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衡阳名校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周练 10月第2周 历史(含解析)

2024年10月份第2周
历史
1.属国是两汉安置归附少数民族的一种行政区划,能够对归附民族进行集中管理。在中央政府设置的流官之外,尚有另一套专门用来安置归附少数民族首领的爵位系统。这些少数民族首领往往会被赐予归义侯、率众侯、仟长、佰长等爵位。这表明,汉代(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B.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
C.中枢机构运行呈双轨局面 D.民族交融拓展政治版图
2.从某种意义说,这次会议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次会议( )
A.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B.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C.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D.挽救了中国革命的危急局面
3.据史料记载,阿拔斯王朝时哈里发官员们常常千方百计地超过法律标准征收各种名目的财税。比如有一块地区,有不同级别的官员在一年内对该地区居民重复征收三次税租;税吏常用低于度量标准的量器去丈量居民的土地。水利官员常常征收骆驼租金、手续费、小麦运输费、谷物计量费等。由此可见,阿拉伯帝国当时( )
A.官员薪资微薄 B.基层控制不足
C.赋税制度紊乱 D.国家财政空虚
4.1962年8月,欧洲经济共同体六国将美国冻鸡的进口税从每磅4.5美分提高到13美分,而美国则提高了从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进口的卡车、酒类等商品的进口税。在此期间,美国转而将冻鸡销往日本,但受到日本的抵制。这反映出( )
A.美国的经济不断衰退 B.世界贸易体系有待规范
C.美苏关系缓和的趋势 D.多极国际格局逐渐形成
5.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有多条道路和墙垣,把都邑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祭祀区、宫城区和作坊区恰好在中路,且宫城区居于中心,其它重要遗存拱卫在宫城区的周围。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礼制文化走向成熟 B.城市布局凸显专制色彩
C.具备王朝国家特征 D.交通改善助推经济发展
6.《论语》记载,孔子曾赞许曾点对“谦”的领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但魏晋士人对“谈”的解读聚焦于孔子可能怀有的豁达隐逸之情,并将曾点类化成一位超然脱俗的世外高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学自觉和审美观念的更新 B.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转变
C.门阀政治消解士人参政热情 D.政治环境和社会思想变化
7.魏源曾多次引用历史上“师长”的典故:“汉用西域攻匈奴;唐用吐蕃攻印度,用回纥攻吐蕃;圣祖用荷兰夹板船攻台湾,又联络俄罗斯以遥准噶尔。”魏源此举意在( )
A.摒弃藐视西方的传统观念 B.推动晚清政府的改革
C.积极探寻挽救危机的途径 D.开启向西方学习浪潮
8.《晋商史料集成》记载,1911年10月13日,蔚盛长平遥总号通过北京分号的电报第一次得知武昌起义的消息。这一情况表明汉口分号的掌柜在当时已没有机会和条件向总号通风报信。这一现象折射出( )
A.晋商经营体制落后 B.商业易受政局影响
C.革命形势发展迅速 D.群众对革命的支持
9.艾森豪威尔政府认为一旦核战争爆发,美国将会变成一个大营地。整个50年代,每年都举行全国性“警戒行动”。1960年,在警戒行动当日,美国出现了反对疏散演练的示威活动。受和平运动思潮的影响,反器械行动浪潮迅速在美国蔓延。这表明美国( )
A.冷战战略招致民众反对 B.管控危机应对核战风险
C.遏制苏联在东欧的扩张 D.民众国防安全意识淡薄
10.[中国参战与世界新秩序]
材料 要理解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还需将中国置于互动的近代世界之中。甲午战争的惨败,强烈地刺激了中国,民族主义与民族自觉意识加速觉醒。近代大众媒体所形成的公共领域,也在逐渐改变着中国民众的观念。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度成为战场,德国因其在山东青岛的势力,而招致日本和英国的联合军事行动,从而爆发青岛战役;同时,中国也经历了多次主动要求出兵参战而被拒,最后派遣约14万名华工到西线战场为协约国服务的历程。
在众多的参战国中,中国也许是最特殊的一个参战国。没有一个中立国像中国这样把自己国家的命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怀抱如此高的期望,而且还在参战过程中逎受如此重大的挫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剧了中国内政的变化,导致各种战略的出台,这些战略旨在使中国摆脱传统的屈辱外交,从而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的新成员。
中国逐渐形成的“外交政策群体”,对1914年爆发的世界大战做出迅速反应、且积极主动地发起了一场新的外交,这有助于中国全面参与这场战争,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有望最终被接受成为世界舞台上相对平等的一员。“尽管中国决心加入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新体系,但是中国对世界秩序和西方社会的认识却相当模糊,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摘编自伍斌《徐国坊教授近代以杂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参加一战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参战并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历史背景。
11.下图是商务印书馆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出版的《最新理科教科书》中某些关键词的出现频数(次)。这显示出当时的教育( )
A.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B.不符合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C.将科学知识与技术实践并重
D.完全抛弃了传统文化的内容
12.随着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1973-1977年我国先后与西方国家达成了222个项目,进口技术设备总额达51.4亿美元,先后建成(或壮大)了多家大中型化工、采煤、电站等企业。这些成果( )
A.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新时期
B.促成中美两国建立大国伙伴关系
C.改变了我国计划经济模式
D.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大量中亚、西亚、印度等地商人沿着丝绸之路往来于东西方之间进行长途贸易,活跃了中西之间物质文化交流,形成了唐代商人阶层中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被传统史籍称为“商胡”或“胡商”。他们的足迹遍及西亚、中亚、天山南北、河西走廊直至长安、洛阳和江南等地,物物交易居多,涉及丝绸、珠宝、珍玩、牲畜、奴隶、粮食、高利贷等领域。在长安的胡商由唐朝政府分为“著藉”-定居中原者、“不著藉”-短期到中原者两类。著藉者按编户齐民形式,服役纳税;不著藉者,由鸿胪寺、主客曹等官方机构,以及具有一定自治性质的萨宝府进行管理。
