D.封君封臣制度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个自由人对另一个自由人有服从和服役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赐给他一块封土”并结合所学知识知识可知,该制度是封君封臣制度。8世纪前期西欧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任宫相时,进行改革,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土地是主要的财富,国王和大封建主层层向自己的臣属分封土地,受封土地的人们成为他们的封臣,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封君封臣制,与雅典的民主政治无关,排除A项;种姓制度是古印度文明的代表性成就,排除B项;凯撒统治下的罗马,处于从奴隶社会共和制向奴隶社会帝制转变的过渡时期。屋大维创元首制,进入帝国时代,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衣食住行所需的物品,有铁匠、金银匠、鞋匠等各类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庄园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进行对外交换。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欧庄园( )
A.实行土地公有制 B.居民都是自由农民 C.具有司法权 D.经济自给自足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衣食住行所需的物品,有铁匠、金银匠、鞋匠等各类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庄园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进行对外交换”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提到庄园为领主提供衣食住行所需物品,有各类工匠制造不同物品,且很少进行对外交换,这充分体现了西欧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D项正确;西欧庄园实行的是封建领主土地私有制,不是土地公有制,排除A项;西欧庄园居民除了自由农民还有农奴等,说法错误,排除B项;司法权主要涉及审判权、法律解释权以及司法审查权,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9.欧洲中世纪著名的学校,如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都建立在繁华的商业中心或交通要道,这些大学也相应开设了商学院或与商业有关的法律专业。这说明中世纪的大学( )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形成
C.得到了封建统治者支持 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欧洲中世纪著名的学校,如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都建立在繁华的商业中心或交通要道,这些大学也相应开设了商学院或与商业有关的法律专业。这说明中世纪的大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大学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和商业发展的需要,提供了相关的教育和培训。这种做法说明大学在其课程设置和发展方向上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A项正确;推动市民阶层形成的是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大学的发展是否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大学开设的专业和地点,未涉及大学的管理权和管理方式的论述,排除D项。故选A项。
10.“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 )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C.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可知,这段材料意在强调博洛尼亚大学法学兴盛的原因在于所处地区有商业纠纷处理的需求,中世纪的大学为社会服务,A项正确;推动市民阶层兴起的是西欧城市的重新崛起,与大学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封建统治者的信息,无法得知大学知否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中世纪大学所具有的权利,无从得知中世纪的大学是否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1.“12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的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市政官’……马赛等地一度建立起意大利式的小型城市共和国。” 材料反映了西欧( )
A.庄园的兴盛 B.城市的独立 C.大学的兴起 D.城市的自治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和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要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在欧洲的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市政官’……马赛等地一度建立起意大利式的小型城市‘共和国’”是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现象的体现,D项正确;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与材料中描述的“市政官”和城市共和国的建立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是城市自治的一种高级形态,而非直接等同于城市的独立。城市的独立通常涉及更广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的脱离,而材料主要聚焦于城市内部的自治管理,排除B项;大学是中世纪西欧的重要教育机构,但与材料中描述的“市政官”和城市共和国的建立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2.“《查士丁尼法典》无疑是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也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就。”材料叙述的是《查士丁尼法典》的( )
A.产生背景 B.历史地位 C.适用范围 D.编纂过程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查士丁尼法典》无疑是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也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叙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B项正确;东罗马帝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背景,排除A项;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是《查士丁尼法典》的适用范围,排除C项;题干信息未涉及《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过程,排除D项。故选B项。
13.“物语”是日本的文学体裁,《平家物语》和《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双璧,以11—13世纪日本武士集团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创作完成。这两本书中不可能出现的内容有( )
A.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B.武士效忠国家
C.土地兼并盛行 D.幕府将军握有大权
【答案】B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材料“《平家物语》和《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双璧,以11—13世纪日本武士集团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创作完成”和所学可知,日本的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在这两本书中不可能出现“武士效忠国家”,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在这两本书中可能会出现,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1世纪的日本,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在这两本书中可能会出现,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在这两本书中可能会出现,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4.阿拉伯文化瑰宝《天方夜谭》内容丰富,既有《哈里发哈伦·赖施德微服私访》,也有讲述波斯故事的《海姑娘和她的儿子》,还有开罗城中《鞋匠马鲁夫的故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阿拉伯文化是伊斯兰教文化 B.阿拉伯帝国是当时疆域最大的帝国
