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据考古发现,晋南地区的陶寺遗址由周长约7公里的夯土城墙包围,城内面积约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大型的宫殿区和墓葬区,繁荣异常。从公元前2300年开始,陶寺先民们在这座古城中生活了近400年。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陶寺出土的一块陶片上发现了疑似文字的符号,有人将其解读为“文尧”。下列关于陶寺遗址说法错误的是( )
A.处于万邦时代,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B.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父系氏族社会
C.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龙山文化时代
D.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答案】B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三皇五帝与部落统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陶寺遗址出土的陶片上疑似有“文尧”的符号,这暗示其可能属于龙山文化时代,即新石器时代晚期。此外,城内的宫殿区和墓葬区的存在也表明社会结构可能已经超出了简单的氏族社会阶段,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陶寺遗址有大规模的城墙、宫殿区和墓葬区,这些都是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此外,繁荣异常的城市生活和长达近400年的居住历史也支持了这一点,排除A;
C选项指出陶寺遗址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龙山文化时代。这与陶片上疑似“文尧”的符号解读相符,也与其他考古和历史证据相一致,排除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陶寺遗址内有宫殿区和墓葬区的存在,以及繁荣的城市生活,这些都可能是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的证据,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华文明起源,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2.(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下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 )。
A.①—秦始皇长城 B.②—灵渠
C.③—郑国渠 D.④—都江堰
【答案】A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①工程呈现为城墙的形状,且根据历史知识,秦始皇长城是中国古代为防御外敌而修建的重要军事工程,A正确;
灵渠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它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水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然而,从图中我们并不能直接识别出这是灵渠,且灵渠并不位于此区域,排除B;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但是,从提供的图片中我们无法确认这就是郑国渠,且地理位置上也不符合,排除C;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然而,从图中我们并不能确认这是都江堰,且地理位置上同样不符合,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3.(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中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黄帝内经》是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②《千金方》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③《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
④《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中华优秀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黄帝内经》的成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为数千年来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①符合题意;《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②不符合题意;《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③符合题意;《唐本草》是国家颁定药典的创始,④符合题意。故C正确,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王溥的卷18《诸司送史馆事例》中记载了“蕃客朝贡使至,鸿胪寺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道里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这一记载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两汉 B.隋唐 C.两宋 D.明朝
【答案】B
【知识点】三国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
【解析】【分析】王溥的《诸司送史馆事例》中提到的“蕃客朝贡使至,鸿胪寺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道里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描述了一个外交场合中的朝贡场景,其中鸿胪寺负责处理外国使节的接待和礼仪事务。鸿胪寺这一机构在隋唐时期设立,专门负责外国使节的接待等外事活动,B正确;
两汉时期,虽然也有与外国的交往,但尚未形成如此规范的外交机构,排除A;
两宋时期,虽然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但鸿胪寺这一机构在北宋时期被撤销,其职能由其他机构分担,排除C;
明朝时期,虽然也有专门处理外事的机构,但鸿胪寺已不再是这一时期的机构名称,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5.(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记识 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这表明宋代( )
A.儒学逐渐向基层渗透 B.律令儒家化特征明显
C.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D.政府对社会控制松弛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法律体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经》《论语》以及赵令赫的孝顺,这些都是儒家思想渗透的体现,A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与法律相关的内容,排除B;
材料没有与乡约相关的内容,排除C;
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社会控制松弛的现象,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宋朝儒学在吸收佛道思想基础上形成了理学,其特点是世俗化、思辨化、大众化。
6.(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 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
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
【答案】C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可知,乾隆时期,规范了对奏折使用的要求,只有那些特别重要、特别紧急的事务,才可通过奏折进行上奏,这说明清朝的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便于皇帝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
奏折在乾隆之前就已经出现,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对奏折制度的规范和要求,而且奏折有利于加强皇权,并非制衡皇权,B项错误;
奏折是由官员直接单独呈送皇帝,不经中转、收发环节,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结合清朝的奏折制度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 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
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可知,该学者将鸦片战争完全归因于自由贸易,结合所学可知,这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同时该学者将鸦片贸易和一般商品等同,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①②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该学者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③正确,A项正确;
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自由贸易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就算不是鸦片,英国还会以别的理由打开中国的市场,因此英国发动战争不是偶然事件,④错误,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结合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8.(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1872年12月,李鸿章向清廷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他认为创办轮船招商局可以“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主张“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以此推论,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目的应是( )
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B.创办民用企业以“求富”
C.收回列强在华全部特权 D.改善普通百姓生活条件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主张创办轮船招商局是为了与洋人“争利”,以实现“富国”主张,B正确;
A错误,轮船招商局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错误,“收回列强在华全部特权”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
D错误,创办轮船招商局不能改变改善普通百姓生活条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
9.(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某同学在进行主题学习时,搜集了如下材料:《海国图志》《天朝田亩制度》《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变法通议》《革命军》。据此推断,他所学习的主题应是( )
A.天朝上国观念的崩溃 B.晚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C.中国人民抵御侵略的决心 D.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及表现
【解析】【分析】《海国图志》让人们开始了解外部世界,对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有一定冲击,但仅这一部著作不足以完全体现这一主题,其他几部著作并非主要围绕此观念展开,排除A;
《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可能与晚清政府的自救有关,但《海国图志》主要是介绍外国情况,《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土地纲领,《变法通议》主张变法维新,《革命军》倡导革命,它们并非都直接指向晚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排除B;
这些著作中,虽然可能包含抵御侵略的思想,但并非所有著作的核心都是抵御侵略,排除C;
《海国图志》代表了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的探索;《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试图改变现状的努力;《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体现了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变法通议》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革诉求;《革命军》则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决心。这些著作涵盖了社会不同阶级为挽救国家危局所做出的努力,D选项最为全面和准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各阶级挽救民族危机的运动,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10.(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阅读下表,据此可知,表中反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1872年 上海轮船招商局发行股票