——摘编自冯敏《唐代丝路上的胡商商队》
材料二 2013年“一带一路”的倡议使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贸易、投资等经济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境外经贸合作区而言,从2013年到2022年底,相关合作区建设的累计投资额达到0.4万亿元,代表性的经贸合作区包括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区、中国-東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泰国-中国罗勇工业园、中国-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和中国-埃及泰达工业园等,累积创造了42.1万个工作岗位。这不仅加速了双方的产业合作,而且推进了东道国产业体系的升级,比如中国-埃及泰达工业园主打的玻璃纤维产业弥补了埃及甚至非洲在该领域的空白。
——摘编自高新《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唐代丝路上胡商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和现代中国在亚非地区发展丝路经济的共同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正是欧洲启蒙运动如火如茶的时期,当时的法国启蒙运动者们试图以儒家思想中哲学、理性的权威来代替基督教神权的权威;与此同时,在与西方遥遥相望的中国正处于最后一个君主专制的全盛时期。欧洲的“中国热”令各国思想家和政治家将目光转移至来自古老东方的神秘帝国,纷纷探索研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等内容。
——摘编自邵晨、董晓波《<论语>西传:中国儒家思想与欧洲启蒙运动的交汇》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影响到军事上,最好能令战争止住,其次也要叫他做新文化运动的朋友不是敌人。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到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新文化运动影响到政治上,是要创造新的政治理想,不要受现实政治(护法、统一)的羁绊。
——摘编自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法两国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主要任务的差异。
15.秦及汉初,各县以下普遍设置士吏,与发弩(弩兵之长)、擘长(持矛类步兵之长)协助县尉开展兵卒管理、军事治安等活动。武帝以后,县中基本不见士吏、鬃长、发弩的身影,仅在边郡军事组织有部分保留。县下属吏的变动反映出西汉( )
A.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B.地方事权被朝廷分化
C.基层组织逐渐完备 D.大一统秩序日趋稳定
16.一位2世纪的演说家指出:“地中海周边是遥远而宽广的大陆,它们将无尽的商品流向你处……人们可以看到来自印度的众多产品……巴比伦的服装以及蛮族国家的奢侈品被运到这里的数量要大得多……埃及、西西里和阿非利加的文明地区是你的农场”。这位演说家的观点可以反映出( )
A.亚历山大东侵的影响 B.古希腊移民活动的范围
C.丝绸之路沿线的盛况 D.罗马帝国的扩张的结果
17.福建晋江是著名的侨乡,每年都能收到大量的侨汇,当地还有不少闲置房屋和闲散劳动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晋江很多公社在1979年派出党委成员到广交会接洽业务,共签订71份来料加工合同。很多侨属从消费者变为生产者,一改过去“嫁侨吃侨,乐逍遥”的陋习。晋江的做法表明当地( )
A.实行包产到户成效显著 B.因地制宜解放发展生产力
C.利用特区优势谋求发展 D.政企分开的原则得到贯彻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来,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出现了大规模的淘金热,南非也发现了大金矿,金本位制迅速取代了以前流行的金银复本位制。至1900年,英国尽管失去了“世界工厂”和头号经济大国的地位,但其主导世界经济的综合实力不容小觑。金本位和坚挺的英镑已经成为英国为全球经济体系的运作提供的必要“公共产品”。世界各主要地区之间形成了一个多边贸易和支付体制。在这一体制下,英国对亚非拉热带地区拥有的顺差加上金融服务、投资等方面的收入,大大弥补了在商品贸易方面对世界其余地区拥有巨额逆差。
——摘编自李春放《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
材料二 1944年,美国等44个国家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与会各国决心重塑战后世界经济,避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的混乱局面。经过努力,美元像1914年前的英镑一样,被接受为黄金的等价物。然而,随着美国在海外的花费超过它在海外的赚取,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1965年,法国将其持有的数亿计的美元兑换为黄金,欧洲其他国家和日本的私人投资者也抛售美元。面对上述情形,尼克松总统在1971年单方面宣布停止黄金兑换,世界上的主要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和美元的价格被允许逐日予以上下调整。全世界也逐渐学会了依靠国际协商和迅速交流信息来实现货币稳定。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9世纪中期-20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40以来世界货币体系变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20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带来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外交部档案中的《中国政治报告》汇集了英国驻华官员定期发往外交部的政治报告。其中在1931年至1945年,《报告》对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持续关注。
报告时间 报告内容节选
1937年6月 “由于共产党……在特定条件下准备暂停一切旨在推翻国民政府的武装行动,因此双方至少有一些谈判的基础,而且毫无疑问,红军领导人与中央政府代表,甚至是委员长本人之间的谈判确实已在进行”。
1938年8月 “日本人遭到山西省军和中国共产党军队的进攻,这些共产党人被编入了第八路军,由朱德指挥。11月9日,日军占领太原府。此时,日本人不得不停止向黄河以南进军,以便重新组织和加强他们的交通线,因为其交通线正受到八路军来自四面八方的严重袭扰”。
1939年2月 “边区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八路军在山西的经验和努力,其组织是以无党派民主人士为基础的……不仅在政治领域鼓励军民之间和文武官员之间的良好关系,而且在经济领域防止任何一个阶级的过度流血,消除政治腐败”。
1943年6月 “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同国民党化解分歧,建立统一战线,并在战争爆发五周年之际发表宣言,表示不再与国民党争执,宣布同蒋介石政府全面合作”。
