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考模拟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据记载,古巴比伦开办了专门用于借贷的机构(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出借实物或金银货币,借贷人可以用分期付款等方式偿还。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
A.法学系统日臻完整 B.君主权力衰落
C.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国内矛盾激化
2.下表为世界古代史上两个早期国家(城邦)的统治手段简况。据此可知,两者的共性是( )
早期国家(城邦) 统治手段
古埃及 法老的命令在政治上发挥法律作用,被认为是神意
美索不达米亚城邦 制定法典;根据神谕举行仪式以帮助统治者决策
A.城邦体制成熟 B.实行民主政治
C.神权色彩浓厚 D.采用奴隶制度
3.柏拉图认为,古埃及人的激情更多是追求物质的富饶,他们没有希腊人这种对知识的热爱。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埃及建立种姓制度 B.埃及法学系统完整
C.希腊发展海外贸易 D.希腊哲学成就突出
4.9世纪起,法兰克盛行庄园制。农奴须自带工具义务耕种领主自营地,一般每周3天,农忙时增加,农奴还得向领主献纳贡物和缴纳捐税。这反映了法兰克的庄园( )
A.采用罗马奴隶制进行生产 B.存在领主对农奴的剥削
C.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心 D.通过劳动惩罚违法行为
5.九年级(3)班开展历史主题辩论会,正方辩手准备了以下材料。由此判断,他们陈述的观点是阿拉伯帝国( )
数学:改造了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现在的“阿拉伯数字”,并传入欧洲文学:《天方夜谭》生动反映了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医学:《医学集成》总结了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医学知识,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A.注重法治建设 B.垄断亚非欧贸易
C.建立国际秩序 D.沟通东西方文化
6.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人来到亚洲,一方面让东南亚的香料有了更多的销路,另一方面让欧洲人的餐桌上增加了调味品。美洲大陆的发现,让美洲的玉米和甘薯经过漫长的传播路程,跨越半个地球来到了中国。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 )
A.密切了世界联系 B.发展了近代自然科学
C.推动了教育普及 D.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7.有学者写道:“观念、道德及艺术的思潮不断地从意大利向北流了一个世纪,在1500—1600年之间,所有的西欧国家都承认她是新的科学、艺术及人文主义的文明之母。”该学者描写的是( )
A.古埃及文明 B.自由城市 C.古希腊哲学 D.文艺复兴
8.《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写道:“正统保皇派会在这里看到一幅旧制度和王室的糟糕画像;革命家会看到一幅对革命的华丽外衣不感兴趣的画像;只有自由的朋友们爱读这本书。”这表明作者认为,影响人们看待历史的因素是( )
A.文化水平 B.家庭出身 C.自身立场 D.审美观念
9.约翰·狄更生(1732—1808)的重要作品《美洲人自由之歌》中写道:“所有的美洲人手挽手肩并肩前进/嘹亮的自由号角/振奋了你们无畏的心/没有任何残暴的行为/能压倒你们正义的声音……”下列法律文件能鼓舞美洲人追求自由的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美国宪法 D.《人权宣言》
10.1825—1875年间,法国丝织业中心里昂的织机数从3万台增加到12万台,天然丝的消费量从100万千克增加到300万千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时法国( )
A.开始加入殖民争霸行列 B.获得了德国的战争赔款
C.采取机器和大工厂生产 D.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11.有学者称,他带领美国人民走出了那段国家将要分裂和前景黯淡无光的日子,他维护统一的意志,至今也没有任何记录证明他对此放弃过。材料中的“他”( )
A.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 B.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起草了《独立宣言》 D.领导了美国走出经济大危机
12.1880年,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使用电力的升降机之后,欧美各国城市建筑终于突破垂直交通的限制,越来越高,比如 1913 年出现了高达241米的伍尔沃斯大厦。材料体现了( )
A.城市住房需求的上升 B.科学理论成果促进技术突破
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科技进步引起生活变化
13.1687年,物理学家牛顿在其划时代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用大量数据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解释了一些貌似不相干的现象,比如潮汐运动是由月亮引起的。这一发现( )
A.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B.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C.丰富了人类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D.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14.1929年,德国作家雷马克出版了《西线无战事》。书中写道:“经历过战争的12年后的今天,必须坚决地反对美化战争,死者的遗嘱不是说要报仇,而是说战争永远不再有!”以上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A.亚非拉民族独立的大浪潮 B.一战后民众对战争的态度
C.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一战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15.《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初,人们称它为“结束所有战争的和平条约”。但后来史学家们称它是“结束所有和平的条约”,其依据是该条约( )
A.未得到国联批准 B.稳定了欧洲局势
C.激化了多种矛盾 D.遏制了军备竞赛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美国蒙大拿九千蒲式耳的小麦都被弃在麦田中无人收割,因为小麦的价格是如此的低,以至于卖小麦所得的钱还不足以支付收割小麦的成本。”材料中这一现象出现在( )
A.独立战争时期 B.南北战争期间
C.经济大危机时期 D.战后冷战时期
17.斯大林致信丘吉尔指出“苏联面临着致命的危险”,解脱的办法就是“在巴尔干或者法国的某地开辟一个第二战场,足以使德国人从东战场抽走30-40个师”。为此,盟军决定( )
A.美、英对日宣战 B.保卫斯大林格勒
C.进行诺曼底登陆 D.召开雅尔塔会议
18.“冷战中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不但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使人们生活在核战争的恐怖之中。”材料意在说明冷战的( )
A.发生背景 B.消极影响 C.发展历程 D.对峙阵营
