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九上历史第1-4单元测试卷【统编九上历史阶段测试卷】(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


九上历史第1-4单元测试卷
【统编九上历史阶段测试卷】
范围:1-12课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埃及人在采集修筑金字塔的石头时,会让奴隶在岩石上使用铜或青铜的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后插进木楔,灌上水,当木楔子被水泡胀时,岩石便被胀裂开了。这体现了( )
A. 埃及文明的先进 B. 法老的无上权威
C. 奴隶的辛酸血泪 D. 劳动人民的智慧
D
2.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这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
A. 古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 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有关
C. 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 古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A
3.“贱民不准在公用的水井中汲水,不准进印度教庙宇,不准用公用的渡船和道路……个别地方贱民要在外出时一面走一面敲木板,以警告别人,避免他们的身影污染高贵者。”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 )
A. 民主政治 B. 君主专制 C. 种姓制度 D. 法律严苛
C
4.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竖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强调公民的平等 B.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C. 保护公民的财产 D. 表达对生者的敬意
A
5.古希腊人一方面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参加城邦节日活动、体育竞赛和其他户外活动;另一方面注重建造庙宇、市场、广场、剧场和运动场等公共设施。这说明了古希腊( )A. 施行专制政治 B. 关注建筑技艺
C. 发展小农经济 D. 重视人的发展
D
6.克洛维曾对部下说:“这些信奉阿里乌斯教派的人占据着一部分高卢土地,使我深感厌烦。那么,让我们向那里前进,凭着上帝的帮助,把这块地方拿过来置于我们的管辖之下。”这表明( )
A. 克洛维的目标是消灭阿里乌斯教
B. 克洛维扩张是为了宣传基督教
C. 克洛维利用宗教信仰进行扩张
D. 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
C
7.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君与封臣的关系与重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相联系,而且一经缔结,无论封臣还是封君都不能随意解除这种关系。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的关系( )
A. 具有相对稳定性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按严格等级划分 D. 以封君为绝对核心
A
8.在西欧封建庄园中,佃户如果有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租税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就会受到起诉与处罚;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说明( )
A. 庄园法庭维护领主利益和庄园公共秩序
B. 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任意奴役佃户
C. 佃户可以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利益
D. 庄园法庭的主持者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A
9.中世纪一些著名的大学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学生前来学习,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这既扩大了当地城市的影响,又为当地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主要说明中世纪大学( )
A. 培养了大量人才 B. 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C. 受基督教会影响 D. 获得了自治地位
B
10.《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由于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而消灭。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该法典( )
A. 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 协调了奴隶与平民之间的关系
C. 对债务关系有明确规定 D. 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C
11.646年,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统统收归国家所有,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赐予俸禄。这表明当时日本( )
A. 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B. 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
C. 全面照搬唐朝政治制度 D. 谋求与中国的对等关系
A
12.“阿拉伯艺术同文学一样绚丽多彩,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
上述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
A. 开放包容、相互交融 B. 广泛吸收、全盘照搬C. 兼收并蓄、独具特色 D. 保守狭隘、独具一格
C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文明多样性】(8分)
材料一:
材料二:在历史上用野蛮的办法冲击了先进文明而被先进文明同化了的例子是不少的。罗马打到希腊,把希腊变成自己的一个省,但是希腊的文明影响了罗马的文明,是被征服者影响了征服者。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哪一阶段?请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比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6分)
[答案] 阶段:奴隶社会。(2分)
历史信息:①图一反映的是大河文明的奴隶制专制政治,图二反映的
是海洋文明的奴隶制民主政治;②两幅图片反映的政治制度都是建立
在奴隶制的基础上,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4分,每点2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分)
[答案] ①多元性、差异性或地域性;②文明的交融或包容性。(2分,任答一点即可)
14.【西欧庄园与社会发展】(8分)
材料一:庄园是中世纪西欧农村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庄园内的生产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各户农民的小块份地由他们自己耕种,自己收获,自己支配。领主自营地由庄园中的依附农民自带工具,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庄园主。因此,西欧的庄园也被通称为“劳役制庄园”。
——摘编自徐旭阳、徐煜主编《转型中的世界与中国》
材料二:被释放的奴隶有一部分侧重于为领主提供劳役,这些人被称为“服役者”,他们的持有地名为“劳役地或收入地”。他们每周在领主自营地上履行一天的无偿劳役,领主向他们提供充足的木料修建一间小屋,同时还提供给他们几英亩土地。
自14世纪初起,西欧经济变化剧烈,出现所谓的封建主义的危机,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改为出租经营,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人身自由,劳役制庄园趋于瓦解。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西欧庄园的特点,并分析其被称为“劳役制庄园”的原因。(4分)
[答案] 特点:①自给自足;②以农业经济为主;③土地资源丰富。(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原因:农民从领主手中取得份地而得到生活来源,需要在领主的自营地上进行无偿耕作。(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社会地租交付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 变化:从劳役地租为主转变为货币地租流行。(2分)主要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或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15.【东西方城市的兴起】(10分)