1882年 上海出现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1897年 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
1900年 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
A.晚清政府洋务运动的成果 B.上海是中国近代化中心
C.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D.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
【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商业贸易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发行股票、证券机构、创办银行、成立百货公司都属于近代经济经营机构,因此材料反映的主题是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D项正确;
1895年洋务运动宣告破产,A项错误;
材料中不仅仅涉及上海,还提及了香港,而且也没有比较新鲜,无法说明上海是中国近代化中心,B项错误;
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时期,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表格信息,结合近代商业经营方式变化的表现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答案】A
【知识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共中央为了联合其他资产阶级,共同为抗战服务,以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故A项正确;
结合材料的意思可知是要抗战,不是反抗国民党的意思,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中心目标,排除C项;
1944年才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战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中共中央调整政策的内容及目的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2.(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他们源自古印欧人的大迁徙,属于印欧语系。大约到了公元前14世纪左右已经开始大规模地使用铁器,因而他们也是最先走进了铁器时代的人。”据此推知,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
A.赫梯人 B.亚述人 C.波斯人 D.希腊人
【答案】A
【知识点】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他们源自古印欧人的大迁徙,属于印欧语系”、“大约到了公元前14世纪左右已经开始大规模地使用铁器,因而他们也是最先走进了铁器时代的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是赫梯人,其迁移传播了冶铁技术,A项正确;
亚述人主要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北部,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错误;
波斯人是西亚伊朗的主体民族,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希腊人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希腊语族,而且希腊人并不是最先使用铁器的人,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印欧人的大迁徙,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他们源自古印欧人的大迁徙,属于印欧语系”、“大约到了公元前14世纪左右已经开始大规模地使用铁器,因而他们也是最先走进了铁器时代的人”,结合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3.(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答案】D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 A、结合所学知识,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表述错误,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表述错误,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体现不出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条条大路通罗马、处处有路透长安”可知,反映了罗马帝国和汉帝国时代的交通要道信息,都是帝国的交通中心所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主旨的能力,理解帝国建设交通网络的根本意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一位西方历史学家如此描述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关系:“(罗马)广场上的建筑显现出希腊风格,但它们更加雄伟高大……罗马人用法律和秩序取代了希腊化时代的混乱。”古罗马诗人贺拉西为此写道:“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反过来俘虏了野蛮的征服者。”据此可知( )
①战争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 ②罗马法有利于帝国统治
③文化在选择与重构中不断发展发展 ④贺拉西处于希腊化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古罗马文化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广场上的建筑显现出希腊风格,但它们更加雄伟高大” —— 这显示了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融合,其中罗马文化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罗马人用法律和秩序取代了希腊化时代的混乱” —— 这明确指出了罗马法的作用和其在帝国统治中的重要性。贺拉西的诗句“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反过来俘虏了野蛮的征服者” —— 这既表示了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也显示了文化的交互性和发展性。 ①描述了战争导致的文化碰撞,这与贺拉西的诗句相符,所以①是正确的;
②明确提到了罗马法的作用,与材料中的“罗马人用法律和秩序取代了希腊化时代的混乱”相符,所以②是正确的;
③描述了文化的选择与重构,这与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融合及其发展相符,所以③是正确的;
④贺拉西被称为古罗马诗人,这意味着他生活在罗马时期,而不是希腊化世界,所以④是错误的,综上,A正确,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文明交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5.(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公元6世纪的一段文献记载:“朕将已往杂乱的大量皇帝宪令加以整理使之协调一致以后,就将注意力转向浩繁的古法书籍。……在本皇帝的权威和指导下编写《法学总论》,这样你们便可以不再从古老和不真实的来源中去学习初步的法律知识。”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朕”是君士坦丁大帝
B.整理的成果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C.成为俄罗斯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D.为传承罗马法作出巨大贡献
【答案】D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罗马民法大全》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朕”是查士丁尼,并非君士坦丁大帝,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此次编订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成为拜占庭帝国而非俄罗斯文化的标志性成就,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公元6世纪,下令编纂的《法学总论》的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其“将已往杂乱的大量皇帝宪令加以整理”等,为传承罗马法作出巨大贡献,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罗马民法大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6.(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 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是商业和手工业重镇,行会众多。1413年,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决议不需要封建领主批准
②工人通过罢工阻止新机器的引进
③行会有效保护了成员的经济利益
④该决议重创了机器大工业生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是商业和手工业重镇,行会众多”、“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可知,科隆是中世纪西欧的自治城市,其决议是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的,不需要封建领主的批准,①正确;依据材料“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可知,市政会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有利于保护成员的经济利益,③正确,A项正确;
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以行会决议的形式阻止制造和使用新机器,而非通过工人罢工,②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机器大工业生产出现于工业革命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④错误,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的城市自治,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特点和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7.(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 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
B.《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
C.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
D.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
【答案】C
【知识点】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可知,在《独立宣言》初稿中对英国在北美地区的奴隶贸易进行了批判和抨击,但是最终没有出现在定稿中,这说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存在分歧,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英国颁布的法律,A项错误;
《独立宣言》宣扬了天赋人权的观念,而非否定,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结合《独立宣言》的内容和局限性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8.(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1625年,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国际法是主权者之间确定并相互认可的一套规则,此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下列选项属于国际法的是( )
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②《拿破仑法典》 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非战公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国际法的形成;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解析】【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国际法。国际法主要是指调整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国际组织以及国际组织相互之间关系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这是欧洲三十年战争后签订的和约,主要目的是结束战争并确定国家主权和领土。它被视为近代国际法的开端,因此属于国际法;
②《拿破仑法典》:这是法国拿破仑一世时期编纂的民法典,主要调整的是国内民事关系,与国际法无关;