1944年5月 “中央政府……对共产主义地区进行包括军需品、医疗用品在内的严密封锁,然而,外国访客对共产主义地区的民主管理、全面战争基础上的民众组织、人民对共产党军队及政府的忠诚和热情支持,都给予了一致的赞扬”。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所作出的努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以上报告内容的价值。
20.“一五”计划期间,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农业机械、矿山设备、军用飞机、民用汽车、重型机器、发电设备、精密仪表、新式机床、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工业生产,均已建设起来。这表明,这一时期( )
A.轻重工业得到均衡发展 B.工业体系构建渐趋合理
C.工业落后面貌彻底改变 D.产业结构实现重大突破
21.宋代人批评唐代虽然国事强盛但没有起码的伦理纲常,父子兄弟间互相压榨,此批判之风长期存在,在南宋时这一现象有所缓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 )
A.正统思想的反思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边患战争的需要 D.民族交融的加深
22.1956年毛泽东在论述未来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时提到:“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毛泽东这一主张( )
A.存在着“左”倾冒进的倾向 B.强调产业平衡发展的必要性
C.基于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D.要求农业技术进步的紧迫性
23.国际法之父荷兰人格劳秀斯1609年发表《论海洋自由》。他提出即便沿海国拥有靠近海岸的制海权,也不能妨碍无害通行的航海自由,任何国家船只路经别国领海,不得威胁别国海权,无害通过,这是自然法赋予人的权利。这一思想旨在( )
A.维护本国海洋势力范围 B.维护欧洲各国的制海权
C.加快自由主义经济形成 D.促进航海自由的实现
24.有学者指出“传统社会中的士绅在经济上是封建剥削者,政治上是现存封建统治秩序的维护者,文化上是传统儒家思想的代表者。……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者正是‘依靠地主士绅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皇权受到冲击出现下移 B.封建社会的剥削基础是士绅阶层
C.门阀士族影响国家政权 D.士绅阶层延展了国家基层治理
25.毛泽东在总结民主革命的经验时指出:“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也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5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这一认识旨在( )
A.肯定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重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D.借鉴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加强经略西域,唐太宗先后设置了伊州、西州、庭州等三州(治今新疆);在这三州以西、帕米尔以东的地区,推行羁縻府州制度,即在这一地区的部落中设置州、都督府,州刺史与都督由各部首领担任;在帕米尔以西的中亚地区有16国,唐以其国都为都督府所在地,以各国国王为都督府都督。安西与北庭都护府是更高一级的军政机构。两大都护府代表朝廷在西域行使职权。在西域广置屯田,鼓励从内地移民,兴修水渠与坎儿井……西域诸国诸族派遣子弟入长安学习汉文化,唐朝在西域地区兴办各类学校……
——摘编自杜文玉《唐朝如何经略西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经略西域的特点。并对唐朝经略西域做出合理解释。
27.如下表
度 量 衡
1丈=10尺=100寸 l=10斗=100升=1000合 1石=120斤(合今克)
合今230厘米 合今2000毫升 1斤=16两=384铢(合今256.25克)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以商鞅变法时期的度量衡制为标准(如表所示),颁行全国。这一举措( )
A.减轻了全国民众的赋税负担 B.消除了各诸侯国的经济差异
C.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一体化 D.体现出严密的重农抑商倾向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典籍关于“礼”的记述
春秋战国 礼,经国家,定社稷;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 ——左丘明《左传》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
西汉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汙)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戴圣《礼记》(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 道者,所繇(由)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两宋 礼者,理也,文也。理者,实也,本也。文者,华也,末也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礼是那天地自然之理。理会得时,繁文末节皆在其中 ——朱熹《朱子语类》
明末清初 仁、义、礼、智、乐,俱是虚名。人生堕地,只有父母兄弟,此一段不可解之情,与生俱来,此之谓实,于是而始有仁义之名 ——黄宗羲《孟子师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礼”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礼”变化的因素。
29.研究表明,梵语词汇“书”“笔”“墨水”等均源自希腊语;在帕提亚帝国的尼萨宫廷,酒杯上刻着酒神故事,宫中装饰有阿佛洛狄忒、赫拉克勒斯、赫拉的雕像,并且还上演希腊的戏剧。该材料可用来佐证( )
A.印欧民族迁徙的历史意义 B.希腊化时代的文明交流
C.古典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 D.近代以来欧洲文化扩张
30.经专家组成员确认,成立于1949年10月23日的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为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它是200余位居民代表通过民主选举方式产生的,负责街区内的生产、公安、民政、文教、卫生等事务,管理2000多户人家。由此可知,“第一个居民委员会” ( )