C.阿拉伯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顶峰 D.阿拉伯文化广泛吸收外来文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阿拉伯文化瑰宝《天方夜谭》内容丰富,既有《哈里发哈伦·赖施德微服私访》,也有讲述波斯故事的《海姑娘和她的儿子》,还有开罗城中《鞋匠马鲁夫的故事》”可知,《天方夜谭》作为阿拉伯文学瑰宝包含阿拉伯故事、波斯故事,也包含开罗故事,所以阿拉伯文化广泛地吸收了世界上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文化,D项正确;阿拉伯文化是伊斯兰教文化,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是当时疆域最大的帝国,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阿拉伯文化广泛吸收外来文化,“阿拉伯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顶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5.“在英国,十五世纪羊毛工业迅速发展的时候,便有大批经商的工业家出现,他们采购羊毛,分配给梳毛工人、纺织工人以及其他各种工人,付给他们工资,叫他们分别工作,制成成品,然后收集拢来,销售到国内外各地。”材料说明当时英国出现了( )
A.租地农场 B.机器生产 C.手工工场 D.手工作坊
【答案】C
【解析】依据“他们采购羊毛,分配给梳毛工人、纺织工人以及其他各种工人;付他们以工资,叫他们分别工作,制成成品,然后收集拢来,销售于国内外各地”可见,当时英国羊毛工业有大批经商的工业家雇佣工人,分工生产并支付工资,这就是手工工场的典型特征,C项正确;租地农场跟农业相关,材料中是手工业,排除A项;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一种形式,工人们在工业家提供的场所中从事分工合作的手工劳动,不是机器生产,排除B项;手工作坊规模较小,而且分工不够细致,排除D项。故选C项。
16.2022年是艺术大师达·芬奇诞辰570周年,《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传世名作。下列作品与达·芬奇作品所传达的时代精神最为相近的是( )
A.《天方夜谭》 B.《哈姆雷特》 C.《论法的精神》 D.《独立宣言》
【答案】B
【解析】据材料“2022年是艺术大师达·芬奇诞辰570周年,《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传世名作”可知,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其作品表现的核心主题是“人文主义”,《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作品,又名《一千零一夜》,与材料所传达的时代精神不符,排除A项;《论法的精神》是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的代表作,排除C项;《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运动中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其强调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17.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他的船队”的航行路线是如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船队从欧洲出发,穿越大西洋进入太平洋,并穿越印度洋,最后回到欧洲,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D项正确;①是迪亚士的航行路线,到达好望角,排除A项;②是哥伦布的航行路线,发现美洲新大陆,排除B项;③是达·伽马的航行路线,到达印度西海岸,排除C项。故选D项。
18.“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强制性迁徙,不可否认也是最残酷的一次迁徙。在400年的时期内,大批非洲人被迫远离家乡,分散在世界各地,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材料描述的是( )
A.三角贸易 B.新航路的开辟
C.郑和下西洋 D.美国独立战争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强制性迁徙,不可否认也是最残酷的一次迁徙。在400年的时期内,大批非洲人被迫远离家乡,分散在世界各地,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三角贸易”,大批非洲人被迫远离家乡,分散在世界各地,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强制性迁徙,不可否认也是最残酷的一次迁徙”,即人类迁徙,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是人类之间的和平交往,没有涉及“强制性迁徙”,排除C项;美国独立战争是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进行的斗争,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9.如下图历史线索图的名称应是( )
A.日本大化改新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法国大革命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召开会议、内战爆发、处死国王、恢复君主制、发生政变”和所学知识可知,1640年,英国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42年,内战爆发。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恢复君主制。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综上所述,这一历史线索图反映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项正确;日本大化改新主要是日本古代的一次政治改革,没有类似处死国王、恢复君主制等事件,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殖民地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战争,主要围绕与英国的军事对抗和争取独立的进程,与题目中给出的这些事件不相符,排除C项;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以死伤近百人的代价,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了,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20.1783年,在《巴黎和约》签订的2个月后,华盛顿发表“告别辞”:“我们同一个如此难对付的强国进行了战争,而且战争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
A.来克星顿枪声 B.波士顿倾茶事件 C.萨拉托加大捷 D.约克镇大捷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783年,在《巴黎和约》签订的2个月后”“我们同一个如此难对付的强国进行了战争,而且战争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是指美国的独立战争,1775年4月19日,在来克星顿枪声打响了武装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A项正确;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于1773年12月16日,是一场由波士顿“自由之子”所领导的政治示威事件,北美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排除B项;萨拉托加大捷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战役,是北美英属殖民地十三州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约克镇战役爆发于1781年,华盛顿率领的美军和法军联手围攻困守约克镇的英军,并最终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
21.下图为1806年发表的一幅时事漫画《法国的姜饼大师》,图中拿破仑被描绘成烤制姜饼的厨师,正把欧洲各国的君主送进烤炉里,而炉底下涌出来的是被烧成炭灰的欧洲各国君主。该漫画可用于研究拿破仑战争( )
A.得到被征服地区民众的支持 B.开启近代欧洲的历史
C.确立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D.废除各地的封建特权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漫画中拿破仑把欧洲各国的君主送进烤炉,炉底下涌出来的是被烧成炭灰的欧洲各国君主,这可以理解为拿破仑战争冲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秩序。拿破仑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包括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同时也废除了各地的封建特权,D项正确;漫画中没有体现出拿破仑战争得到被征服地区民众的支持,反而可能暗示被征服地区的君主被拿破仑压制,排除A项;开启近代欧洲历史的说法不准确,拿破仑战争不是开启近代欧洲历史的标志,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外战争的影响,无法得出确立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22.有学者认为:实际上唯有法国大革命才真正实现了对封建社会的革命性改造,因而也惟有法国大革命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据材料可知,法国大革命( )
A.摧毁了封建君主统治 B.全面激化了社会矛盾
