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人类的( )
A.进化过程 B.农耕生活 C.王朝更迭 D.政权并立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在遗址中可以看到(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器 D.铁器
3.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 )
A.传说 B.文献 C.化石 D.影像
4.如果你去陕西旅游,你可以参观的原始人遗址是( )
A.蓝田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马坝人遗址
5.“建造住宅时,他们往往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他们可能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6.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下面文物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 )
A.烧制陶器 B.种植水稻 C.建造房屋 D.制作乐器
7.甲骨文“禾”即指粟,人们把一种比较细的粱叫做粟,北方人把粟米叫做小米。我国古代最早种植这种粮食作物的先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8.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9.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形成 B.社会分化出现 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
10.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
A.黄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黄帝和炎帝 D.尧、舜、禹
11.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2.“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关于夏、商、周诸朝君王与其执政期间发生大事的对应,正确的是( )
A.汤——任用贤才,使商强大
B.桀——有所作为,国力强大
C.周公——牧野之战,灭商建周
D.周幽王——与民争利,“国人暴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13.材料一 如下图
(1)上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 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 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山顶洞人距今约 万年,他们可能已经知道 取火。
材料二 如下图
(2)图一和图二分别被称为什么建筑?其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材料三:考古发现证实,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并概括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14.【考古鉴史话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的先民们创造了独特的文明。根据要求,完成下而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一山西丁村人遗址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在这里还发现28种动物化石,如狼、熊、野马、象等。 图二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掘出新石器晚期的城址,城内有宫殿建筑、高级别墓葬和象征身份地位的礼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选择图一或图二中的一处遗址,说明它反映的历史信息。(至少答2点)
材料二
(2)观察材料二时间轴,请回答A,B处的朝代名称。
(3)你从这一时期的王朝更替中得到哪些认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天下为公”指的是什么制度?“天下为家”从哪一事件或人物开始?
材料二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并指出西周为什么实行该制度?
材料三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戡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西周实行该政治制度的作用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所以通过对他们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进化的过程,A项正确;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进入了农耕生活,排除B项;夏朝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排除C项;早期人类时期还未建立政权,所以不存在政权并立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A
【详解】据题干“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直立人遗址”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属于直立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A项正确;使用磨制石器的是新石器时代,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青铜器最早是夏朝的礼器,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铁器制作的农具是春秋后期出现的,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人类时期,没有文字,研究原始人类历史的主要依据的是化石和遗址。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早期人类的研究中,最重要的证据是化石,C项正确;传说属于后世的编造和艺术加工,不具有客观性,排除A项;原始人类时期,没有文字记录,排除B项;影像属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不具有客观性,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A
【详解】蓝田人是距今约近八十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A项正确;北京人在北京一带,排除B项;元谋人在云南,排除C项;马坝人距今约十三万年前,属旧石器中期的人类,称古人,发现于岭南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可知其结构是干栏式房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以木结构为主。C项正确;元谋人和山顶洞人是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类,排除AB项;半坡居民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6.【答案】A
【详解】图片文物都是陶器,这说明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烧制陶器。A项正确;图片文物都是陶器,不能说明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种植水稻,排除B项;图片并没有涉及建造房屋方面的信息,排除C项;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制作陶器,并没有体现会制作乐器,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最早种植粟,D项正确;元谋人生活于旧石器时代,没有出现原始农业,排除A项;北京人生活于旧石器时代,没有出现原始农业,排除B项;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图一彩绘龙纹陶盘(山西陶寺遗址)、图二玉猪龙(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图三玉龙(安徽凌家滩遗址)”可知,在不同地区文化遗址中,都出土了龙形状的器物,说明这些地区虽然地域上有所差异,但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充分说明了多元一体的特点,C项正确;题干并未对三处文明遗址作对比,因此无法得出哪个文明程度高,排除A项;彩绘龙纹陶盘,并不属于玉器,排除B项;图一属于黄河流域遗址,图二属于辽河流域遗址,图三属于长江流域遗址,且题干并未反映出早期国家夏商周时期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象牙梳、象牙雕筒”“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表明这一时期出现了装饰的物品、手工艺品等,说明社会分化出现,B项正确;“象牙梳、象牙雕筒”“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与农业无关,排除A项;禅让制度是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根据远古传说,黄帝和炎帝是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杰出部落联盟首领,他们联合起来,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此后他们的部落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今天华夏族的前身,因此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始祖”,中国人也以炎黄子孙自居,C项正确;蚩尤是炎帝、黄帝联合起来在涿鹿之战中打败的部落首领,排除AB项;尧、舜、禹是炎帝、黄帝之后根据禅让制产生的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A
【详解】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题目给出的“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都属于史前时期的史实。
故选:A。
12.【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这使商强大,A项正确;夏桀是夏朝亡国之君,昏庸残暴,排除B项;周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最后建立周朝,不是周公,排除C项;与民争利,“国人暴动”的是周厉王,而不是周幽王,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1) A B 3 人工
(2)图一为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为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建筑。因素: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北方寒冷干燥,半地穴式房屋保暖性能好;南方炎热潮湿,干栏式建筑通风防潮。
(3)物质基础:原始农业的发展。特点:起源具有多元性,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形成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且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故本题答案为:①A;②B;③3;④人工。
(2)建筑:根据材料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者是干栏式建筑,后者是半地穴式房屋。
决定因素: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湿润,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中黄河流域,气候干燥,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因此,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北方寒冷干燥,半地穴式房屋保暖性能好;南方炎热潮湿,干栏式建筑通风防潮。
(3)基础:据材料三“考古发现证实,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可知,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原始农业的发展。
特点:据材料三“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可知,起源具有多元性,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形成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且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14.【答案】(1)选择图一丁村人遗址:反映出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的情况;此地发现多种动物化石,反映当时的生态环境等。
选择图二陶寺遗址:反映出新石器晚期出现城址、宫殿建筑、高级别墓葬等,说明当时可能已经出现社会分化和文明起源的迹象。
(2)A:夏朝;B:商朝
(3)认识:王朝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应注重自身品德修养和治国理政能力等。
【详解】(1)历史信息:根据题干要求,选择图一丁村人遗址:根据材料“山西丁村人遗址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在这里还发现28种动物化石,如狼、熊、野马、象等”可知反映出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的情况;此地发现多种动物化石,反映当时的生态环境等。
选择材料中图二信息“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掘出新石器晚期的城址,城内有宫殿建筑、高级别墓葬和象征身份地位的礼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出新石器晚期出现城址、宫殿建筑、高级别墓葬等,说明当时可能已经出现社会分化和文明起源的迹象。
(2)名称:根据材料二时间轴并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汤建立商。因此,A处的朝代名称是夏朝,B处是商朝。
(3)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夏商周朝代更替的史实和影响,可从统治者与百姓的关系、人才的选拔、治理国家的政策和民心得失等方面进行论述,如:王朝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应注重自身品德修养和治国理政能力等。
15.【答案】(1)“天下为公”指的是禅让制。“天下为家”从启开始。
(2)政治制度:分封制。原因: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来分配权力和土地。
(3)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使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统一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为公”指的是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
事件或人物:根据材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为公”指的是世袭制,禹把王位传给儿子启,标志着禅让制变成世袭制。
(2)制度:根据材料“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可知为分封制;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现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因此原因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来分配权力和土地。
(3)作用:根据材料“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的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可知: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使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统一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