A.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B.落实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便于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 D.是对城市基层治理的探索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属国制度的实行缓和了游牧民族与中原政权的冲突,有利于缓解民族对立情绪,适应了边疆民族关系复杂的形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对属国制度的定义是管理少数民族的一种体制,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而不是与内地一体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边疆治理,中枢机构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边疆治理助推国家发展,而不是拓展政治版图,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单类型单项选择,据本题题干设问可知本题属于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遵义会议。由材料“这次会议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可知这一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D项正确;红军长征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排除A项;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排除B项,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题干描述了阿拔斯王朝时期官员们通过各种手段超过法律标准征收财税的现象,包括重复征税、使用不标准的量器、征收各种名目的费用等。这些现象表明当时的赋税制度存在严重的问题和混乱,无法有效规范和管理税收,本质上反映当时帝国政府对基层控制不足,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员工资情况,排除A项;赋税制度紊乱是表象,排除C项;官员们通过各种手段超过法律标准征收财税不一定代表国家财政空虚,也有可能是官员贪腐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依据材料可知,二战后,西欧提高对美国的进口税,美国也对西欧进行报复性关税,反映出世界贸易体系有待进一步规范,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关税问题,与美国的经济不断衰退美苏关系无关,排除A、C项;此时依然是两极格局下,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朝(中国)。据题干,二里头遗址“宫城区居于中心,其它重要遗存拱卫在宫城区的周围”,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较高的社会组织能力和规划能力,这说明夏朝具备早期国家的特征,故选C项,西周时期,礼制文化成熟完备,与本题时空不符排除A项;早期国家时期,尚未形成高度集权,排除B项;题干的重点在于描述遗址的布局特点,而非交通和经济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魏晋时期士人对“谦”的解读在于孔子的豁达和曾点的超然脱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儒家思想衰弱,出现了逃避现实斗争、崇尚老庄的玄学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生活上主张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强调“清谈”。因此,这一变化体现了魏晋时期政治环境和社会思想变化,D项正确;本题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魏晋时期社会状况和思想的变化,与文学自觉和审美观念无关,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转变是社会环境变化的产物,排除B项;本题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魏晋时期社会环境和思想的变化,门阀政治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多次举例中原政权借用他族力量维护统治的举措,这是他对“师夷长技”主张的实证,从而可看出其是在积极探寻强国御辱、挽救危机的新途径,C项正确;魏源并未摒弃藐视西方的传统观念,排除A项;魏源的正是目的是想要找到挽救中国的正确道路并不是要推动清政府进行改革,排除B项;由材料看不出魏源的主张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所以无法得出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浪潮,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1911年。据材料可知,《晋商史料集成》记载,1911年10月13日,蔚盛长平遥总号通过北京分号的电报第一次得知武昌起义的消息。这一情况表明汉口分号的掌柜在当时已没有机会和条件向总号通风报信。这一现象折射出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C项正确;材料强调“蔚盛长平遥总号通过北京分号的电报第一次得知武昌起义的消息。这一情况表明汉口分号的掌柜在当时已没有机会和条件向总号通风报信”,没有涉及晋商经营体制落后,排除A项;材料仅仅是体现“1911年10月13日,蔚盛长平遥总号通过北京分号的电报第一次得知武昌起义的消息。而这一情况表明汉口分号的掌柜在当时已没有机会和条件向总号通风报信”,但不能说明“商业易受政局影响”,B项以偏概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群众对革命的态度,仅仅是体现“1911年10月13日,蔚盛长平遥总号通过北京分号的电报第一次得知武昌起义的消息。而这一情况表明汉口分号的掌柜在当时已没有机会和条件向总号通风报信”,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年(美国)。根据材料“受和平运动思潮的影响,反警戒行动浪潮迅速在美国蔓延”可知,民众反对核战争,反对政府制造紧张气氛,这表明美国冷战战略招致民众反对,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众反对核战争,反对政府制造紧张气氛,而不是管控危机应对核战风险,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与“遏制苏联在东欧的扩张”相关的信息,排除C项;“民众国防安全意识淡薄”的描述不符合事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1)A处: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B处: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形成。
理由:A处,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始了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美洲和非洲的贫困和落后。
B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垄断组织的形成,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竞争。