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的法令,主要目的是解放南方的黑人奴隶,与国内法相关,与国际法无关;
④《非战公约》: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巴黎非战公约》的简称,其主要目的是废弃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只能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因此属于国际法;综上所述,属于国际法的是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④《非战公约》。因此,正确答案是D,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国际法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 墨西哥在1821年独立后,以阿兹特克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墨西哥土生白人将阿兹特克人视为祖先,将阿兹特克人的末代皇帝视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这些做法意在( )
A.打击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统治 B.深化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C.推动墨西哥的民族独立运动 D.重建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
【答案】B
【知识点】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独立后的墨西哥以阿兹特克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奉阿兹特克人为祖先,视末代皇帝为民族英雄。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做法的目的是借此强化民众的民族认同,增强民众的国家观念,B项正确;
墨西哥独立打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与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统治无关,A项错误;
材料中的做法是在墨西哥独立后,有利于巩固民族独立成果,C项颠倒因果关系,错误;
墨西哥独立后的做法意在用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来增强国家民族意识,并不是重建其文明,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墨西哥巩固民族独立成果的措施及其目的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0.(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1931年夏,国际计划编制问题代表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被列为主要议题之一。苏联代表团带来的报告和资料在会上很快被散发一空。材料表明( )
A.“苏联模式”获得认可 B.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C.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初显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备受关注
【答案】D
【知识点】“苏联模式”
【解析】【分析】A选项“苏联模式获得认可”,仅因为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在大会上被列为主要议题之一,且报告和资料被散发一空,并不能直接得出“苏联模式”获得认可的结论。认可意味着全面接受和肯定,而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不足以支撑这一强烈的判断。
B选项“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材料中并未提及西方国家在当时的经济干预情况,没有相关内容来支持这一说法。
C选项“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初显”,材料的重点在于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而非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此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D选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备受关注”,苏联代表团带来的关于计划工作的报告和资料在会上很快被散发一空,这充分表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其计划工作方面,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学生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结合材料关键词和所学知识推导出正确答案。
21.(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晚唐时期,69%的高官出身于世家大族或官宦世家,而到北宋时,这个数字只有19%。有研究显示:1148年和1256年两份进士题名录,约有57%的人祖上三代未曾为官过。但如果扩大家族范围,几乎所有宋代功名获得者在官场中都有亲属或亲戚。材料说明( )
①晚唐时期官场中门第观念仍十分流行 ②唐宋科举制度带来渐进式的阶级流动
③应试者的出身是宋朝录取的重要标准 ④通过科举考试是向上流通的唯一途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科举制
【解析】【分析】晚唐时期 69%的高官出身于世家大族或官宦世家,这表明在晚唐时期,世家大族或官宦世家在官场中占据了很高的比例,说明门第观念在晚唐时期的官场中仍十分流行,所以①是正确的。
从晚唐到北宋,高官出身世家大族或官宦世家的比例从 69%下降到 19%,且宋代约 57%的进士祖上三代未曾为官过,这体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科举制度,社会阶层有了一定的流动,虽然不是剧烈的变化,但这种流动是渐进式的,所以②是正确的。
材料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应试者的出身是宋朝录取的重要标准,反而强调了很多宋代功名获得者祖上三代未曾为官,所以不能得出应试者出身是录取重要标准的结论,③错误。
“通过科举考试是向上流通的唯一途经”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中并没有给出这样的信息,实际上在古代社会,除了科举考试,可能还有其他途径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所以④错误。综上,A正确,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22.(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下表为宋神宗时期商税数与户数统计。对其理解合理的是( )
地区 商税数 户数 户均
北方 3633392贯 5676606 640文
南方 4114751贯 10893868 377文
全国 7748143贯 16570474 467文
(注:商税数为熙宁十年额,户数为元丰初年额,两者统计时间接近。)
A.北方商人的社会地位更低 B.南北方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C.北方商业活动依然较为活跃 D.全国商业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北方的商税数虽然略低于南方,但考虑到北方的户数远少于南方,我们可以计算出北方的户均商税为640文,而南方为377文。这说明尽管北方的户数少,但其户均商税却高于南方,这意味着在北方,每个商户的平均商业活动或产值可能更高,从而反映了北方的商业活动依然较为活跃,C正确;
表格中并没有提供与社会地位相关的信息,所以我们不能从这些数据中推断出这一点,排除A;
表格只提供了商税和户数的数据,并没有明确显示经济差距是否正在扩大,排除B;
尽管南方的商税总额较高,但考虑到其户数也远多于北方,并且户均商税还低于北方,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商业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南方,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元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有学者指出:“从国际关系的理论和战后的实践来看,雅尔塔体系是近代以来最能经受实践考验的一个国际体系。”这是由于雅尔塔体系( )
① 抑制强权政治,维护了世界公平和公正 ②确立民族自决原则,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
③提倡和平合作,建立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④确定大国一致原则,完善了集体安全体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雅尔塔体系
【解析】【分析】①“抑制强权政治,维护了世界公平和公正”,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等大国按照自己的意志划分势力范围,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并没有很好地抑制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公平公正,所以①不正确;
②“确立民族自决原则,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雅尔塔体系的确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促进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所以②正确;
③“提倡和平合作,建立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雅尔塔体系本质上是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的产物,没有建立起真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所以③不正确;
④“确定大国一致原则,完善了集体安全体制”,雅尔塔体系中的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集体安全体制,所以④正确,综上,D正确,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雅尔塔体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24.(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依据以下图表数据,分析恰当的是
①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城镇化增速明显加快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前世界城镇化比例较低
③冷战结束前世界城镇人口已超乡村人口
④工业化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城市化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近代以来西方城市化的演进;城市化带来的问题;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演进
【解析】【分析】工业革命时期为1765年至19世纪中期,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当时城镇化增速并不明显,排除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66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前的城镇化比例基本都没有超过百分之十,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前世界城镇化比例较低,②正确;
冷战结束的时间是1991年,根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前的世界城镇化仍然低于百分之五十,故“冷战结束前世界城镇人口已超乡村人口”的说法错误,排除③;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世界城市化水平显著上升。这与工业化发展紧密相关,因为工业化为城市化提供了经济和社会基础,④正确,综上,D正确,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城市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25.(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他强调的是( )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思考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研究历史
【答案】D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文化传承的载体
【解析】【分析】布罗代尔的话中提到了“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这表明他关注的是如何从历史中找到对现代社会仍有意义的内容。同时,他提到“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这排除了详细列举所有历史知识的必要性。最后,他强调“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这明确指出了历史研究与现实的相关性,即从文明传承的角度来看待历史,D正确;
布罗代尔的话重点并非仅仅强调史学是当代人的认识,而是关于对古代材料中与今天仍相关东西的探索,排除A;
“以探索的精神思考研究历史”的说法比较宽泛,没有具体指出是对古代与现代相关内容的探索,排除B;