材料一:单就人口和贸易而言,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这些城市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的地位显得十分独特。可以说,恰恰因为它们是刚刚形成且处于政治上分裂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结构中,所以自治市的自由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其他任何地区所没有的。
——摘编自葛正鹏《西方经济史论》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促成了工商贸易的繁盛。城市非常需要劳动力,以各种方式和封建领主争夺农民,这就进一步造成封建农奴制和庄园制的瓦解。城市涌现了新兴市民阶层——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建立了有不同程度自治权的城市共和国或自治市,制定自己的宪章和行政管理制度,在建立立宪代议制的政治制度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封建君主为发展经济、增加财富和反对封建割据,与城市结成政治联盟,城市对从封建割据向中央集权君主制过渡,也起了重要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区别。(4分)
[答案] ①中世纪西欧城市规模小,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以经济职能为主;②中国古代城市一般是政府统治中心,以,规模大,控制严格,市民没有自治权。(4分,每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对西欧社会转型的影响。(6分)
[答案] ①促进了封建农奴制和庄园制的瓦解;②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③为近代民主制度的兴起提供了借鉴;④促进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加强。(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分)
16.【阿拉伯人与世界文明】(10分)
材料:
阅读材料,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分)
[答案] (示例)观点: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论述:阿拉伯人将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播到欧洲;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此外,阿拉伯人还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宗教等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
综上所述: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改造和自身文化的创造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卓越贡献者。(10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九上历史第1-4单元测试卷
【统编九上历史阶段测试卷】
范围:1-12课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埃及人在采集修筑金字塔的石头时,会让奴隶在岩石上使用铜或青铜的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后插进木楔,灌上水,当木楔子被水泡胀时,岩石便被胀裂开了。这体现了( )
A. 埃及文明的先进 B. 法老的无上权威
C. 奴隶的辛酸血泪 D. 劳动人民的智慧
2.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这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
A. 古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 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有关
C. 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 古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3.“贱民不准在公用的水井中汲水,不准进印度教庙宇,不准用公用的渡船和道路……个别地方贱民要在外出时一面走一面敲木板,以警告别人,避免他们的身影污染高贵者。”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 )
A. 民主政治 B. 君主专制 C. 种姓制度 D. 法律严苛
4.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竖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强调公民的平等 B.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C. 保护公民的财产 D. 表达对生者的敬意
5.古希腊人一方面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参加城邦节日活动、体育竞赛和其他户外活动;另一方面注重建造庙宇、市场、广场、剧场和运动场等公共设施。这说明了古希腊( )A. 施行专制政治 B. 关注建筑技艺
C. 发展小农经济 D. 重视人的发展
6.克洛维曾对部下说:“这些信奉阿里乌斯教派的人占据着一部分高卢土地,使我深感厌烦。那么,让我们向那里前进,凭着上帝的帮助,把这块地方拿过来置于我们的管辖之下。”这表明( )
A. 克洛维的目标是消灭阿里乌斯教
B. 克洛维扩张是为了宣传基督教
C. 克洛维利用宗教信仰进行扩张
D. 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
7.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君与封臣的关系与重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相联系,而且一经缔结,无论封臣还是封君都不能随意解除这种关系。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的关系( )
A. 具有相对稳定性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按严格等级划分 D. 以封君为绝对核心
8.在西欧封建庄园中,佃户如果有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租税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就会受到起诉与处罚;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说明( )
A. 庄园法庭维护领主利益和庄园公共秩序
B. 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任意奴役佃户
C. 佃户可以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利益
D. 庄园法庭的主持者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9.中世纪一些著名的大学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学生前来学习,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这既扩大了当地城市的影响,又为当地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主要说明中世纪大学( )
A. 培养了大量人才 B. 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C. 受基督教会影响 D. 获得了自治地位
10.《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由于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而消灭。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该法典( )
A. 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 协调了奴隶与平民之间的关系
C. 对债务关系有明确规定 D. 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11.646年,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统统收归国家所有,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赐予俸禄。这表明当时日本( )
A. 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B. 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
C. 全面照搬唐朝政治制度 D. 谋求与中国的对等关系
