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达标练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解析)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 ( http: / / )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2.在一次会议纪要上有以下内容:周恩来补充发 ( http: / / )言的目的“明显是让亚洲和非洲国家在对过去殖民主义的仇恨和种族仇恨的感情上团结起来,否认这些国家对自由世界的支持,同时使共产党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保持行动自由”。关于该会议说法正确的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主要国际背景是朝鲜战争停战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成果之一是形成了“万隆精神” D.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3.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 ( http: / / ),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文告中的“这次会议”21·世纪*教育网
A.是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 B.“求同存异”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为和平解决印度支那和朝鲜问题
4.“到1998年,我国已 ( http: / / )有先后成立的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5.1958年6月12月,钱学森在《中国 ( http: / / )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指出,“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的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这反映出2-1-c-n-j-y
A.大众传媒传播信息推动社会发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科学家的工作热情
C.科学家的科学成果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D.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正潜滋暗长
6.1951年12月,毛泽东提出:“首 ( http: / / )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要“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国际形势的变化
C.工业化建设需求 D.中苏关系的发展
7.从1969年至1971年夏,美国“跳 ( http: / / )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小步舞”,如通过“巴黎渠道”“罗马尼亚渠道”“叶海亚渠道”等方式,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美中关系的信息,继之以基辛格秘密访华。对此,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如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导演“乒乓外交”等等。这说明1972年中美关系的缓和是( )
A.双方外交的一场游戏 B.基于双方的利益一致
C.中美双方的共同需要 D.双方意识形态的趋同
8.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孤立、威胁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其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相对缓和
B.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C.在苏美争霸中,美国由攻势转为守势
D.中国推动了正确灵活的外交政策
9.1962年,国家批准十年科学技 ( http: / / )术规划,“一头是农业和有关吃穿用问题的科学技术,一头是配合国防尖端的科学技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通过八年科学技术规划,把农业、能源、电子计算机、激光、空间高能物理、遗传工程八大领域和学科放在突出地位。影响新中国科技规划的主导因素是【出处:21教育名师】
A.新技术革命 B.国家安全需要 C.国际国内形势 D.国家发展战略
10.新中国成立后,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 ( http: / / )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材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边倒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不结盟
12.1952年,中国民族自治区 ( http: / / )的类型有如下三种:由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区;由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并包括个别人口很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建立的自治区;由几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自治区。这表明,当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已正式确立
B.体现出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
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全新局面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是飞机的诞生地,但航空 ( http: / / )技术曾一度落后于欧洲。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政府增加在工业方面的支出,使航空工业获得较大发展,波音、道格拉斯等公司发展成国际大企业。美军缴获的德国航空技术成为战后美国航空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也使更多的新兴公司参与到航空工业的竞争中来。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使美军加大了对航空武器的需求,60年代美国成为世界航空技术的领导者。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于1951年组建航空工业管 ( http: / / )理局,该局规模小、设备旧,只能进行维修工作。50年代初,一大批航空领域的爱国学子相继回国并被委以重任。50年代中后期,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研制成功。50年代末期,苏联终止了对华援助。在中共中央领导下,航空工业管理局精简业务,全力保障主要飞机型号的研发。1963年9月,歼—6战机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一举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生产超声速飞机的国家之一。航空工业的发展使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沈海军《中国航空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20世纪30—60年代美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新中国航空工业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4.制度建设是治国理政的主要方式,不同的历 ( http: / / )史文化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也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管理体制及其职能示意图
( http: / / / )
材料二 美国革命期间,在限制奴隶制 ( http: / / )度、扩展宗教信仰自由、扩大公民权和确立立宪政体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1791年所采用的联邦宪法是以分权原则为基础,也就是让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互相牵制和平衡,目的在于制止暴政。
——摘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954年宪法确立的政 ( http: / / )治制度,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的斗争经验的结果,…这个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人民主原则,继承了中国历史传统中的有益成分,对外国政治制度中的长处亦有所借鉴。
——摘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国家管理体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并指出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原则。
三、论述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与相关重要成果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第一阶段:科技立国“向科学进军”“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提出“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 ( http: / / )国贫油”说;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运载火箭、中远程弹道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第二阶段:科技富国“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 ( http: / / )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等各项计划顺利实施;重大产品、技术装备、科学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国制造”走遍世界。
第三阶段:科技强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王贻芳获 ( http: / / )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神舟飞船与天宫空间实验室在太空交会;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蛟龙号、海斗号潜水器创造最大深潜纪录;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众多成果走在世界前列。
——摘编自《科技发展大跨越创新引领谱新篇》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科技75年”,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版权所有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C D B C B D A
题号 11 12
答案 C B
1.A
【分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 ( http: / / )知识的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与印度代表团谈判的过程中首先提出来的,表明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国与国交往的重要原则。A正确。21教育网
【详解】
2.C
【详解】根据“明显是让亚洲和非洲国家在对 ( http: / / )过去殖民主义的仇恨和种族仇恨的感情上团结起来,否认这些国家对自由世界的支持,同时使共产党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保持行动自由”并结合所学可知周恩来描述的是万隆会议,这次会议形成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C项正确;主要国际背景是两极格局逐渐形成,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B项;D项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故选C项。21cnjy.com
3.D