(2)美国产业政策的动态调整:从19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高关税政策,以保护本国产业;20世纪40年代,美国参与制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推动自由贸易;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实行供给学派政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产业政策转型;21世纪以来,美国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和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产业政策,包括推行制造业复兴和再工业化战略、加强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政策,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历史启示:产业政策应根据时代发展和国家需求进行调整;政府应积极干预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要注重国际合作与竞争,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产业政策的制定应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等多方面因素。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战期间。目的: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剧了中国内政的变化,导致各种战略的出台,这些战略旨在使中国摆脱传统的屈辱外交,从而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的新成员”可知,材料反映中国参加-战的目的是旨在使中国摆脱传统的屈辱外交,从而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的新成员。特点:据材料“同时,中国也经历了多次主动要求出兵参战而被拒,最后派遣约14万名华工到西线战场为协约国服务的历程”可知,一战中中国“以工代兵”,派遣约14万名华工到西线战场为协约国服务的历程。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一战期间。历史背景:据材料“甲午战争的惨败,强烈地刺激了中国,民族主义与民族自觉意识加速觉醒”可知,甲午战争的惨败,强烈地刺激了中国,民族主义与民族自觉意识加速觉醒;据材料“近代大众媒体所形成的公共领域,也在逐渐改变着中国民众的观念”可知,近代大众媒体所形成的公共领域,也在逐渐改变着中国民众的观念;据材料“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度成为战场,德国因其在山东青岛的势力,而招致日本和英国的联合军事行动,从而爆发青岛战役”可知,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度成为战场;据材料“同时,中国也经历了多次主动要求出兵参战而被拒,最后派遣约14万名华工到西线战场为协约国服务的历程”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也经历了多次主动要求出兵参战而被拒,最后派遣约14万名华工到西线战场为协约国服务的历程;从外部看,是迫于西方列强尤其是美国的外部压力;据材料“没有一个中立国像中国这样把自己国家的命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怀抱如此高的期望,而且还在参战过程中遭受如此重大的挫折”并结合所学可知,1914年底,日本占领山东,中国只有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和平会议,才可能收回山东权益。
11.答案:C
解析:材料显示清末民初的教科书编写既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各类技术的实践应用,故选C项;材料与民主无关,排除A项;B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理科教科书中没有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代表其他教材中没有,“完全抛弃”的说法无法证实,排除D项。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达成了222个项目”“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建成(或壮大)了多家大中型企业”可知,我国工业化建设得到一定发展,这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项正确;1973年中国还没有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排除A项;中美两国的伙伴关系建立于21世纪,排除B项;中国一直存在计划经济模式,排除C项。
13.答案:(1)特点:唐政府积极参与、管理;以物交换为主;中外交流的区域广泛;胡商经营范围涉及多个领域。
(2)影响: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播到亚非多国,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亚非国家地区的发展。
解析:(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唐朝时期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在长安的胡商由唐朝政府分为“著藉”一定居中原者、“不著藉”-短期到中原者两类。著藉者按编户齐民形式,服役纳税;不著藉者,由鸿胪寺、主客曹等官方机构”可知,唐政府积极参与、管理;根据“他们的足迹遍及西亚、中亚、天山南北、河西走廊直至长安、洛阳和江南等地,物物交易居多,涉及丝绸、珠宝、珍玩、牲畜、奴隶、粮食、高利贷等领域”可知,以物物交换为主;中外交流的区域广泛以及胡商经营范围涉及多个领域。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唐朝时期的中国和现代中国。影响:根据材料二中“从2013年到2022年底,相关合作区建设的累计投资额达到0.4万亿元,代表性的经贸合作区包括中国一印尼综合产业园区、中国一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泰国中国罗勇工业园、中国一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和中国-埃及泰达工业园等,累积创造了42.1万个工作岗位”和所学可知,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根据所学可知,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看,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播到亚非多国,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根据材料一中“唐朝时,大量中亚、西亚、印度等地商人沿着丝绸之路往来于东西方之间进行长途贸易,活跃了中西之间物质文化交流”和材料二中“这不仅加速了双方的产业合作,而且推进了东道国产业体系的升级”可知,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亚非国家地区的发展,
14.答案:(1)态度:①中国:以儒学文化为主流,维护封建统治;
②法国:借助儒家思想中哲学、理性的权威反对基督教神权的权威。背景:①经济基础: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法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②思想观念:中国存在多种宗教信仰,但儒家思想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法国天主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③政治制度:中国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法国封建王权和天主教会共同压制新兴资产阶级势力的发展。