C.积极推动了思想解放 D.充分彰显了工人力量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实际上唯有法国革命才真正实现了对封建社会的革命性改造,因而惟有法国革命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可知这反映的是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最为彻底,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制度,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法国大革命对于社会制度的影响,没有体现对思想解放的影响,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并没有全面激化了社会矛盾,材料也未涉及到工人对法国革命的影响,排除BD项。故选A项。
23.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采用行知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面三幅图片是该兴趣小组围绕的一个历史主题所寻找的资料,这组图片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走向近代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威廉和玛丽加冕”可知,反映的是英国的“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根据材料“签署《独立宣言》”可知,《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美国的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根据材料“路易十六被处死”可知,反映的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因此该单元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C项正确;封建时代的欧洲主要涉及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等,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走向近代主要涉及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夺等,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题目中的事件更多地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排除D项。故选C项。
24.英国经过产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后,以1846年废除《谷物法》为标志,将原来的保护关税转向自由贸易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促进英国对外政策发生改变 B.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C.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以1846年废除《谷物法》为标志,将原来的保护关税转向自由贸易的对外政策”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明确指出英国在经过产业革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后,对外政策从保护关税转变为自由贸易,这充分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对外政策的改变,该选项符合材料内容,A项正确;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变为城市的过程,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排除C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英国对外政策的转变,而非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该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5.下方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示意图,其中①处应填的是( )
A.第一国际 B.工业革命 C.巴黎公社 D.宪章运动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学说,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是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标志,C项正确;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 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排除A项;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排除B项;宪章运动是1836—1848年英国工人们为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而掀起的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称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探寻人类文明源流和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文明源起】
材料一 罗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由上至下刻有同一段诏书的多种语言版本,包括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希腊文字等。1822年法国学者通过碑文上的希腊文字,破解了石碑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含义,自此,人们便能阅读古埃及文物上的文字。
——摘编自【英】尼尔麦格雷格《大英博物馆简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罗塞塔石碑”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历史研究价值。(2分)结合世界史,再举一例说明文字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分)
材料二 《世界文化遗产》(部分)
A: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解决了诸多难题修建起来,而且屹立了几千年,这本身就是一大奇迹。 B:雅典卫城西北的雅典广场是公共活动空间,设有公民陪审法庭及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等重要权力机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A、B两处文化遗产分别代表的古代文明及其所属的文明类型。(2分)
材料三 中世纪流传着很多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只要你乐意,你可以一辈子待在庄园里。”“城市空气使人自由”等、……词与物一起流传,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西欧的政治、经济特征。(2分)并谈谈你对“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的理解。(1分)
材料四 10—11世纪西欧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农具和耕作技术日益发展。铁犁的使用开始昏及,使农业生产率显著增长,对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为城市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城市的重新兴起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依据材料四,指出西欧城市兴起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两个条件,(2分)并概括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五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原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文明类型。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历史上的诸多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
(5)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分析人类文明的特点。(2分)
【答案】(1)类型:实物史料;(1分)
价值:探索历史文献史料,是研究文字演变的实物史料。(1分)甲骨文。(1分)
(2)A.古埃及文明,属于大河文明;B.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2分)
(3)特征:政治:封君封臣制度;经济:庄园制;(2分)
理解: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1分)
(4)条件: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2分)
历史意义: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瓦解封建制度,市民阶级壮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5)特点:多元性;不断发展和演变;存在交流互鉴。(2分)
【解析】(1)类型:根据材料“罗塞塔石碑”可知为实物史料;
价值:根据材料“由上至下刻有同一段诏书的多种语言版本,包括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希腊文字等”可知探索历史文献史料,是研究文字演变的实物史料。