布罗代尔的论述核心并非在说史学是否要穷尽文明史,而是强调对古代与现代相关内容的关注,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文明的传承,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26.(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官学与私学
材料一 西周官学分为国学和乡学。国学设在周天子所在的王城和各诸侯国的国都,分小学与大学两级。小学在城内宫廷中,大学在南郊。高级贵族子弟入学较早,中低级贵族子弟入学较迟。乡学是地方学校的总称,又分为庠、序、校、塾等。国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基本为礼仪、乐舞、射箭、驾车、书法、计算等六艺教育。西周的教育制度是政教不分、官师合一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即是师,师即是官。师者必为官或退仕。国之重臣太师、太保、太傅,也即是帝王之师。西周末年,官学日趋衰废。周平王迁都洛邑时,王宫里的一些文化官吏流落到各地,他们中有些人逐渐带徒授业,转化为私学的教师。到了春秋末期,各家学派各自创办私学,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史上便出现了两种学校教育制度,一是官学,一是私学。嗣后,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延绵不绝。
材料二 孔子私学的学生主要是由平民组成,真正来自贵族的只有少数几人。史书中记载当时私学的规模“孔子弟子,盖三千焉”,只要略为著名的士,差不多都“率其群徒,辨其谈说”。孔子要培养的是维护奴隶制的卫道士——君子,韩非需要的是懂得和坚决实行“法制”路线的“智术能法之士”。儒家“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重视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墨家学派主张“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法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提出“富国以农”“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官学的特点。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创办给教育带来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影响
【答案】(1)特点:分级设置;面向贵族;具有等级色彩;教学内容较为全面;教师由政府的职官兼任“官师合一”。
(2)变化:教育对象向平民化转变;教师与官员分离;教学内容体现各学派特色;教学目的是培养体现阶级意志的人才。
影响: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为各国的变法运动提供了人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
【解析】【分析】(1)特点:根据“西周官学分为国学和乡学”可概括出分级设置;根据“高级贵族子弟入学较早,中低级贵族子弟入学较迟。”可概括出面向贵族;具有等级色彩;根据“德、行、艺、仪”“礼仪、乐舞、射箭、驾车、书法、计算”可概括出教学内容较为全面;根据“西周的教育制度是政教不分、官师合一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即是师,师即是官”可概括出教师由政府的职官兼任“官师合一”。
(2)新变化:根据“孔子私学的学生主要是由平民组成”可概括出教育对象向平民化转变;根据材料“孔子要培养的是维护奴隶制的卫道士”可知,孔子是教师,教师与官员分离;根据“孔子要培养的是维护奴隶制的卫道士——君子,韩非需要的是懂得和坚决实行‘法制’路线的‘智术能法之士’。儒家‘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重视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墨家学派主张‘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法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提出‘富国以农’‘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可概括出教学内容体现各学派特色;结合所学知识教学目的是培养体现阶级意志的人才。
影响:根据“孔子私学的学生主要是由平民组成,真正来自贵族的只有少数几人”可概括出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根据材料“孔子要培养的是维护奴隶制的卫道士——君子,韩非需要的是懂得和坚决实行‘法制’路线的‘智术能法之士’。儒家‘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重视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墨家学派主张‘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法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提出‘富国以农’‘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可概括出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根据材料“韩非需要的是懂得和坚决实行‘法制’路线的‘智术能法之士’”可概括出为各国的变法运动提供了人才;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7.(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
材料二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时期选一个实例,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
【答案】(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吸取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失败的教训(背景),以马克思基本原理为指导,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实践),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内容),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影响)。
(2)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
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发展急需资金和先进技术。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材料要求从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时期选一个实例,考生可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阐述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背景、实践、形成理论、内容、影响等角度作答,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2)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根据“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可概括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
原因:根据“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可概括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发展急需资金和先进技术。
【点评】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和改革开放,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8.(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答案】(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
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
(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
(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食物物种的交流;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1)后果:根据材料“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可概括出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根据材料“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可概括出新疾病肆虐;根据材料“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可概括出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动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社会根源两个角度分析经济动因即可。
(2)根据材料“(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可概括出欧洲具有主导性;根据材料“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可概括出内容具有丰富性;根据材料“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可概括出范围具有全球性;根据材料“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可概括出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根据材料“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可概括出时间具有长期性。
(3)根据材料“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可概括出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根据材料“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可概括出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根据材料“(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可概括出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欧洲殖民扩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学生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结合材料关键词和所学知识推导出正确答案。
29.(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建造一家大型工厂并在那里进行生产所需费用低,再加上人们认识到把许多工人集中在一个厂房里工作效率要高的多,这就意味着较大的工厂越来越多地最终取代了较小的作坊。到1851年,棉花产品生产行业中受雇的工人中有五分之三是在中型或大型工厂中做工的。织布仍在家庭进行,直至发明了廉价、实用的动力织机后企业主才深信,把这一程序由家庭移到工厂能够省钱。手工织机织工或许是英国工业革命最明显的受害者。他们不愿改行到工厂谋生,意味着他们只能在收入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按其原有方式劳作——到1830年,每周只有区区6便士。1815年他们有25万人;到1850年,只剩下了4万人;到1860年,只有3万人。
——引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下)
参考上述材料,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8到19世纪的相关史实,以“工厂制度”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
工厂制的“两张面孔”工厂制度既有其积极影响,也有其局限性。
工业革命后,随着工厂的出现,大批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工厂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流水线使生产过程处于监督管理之下,以及恶劣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同时也使原来的手工业者大量失业,生活陷入困境。
综上所述,工厂具有“两张面孔”,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工厂制度的历史作用。
【知识点】工厂制度;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由于建造一家大型工厂并在那里进行生产所需费用低,再加上人们认识到把许多工人集中在一个厂房里工作效率要高的多,这就意味着较大的工厂越来越多地最终取代了较小的作坊”并结合所学可知,工厂制度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可拟题目为工厂制的“两张面孔”工厂制度既有其积极影响,也有其局限性。阐述可结合工厂制对于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提高等积极的一面和对工人阶级压迫这一局限的一面作答,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最后进行总结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厂制度,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据考古发现,晋南地区的陶寺遗址由周长约7公里的夯土城墙包围,城内面积约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大型的宫殿区和墓葬区,繁荣异常。从公元前2300年开始,陶寺先民们在这座古城中生活了近400年。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陶寺出土的一块陶片上发现了疑似文字的符号,有人将其解读为“文尧”。下列关于陶寺遗址说法错误的是( )
