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小碧中学2024-2025度八年级上学期9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答案)

贵阳市南明区小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质量监测
八年级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9世纪30年代,魏源疾呼:“夷烟蔓宇内,货币漏海外……病吏、病民之患,前代未之闻焉。”这段言论可用来探究(   )
A.鸦片泛滥的原因 B.虎门销烟的背景C.英国侵华的路线 D.中国军民的抗争
2.据图可以判断(   )
A.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西方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 D.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3.英国人认为《南京条约》“确定了千万赔款和源源不断的新鲜茶叶供应,刺激了我们的贸易”。材料反映了《南京条约》使中国(   )
A.领土被割占 B.政府被控制 C.市场被打开 D.司法被破坏
4.圆明园海晏堂建成于公元1759年,“海晏”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完美结合,却在一百零一年后遭到西方军队大肆抢劫,纵火烧毁。这一变化佐证了(   )
A.英法联军侵华残暴行径 B.中国古代高超建筑技术
C.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 D.中国学习西方建筑技术
5.1858年清政府与列强议定《天津条约》时,上到咸丰皇帝,下到地方官员,对于公使驻京的条款,都是既恐惧又害怕的。咸丰帝甚至企图通过答应关税全免、增开口岸等条件,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一条。这说明(   )
A.关税在晚清地位不重要 B.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C.中国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D.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6.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主要是指(   )
A.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C.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 D.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
7.如图是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的田契。内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这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   )
A.实现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理想B.实现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愿望
C.《天朝田亩制度》在实践中难以实施D.反映了《资政新篇》中土地措施的局限性
8.1882年,李鸿章上疏朝廷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这表明李鸿章(  )
A.率先提出学习西方 B.鼓励发展资本主义C.主张发展民用企业 D.积极创办军事工业
9.19世纪70年代,清廷内部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海防重而塞防轻,主张将塞防经费移办海防。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这一争论(   )
A.导致了中央权威的衰落 B.折射出清朝国力大幅增强
C.意在应对边疆地区危机 D.反映了洋务派内部的分裂
10.1874年,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实可以说明(   )
A.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 B.清朝筹建近代海军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日本企图侵略中国
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由此可见甲午海战(   )
A.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B.战败源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C.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D.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12.下图所示报刊宣传的思想主旨是(   )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反帝反封建 D.扶清灭洋
13.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军队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14.“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该揭帖反映了义和团主张(   )
A.反抗清廷 B.彻底革命 C.师夷长技 D.扶清灭洋
15.《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分?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观点的是(  )
A.拆毁大沽炮台
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D.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4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通商口岸开放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甲午战争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主题。(2分)
17.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被迫纳入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国际秩序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从《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开始,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这五口在东南沿海由南往北一字排列。1858年的《天津条约》里中国开放十口通商,其中镇江、南京、九江、汉口四口沿长江往内陆在延伸。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使之逐渐成为北方第一大通商口岸。
——摘编自沈年耀《论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特点》
(1)分析材料一中的通商口岸在地域范围上发生变化的原因。(2分)
材料二 西方列强“均沾”了《马关条约》所规定的种种不平等权益,在贷款、筑路、开办工厂、设立银行等方面,展开了更为激烈的竞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渗透进一步深化了。……帝国主义列强都以中国为宰割的对象,使中国陷于被瓜分的危局。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6分)
材料三 1900年8月,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在外逃路上,授权李鸿章与列强商谈投降……外交失去应有的作用,导致1901年,十一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近代史上中国最为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以后,列强干脆撇开清政府自行协议瓜分中国的领土和权益,表明大清帝国从此在事实上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附庸。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的转型》
(3)根据材料三,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辛丑条约》以后“大清帝国从此在事实上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附庸”。(6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它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2分)这部近代化的纲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材料二 近代列强的纷扰,一次次触动着“天朝上国”的尊严和中国人麻木的神经,也震醒了清政府中的部分开明官员。他们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运动,使这腐朽的天地终于迎来了一缕清风……
——《中国近代史》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师夷长技”的运动的目的是什么?(2分)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处于怎样的地位?(2分)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3)概括材料三所表述的主张。(2分)为实现材料三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2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过程的变化。(2分)
19.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并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李老师以“侵略·反抗”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15分)
任务一 【阅读历史史料——比较两次战争】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千年巨变。阅读下列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2分)并概括两次侵华战争的相同点。(4分)
任务二 【解读历史名片——剖析历史现象】
(2)历史名片可以直观地反映历史。观察下面两幅历史名片并解读。(4分)答案:
1.( B )
2.( A )
3.( C )
4.( A )
5.( B )
6.( B )
7.( C )
8.( C )
9.( C )
10.( D )
11.( A )
12.( B )
13.( D )
14.( D )
15.( B )
16.(1)答:变化:从“天朝上国”向“中国乃万国之一”转变;从自我中心主义到向西方学习变化。(答出两点,4分)
(2)答:特点:被迫性;数量多;从沿海逐渐深入腹地。(答出两点即可,2分)影响: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拉大了中国与日本的差距;使中华民族亡国灭种危机加剧;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答出两点即可,4分)
(3)答:主题: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或民族危机的加剧)。(2分)
17.(1)答:原因: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扩大在中国的市场。(2分)
(2)答:影响:①《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对华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化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增开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④掀起了列强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等。(回答三点即可,6分)
(3)答:①政治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②军事上,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进一步威胁清政府的安全;③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进一步控制了清政府的外交。(答出三点,6分)
18.(1)答:“它”:《资政新篇》。(2分)
内容: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2分)
(2)答: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2分)
地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或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分)
(3)答: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改革科举制,建立新式学校。(2分)运动:戊戌变法。(2分)
(4)答:变化: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2分)
19.(1)答:原因:英国为开辟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林则徐虎门销烟。(答出两点,2分)相同点:都以清政府的战败而告终;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战后都有赔款;都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都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都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等。(答出两点即可,4分)
(2)答:危机·抗争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占领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广州三元里及各乡数千乡民手持武器包围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表现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精神。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队冲向敌舰,壮烈殉国,体现了中国人民坚决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弘扬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的精神。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它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小碧中学2024-2025度八年级上学期9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