(2)文明及类型:A.根据材料中的金字塔可知为古埃及文明,属于大河文明;B.根据材料中的雅典卫城可知为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
(3)特征:根据材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只要你乐意,你可以一辈子待在庄园里。”可知政治:封君封臣制度;经济:庄园制;
理解:根据材料“城市空气使人自由”并结合所学中世纪城市兴起可知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
(4)条件:根据材料“农具和耕作技术日益发展。铁犁的使用开始昏及,使农业生产率显著增长,对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为城市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可知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
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城市的重新兴起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可知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瓦解封建制度,市民阶级壮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5)特点:根据材料“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原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文明类型”可知多元性;根据材料“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可知不断发展和演变;根据材料“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可知存在交流互鉴。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4—16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这些现象不断冲击旧观念,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
【生产关系的革新】
材料一 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沿岸地区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集中的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的生产方式,经营者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租地农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英国,它存在的目的是谋取利润,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目的,主要依靠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
(1)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14-17世纪,欧洲地区生产和经营方式出现了哪些新变化?(2分)它们代表着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2分)
【一个时代的标志】
材料二 他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2)达·芬奇是哪场运动的代表人物?(2分)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2分)
【会合的世界】
材料三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依据?(2分)
【眼睛看向海洋】
材料四 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个区域里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了上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4)指出“先行者”中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的是?(2分)葡、西两国及后续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给欧洲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2分)
【答案】(1)新变化:出现了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2分)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2分)
(2)运动:文艺复兴运动。(2分)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2分)
(3)事件:探寻新航路。(2分)依据: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2分)
(4)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2分)条件:客观上有助于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2分)
【解析】(1)新变化:根据材料一中“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沿岸地区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可以得出,14-17世纪,欧洲地区生产和经营方式出现的新变化是出现了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
性质:根据材料一中“集中的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的生产方式,经营者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租地农场......存在的目的是谋取利润,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目的,主要依靠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可知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具备了雇佣关系,说明它们是代表着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他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
时代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出现了资本 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种以 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所以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达·芬奇“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的时代精神是人文主义精神。
(3)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中“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指的是新航路开辟。
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说明“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依据,应该从新航路开辟对人类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如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4)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根据材料四中“要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 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这次航行是世界 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麦哲伦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可以得出,“先行者”中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葡、西两国及后续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工业原料、金银矿等,客观上有助于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28.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个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制了1661年以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如何“根本改变了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又没有割断历史”。(2分)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经历了立宪派统治,吉伦特派统治及推各宾派专政的三个阶段;这次革命的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不容怀疑的,可以说整个19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度过的,因此,马克思称这次法国大革命是“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2)材料二中“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什么?(1分)如何理解“整个19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度过的”。(2分)