A.处于万邦时代,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B.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父系氏族社会
C.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龙山文化时代
D.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2.(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下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 )。
A.①—秦始皇长城 B.②—灵渠
C.③—郑国渠 D.④—都江堰
3.(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中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黄帝内经》是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②《千金方》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③《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
④《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王溥的卷18《诸司送史馆事例》中记载了“蕃客朝贡使至,鸿胪寺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道里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这一记载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两汉 B.隋唐 C.两宋 D.明朝
5.(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记识 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这表明宋代( )
A.儒学逐渐向基层渗透 B.律令儒家化特征明显
C.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D.政府对社会控制松弛
6.(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 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
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
7.(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 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
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1872年12月,李鸿章向清廷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他认为创办轮船招商局可以“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主张“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以此推论,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目的应是( )
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B.创办民用企业以“求富”
C.收回列强在华全部特权 D.改善普通百姓生活条件
9.(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某同学在进行主题学习时,搜集了如下材料:《海国图志》《天朝田亩制度》《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变法通议》《革命军》。据此推断,他所学习的主题应是( )
A.天朝上国观念的崩溃 B.晚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C.中国人民抵御侵略的决心 D.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
10.(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阅读下表,据此可知,表中反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1872年 上海轮船招商局发行股票
1882年 上海出现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1897年 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
1900年 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
A.晚清政府洋务运动的成果 B.上海是中国近代化中心
C.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D.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
11.(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12.(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他们源自古印欧人的大迁徙,属于印欧语系。大约到了公元前14世纪左右已经开始大规模地使用铁器,因而他们也是最先走进了铁器时代的人。”据此推知,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
A.赫梯人 B.亚述人 C.波斯人 D.希腊人
13.(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14.(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一位西方历史学家如此描述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关系:“(罗马)广场上的建筑显现出希腊风格,但它们更加雄伟高大……罗马人用法律和秩序取代了希腊化时代的混乱。”古罗马诗人贺拉西为此写道:“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反过来俘虏了野蛮的征服者。”据此可知( )
①战争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 ②罗马法有利于帝国统治
③文化在选择与重构中不断发展发展 ④贺拉西处于希腊化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公元6世纪的一段文献记载:“朕将已往杂乱的大量皇帝宪令加以整理使之协调一致以后,就将注意力转向浩繁的古法书籍。……在本皇帝的权威和指导下编写《法学总论》,这样你们便可以不再从古老和不真实的来源中去学习初步的法律知识。”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朕”是君士坦丁大帝
B.整理的成果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C.成为俄罗斯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D.为传承罗马法作出巨大贡献
16.(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 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是商业和手工业重镇,行会众多。1413年,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决议不需要封建领主批准
②工人通过罢工阻止新机器的引进
③行会有效保护了成员的经济利益
④该决议重创了机器大工业生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7.(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 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
B.《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
C.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
D.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
18.(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1625年,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国际法是主权者之间确定并相互认可的一套规则,此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下列选项属于国际法的是( )
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②《拿破仑法典》 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非战公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 墨西哥在1821年独立后,以阿兹特克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墨西哥土生白人将阿兹特克人视为祖先,将阿兹特克人的末代皇帝视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这些做法意在( )
A.打击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统治 B.深化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C.推动墨西哥的民族独立运动 D.重建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
20.(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1931年夏,国际计划编制问题代表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被列为主要议题之一。苏联代表团带来的报告和资料在会上很快被散发一空。材料表明( )
A.“苏联模式”获得认可 B.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C.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初显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备受关注
21.(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晚唐时期,69%的高官出身于世家大族或官宦世家,而到北宋时,这个数字只有19%。有研究显示:1148年和1256年两份进士题名录,约有57%的人祖上三代未曾为官过。但如果扩大家族范围,几乎所有宋代功名获得者在官场中都有亲属或亲戚。材料说明( )
①晚唐时期官场中门第观念仍十分流行 ②唐宋科举制度带来渐进式的阶级流动
③应试者的出身是宋朝录取的重要标准 ④通过科举考试是向上流通的唯一途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下表为宋神宗时期商税数与户数统计。对其理解合理的是( )
地区 商税数 户数 户均
北方 3633392贯 5676606 640文
南方 4114751贯 10893868 377文
全国 7748143贯 16570474 467文
(注:商税数为熙宁十年额,户数为元丰初年额,两者统计时间接近。)
A.北方商人的社会地位更低 B.南北方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C.北方商业活动依然较为活跃 D.全国商业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23.(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有学者指出:“从国际关系的理论和战后的实践来看,雅尔塔体系是近代以来最能经受实践考验的一个国际体系。”这是由于雅尔塔体系( )
① 抑制强权政治,维护了世界公平和公正 ②确立民族自决原则,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
③提倡和平合作,建立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④确定大国一致原则,完善了集体安全体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依据以下图表数据,分析恰当的是
①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城镇化增速明显加快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前世界城镇化比例较低
③冷战结束前世界城镇人口已超乡村人口
④工业化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城市化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他强调的是( )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思考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研究历史
26.(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官学与私学
材料一 西周官学分为国学和乡学。国学设在周天子所在的王城和各诸侯国的国都,分小学与大学两级。小学在城内宫廷中,大学在南郊。高级贵族子弟入学较早,中低级贵族子弟入学较迟。乡学是地方学校的总称,又分为庠、序、校、塾等。国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基本为礼仪、乐舞、射箭、驾车、书法、计算等六艺教育。西周的教育制度是政教不分、官师合一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即是师,师即是官。师者必为官或退仕。国之重臣太师、太保、太傅,也即是帝王之师。西周末年,官学日趋衰废。周平王迁都洛邑时,王宫里的一些文化官吏流落到各地,他们中有些人逐渐带徒授业,转化为私学的教师。到了春秋末期,各家学派各自创办私学,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史上便出现了两种学校教育制度,一是官学,一是私学。嗣后,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延绵不绝。