(2)差异:法国启蒙运动主要反对封建压迫,期待建立资本主义理性社会;中国新文化运动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期待建立一个和平、劳动者与资本家平等的社会。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的中法。态度: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以儒学文化为主流,维护封建统治;根据材料“当时的法国启蒙运动者们试图以儒家思想中哲学、理性的权威来代替基督教神权的权威”可知,法国借助儒家思想中哲学、理性的权威反对基督教神权的权威。背景: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可从二者的经济基础、思想观念及政治制度等角度进行分析,如经济基础: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法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思想观念:中国存在多种宗教信仰,但儒家思想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法国天主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政治制度:中国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法国封建王权和天主教会共同压制新兴资产阶级势力的发展。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的中法。差异:根据材料“当时的法国启蒙运动者们试图以儒家思想中哲学、理性的权威来代替基督教神权的权威”和所学可知,法国启蒙运动主要反对封建压迫,期待建立资本主义理性社会;根据材料“应该令劳动者觉悟到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和所学可知,中国新文化运动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期待建立一个和平、劳动者与资本家平等的社会。
15.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士吏、鬓长、发弩在汉初的各县以下普遍设置,协助县尉开展兵卒管理、军事治安等活动,与当时社会不稳,需要加强军备与治安工作有关。随着大一统秩序日趋稳定,地方不再需要很多负责军事和治安的官吏,因此士吏、影长、发弩的设置很多不再保留D项正确;材料所述变动为内地不再设置士吏、影长、发弩反映内地而非边疆的形势变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负责军事和治安的人员减少,反映相关权力、相关职能的弱化而非相关权力被分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负责军事和治安的官吏减少,一般而言基层组织完备与机构和官员设置的增多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答案:D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根据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在公元2世纪时地跨欧亚非三洲,其经济繁荣,贸易发达,与众多地区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能够从各地获取各种商品,包括巴比伦的服装、蛮族国家的奢侈品等,其港口也非常繁忙,能容纳大量商船,D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存在时间较短,到公元前3世纪后期就逐渐分裂,排除A项;古希腊移民活动的范围不包括印度,排除B项;这位演说家的观点可以反映出罗马帝国的扩张的结果,C项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当地还有不少闲置房屋和闲散劳动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晋江很多公社在1979年派出党委成员到广交会接洽业务,共签订71份来料加工合同。很多侨属从消费者变为生产者”可知,改革开放后,晋江地区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从而使得侨属从消费者变为生产者,这些措施表明当地在因地制宜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项正确;包产到户主要是在农业生产领域,排除A项;福建晋江并不是经济特区,排除C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国企中实行的政企分开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
18.答案:(1)19世纪中期:金银复本位制流行,英镑作为主要国际货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金本位制建立,英镑作为国际货币中心地位确立;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美元仍是主要国际货币。
(2)美国经济实力增强;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欧洲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崛起;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3)促进世界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19世纪中期:根据材料“金本位制迅速取代了以前流行的金银复本位制”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金银复本位制流行,英镑作为主要国际货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根据材料“金本位和坚挺的英镑已经成为英国为全球经济体系的运作提供的必要“公共产品””可得出金本位制建立,英镑作为国际货币中心地位确立;20世纪70年代:根据材料“尼克松总统在1971年单方面宣布停止黄金兑换,世界上的主要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和美元的价格被允许逐日予以上下调整”可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美元仍是主要国际货币。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美国等44个国家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与会各国决心重塑战后世界经济.….随着美国在海外的花费超过它在海外的赚取,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美国经济实力增强;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根据材料“法国将其持有的数亿计的美元兑换为黄金,欧洲其他国家和日本的私人投资者也抛售美元。面对上述情形,尼克松总统在1971年单方面宣布停止黄金兑换,世界上的主要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和美元的价格被允许逐日予以上下调整”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欧洲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崛起;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世界各主要地区之间形成了一个多边贸易和支付体制……大大弥补了在商品贸易方面对世界其余地区拥有巨额逆差。”可得出促进世界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根据材料“美国等44个国家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与会各国决心重塑战后世界经济,避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的混乱局面”可得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根据材料“世界上的主要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和美元的价格被允许逐日予以上下调整。全世界也逐渐学会了依靠国际协商和迅速交流信息来实现货币稳定”可得出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