【详解】由材料信息“越南胡志明主席”“由 ( http: / / )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可知,“这次会议”指的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会议旨在和平解决印度支那和朝鲜问题,故D正确;万隆会议是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故A错误;“求同存异”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B错误;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错误。
4.C
【详解】“到1998年,我 ( http: / / )国已有先后成立的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设立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的事务,体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C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不符合题意,A排除;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处理政党关系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B排除;“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旨在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回归问题,D排除。故选C。
5.D
【详解】根据题干“1958年6月12月”、 ( http: / / )“稻麦每年的亩产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可以知道,这是浮夸风的表现,说明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正潜滋暗长,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21·cn·jy·com
【名师点睛】
本题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 ( http: / / )章内容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抓住关键信息“1958年6月12月”“稻麦每年的亩产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即可。www.21-cn-jy.com
6.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 ( http: / / )世界是美苏两极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为了加强国防力量,我国特别重视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故选B;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排除A;1953年开始工业化建设,排除C;我国重视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21*cnjy*com
【点睛】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 ( http: / / )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美中关系的信息,继之以基辛格秘密访华”可知,美国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根据材料“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可知,中国政府积极回应,采取措施改善中美关系,体现了当时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双方的共同需要,C项正确;当时国际形势严峻,中美改善关系出于双方需要,“一场游戏”说法错误,排除A项;“利益一致”说法错误,中美属于不同性质的国家,排除B项;“意识形态的趋同”说法错误,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来源:21cnj*y.co*m】
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 ( http: / / )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调整对华政策,谋求中美关系的正常化,B项符合题意;美国调整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利益,不是社会制度,A项错误;苏美争霸中,美国转为守势不是其调整对华政策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中国实行正确灵活的外交政策,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提供的条件,不是美国调整其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9.D
【详解】材料“国家批准十年科学技术规划”“ ( http: / / )全国科学大会通过八年科学技术规划”强调的是国家发展战略对科技发展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与新技术革命、国家安全需要及国内外形势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21*cnjy*com
【点睛】
10.A
【详解】1953—1957 ( http: / / )年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A正确。
【名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知道一五计划及其成就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C
【详解】据材料“为保障本 ( http: / / )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可以看出,我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一边倒和不结盟政策,排除BD。
【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12.B
【详解】考查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 ( http: / /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通过采取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方式把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结合起来,目的是在维护国家统一前提下,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故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上,故排除A项;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尚未正式确立,故排除C项;D项指的是1954年宪法的颁布,故排除。
13.(1)原因:国家的支持投入;国际形势的推动;对德国航空技术的借鉴;美国霸权主义的需要;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www-2-1-cnjy-com
影响:增强了美国的军事力量;有利于世界航空业的发展;加剧军备竞赛和国际关系的紧张。
(2)特点:以增强国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为目的;重视独立自主研发;底子薄,发展迅速。
原因: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爱国知识分子的贡献。
【解析】(1)
原因:根据“美国政府增加在工业方面的支 ( http: / / )出”得出国家的支持投入;根据“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使美军加大了对航空武器的需求”得出国际形势的推动;根据“美军缴获的德国航空技术成为战后美国航空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也使更多的新兴公司参与到航空工业的竞争中来”得出对德国航空技术的借鉴;根据所学得出美国霸权主义的需要;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影响:根据二战及冷战的影响可得出增强了美国的军事力量;有利于世界航空业的发展;加剧军备竞赛和国际关系的紧张。
(2)
特点:根据“航空工业的发展使 ( http: / / )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得出以增强国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为目的;根据“标志着中国一举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生产超声速飞机的国家之一。”得出重视独立自主研发;根据“新中国于1951年组建航空工业管理局,该局规模小、设备旧,只能进行维修工作。50年代初,一大批航空领域的爱国学子相继回国并被委以重任。50年代中后期,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研制成功。”得出底子薄,发展迅速。原因: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根据“一大批航空领域的爱国学子相继回国并被委以重任”得出爱国知识分子的贡献。
14.(1)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基本原则:分权与制衡。目的:防止暴政。
(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原则:人民民主,社会主义。
【详解】(1)作用:根据材料一 ( http: / / )中“国家管理体制及其职能示意图”,特别是三省六部的分工和职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国家管理体制以其明确的分工,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化了中央事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基本原则:根据材料 ( http: / / )二中“联邦宪法是以分权原则为基础,也就是让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互相牵制和平衡”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分权与制衡。目的:根据材料二中“目的在于制止暴政”可知,防止暴政。
(3)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 ( http: / / )年宪法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原则:根据材料三中“这个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人民主原则”可知,人民民主、社会主义。【版权所有:21教育】
15.示例
论题:科技发展始终服务于新中国的建设需要
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两 ( http: / / )大阵营对立与美国的敌视封锁,使巩固政权,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当务之急。党坚持科技立国,全面布局,重抓国防与尖端科技,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取得了“陆相生油”的理论创新,再加其他领域的成果,基本实现了“迎头赶上”的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科技转而为经济建设,为富起来、强起来服务。前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引领下的863计划实施,三峡工程、青藏铁路造福于民,后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引下的自主创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中国的国力与国际影响力在科技助推下蒸蒸日上。2·1·c·n·j·y
综上,新中国科技75年,适应不同阶段的历史发展需要,不断进取、开拓创新,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强支撑。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 ( http: / / )。时空是近代中国。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中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阶段和国家建设的发展来看,可以拟定论点为科技发展始终服务于新中国的建设需要。关于阐释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背景和军事技术发展的史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科技发展同经济建设的史实等角度进行分析,突出科技发展同国家建设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达标练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