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高二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
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此举( )
A. 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 B. 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
C. 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 D. 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
2.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
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B. 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 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 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
3.《左传·襄公十四年》载:“有君而为之贰(辅佐),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以相辅佐也。”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
A.士大夫阶层强烈的责任意识 B.自下而上参政机制的形成
C.原始民主传统仍有一定影响 D.国家对危机调控能力增强
4.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指出“僭主政治要依赖农民和市民的支持,在雅典也就是山地派和海岸派,这些公民的总体不论其阶级出身如何,构成了城邦国家的实体,并将公民这一概念牢固确立”,这表明(   )
A.雅典民主是超越了阶级的民主 B.僭主政治的基础是农民和市民
C.城邦制国家公民的概念模糊化 D.僭主政治蕴含了一些民主因素
5.1760年,英王乔治三世一上台,马上改组政府,把所有具有王政复古思潮的人聚结在自己的周围,并安插到重要的职位上去,形成“国王之友”派。他亲自审阅议会的投票报告,并授意建立了一个专门收买议员的财政管理办事机构。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国王通过内阁控制了议会的财政权 B.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起主导作用
C.以议会为核心的民主制度尚需完善 D.国家决策权力的归属问题悬而未决
6.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的民主选举中,为了使不识字的选民能够顺利行使选举权,边区政府采用了画圈、画杠、碗里放豆等多种选举方法。当时,许多足不出户的老太太都骑着毛驴翻山越岭赶到现场参加选举。这些做法( )
A.完善了民主选举的实施程序 B.壮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力量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改变了边区政府的政权性质
7.新中国成立初,中共在制定第一部宪法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在讨论文字改革时,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模式( )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 B.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C.表明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D.初步形成了新中国政权组织原则
8.战国时期,商鞅认为:“人生而好恶,故民可治也。”对待民众的态度就是用赏罚。用赏,则民为国家出力,努力从事耕战,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爵位;用罚,则民惧怕刑罚,不敢从事私利活动,从而使国家财富完全由君主掌控。这些主张(   )
A.体现了儒法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 B.调动了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积极性
C.助推秦国社会变革取得显著成效 D.反映了商鞅重视历史传承的价值观
9.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体操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科目,小学每周三小时,中学两小时,高等学堂三小时,另有兵学一小时,师范、实业学堂两小时。章程还对各级学堂体操科的宗旨和内容、操场的规则做了具体规定。该规定(  )
A.表明清末新政主要以教育改革为主 B.培育当时国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C.有利于推动中国体育教育的近代化 D.旨在培养资产阶级救亡运动的人才
10.南朝宋孝武帝刘裕任用出身贫寒的戴法兴、巢尚之等人担任中枢机构要职,负责协助皇帝起草诏令决策国家大事,从而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局面。这一现象反映出(  )
A.门阀士族政治结束 B.庶族地主掌握权力中枢
C.君主权力有所强化 D.九品中正制已遭到废弃
11.隋唐时期上则以“野无遗贤“为标榜,求贤若渴。下则以文章诗赋相砥砺,孜孜求进。上行下效,蔚然风行,从而出现人才辈出的局面。这一现象(  )
A.厚植了隋唐繁盛的社会基础 B.使社会出现重文轻武的氛围
C.推动了儒学复兴运动的出现 D.主要得益于科举制度的完善
12.187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海斯在由国会议员和最高法官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的裁定下宣布当选。大法官布拉德雷投出了对海斯关键性的支持票,海斯上任后不久,即任命布拉德雷的儿子去纽约海关任职,其他的帮助过海斯的人,也被海斯委以重任。这反映出美国( )
A.跨党派共识政治逐渐发展 B.三权分立体制受到了冲击
C.当时的文官制度亟待调整 D.官员政治中立原则被打破
13.英国内阁制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
A. 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 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C. 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D. 内阁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14.建国初期,采用的是各级党委分级管理干部的体制,即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负责管理本地区的干部;1955年末,党中央决定,建立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下的分部分级管理干部体制。这一变化( )
A.是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 B.反映了我国干部管理体制的成熟
C.有利于培养综合型全面型干部 D.推动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15.宋人笔下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这表明宋代( )
A.儒学逐渐向基层渗透 B.律令儒家化特征明显
C.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D.政府对社会控制松弛
16.2013年10月,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增加了网购、汽车、保险理财、公益诉讼等内容。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该法实施20年后的首次大修。这次修订旨在( )
A.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C.增强城乡居民法治意识 D.打击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的选官体制是九品中正制,即在州郡设置中正、小中正,专司品评人才,并向朝廷推荐。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从政治上堵塞了庶族地主做官的道路。但是,庶族地主的人数比士族要多,而且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他们的经济力量也日渐扩大,自然希望政治制度有所改变。所以,南北朝时期,随着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矛盾的不断扩大,到了隋朝,“九品中正制”基本上被废除。
——摘编自隋启良《九品中正制的兴表》
材料二 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史上选举制度的重大变革。科举选官重才学而轻门第,从而扩大了招揽人才的门路,使一批中下地主士人得以参政,将选举权集中到封建中央政府的吏部,削弱了地方上的士族势力。由于科举制度成为步入仕途、求取富贵的最主要途径,有志从政者就必须接受同样的经书、文学教育。唐代,不少文人在青年时代就才气过人。如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王勃青年时便已是“西南洪笔,威出其词,每有一文,海内惊瞻”。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九品中正制被废除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的选官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夫自轩辕以来,代有刑官,而五刑之法渐著,其详弗可复知。逮魏文侯师于李悝,始采诸国刑典,造《法经》六篇。汉萧何加以三篇,通号《九章》。曹魏刘劭又衍汉律为十八篇。晋贾充又参魏律为二十篇。唐长孙无忌等又取汉魏晋三家,择可而行,定位十二篇,大概皆以《九章》为宗。历代之律,至于唐亦可谓厥大成矣。