材料三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制宪者的目标。(1分) “双向平衡机制”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英法美社会变革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政治智慧?(2分)
【答案】(1)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或保留国王,限制王权)(2分)
(2)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确立资产阶级统治。(1分)理解:法国大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2分)
(3)目标: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防止专制统治。(1分)表现:三权分立,权力相互制衡(或采取分权制衡原则);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2分)
(4)讲究斗争策略: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顺应时代潮流:立足本国国情等。(2分)
【解析】(1)说明:根据材料“ 它遏制了1661年以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和所学可知,1688年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避免了大规模的流血牺牲,并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制,使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要求:根据材料“马克思称这次法国大革命是‘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和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是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符合世界发展大势,因此“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发展资本主义,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理解:结合法国大革命对世界的影响进行分析,如法国大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3)目标:根据材料“《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可知,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防止专制统治。表现:根据材料“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央层面表现为三权分立,权力相互制衡(或采取分权制衡原则);在地方层面表现为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
(4)借鉴:本题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可从讲究斗争策略、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顺应时代潮流、立足本国国情等角度进行分析。
29.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说:“在这里(英国),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人类的发展又是最野蛮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材料一所示成果属于哪个历史事件?(2分)该历史事件的开始标志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为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他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满腔热情、百折不挠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材料二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二归纳“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的史实。(2分)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发展数据(部分)
◇1848年棉纺织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
◇1850年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
◇1851年工业产品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9%;
材料四 工人数量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3.8%;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4%。英国纺纱厂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14-16个小时,且童工的工资只有成年工人的1/8。曼彻斯特及郊区的35万工人几乎全部居住在潮湿、污秽、简陋的屋舍内。
——摘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的《世界大历史》
(3)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人类的发展又是最野蛮的。”(2分)
【答案】(1)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2分)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2分)
(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分)史实: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2分)
(3)说明:工业革命创造奇迹: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交通等领域,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的试验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英国工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促进英国城市化的发展。工业革命野蛮:燃煤蒸汽的使用,带来了环境污染,给自然界和人类造成危害;工人的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居住条件差,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分)
【解析】(1)事件:结合所学可知,图1反映的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图2反映的使用蒸汽机的煤矿,两幅图片的成果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标志:结合所学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标志: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史实:依据材料二“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他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满腔热情、百折不挠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可知,“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的史实有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
(3)说明:根据材料一蒸汽机及使用蒸汽机的煤矿、材料四“工人数量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3.8%;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4%。英国纺纱厂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14-16个小时,且童工的工资只有成年工人的1/8。曼彻斯特及郊区的35万工人几乎全部居住在潮湿、污秽、简陋的屋舍内。”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创造奇迹的表现有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交通等领域,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的试验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英国工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促进英国城市化的发展。工业革命野蛮的表现有燃煤蒸汽的使用,带来了环境污染,给自然界和人类造成危害;工人的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居住条件差,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因而说“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人类的发展又是最野蛮的”。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同苏美尔人的法律相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的契约形式很多,内容详尽,包括租佃契约、债务、抵押、损害赔偿、借贷、合伙经营、保管、继承、雇佣等等。这( )
