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蓝田县洩湖中学、白鹿原高级中学2024-2025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田家炳中学、蓝田县洩湖中学、白鹿原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即犬戎控制的土地赐给秦国,至秦昭襄王时,犬戎的头号强国义渠终被秦国消灭。这则史实可以说明(   )
A.分封制到了春秋战国易导致诸侯纷争 B.周对秦的分封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C.周对秦的分封有利于疆域的扩大 D.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土崩瓦解
2.图1是南京国民政府印信“中华民国之玺”;图2为新中国成立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图2在设计思想及风格上与图1显著不同。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   )
A.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C.坚持“另起炉灶”外交政策 D.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3.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
A.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D.民国时期重视平等和法制意识的培养
4.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出( )
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 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
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 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
5.托加是自由民出身的古罗马男性的主要服装。一般而言,贵族、执政官、将军多穿上等毛料、丝绸制成的紫色托加;参加选举的候选人着纯白色的托加袍:而平民所穿的托加则以毛料或者麻织物制成,多为灰色或褐色。从托加质料、服色等的差异可以说明,在古罗马(  )
A.男性的社会地位普遍高于女性 B.经济实力决定社会分层的状况
C.服饰具有建构身份等级的功能 D.政治活动受到着装形式的制约
6.观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有( )
①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制衡  ②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③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需要 ④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北魏明元帝(409—423年)设中书学,以汉人索敞为中书博士,其学生“前后显达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到孝文帝时,有记载的88位中书博士,只有一位是鲜卑贵族;42位中书学生,只有三位是鲜卑弟子。这些中书博士和中书学生“皆冠冕之胄(世家子弟)”。北魏设置中书学意在(  )
A.笼络汉族高门巩固统治 B.教育鲜卑子弟全面汉化
C.提升鲜卑贵族的地位 D.团结鲜卑贵族推进改革
8.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期间,命督抚廷臣保举人才开始成为光绪帝择用小臣的特殊方法。“明定国是”诏书颁布后,被保举者超过百人,光绪帝几乎全部下令召见。由此可知,光绪帝此举意在(  )
A. 废除科举取士制度 B. 加强君权推行变法C. 促使中央权力下移D. 消除帝后两派矛盾
9.1980年,广东肇庆农民陈志雄跨队承包鱼塘,雇用了几名雇工,其做法引发了全国的关注。1981年,《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的文章,并开辟《怎样看待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专栏,共刊登了21篇来信和讨论文章。关于此事件的讨论(  )
A.促进了改革意识的发展 B.推动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局面出现
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正走向深入
10.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官制度规定,简任官无须考试,也无法通过考试得到任官资格,荐任和委任官员分别通过高等和普通文官考试取得任职资格,而即便是级别较低的荐任和委任文官,文官考试及格也仅是众多任用资格中的一项而已。与民国初期相比,该规定反映(   )
A.文官考试与选拔功能难以实现 B.政府因文官缺失导致决策失误
C.文官考试与任用的开放性降低 D.政治环境影响文官制度的实施
11.汉和帝时期,太学考试允许博士弟子自由阐释经义,主考官五经博士在阅卷时经常难定等第。后来,考试改革为设置50个问题进行测试,按照博士弟子解释的多少和引文明确与否判定等第,使五经博士在评定其等级时有据可依。此可知,东汉(   )
A.察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B.五经博士影响太学生入仕
C.太学考试禁止发挥个人见解 D.选拔人才的标准发生了变化
12.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逐渐形成了近代官吏任用制度。明治政府将高等文武官像分为敕任官和奏任官,敕任官无需考试主要由天皇任命、奏任官必须经过高等考试录用。另外还特别给东京帝国大学的毕业生免试特权。这表明,日本近代官吏任用制度( )
①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经验 ②防止了政党政治带来的弊端