——摘编自明代刘惟谦等:《进大明律表》
材料二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礼记·曲礼》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自先秦到唐初法典编纂的历史,结合所学,概述唐代在律法方面的突出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核心思想,结合所学,概述其在宋代社会教化方面的实践。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边疆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生活聚集的地区,能否把王朝国家的统治深入到边疆地区的关键,是能否处理好王朝国家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历代王朝有一个基本的倾向,重视对中心区域的治理,通过对中心区域的治理而影响边缘区域,强调“欲理外,先理内”“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并且“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
——摘编自周平《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质化的政权体系从中央延伸到边疆基层,中央人民政府得以对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的直接治理,彻底终结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松散的“中央—边疆”关系。中共中央将边疆发展融入国家建设发展的大局,举全国之力对边疆进行援助和扶持。边疆在国家安全和发展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中央人民政府不断充实和调整边防力量,不断夯实保障边疆地区安全与稳定的群众基础,总体上实现了边疆的稳定。同时,中共中央将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结合,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巩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维护了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边疆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吸收王朝国家边疆治理的积极因子,逐步探索出的一套现代国家边疆治理的“中国方案”。
——摘编自陶砥《现代国家陆地边疆治理的“中国方案”:出场背景、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原王朝边疆治理的核心问题及方略,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现代国家陆地边疆治理“中国方案”的内容及蕴含的政治智慧。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1928年,蔡和森首先将对中国革命性质的认识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联系起来,拉开了大论战。以陶希圣为代表的“新生命派”认为“中国社会是金融商业资本之下的地主阶级支配的社会,而不是封建制度的社会”,依附于蒋介石政权;以严灵峰等为代表的“动力派”认为“中国毫无疑义的是资本主义关系占领导的地位”,属于资本主义社会,此派从属于脱离中共的陈独秀集团;以王学文等为代表的“新思潮派”认为“在中国的全国国民经济中,封建关系仍然占着强度的优势”强调中国社会的宗法专制性质,此派直接隶属于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的领导。论战持续6年之久,出版百余篇论文著作,王亚南与郭大カ合译《资本论》,吴平译《反杜林论》,郭沫若译《政治经济学批判》,最后“新思潮派”的观点被普遍接受,即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论战引起了中国社会史领域的论战,争辩封建制的概念、亚细亚生产方式、阶级关系等问题。还引发了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争,就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的主要对象,以及中国农村社会的性质等问题展开争论。
——冯天瑜主编《中国文化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社会性质论战进行评析。(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5AACDC 6-10CBCCC 11-16ACBAAA
17.【答案】
(1)背景:门阀士族走向没落;庶族地主力量壮大;封建经济发展;国家重新走向统一;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凸显。
(2)标准:九品中正制——门第;科举制——才学。
积极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发展;提升了社会的文化水平;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18.【答案】
(1)历史: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
突出成就:《唐律疏议》。
评价:《唐律疏议》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此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
(2)核心思想:主张通过礼的规范来维持人际关系。
实践: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
19.【答案】
(1)核心:王朝国家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
方略:守中治边,恩威并施。
意义:稳定了边疆,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2)内容:对边疆地区进行直接治理;将边疆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障边疆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将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结合。
智慧:继承创新、人民主体、党的领导、整体协调、结合实际。
20.【答案】
示例一观点: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带有明显的党派色彩和政治目的。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南京国民政府掌控全国政权,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亟待重新认识、正确解决,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中国共产党人分析了中国经济的性质,认为封建的半封建的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支配的地位,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宣传中共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蒋介石政权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帝国主义压迫之下的商业资本主义社会”,由此来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抑制工农运动;脱离中共的陈独秀集团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经过大革命,中国社会已经是资本主义占优势,已经属于资本主义社会,为大革命的失败开脱责任。
由上可知,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带有明显的党派色彩和政治目的。对社会性质的认识影响到革命的前途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示例二观点:中国社会性质大论战,带有学术争论和政治论战的双重性质。
中国社会性质大论战的重要成果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历史唯物主义被学术界学习与运用。中国共产党人、蒋介石政权、陈独秀集团分别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展开论述,阐发观点。在论战过程中,郭沫若、王亚南等学者试图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引入学术研究之中,取得了成果。这批学者翻译了大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如《资本论》《反杜林论》等,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且,论战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若干概念、方法及理论,如亚细亚生产方式、阶级关系等概念,阶级分析方法以及社会形态学说等,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性质大论战,既是一场学术争论,又带有政治论战的性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对中国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引导。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