A.源于商品经济的较大发展 B.体现出罗马法体系的影响
C.加强古巴比伦的君主专制统治 D.说明古巴比伦法律体系的成熟
2.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表明古代文明具有( )
A.统一性 B.稳定性 C.多元性 D.延续性
3.“连续不断地对外征服扩张使其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环地中海的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的大帝国。全盛时期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材料中的帝国是 ( )
A.亚历山大帝国 B.古罗马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4.罗马因为其历史悠久,被称为“永恒之城”。下列文化遗产属于古代罗马的是( )
A.金字塔 B.楔形文字 C.帕特农神庙 D.大竞技场
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某个帝国发展的时空定位。据此判断,这个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6.雅典对担任各种公职的人给予不同的公职津贴,还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这些措施都获得了雅典公民的广泛支持。这从侧面反映出,雅典( )
A.重视公民意识培养 B.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C.强化基层组织管理 D.文艺创作空前活跃
7.马克·布洛赫将中世纪晚期的某一政治制度描述为:“一个自由人对另一个自由人有服从和服役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赐给他一块封土。”该“政治制度”是( )
A.雅典民主制 B.印度种姓制度 C.罗马元首制 D.封君封臣制度
8.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衣食住行所需的物品,有铁匠、金银匠、鞋匠等各类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庄园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进行对外交换。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欧庄园( )
A.实行土地公有制 B.居民都是自由农民 C.具有司法权 D.经济自给自足
9.欧洲中世纪著名的学校,如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都建立在繁华的商业中心或交通要道,这些大学也相应开设了商学院或与商业有关的法律专业。这说明中世纪的大学( )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形成
C.得到了封建统治者支持 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10.“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 )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C.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11.“12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的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市政官’……马赛等地一度建立起意大利式的小型城市共和国。” 材料反映了西欧( )
A.庄园的兴盛 B.城市的独立 C.大学的兴起 D.城市的自治
12.“《查士丁尼法典》无疑是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也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就。”材料叙述的是《查士丁尼法典》的( )
A.产生背景 B.历史地位 C.适用范围 D.编纂过程
13.“物语”是日本的文学体裁,《平家物语》和《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双璧,以11—13世纪日本武士集团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创作完成。这两本书中不可能出现的内容有( )
A.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B.武士效忠国家
C.土地兼并盛行 D.幕府将军握有大权
14.阿拉伯文化瑰宝《天方夜谭》内容丰富,既有《哈里发哈伦·赖施德微服私访》,也有讲述波斯故事的《海姑娘和她的儿子》,还有开罗城中《鞋匠马鲁夫的故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阿拉伯文化是伊斯兰教文化 B.阿拉伯帝国是当时疆域最大的帝国
C.阿拉伯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顶峰 D.阿拉伯文化广泛吸收外来文化
15.“在英国,十五世纪羊毛工业迅速发展的时候,便有大批经商的工业家出现,他们采购羊毛,分配给梳毛工人、纺织工人以及其他各种工人,付给他们工资,叫他们分别工作,制成成品,然后收集拢来,销售到国内外各地。”材料说明当时英国出现了( )
A.租地农场 B.机器生产 C.手工工场 D.手工作坊
16.2022年是艺术大师达·芬奇诞辰570周年,《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传世名作。下列作品与达·芬奇作品所传达的时代精神最为相近的是( )
A.《天方夜谭》 B.《哈姆雷特》 C.《论法的精神》 D.《独立宣言》
17.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他的船队”的航行路线是如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8.“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强制性迁徙,不可否认也是最残酷的一次迁徙。在400年的时期内,大批非洲人被迫远离家乡,分散在世界各地,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材料描述的是( )
A.三角贸易 B.新航路的开辟
C.郑和下西洋 D.美国独立战争
19.如下图历史线索图的名称应是( )
A.日本大化改新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法国大革命
20.1783年,在《巴黎和约》签订的2个月后,华盛顿发表“告别辞”:“我们同一个如此难对付的强国进行了战争,而且战争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
A.来克星顿枪声 B.波士顿倾茶事件 C.萨拉托加大捷 D.约克镇大捷
21.下图为1806年发表的一幅时事漫画《法国的姜饼大师》,图中拿破仑被描绘成烤制姜饼的厨师,正把欧洲各国的君主送进烤炉里,而炉底下涌出来的是被烧成炭灰的欧洲各国君主。该漫画可用于研究拿破仑战争( )
A.得到被征服地区民众的支持 B.开启近代欧洲的历史
C.确立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D.废除各地的封建特权
22.有学者认为:实际上唯有法国大革命才真正实现了对封建社会的革命性改造,因而也惟有法国大革命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据材料可知,法国大革命( )
A.摧毁了封建君主统治 B.全面激化了社会矛盾
C.积极推动了思想解放 D.充分彰显了工人力量
23.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采用行知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面三幅图片是该兴趣小组围绕的一个历史主题所寻找的资料,这组图片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走向近代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24.英国经过产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后,以1846年废除《谷物法》为标志,将原来的保护关税转向自由贸易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促进英国对外政策发生改变 B.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C.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5.下方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示意图,其中①处应填的是( )
A.第一国际 B.工业革命 C.巴黎公社 D.宪章运动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探寻人类文明源流和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文明源起】
材料一 罗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由上至下刻有同一段诏书的多种语言版本,包括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希腊文字等。1822年法国学者通过碑文上的希腊文字,破解了石碑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含义,自此,人们便能阅读古埃及文物上的文字。