③促使日本教育布局更为合理 ④带有一定的封建专制的色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18世纪末以来,西欧各国纷纷借鉴中国的科举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了社会发展。但科举制在中国却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并最终于1905年被废除。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是新生事物,中国的科举制历史悠久
B.西欧文官考试制度注重实用,中国科举八股取士僵化
C.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公平公开,而中国的科举制作弊现象严重
D.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14.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有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甄别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北洋政府时期实行甄别的用意在于( )
A.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 B.保持行政连续性与稳定性
C.完善公务员的任职体系 D.为守旧官僚暗开绿色通道
15.宋元时期清官的司法方式以清官故事和其他文学样式为载体逐渐流播;元代以降的公案戏剧以“申冤”推动剧情;及至清代,清官私访的意象塑造在官方与民间文本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继承和发展。这些文学现象或作品( )
A.表明司法黑暗是历代王朝通病 B.隐含着民众对司法正义的追求
C.侧面反映出小说成为主流体裁 D.是政府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16.明代《折狱新语》记载一则案例,邵阳人李朝华状告侄子李正风盗窃自己的东西。地方官审判时首先批评李朝华,“忘其侄所自出其兄,亲亲之义安在哉”,后涉事双方和解,地方官仍判决当庭杖责李正风,为了让其“知有尊卑”。该案例说明明代( )
A.司法审判渗透社会教化功能 B.儒家思想保证了审判公正
C.官员随意支配刑事案件判决 D.乡约与法律冲突日趋明显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中央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方针,各解放区继续实行抗日战争时期确立的民主选举的各项原则和制度。一些解放区开展了民主选举运动,颁行了选举法规。1945年10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这次选举产生了170名边区参议员,包括各社会阶层的代表。在党派关系上,共产党员61人,国民党员19人,救国会员1人,无党无派人士89人。解放战争后期,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1949年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949 年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唐代的官员监察制度日益成熟,从官员监察的范围看,不论身份高低都要接受朝廷的考核和监察。到武则天时,朝廷增设了监考使一职,这一制度对唐代监察制度的完善和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唐中后期形成了流内和流外两种官员考核标准,并形成了《四善二十七最考课法》,这一制度既对官员考核德义提出了要求,又对官员的公平和勤政提出了标准。宋代延续唐朝监察制度,并根据实际设立审官院机构,还成立了专门的考课院,负责对地方官员的监察考核。宋代官员监察制度较唐代更加详细,在执行落实上也更加认真具体,这为基层官员打开了上升渠道。
——摘编自党会先《唐宋官员监察制度历史镜鉴》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历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这次转型,虽然为美国成为世界大国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冲击了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还使美国陷入了一个政治腐败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政治腐败源于政党对政府的操控,集中表现在“政党分赃制”下的选官腐败及其造成的官场乱象。面对这一时期如此严重的政治腐败,美国政府一直在名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1883年,阿瑟总统签署美国文官制度改革法律,即《彭德尔顿法》。《彭德尔顿法》的通过标志着近代美国公务员监察制度的初步建立。它使美国联邦政府最终摆脱了“政党分赃制”的困扰,把行政官员的选任真正纳入了法制的轨道,从而抑制美国政府腐败及腐败的继续蔓延。
——摘编自石庆环《二十世纪美国文官制度与官僚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官员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官员监察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宋时期中国与近代美国官员监察制度认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无讼”思想在中国的历史悠久,儒家把“无讼”思想作为其施政的目标之一、主张“德主刑辅”“以德去刑”。中国传统社会重视预防犯罪,官府通过制定复杂的诉讼程序和收取高额的诉讼费用来达到息讼的目的,对百姓之间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则通过国家的管理模式和封建制度的调解机制来化解,使得诉讼无可能发生,做到禁之于未然。在儒家“以和为贵”的和谐观念影响下,如果有人一遇到纠纷就诉至官府,不但会劳民伤财,还会破坏人们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甚至还会反目成仇,这样势必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
