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唐县一中2024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24题,共48分)
1.下面是某考古遗存有关信息。与此相符的文化是( )
考古遗存年代:距今约5300—4300年 地域:长江下游地区 遗存:①大型墓葬群②大规模祭坛、神庙③大量玉器
A.红山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龙山文化 D.良渚文化
2.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的133座墓中,有些随葬品有五六十件,但有些随葬品极少;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没有随葬品,而有的随葬品达58件之多。这些现象说明了
A.生产力发展,墓葬文化相似 B.氏族内部分化,封建等级出现
C.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 D.国家已经产生,阶级压迫出现
3.观察下表,在西周时期,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配) ①三哥(20岁)②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③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④二哥(22岁)
A.① B.② C.③ D.④
4.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个人私有财产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5.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  )
A.夏朝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
6.电视剧《狂飙》中的主角高启强凭借《孙子兵法》叱咤京海市,被称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产生的背景是( )
①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②君主专制集权形成
③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④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关于穿衣问题,展开了讨论,甲:穿衣要根据身份地位,不同身份地位选择穿不同等级的衣服;乙:穿衣要根据四季变化,合乎大自然的规律;丙同学:不用麻烦,根据上面规定进行穿衣就可以了;丁: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破烂的衣服未尝不可。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儒家 乙-道家 丙 -法家 丁-墨家
B.甲-墨家 乙-法家 丙 -道家 丁-儒家
C.甲-道家 乙-墨家 丙 -儒家 丁-法家
D.甲-法家 乙-儒家 丙 -墨家 丁-道家
8.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沿用分封制 B.推广郡县制 C.采用郡国并行制 D.建立省制
9.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zhēng”“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C.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独断性和随意性
10.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的措施。下列与之相符合的是
①推恩令 ②中外朝 ③察举制 ④尊崇儒术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汉昭帝时期,部分官员以儒家思想为武器,批评汉武帝时期的政策“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他们批评的政策应是
A.打击豪强 B.改革币制 C.盐铁官营 D.重农抑商
12.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司马迁的《史记》是典例。其文字精炼,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是部兼具史学与文学特色的名著。下列记载可能在《史记》中找到的是( )
①北京人用火 ②禹建立夏朝 ③秦始皇统一 ④汉景帝削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3.汉初讲究清静无为,政务简单,皇帝和丞相五天才开一次办公会。到汉武帝时期,积极有为,“朝廷多事”,原有的那套轻简的旧制度无法适应需要,汉武帝进而另起炉灶。汉武帝“另起炉灶”主要表现为( )
A.确立尚书台为行政中枢 B.设立御史大夫监察官员
C.逐渐提升尚书令的作用 D.提高文书传送系统的效能
14.西汉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①设立西域都护府 ②张骞通西域 ③实行郡国并行制 ④文景之治
A.①②④③ 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15.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包括
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②豪强势力的膨胀
③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④王莽施政的危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说明(  )
A.王氏家族人才辈出,被国家重用 B.高门士族控制朝政
C.庶族地主崛起,平等意识增强 D.东晋皇帝昏庸无能
17.记载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历史的书中写道:“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②南方气候有利于农业发展
③江南地区土地肥沃④长途海运航线的开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尽管战火连绵,政局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下列表述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为躲避战乱大批流民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B.矿冶业在手工业中地位突出,开始使用木炭作燃料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太湖一带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D.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和产量有所增加
19.魏晋南北朝战火连绵,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下列所示的政权局面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20.下列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贞观之治 B.陈胜起义 C.鉴真东渡 D.安史之乱
21.某中学一历史小组对历史上的盛世很感兴趣,他们搜集了以下历史信息。据下表可知,该历史小组研究的盛世是( )
君主:李世民 贤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农业:劝课农桑政策 民族关系:君主被尊奉为“天可汗”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大定之治
22.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100多年。河朔三镇节度使不论是世袭还是军士拥立,都要得到朝廷形式上的认可;此外绝大多数藩镇,如中原、边疆、东南型藩镇,其节度使的调任和派遣基本上都由中央决定。由此可知,唐朝藩镇( )
A.拥兵自重相互混战 B.有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导致国家由盛转衰 D.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统治
23.下面是七年级某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提纲。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1.文成公主入藏 2.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唐朝的民族关系 B.唐朝的对外交往 C.唐朝的经济发展 D.唐朝的政治制度
24.“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以上材料共同说明唐朝
A.兴盛的原因 B.割据的结果 C.衰落的过程 D.农业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商鞅将原有井田制,即土地归国家、诸侯宗氏所有,人民只是在井田上耕作,改为承认土地私有制。当时的秦国家庭还保持着几代同居的习俗,商鞅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就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以及以个体劳动者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政治制度的改革上,商鞅将全国乡邑合成三十一县,其管理人员都由中央任免,使君主能够直接掌握县的行政。他还通过一系列的利益激励,促使军人在战场上勇猛杀敌。
——摘编自赵燕霞、李怡《商鞅变法与秦国崛起》
材料二 鲜卑拓跋部进入中原建立北魏政权,从家长奴隶制游牧部落,发展过渡到封建制定居从事农业或放牧的编户民,实行了一系列的封建化改革。孝文帝实行均田制,使得许多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成为均田户,加速了他们向封建化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作用。此外,租庸调制和三长制等也起到了强制流散农民定居,强化了基层地方管理,维护统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北魏时期的登闻鼓制度就是在继承儒家“仁爱”思想的前提下,发展了平民直诉制度,尽管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鲜卑统治集团更好地控制地方的官吏,但客观上为平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开拓了更新的、更直接的途径,促进了儒学理念对鲜卑族的思想文化的影响。 ——摘编自龚荫《试论北魏封建化进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其影响。(10分)
26.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林羯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边疆政策。(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方式。(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唐加强边疆管理的积极意义。(8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各陈其说,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8分)
高一10月月考历史答案
1-5DCADB 6-10BABCB 11-15C CCCB
16-20BADBD 21-24BDAA
25.(1)内容:P12课本
(2)措施:迁都洛阳;统一说汉话;变姓氏,改汉姓;禁胡服,穿汉服;尊孔崇儒,兴立学校;改革婚俗,鼓励胡汉通婚;实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和三长制。
意义:(生产方式农耕化;生活方式汉族化;政治制度封建化;思想文化儒学化。)
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缓解民族矛盾;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为北方统一及隋唐盛世出现打下基础。
26.(1)政策: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等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制度习俗等;扶植农业经济发展;鼓励文化发展和交流。
(2)方式:通过战争维护边疆稳定;设置机构加强管理;和亲、会盟;册封爵位,促进友谊。
(3)积极意义: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密切了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借鉴。、
27【答案】(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教育 vb的发展(私学兴起)。如答出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产生;政治上诸侯战乱纷争,周王衰微;士阶层崛起等亦可得分。
(2)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藩;察举制选官;经济上盐铁官营;军事上开疆扩土;思想上尊崇儒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