12.“阿拉伯艺术同文学一样绚丽多彩,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
上述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
A. 开放包容、相互交融 B. 广泛吸收、全盘照搬C. 兼收并蓄、独具特色 D. 保守狭隘、独具一格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文明多样性】(8分)
材料一:
材料二:在历史上用野蛮的办法冲击了先进文明而被先进文明同化了的例子是不少的。罗马打到希腊,把希腊变成自己的一个省,但是希腊的文明影响了罗马的文明,是被征服者影响了征服者。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哪一阶段?请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比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6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分)
14.【西欧庄园与社会发展】(8分)
材料一:庄园是中世纪西欧农村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庄园内的生产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各户农民的小块份地由他们自己耕种,自己收获,自己支配。领主自营地由庄园中的依附农民自带工具,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庄园主。因此,西欧的庄园也被通称为“劳役制庄园”。
——摘编自徐旭阳、徐煜主编《转型中的世界与中国》
材料二:被释放的奴隶有一部分侧重于为领主提供劳役,这些人被称为“服役者”,他们的持有地名为“劳役地或收入地”。他们每周在领主自营地上履行一天的无偿劳役,领主向他们提供充足的木料修建一间小屋,同时还提供给他们几英亩土地。
自14世纪初起,西欧经济变化剧烈,出现所谓的封建主义的危机,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改为出租经营,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人身自由,劳役制庄园趋于瓦解。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西欧庄园的特点,并分析其被称为“劳役制庄园”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社会地租交付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15.【东西方城市的兴起】(10分)
材料一:单就人口和贸易而言,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这些城市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的地位显得十分独特。可以说,恰恰因为它们是刚刚形成且处于政治上分裂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结构中,所以自治市的自由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其他任何地区所没有的。
——摘编自葛正鹏《西方经济史论》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促成了工商贸易的繁盛。城市非常需要劳动力,以各种方式和封建领主争夺农民,这就进一步造成封建农奴制和庄园制的瓦解。城市涌现了新兴市民阶层——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建立了有不同程度自治权的城市共和国或自治市,制定自己的宪章和行政管理制度,在建立立宪代议制的政治制度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封建君主为发展经济、增加财富和反对封建割据,与城市结成政治联盟,城市对从封建割据向中央集权君主制过渡,也起了重要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区别。(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对西欧社会转型的影响。(6分)
16.【阿拉伯人与世界文明】(10分)
材料:
阅读材料,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共27张PPT)
人教九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九上历史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九上历史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范围:13-16课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埃及人在采集修筑金字塔的石头时,会让奴隶在岩石上使用铜或
青铜的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后插进木楔,灌上水,当木楔子被水
泡胀时,岩石便被胀裂开了。这体现了( )
D
A. 埃及文明的先进 B. 法老的无上权威
C. 奴隶的辛酸血泪 D. 劳动人民的智慧
2.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
(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
(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这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
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
A
A. 古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 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有关
C. 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 古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3.“贱民不准在公用的水井中汲水,不准进印度教庙宇,不准用公用的
渡船和道路……个别地方贱民要在外出时一面走一面敲木板,以警告
别人,避免他们的身影污染高贵者。”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 )
C
A. 民主政治 B. 君主专制 C. 种姓制度 D. 法律严苛
4.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
竖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样做
的主要目的是( )
A
A. 强调公民的平等 B.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C. 保护公民的财产 D. 表达对生者的敬意
5.古希腊人一方面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参加城邦节日活动、体育
竞赛和其他户外活动;另一方面注重建造庙宇、市场、广场、剧场和
运动场等公共设施。这说明了古希腊( )
D
A. 施行专制政治 B. 关注建筑技艺
C. 发展小农经济 D. 重视人的发展
6.克洛维曾对部下说:“这些信奉阿里乌斯教派的人占据着一部分高卢
土地,使我深感厌烦。那么,让我们向那里前进,凭着上帝的帮助,
把这块地方拿过来置于我们的管辖之下。”这表明( )
C
A. 克洛维的目标是消灭阿里乌斯教
B. 克洛维扩张是为了宣传基督教
C. 克洛维利用宗教信仰进行扩张
D. 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
7.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君与封臣的关系与重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
益相联系,而且一经缔结,无论封臣还是封君都不能随意解除这种关
系。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的关系( )
A
A. 具有相对稳定性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按严格等级划分 D. 以封君为绝对核心
8.在西欧封建庄园中,佃户如果有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
按规定缴纳足额租税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就会受到起诉与处罚;
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
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说明( )
A
A. 庄园法庭维护领主利益和庄园公共秩序
B. 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任意奴役佃户
C. 佃户可以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利益
D. 庄园法庭的主持者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9.中世纪一些著名的大学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学生前来学习,成为城
市的一张名片,这既扩大了当地城市的影响,又为当地的经济和科学