19.答案:(1)积极与国民党政府合作抗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开展抗日根据地建设;加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抗战到底。
(2)为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有助于了解当时中共的政策和策略;有助于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国际关系。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在特定条件下准备暂停一切旨在推翻国民政府的武装行动,因此双方至少有一些谈判的基础,而且毫无疑问”可知积极与国民党政府合作抗日;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同国民党化解分歧,建立统一战线,并在战争爆发五周年之际发表宣言,表示不再与国民党争执,宣布同蒋介石政府全面合作”可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材料“外国访客对共产主义地区的民主管理、全面战争基础上的民众组织、人民对共产党军队及政府的忠诚和热情支持”可知积极开展抗日根据地建设,根据材料“不仅在政治领域鼓励军民之间和文武官员之间的良好关系,而且在经济领域防止任何一个阶级的过度流血”可知加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结合所学可知坚持抗战到底。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在1931年至1945年,《报告》对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持续关注”可知为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结合报告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抗日政策相关内容可知有助于了解当时中共的政策和策略;结合报告中反映的国内外时代背景可知有助于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国际关系。
2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初期“一五”期间,许多新兴的重工业部门建立起来,这推动了工业体系渐趋合理,有利于平衡轻重工业间的结构,故选B项;“轻重工业得到均衡发展”的说法与符合题干主旨及史实不符,排除A项;“工业落后面貌彻底改变”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一五计划并未实现产业结构重大突破,与史实不符,况且当时我国仍然是农业国,排除D项。
21.答案:A
解析:据材料……...伦理纲常”可知,宋代人批评唐代没有起码的伦理纲常,这主要与理学思想的形成有关,正统思想的反思使得伦理纲常得到更多重视,故选A项;隋唐时期,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冲击了儒家的伦理纲常,商品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经济活动上,与伦理道德关系不大,排除B项;边患战争的需要更多反映在对外力量的抵制上,与内部的伦理纲常相对独立无关,排除C项;民族交融的加深主要表现为文化交流及差异融合的过程,对伦理纲常影响较小,排除D项。
22.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模式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苏联的快速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发展滞后等,毛泽东提出要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这是基于对苏联模式经验教训的反思,故选C项;毛泽东根据苏联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这一主张是理性和客观的,并非“左”倾冒进,排除A项;毛泽东更注重的是各产业间的相互支撑而非单纯的平衡,排除B项;材料未特别强调农业技术进步的紧迫性,而是从整体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排除D项。
23.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由材料“即便沿海国拥有靠近海岸的制海权,也不能妨碍无害通行的航海自由”结合历史知识可知,17世纪荷兰在海洋贸易中掌握主导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荷兰占据了海上优势,最符合荷兰的要求,故身为荷兰人的格劳秀斯提出这一思想旨在维护本国海洋势力范围,A项正确。他提出这一思想初衷是为了维护荷兰的利益,并非维护欧洲各国的制海权,排除B项;此时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自由主义经济尚未加速形成,排除C项;促进航海自由的实现不是该思想的目的,而是借口,排除D项。故选A项。
24.答案:D
解析:隋唐的科举制度对贵族力量的消亡和士绅阶层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一批人沉淀下来,形成了一个有稳定的制度性来源的社会群体——士绅集团。士绅通过统治者赋予的政治、经济特权以及社会其他权利,并以儒学为思想导向,协助朝廷进行地方管理,维护封建统治,故选D项。绅权是封建皇权在地方社会的延续和补充,是控制地方社会的一种需要,不是皇权下移,故不选A项;封建社会的剥削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通过土地对农民进行剥削,故不选B项;门阀士族不等同于士绅,门阀士族在唐朝时期衰落,在整个封建社会中,不能说门阀士族对国家政权造成影响,故不选C项。