材料二 孔子私学的学生主要是由平民组成,真正来自贵族的只有少数几人。史书中记载当时私学的规模“孔子弟子,盖三千焉”,只要略为著名的士,差不多都“率其群徒,辨其谈说”。孔子要培养的是维护奴隶制的卫道士——君子,韩非需要的是懂得和坚决实行“法制”路线的“智术能法之士”。儒家“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重视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墨家学派主张“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法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提出“富国以农”“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官学的特点。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创办给教育带来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影响
27.(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
材料二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时期选一个实例,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
28.(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29.(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建造一家大型工厂并在那里进行生产所需费用低,再加上人们认识到把许多工人集中在一个厂房里工作效率要高的多,这就意味着较大的工厂越来越多地最终取代了较小的作坊。到1851年,棉花产品生产行业中受雇的工人中有五分之三是在中型或大型工厂中做工的。织布仍在家庭进行,直至发明了廉价、实用的动力织机后企业主才深信,把这一程序由家庭移到工厂能够省钱。手工织机织工或许是英国工业革命最明显的受害者。他们不愿改行到工厂谋生,意味着他们只能在收入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按其原有方式劳作——到1830年,每周只有区区6便士。1815年他们有25万人;到1850年,只剩下了4万人;到1860年,只有3万人。
——引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下)
参考上述材料,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8到19世纪的相关史实,以“工厂制度”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三皇五帝与部落统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陶寺遗址出土的陶片上疑似有“文尧”的符号,这暗示其可能属于龙山文化时代,即新石器时代晚期。此外,城内的宫殿区和墓葬区的存在也表明社会结构可能已经超出了简单的氏族社会阶段,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陶寺遗址有大规模的城墙、宫殿区和墓葬区,这些都是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此外,繁荣异常的城市生活和长达近400年的居住历史也支持了这一点,排除A;
C选项指出陶寺遗址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龙山文化时代。这与陶片上疑似“文尧”的符号解读相符,也与其他考古和历史证据相一致,排除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陶寺遗址内有宫殿区和墓葬区的存在,以及繁荣的城市生活,这些都可能是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的证据,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华文明起源,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2.【答案】A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①工程呈现为城墙的形状,且根据历史知识,秦始皇长城是中国古代为防御外敌而修建的重要军事工程,A正确;
灵渠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它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水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然而,从图中我们并不能直接识别出这是灵渠,且灵渠并不位于此区域,排除B;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但是,从提供的图片中我们无法确认这就是郑国渠,且地理位置上也不符合,排除C;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然而,从图中我们并不能确认这是都江堰,且地理位置上同样不符合,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3.【答案】C
【知识点】中华优秀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黄帝内经》的成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为数千年来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①符合题意;《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②不符合题意;《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③符合题意;《唐本草》是国家颁定药典的创始,④符合题意。故C正确,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答案】B
【知识点】三国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
【解析】【分析】王溥的《诸司送史馆事例》中提到的“蕃客朝贡使至,鸿胪寺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道里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描述了一个外交场合中的朝贡场景,其中鸿胪寺负责处理外国使节的接待和礼仪事务。鸿胪寺这一机构在隋唐时期设立,专门负责外国使节的接待等外事活动,B正确;
两汉时期,虽然也有与外国的交往,但尚未形成如此规范的外交机构,排除A;
两宋时期,虽然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但鸿胪寺这一机构在北宋时期被撤销,其职能由其他机构分担,排除C;
明朝时期,虽然也有专门处理外事的机构,但鸿胪寺已不再是这一时期的机构名称,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5.【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法律体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经》《论语》以及赵令赫的孝顺,这些都是儒家思想渗透的体现,A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与法律相关的内容,排除B;
材料没有与乡约相关的内容,排除C;
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社会控制松弛的现象,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宋朝儒学在吸收佛道思想基础上形成了理学,其特点是世俗化、思辨化、大众化。
6.【答案】C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可知,乾隆时期,规范了对奏折使用的要求,只有那些特别重要、特别紧急的事务,才可通过奏折进行上奏,这说明清朝的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便于皇帝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
奏折在乾隆之前就已经出现,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对奏折制度的规范和要求,而且奏折有利于加强皇权,并非制衡皇权,B项错误;
奏折是由官员直接单独呈送皇帝,不经中转、收发环节,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结合清朝的奏折制度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可知,该学者将鸦片战争完全归因于自由贸易,结合所学可知,这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同时该学者将鸦片贸易和一般商品等同,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①②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该学者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③正确,A项正确;
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自由贸易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就算不是鸦片,英国还会以别的理由打开中国的市场,因此英国发动战争不是偶然事件,④错误,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结合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8.【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主张创办轮船招商局是为了与洋人“争利”,以实现“富国”主张,B正确;
A错误,轮船招商局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错误,“收回列强在华全部特权”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
D错误,创办轮船招商局不能改变改善普通百姓生活条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
9.【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及表现
【解析】【分析】《海国图志》让人们开始了解外部世界,对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有一定冲击,但仅这一部著作不足以完全体现这一主题,其他几部著作并非主要围绕此观念展开,排除A;
《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可能与晚清政府的自救有关,但《海国图志》主要是介绍外国情况,《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土地纲领,《变法通议》主张变法维新,《革命军》倡导革命,它们并非都直接指向晚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排除B;
这些著作中,虽然可能包含抵御侵略的思想,但并非所有著作的核心都是抵御侵略,排除C;
《海国图志》代表了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的探索;《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试图改变现状的努力;《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体现了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变法通议》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革诉求;《革命军》则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决心。这些著作涵盖了社会不同阶级为挽救国家危局所做出的努力,D选项最为全面和准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各阶级挽救民族危机的运动,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商业贸易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发行股票、证券机构、创办银行、成立百货公司都属于近代经济经营机构,因此材料反映的主题是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D项正确;
1895年洋务运动宣告破产,A项错误;
材料中不仅仅涉及上海,还提及了香港,而且也没有比较新鲜,无法说明上海是中国近代化中心,B项错误;
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时期,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表格信息,结合近代商业经营方式变化的表现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答案】A
【知识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共中央为了联合其他资产阶级,共同为抗战服务,以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故A项正确;
结合材料的意思可知是要抗战,不是反抗国民党的意思,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中心目标,排除C项;
1944年才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战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中共中央调整政策的内容及目的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2.【答案】A