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主要说明中世纪大学
( )
B
A. 培养了大量人才 B. 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C. 受基督教会影响 D. 获得了自治地位
10.《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由于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
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而消灭。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
代为清偿……材料表明该法典( )
C
A. 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 协调了奴隶与平民之间的关系
C. 对债务关系有明确规定 D. 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11.646年,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
主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统统收归国家所有,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
级赐予俸禄。这表明当时日本( )
A
A. 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B. 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
C. 全面照搬唐朝政治制度 D. 谋求与中国的对等关系
12.“阿拉伯艺术同文学一样绚丽多彩,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
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
河流域和古埃及的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
上述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
C
A. 开放包容、相互交融 B. 广泛吸收、全盘照搬
C. 兼收并蓄、独具特色 D. 保守狭隘、独具一格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文明多样性】(8分)
材料一:
图一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

图二 伯里克利
材料二:在历史上用野蛮的办法冲击了先进文明而被先进文明同化了
的例子是不少的。罗马打到希腊,把希腊变成自己的一个省,但是希
腊的文明影响了罗马的文明,是被征服者影响了征服者。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哪一阶段?请从政治
文明的角度对比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6分)
[答案] 阶段:奴隶社会。(2分)
历史信息:①图一反映的是大河文明的奴隶制专制政治,图二反映的
是海洋文明的奴隶制民主政治;②两幅图片反映的政治制度都是建立
在奴隶制的基础上,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4分,每点2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分)
[答案] ①多元性、差异性或地域性;②文明的交融或包容性。
(2分,任答一点即可)
14.【西欧庄园与社会发展】(8分)
材料一:庄园是中世纪西欧农村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庄园内的生产
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各
户农民的小块份地由他们自己耕种,自己收获,自己支配。领主自营
地由庄园中的依附农民自带工具,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庄园主。因
此,西欧的庄园也被通称为“劳役制庄园”。
——摘编自徐旭阳、徐煜主编《转型中的世界与中国》
材料二:被释放的奴隶有一部分侧重于为领主提供劳役,这些人被称
为“服役者”,他们的持有地名为“劳役地或收入地”。他们每周在领主
自营地上履行一天的无偿劳役,领主向他们提供充足的木料修建一间
小屋,同时还提供给他们几英亩土地。
自14世纪初起,西欧经济变化剧烈,出现所谓的封建主义的危机,
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改为出租经营,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
各种途径获得人身自由,劳役制庄园趋于瓦解。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西欧庄园的特点,并分析其被称为“劳
役制庄园”的原因。(4分)
[答案] 特点:①自给自足;②以农业经济为主;③土地资源丰富。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原因:农民从领主手中取得份地而得到生活来源,需要在领主的自营
地上进行无偿耕作。(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社会地租交付方式的变化,
并分析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 变化:从劳役地租为主转变为货币地租流行。(2分)主要原
因:生产力的发展(或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15.【东西方城市的兴起】(10分)
材料一:单就人口和贸易而言,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
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这些城市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
权和政治力量,它们的地位显得十分独特。可以说,恰恰因为它们是
刚刚形成且处于政治上分裂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结构中,所
以自治市的自由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自信和独立是
欧亚大陆其他任何地区所没有的。
——摘编自葛正鹏《西方经济史论》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促成了工商贸易的繁盛。城市非常
需要劳动力,以各种方式和封建领主争夺农民,这就进一步造成封建
农奴制和庄园制的瓦解。城市涌现了新兴市民阶层——西方近代资产
阶级的前身,他们建立了有不同程度自治权的城市共和国或自治市,
制定自己的宪章和行政管理制度,在建立立宪代议制的政治制度方面
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封建君主为发展经济、增加财富和反对封建割
据,与城市结成政治联盟,城市对从封建割据向中央集权君主制过渡,
也起了重要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与中国古代城
市的主要区别。(4分)
[答案] ①中世纪西欧城市规模小,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以经济职能为
主;②中国古代城市一般是政府统治中心,以,规模大,控制严格,
市民没有自治权。(4分,每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对西欧社会转型的影响。
(6分)
[答案] ①促进了封建农奴制和庄园制的瓦解;②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
起;③为近代民主制度的兴起提供了借鉴;④促进了君主专制和中央
集权的加强。(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分)
16.【阿拉伯人与世界文明】(10分)
材料:
阅读材料,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
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分)
[答案] (示例)观点: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论述:阿拉伯人将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
花、食糖等传播到欧洲;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
拉伯数字”。此外,阿拉伯人还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宗教等
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
综上所述: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改造和自身文化的创造方面都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卓越贡献者。(10分)
谢谢
()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recruitment/home/admin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九上历史第1-4单元测试卷【统编九上历史阶段测试卷】(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