19.“这一历史潮流虽然在东方自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它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从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成为世界整体政治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中的“潮流”是( )
A.民族民主运动 B.资产阶级改革
C.世界多极化 D.社会信息化
20.“新兴国家”是近几年广泛流行于国际舆论和学术界的概念,与“新兴国家”相关的概念还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等。这些“新兴”概念表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的变化
C.第三世界占据主导地位 D.世界普遍认可经济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21题15分,22题16分,23题9分,共40分)
21.沙礼逊家族是英国的商业望族,自15世纪早期便活跃在国际商业舞台上,迄今不衰,其家族史可视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容 出处
这条纵贯大西洋的贸易生命线,把帝国的荣耀和家族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必须确保我们在这条贸易生命线的竞争力,保障其安全,保障输往北美的劳动力数量稳定,确保能够有源源不断的利润流入我们的口袋。 《M·O·沙礼逊1703年致牛津公爵的信函》
相比高成本的劳动力(奴隶)输出,进出口原料及工业产品,将会给我们提供更大的利润。所以,在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案》这一问题上,家族应全力支持其通过。 《L·J·沙礼逊1807年致老沙礼逊的信函》
——摘编自《沙礼逊家族往来信函档案》
材料二 和远在大洋彼岸的邻居不同,我们应对这场经济危机依赖的是庞大的英联邦和殖民地,以及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的关税自主权,只需要适当地提高税率保护,英联邦和殖民地就会张开双臂,消化掉本土的过剩产品,把我们的竞争对手从英联邦的市场中赶出去,完成自身的输血……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我们现在执行的经济政策,能够弥补帝国经济制度的一切缺陷。——摘自莱蒙·沙礼逊1936年11月23日在企业家沙龙的演讲
材料三 我们的社会保障计划是为了解决劳资纠纷、促进公平就业、稳定经济繁荣而制定的,但时至今日,它却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困扰:首先是企业经济效益与公平的困扰……福利支出使企业的劳力成本不断上升,产品竞争力却持续下降……随后是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合理化的困扰。福利计划滋长了一些人的惰性,他们只想索取不想奉献,对于纳税人和辛勤的人而言是不公平的,显然违背了追求公平的初衷……它不是社会生活可以免于一切困扰的保证。
——工党议员R·J·沙礼逊1978年3月23日在下议院的发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沙礼逊家族为了保障其利润所关注的共同问题,(1分)并分析他们对这一问题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与“大洋彼岸的邻居”应对经济危机的不同措施。(4分)你认为这些措施“能够弥补帝国经济制度的一切缺陷”吗?请加以说明。(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得失。(4分)
22.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同时,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INCLUDEPICTURE"一改J+3.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九历海南\\一改J+3.tif" \* MERGEFORMATINET
材料二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摘自《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1998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已从最初的76个增加到132个,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加入了该组织……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麦当劳化”“好莱坞文化”“迪士尼文化”“商业连锁”等盛行。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
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的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使生产国际化进程加速,国际贸易的规则及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的进步为国际资本的流动提供了条件,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市场网络已经形成。——摘编自黄光耀《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所需、发展所急、大势所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新华社北京2024年4月8日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1分)并说出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具有什么特点?(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3分)并说出我国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2分)
23.根据下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技术革新与人类社会发展”,任选角度,自拟标题,展开论述。(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材料 从生存和繁衍的角度来说,小麦可说是地球上最成功的植物。但是人类需要为小麦除草, 除虫浇水,从早到晚忙得焦头烂额,不仅患上椎间盘突出、关节炎这类疾病,还被迫永久定居在麦田旁边。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但是,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 的变化。另外,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之时,如何保卫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摘编自[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人民教育
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答案
一、1.C 2.C 3.D 4.B 5.D 6.A 7.D
8.C 点拨:根据材料中“正统保皇派会在这里看到一幅旧制度和王室的糟糕画像;革命家会看到一幅对革命的华丽外衣不感兴趣的画像;只有自由的朋友们爱读这本书”可知,不同身份的人看同一本书时,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这表明自身立场是影响人们看待历史的因素,C正确。题干强调的是自身立场对看待历史的影响,并未说明文化水平、家庭出身以及审美观念对看待历史的影响,排除A、B、D。
9.B