——摘编自叶宇昆《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二 在明清史料中, “好讼”“喜讼”“健讼”“嚣讼”“刁讼”成为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明代地方诉讼风气,一般说来,江南超过江北。安徽凤阳府天长县因为江西、福建、苏、歙“流奸”,“往往避罪逃匿本县铜城、汊涧、扬村等镇”,结党煽祸,起灭教唆,最终导致“争讼渐烦”。“讼棍”教唆百姓频繁诉讼,这些人“专哄平人告状,讼端既兴,则运用笔锋,播弄诡计,代为打点。”清人龚炜言,清代的乡村百姓,已从原先言及官吏俱有“怖色”,进而演变为与“胥吏亲热”,甚至“视公庭如熟路”。乡村如此,城市更是可想而知,最终导致“案牍”日繁。
——摘编自陈宝良《从“无讼”到“好讼”:明清时期的法律观念及其司法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无讼”思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好讼”之风形成的背景。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不同历史时期英模人物的品质结构分析(%)
分类 具体要求 社会主义 改造时期 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 至十一届三 中全会之前
政治品质 热爱祖国 29.05 17.89 33.50
忠于党和人民 19.74 28.65 59.61
热爱集体 5.76 18.30 6.38
服从领导 3.13 7.04 36.93
小计 57.68 71.88 136.42
劳动品质 热爱劳动 16.87 15.55 4.97
埋头苦干 3.98 8.17 1.68
钻研业务 3.74 8.53 1.73
技术革新 1.42 8.02 0.25
吃苦耐劳 6.38 7.20 6.92
忠于职守 23.07 19.05 0.76
艰苦奋斗 14.87 7.54 6.34
小计 70.33 73.70 22.65
道德品质 见义勇为 3.13 5.75 5.98
助人为乐 7.33 7.83 7.08
舍己为人 9.94 8.64 6.25
爱好学习 10.79 12.98 27.94
小计 31.19 38.2 47.28
统计基数 287 234 188
(注:英模人物品质特征的统计数据来自《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用词。许多英模人物具有多种品质特征,故总比例大于100%)
——据张明师《1949—1978:共和国英模人物群体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5CADCC 6-10DABAC 11-16BCDBBA
17.【答案】
(1)内战爆发,国共关系破裂,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人民革命的对象;1949年初,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军主力基本被消灭;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为选举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做准备。
(2)内战前,继续抗日战争时期的选举制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国内和平与民主;解放战争后期调整了选举制度,明确区分“人民”“敌人”,有利于集中力量打击敌人,巩固解放区政权,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
18.【答案】
(1)特点:监察范围扩大;考核标准不断细化;监察考核机构日益专业化;注重对官员考核和教化;凸显公平性;服务于皇权专制。
(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遭受冲击;“政党分赃制”导致美国政治腐败问题严重;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不够健全。
影响.暂时抑制了美国腐败问题的蔓延;推动了美国文官制度的发展;为美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政治保障;为其他国家官员监察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3)认识:国家应重视官员监察制度的建设;要吸取国内外官员监察制度建设的有益成分;加强官员道德教育及官员监督立法。
19.【答案】
(1)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注重人与人和谐相处;采用多种方式预防和化解矛盾以达到无讼的目的;注重道德教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原因: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主要的经济形态;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更注重个人的社会义务,忽视个人的权利而重视集体的利益;封建君主专制下缺乏权力制衡、公平裁决的诉讼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的需求;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德去刑”的法律思想影响。
(2)背景:市镇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发展壮大;社会流动的加剧;讼师等职业群体的出现;传统的社会教化无法适应社会的巨大变迁。
20.【答案】
论题: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更加重视英模人物的劳动品质。
阐述:劳动品质是英模人物最朴素也是最本质的特征。新中国一穷二白、满目疮痍,在国际上又受到战争威胁和经济封锁。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经济状况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工人和农民的辛勤劳动。不同行业中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坚持发扬主人翁精神,爱岗敬业,埋头苦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劳动的价值,铸造了伟大的劳模精神。这一时期对英模人物劳动品质的肯定,正体现了劳模的劳动特征和对劳动的尊重。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蓝田县洩湖中学、白鹿原高级中学2024-2025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