【知识点】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他们源自古印欧人的大迁徙,属于印欧语系”、“大约到了公元前14世纪左右已经开始大规模地使用铁器,因而他们也是最先走进了铁器时代的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是赫梯人,其迁移传播了冶铁技术,A项正确;
亚述人主要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北部,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错误;
波斯人是西亚伊朗的主体民族,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希腊人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希腊语族,而且希腊人并不是最先使用铁器的人,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印欧人的大迁徙,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他们源自古印欧人的大迁徙,属于印欧语系”、“大约到了公元前14世纪左右已经开始大规模地使用铁器,因而他们也是最先走进了铁器时代的人”,结合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3.【答案】D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 A、结合所学知识,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表述错误,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表述错误,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体现不出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条条大路通罗马、处处有路透长安”可知,反映了罗马帝国和汉帝国时代的交通要道信息,都是帝国的交通中心所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主旨的能力,理解帝国建设交通网络的根本意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答案】A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古罗马文化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广场上的建筑显现出希腊风格,但它们更加雄伟高大” —— 这显示了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融合,其中罗马文化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罗马人用法律和秩序取代了希腊化时代的混乱” —— 这明确指出了罗马法的作用和其在帝国统治中的重要性。贺拉西的诗句“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反过来俘虏了野蛮的征服者” —— 这既表示了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也显示了文化的交互性和发展性。 ①描述了战争导致的文化碰撞,这与贺拉西的诗句相符,所以①是正确的;
②明确提到了罗马法的作用,与材料中的“罗马人用法律和秩序取代了希腊化时代的混乱”相符,所以②是正确的;
③描述了文化的选择与重构,这与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融合及其发展相符,所以③是正确的;
④贺拉西被称为古罗马诗人,这意味着他生活在罗马时期,而不是希腊化世界,所以④是错误的,综上,A正确,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文明交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5.【答案】D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罗马民法大全》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朕”是查士丁尼,并非君士坦丁大帝,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此次编订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成为拜占庭帝国而非俄罗斯文化的标志性成就,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公元6世纪,下令编纂的《法学总论》的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其“将已往杂乱的大量皇帝宪令加以整理”等,为传承罗马法作出巨大贡献,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罗马民法大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6.【答案】A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是商业和手工业重镇,行会众多”、“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可知,科隆是中世纪西欧的自治城市,其决议是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的,不需要封建领主的批准,①正确;依据材料“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可知,市政会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有利于保护成员的经济利益,③正确,A项正确;
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以行会决议的形式阻止制造和使用新机器,而非通过工人罢工,②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机器大工业生产出现于工业革命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④错误,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的城市自治,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特点和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7.【答案】C
【知识点】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可知,在《独立宣言》初稿中对英国在北美地区的奴隶贸易进行了批判和抨击,但是最终没有出现在定稿中,这说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存在分歧,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英国颁布的法律,A项错误;
《独立宣言》宣扬了天赋人权的观念,而非否定,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结合《独立宣言》的内容和局限性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8.【答案】D
【知识点】国际法的形成;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解析】【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国际法。国际法主要是指调整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国际组织以及国际组织相互之间关系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这是欧洲三十年战争后签订的和约,主要目的是结束战争并确定国家主权和领土。它被视为近代国际法的开端,因此属于国际法;
②《拿破仑法典》:这是法国拿破仑一世时期编纂的民法典,主要调整的是国内民事关系,与国际法无关;
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的法令,主要目的是解放南方的黑人奴隶,与国内法相关,与国际法无关;
④《非战公约》: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巴黎非战公约》的简称,其主要目的是废弃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只能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因此属于国际法;综上所述,属于国际法的是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④《非战公约》。因此,正确答案是D,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国际法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答案】B
【知识点】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独立后的墨西哥以阿兹特克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奉阿兹特克人为祖先,视末代皇帝为民族英雄。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做法的目的是借此强化民众的民族认同,增强民众的国家观念,B项正确;
墨西哥独立打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与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统治无关,A项错误;
材料中的做法是在墨西哥独立后,有利于巩固民族独立成果,C项颠倒因果关系,错误;
墨西哥独立后的做法意在用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来增强国家民族意识,并不是重建其文明,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墨西哥巩固民族独立成果的措施及其目的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0.【答案】D
【知识点】“苏联模式”
【解析】【分析】A选项“苏联模式获得认可”,仅因为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在大会上被列为主要议题之一,且报告和资料被散发一空,并不能直接得出“苏联模式”获得认可的结论。认可意味着全面接受和肯定,而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不足以支撑这一强烈的判断。
B选项“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材料中并未提及西方国家在当时的经济干预情况,没有相关内容来支持这一说法。
C选项“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初显”,材料的重点在于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而非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此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D选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备受关注”,苏联代表团带来的关于计划工作的报告和资料在会上很快被散发一空,这充分表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其计划工作方面,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学生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结合材料关键词和所学知识推导出正确答案。
21.【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科举制
【解析】【分析】晚唐时期 69%的高官出身于世家大族或官宦世家,这表明在晚唐时期,世家大族或官宦世家在官场中占据了很高的比例,说明门第观念在晚唐时期的官场中仍十分流行,所以①是正确的。
从晚唐到北宋,高官出身世家大族或官宦世家的比例从 69%下降到 19%,且宋代约 57%的进士祖上三代未曾为官过,这体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科举制度,社会阶层有了一定的流动,虽然不是剧烈的变化,但这种流动是渐进式的,所以②是正确的。
材料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应试者的出身是宋朝录取的重要标准,反而强调了很多宋代功名获得者祖上三代未曾为官,所以不能得出应试者出身是录取重要标准的结论,③错误。
“通过科举考试是向上流通的唯一途经”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中并没有给出这样的信息,实际上在古代社会,除了科举考试,可能还有其他途径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所以④错误。综上,A正确,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22.【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北方的商税数虽然略低于南方,但考虑到北方的户数远少于南方,我们可以计算出北方的户均商税为640文,而南方为377文。这说明尽管北方的户数少,但其户均商税却高于南方,这意味着在北方,每个商户的平均商业活动或产值可能更高,从而反映了北方的商业活动依然较为活跃,C正确;
表格中并没有提供与社会地位相关的信息,所以我们不能从这些数据中推断出这一点,排除A;
表格只提供了商税和户数的数据,并没有明确显示经济差距是否正在扩大,排除B;
尽管南方的商税总额较高,但考虑到其户数也远多于北方,并且户均商税还低于北方,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商业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南方,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元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答案】D
【知识点】雅尔塔体系