——摘编自【英】尼尔麦格雷格《大英博物馆简史》
依据材料一,指出“罗塞塔石碑”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历史研究价值。(2分)结合世界史,再举一例说明文字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分)
材料二 《世界文化遗产》(部分)
A: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解决了诸多难题修建起来,而且屹立了几千年,这本身就是一大奇迹。 B:雅典卫城西北的雅典广场是公共活动空间,设有公民陪审法庭及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等重要权力机构。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A、B两处文化遗产分别代表的古代文明及其所属的文明类型。(2分)
材料三 中世纪流传着很多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只要你乐意,你可以一辈子待在庄园里。”“城市空气使人自由”等、……词与物一起流传,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西欧的政治、经济特征。(2分)并谈谈你对“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的理解。(1分)
材料四 10—11世纪西欧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农具和耕作技术日益发展。铁犁的使用开始昏及,使农业生产率显著增长,对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为城市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城市的重新兴起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依据材料四,指出西欧城市兴起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两个条件,(2分)并概括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五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原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文明类型。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历史上的诸多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
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分析人类文明的特点。(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4—16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这些现象不断冲击旧观念,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
【生产关系的革新】
材料一 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沿岸地区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集中的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的生产方式,经营者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租地农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英国,它存在的目的是谋取利润,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目的,主要依靠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
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14-17世纪,欧洲地区生产和经营方式出现了哪些新变化?(2分)它们代表着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2分)
【一个时代的标志】
材料二 他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2)达·芬奇是哪场运动的代表人物?(2分)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2分)
【会合的世界】
材料三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依据?(2分)
【眼睛看向海洋】
材料四 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个区域里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了上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4)指出“先行者”中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的是?(2分)葡、西两国及后续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给欧洲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2分)
28.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个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制了1661年以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如何“根本改变了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又没有割断历史”。(2分)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经历了立宪派统治,吉伦特派统治及推各宾派专政的三个阶段;这次革命的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不容怀疑的,可以说整个19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度过的,因此,马克思称这次法国大革命是“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2)材料二中“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什么?(1分)如何理解“整个19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度过的”。(2分)
材料三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制宪者的目标。(1分) “双向平衡机制”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英法美社会变革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政治智慧?(2分)
29.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说:“在这里(英国),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人类的发展又是最野蛮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材料一所示成果属于哪个历史事件?(2分)该历史事件的开始标志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为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他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满腔热情、百折不挠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材料二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二归纳“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的史实。(2分)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发展数据(部分)
◇1848年棉纺织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
◇1850年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
◇1851年工业产品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9%;
材料四 工人数量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3.8%;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4%。英国纺纱厂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14-16个小时,且童工的工资只有成年工人的1/8。曼彻斯特及郊区的35万工人几乎全部居住在潮湿、污秽、简陋的屋舍内。
——摘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的《世界大历史》
(3)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人类的发展又是最野蛮的。”(2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2025九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模拟卷01(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