2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指出“1921年党成立到1935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而民主革命胜利的经验在于,不迷信先生,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旨在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B项正确;肯定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与“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不符,排除A项;重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借鉴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与“我们吃了先生的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6.答案:特点: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边疆管理体系;统治方式灵活多样,因俗而治;推行积极开发边疆内政策等。解释: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封建经济繁荣;疆域拓展,民族交往活跃;政府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在西域地区实行的军事、移民、经济、文化等措施,促进了西域地区开发和民族交融;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等。
解析:特点:根据材料“唐太宗先后设置了伊州、西州、庭州等三州(治今新疆)”可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边疆管理体系;根据材料“在这三州以西、帕米尔以东的地区,推行羁糜府州制度”“在帕米尔以西的中亚地区有16国,唐以其国都为都督府所在地,以各国国王为都督府都督”可知,统治方式灵活多样,因俗而治;根据材料“在西域广置屯田,鼓励从内地移民,兴修水渠与坎儿井”可知,推行积极开发边疆内政策等。解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封建经济繁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开疆拓土,疆域拓展,民族交往活跃;从民族政策角度分析,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根据材料“内地先进的技术传到了西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西域诸国诸族派遣子弟入长安学习汉文化,唐朝在西域地区兴办各类学校”并结合材料主旨可知,唐朝在西域地区实行的军事、移民、经济、文化等措施,促进了西域地区开发和民族交融;根据材料主旨可知,唐朝对西域的有效管理,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根据材料“唐朝包容开放的民族政策,更是促进了西域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增强了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可知,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等。
27.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使得各地的交易和计算有了统一的标准,这极大地便利了跨地区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在统一的度量衡下,商品可以更加顺畅地在各地流通,促进了市场的扩大和经济的繁荣,从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一体化,C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秦始皇推行的是度量衡的统一,这主要是经济制度上的变革,与民众的赋税负担无直接关联。赋税负担的减轻通常与税收政策相关,而非度量衡制度,排除A项;度量衡的统一确实有助于经济交流和贸易的标准化,但它并不能消除各诸侯国之间的经济差异,排除B项;
虽然秦朝有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材料中并未提及这一政策与度量衡制度之间的直接联系。度量衡的统一主要是经济制度上的改革,与重农抑商政策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
28.答案:(1)内涵:祭祀鬼神的仪式;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规范行为准则的道德规范;国家治理、教化百姓的手段;天地万物的本原;现实的人伦感情。(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
(2)因素:政治经济变迁;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的融合;儒学家的思想构建。(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可得出祭祀鬼神的仪式;据材料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可得出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据材料“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可得出规范行为准则的道德规范;据材料“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可得出国家治理、教化百姓的手段;据材料“礼是那天地自然之理”可得出天地万物的本原;据材料“人生堕地,只有父母兄弟,此一段不可解之情,与生俱来”可得出现实的人伦感情。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影响思想,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典籍关于“礼”的记述有所差异,可得出政治经济变迁;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及程朱理学把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融合;据材料中的董仲舒、朱熹等可得出儒学家的思想构建。
29.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梵语是古印度的语言,梵语中有来自希腊语的词汇,帕提亚帝国中充斥着大量希腊文化,这都体现了希腊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因此可以用来佐证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流,B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希腊文化的影响,并不是印欧的民族迁徙,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而不是主要成就,排除C项;
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而不是近代以来欧洲文化的扩张,排除D项。故选B项。
30.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居民代表通过民主选举方式产生”、“负责街区内的生产、公安、民政、文教、卫生等事务”可知“第一个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对基层治理的有益探索,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制,排除A项;
居民委员会属于基层民主治理,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排除B项;
居民委员会负责街区内的事务,不是参与国家事务,排除C项。故选D项。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湖南衡阳名校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周练 10月第2周 历史(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