【解析】【分析】①“抑制强权政治,维护了世界公平和公正”,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等大国按照自己的意志划分势力范围,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并没有很好地抑制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公平公正,所以①不正确;
②“确立民族自决原则,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雅尔塔体系的确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促进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所以②正确;
③“提倡和平合作,建立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雅尔塔体系本质上是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的产物,没有建立起真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所以③不正确;
④“确定大国一致原则,完善了集体安全体制”,雅尔塔体系中的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集体安全体制,所以④正确,综上,D正确,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雅尔塔体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24.【答案】D
【知识点】近代以来西方城市化的演进;城市化带来的问题;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演进
【解析】【分析】工业革命时期为1765年至19世纪中期,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当时城镇化增速并不明显,排除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66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前的城镇化比例基本都没有超过百分之十,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前世界城镇化比例较低,②正确;
冷战结束的时间是1991年,根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前的世界城镇化仍然低于百分之五十,故“冷战结束前世界城镇人口已超乡村人口”的说法错误,排除③;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世界城市化水平显著上升。这与工业化发展紧密相关,因为工业化为城市化提供了经济和社会基础,④正确,综上,D正确,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城市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25.【答案】D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文化传承的载体
【解析】【分析】布罗代尔的话中提到了“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这表明他关注的是如何从历史中找到对现代社会仍有意义的内容。同时,他提到“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这排除了详细列举所有历史知识的必要性。最后,他强调“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这明确指出了历史研究与现实的相关性,即从文明传承的角度来看待历史,D正确;
布罗代尔的话重点并非仅仅强调史学是当代人的认识,而是关于对古代材料中与今天仍相关东西的探索,排除A;
“以探索的精神思考研究历史”的说法比较宽泛,没有具体指出是对古代与现代相关内容的探索,排除B;
布罗代尔的论述核心并非在说史学是否要穷尽文明史,而是强调对古代与现代相关内容的关注,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文明的传承,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26.【答案】(1)特点:分级设置;面向贵族;具有等级色彩;教学内容较为全面;教师由政府的职官兼任“官师合一”。
(2)变化:教育对象向平民化转变;教师与官员分离;教学内容体现各学派特色;教学目的是培养体现阶级意志的人才。
影响: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为各国的变法运动提供了人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
【解析】【分析】(1)特点:根据“西周官学分为国学和乡学”可概括出分级设置;根据“高级贵族子弟入学较早,中低级贵族子弟入学较迟。”可概括出面向贵族;具有等级色彩;根据“德、行、艺、仪”“礼仪、乐舞、射箭、驾车、书法、计算”可概括出教学内容较为全面;根据“西周的教育制度是政教不分、官师合一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即是师,师即是官”可概括出教师由政府的职官兼任“官师合一”。
(2)新变化:根据“孔子私学的学生主要是由平民组成”可概括出教育对象向平民化转变;根据材料“孔子要培养的是维护奴隶制的卫道士”可知,孔子是教师,教师与官员分离;根据“孔子要培养的是维护奴隶制的卫道士——君子,韩非需要的是懂得和坚决实行‘法制’路线的‘智术能法之士’。儒家‘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重视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墨家学派主张‘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法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提出‘富国以农’‘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可概括出教学内容体现各学派特色;结合所学知识教学目的是培养体现阶级意志的人才。
影响:根据“孔子私学的学生主要是由平民组成,真正来自贵族的只有少数几人”可概括出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根据材料“孔子要培养的是维护奴隶制的卫道士——君子,韩非需要的是懂得和坚决实行‘法制’路线的‘智术能法之士’。儒家‘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重视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墨家学派主张‘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法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提出‘富国以农’‘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可概括出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根据材料“韩非需要的是懂得和坚决实行‘法制’路线的‘智术能法之士’”可概括出为各国的变法运动提供了人才;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7.【答案】(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吸取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失败的教训(背景),以马克思基本原理为指导,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实践),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内容),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影响)。
(2)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
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发展急需资金和先进技术。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材料要求从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时期选一个实例,考生可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阐述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背景、实践、形成理论、内容、影响等角度作答,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2)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根据“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可概括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
原因:根据“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可概括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发展急需资金和先进技术。
【点评】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和改革开放,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8.【答案】(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
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
(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
(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食物物种的交流;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1)后果:根据材料“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可概括出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根据材料“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可概括出新疾病肆虐;根据材料“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可概括出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动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社会根源两个角度分析经济动因即可。
(2)根据材料“(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可概括出欧洲具有主导性;根据材料“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可概括出内容具有丰富性;根据材料“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可概括出范围具有全球性;根据材料“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可概括出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根据材料“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可概括出时间具有长期性。
(3)根据材料“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可概括出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根据材料“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可概括出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根据材料“(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可概括出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欧洲殖民扩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学生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结合材料关键词和所学知识推导出正确答案。
29.【答案】示例:
工厂制的“两张面孔”工厂制度既有其积极影响,也有其局限性。
工业革命后,随着工厂的出现,大批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工厂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流水线使生产过程处于监督管理之下,以及恶劣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同时也使原来的手工业者大量失业,生活陷入困境。
综上所述,工厂具有“两张面孔”,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工厂制度的历史作用。
【知识点】工厂制度;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由于建造一家大型工厂并在那里进行生产所需费用低,再加上人们认识到把许多工人集中在一个厂房里工作效率要高的多,这就意味着较大的工厂越来越多地最终取代了较小的作坊”并结合所学可知,工厂制度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可拟题目为工厂制的“两张面孔”工厂制度既有其积极影响,也有其局限性。阐述可结合工厂制对于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提高等积极的一面和对工人阶级压迫这一局限的一面作答,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最后进行总结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厂制度,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