10.C 点拨:根据题干中“1825—1875年间,法国丝织业中心里昂的织机数从3万台增加到12万台,天然丝的消费量从100万千克增加到300万千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进蒸汽机后,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生产效率大大提高,C正确。17世纪下半叶,法国加入殖民争霸的行列,排除A;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后签订《法兰克福和约》,将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给德国,同时支付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排除B;二战后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排除D。
11.B
12.D 点拨:根据材料可知,升降机的发明,改变了建筑高度,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体现了科技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即科技进步引起生活变化,D正确。材料体现了建筑高度的变化,没有体现住房需求的变化,排除A;材料体现科技促进生活变化,与科技理论关系不大,排除B;材料与世界市场无关,排除C。
13.C 点拨:根据材料中“用大量数据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解释了一些貌似不相干的现象,比如潮汐运动是由月亮引起的”可知,牛顿用大量数据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一些新的现象,说明牛顿的科学研究丰富了人类对自然科学的认识,C正确。材料所述为牛顿的科学研究,与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无直接关系,排除A;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的是启蒙运动,排除B;打破“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排除D。
14.B 15.C 16.C 17.C 18.B 19.A
20.A 点拨:根据题干中“新兴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变化莫测,涌现出许多新兴国家和经济体,这说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A正确。当今世界国际关系主导力量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第三世界越来越重要,但并未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当今世界中还存在着逆全球化现象,普遍认可经济全球化的表述不确切,排除D。
二、21.(1)共同问题:奴隶贸易问题。(1分)
主要原因:奴隶贸易是英国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1分)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需求,进出口原料及工业产品(或商品贸易)获得的利润更大。(1分)
(2)措施:英国主要依靠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为其提供市场;借助提高关税来排除竞争;将经济危机转嫁到海外殖民地。(2分)美国主要通过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分)
【示例】不能。(1分)说明:这些措施只能起到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所以这些措施不能弥补帝国经济制度的一切缺陷。(言之有理即可,3分)
(3)得:解决劳资纠纷、促进公平就业;促进经济繁荣;为国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缓和社会矛盾。(一点1分,共2分)
失:劳动力成本升高,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滋长了一些人的惰性;将福利制度变为一种责任,加大了政府和企业的负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一点1分,共2分)
22.(1)共同影响: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促进了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一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内涵: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1分)特点: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符合新发展理念。(1分)
(3)纵观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自15世纪末期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主要大陆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被打破,社会形态变化迅速,跨国贸易与日俱增,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历史表明,经济全球化尽管会遇到险滩暗礁,但奔腾向前的势头永远无法阻挡。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经济全球化是满足人类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增进人民福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说明要有理有据,4分)
(4)作用:加速生产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国际贸易的规则及机制;推动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一点1分,共3分)
原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所需、发展所急、大势所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23.【示例】标题: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有多重影响
论述:人类在生产工具和生活方式上经历了无数次的革新,这些革新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例如,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从游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定居生活,进而形成了村落和城市。工业革命则推动了大规模生产和现代化城市的兴起,使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然而,技术革新并非只有积极影响。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人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枯竭、信息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提醒我们,在推动技术革新的同时,必须重视其可持续性和道德伦理。
结论:综上所述,技术革新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技术革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未来,我们应努力实现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进。(标题1分,论述6分,结论1分,结构完整,论述合理1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2025九年级下册历史 海南中考模拟卷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