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24-2025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测试题(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古史传说,五帝时期万邦林立,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夏商时期,依然存在众多邦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周朝建立后,古之邦国已大幅减少,并从“万国”这一模糊的统称,逐渐演变成较为具体的数字。由此可见( )
A.已初步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中华文明向内凝聚的趋势渐强
C.分封制早在五帝时期就已发端 D.夏商西周的国家结构十分稳固
2.春秋初期,秦、晋等国常把兼并得来的土地和灭亡的小国改设为县,县是国君直属的地方行政区域。春秋末期,出现了郡,多设立在新得的边地;随着边地的繁荣,郡下分县,产生了两级地方组织。战国后期,魏、赵、韩等国普遍推行郡县制。这一时期县制和郡县制的推广( )
A.致使地方分裂的因素被消除 B.客观上推动了社会转型
C.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有效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3.在元朝,御史台是与中书省、枢密院并立的中央机关。《设立宪台格例》规定:中书省、枢密院奏禀公事,需与御史台一同闻奏;中书省上奏重大政事时,必须有御史大夫副署丞相的奏章才能生效。这一规定(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赋予了监察机构较大的权威性
C.增强了监察工作的独立性 D.保障了政府行政行为的公正性
4.春秋末期的“儒”仍然是政教合一的教士和乡绅,战国初期的“儒家”只是国家治理之学及其衍生学科的世俗学派和学者。春秋末期的“儒书”仍指人神杂糅的六艺和孔子师徒语录,战国初期的“儒书”仅指孔子师徒的政治语录。这一变化表明( )
A.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B.儒学成为社会显学
C.世俗政治日益发展 D.百家争鸣解放思想
5.屋大维统治时期,对元老院进行清洗,获得“元首”称号,不久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意为至圣至尊)尊称,他取得罗马帝国的军政大权。据统计,在屋大维执政的后20年,仅有4项法令由公民大会通过,而皇帝发布的敕谕、敕裁、敕示和敕答都被视为法律,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这反映出该时期罗马( )
A.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B.统治者实行独裁统治
C.重视发挥元首在法律中的作用 D.强化了社会等级差异
6.1791年5月3日,波兰“四年议会”通过了《五三宪法》,取消自由否决权,采用多数通过的表决权;废除国王选取制度;司法权归法院。这一些措施旨在( )
A.巩固波兰的国家统治 B.缓解社会环境带来的矛盾
C.维护波兰的民主政治 D.维护苟延残喘的君主制度
7.1400年时,欧洲仍然是一个群雄称霸的局面,地方封建主往往同时拥有土地所有权和政治统治权,二者浑然一体统称领主权。世俗统治者无法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基础来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合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封君封臣制的实施 ②民族主义逐渐兴起
③庄园经济持续发展 ④宗教神权渐趋弱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1495年通过的神圣罗马帝国《公共芬尼条例》,规定年满15周岁的帝国臣民,无论男女老幼,均需缴纳为期四年的普遍性赋税。然而,公共芬尼(税收项目)的征收因为要依靠教会的地方组织并未得到完全的实施,甚至引起了瑞士一些邦的反对和抵抗。哈布斯堡王室被迫取消对瑞士各邦征收帝国赋税。征税失败缘于( )
A.社会各界普遍抵制 B.帝国制度性缺陷
C.民族国家观念淡薄 D.封建教会的禁锢
9.下表为1912年3月11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内容。据此可知,当时中华民国( )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三十一条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并得使发布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A.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B.行政权受制于立法权
C.确立了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 D.宪政体系已相当完备
10.1941年9月,在边区参议员的选举中,由于有些群众对“三三制”认识不足,加之对某些候选人不满意,故开明士绅落选的甚多。于是,西北局和边区政府共同决定,聘请46名非党人士(主要是开明士绅)为边区参议员,使边区参议员的成分基本上符合“三三制”的原则。这表明当时( )
A.“三三制”流于形式 B.共产党积极维护统一战线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边区民众参政积极性不高
11.“袁氏宣读了革命领导人1912年在南京起草的《临时约法》和总统誓词,宣誓实行共和体制。……总统是全国海陆军的统帅;要弹劾总统是不容易的。再者,总统在理论上有广泛任用官吏的权力,同内阁总理和内阁共同承担责任。”材料反映的《临时约法》的内容不包括( )
A.实行共和体制 B.国民享有广泛的自由权利
C.确立责任内阁制 D.总统拥有相当大的行政权
12.民国著名记者黄远庸曾这样形容民初政治:“其新者以为法律万能,但能全本抄录外国之法科全书,吾国便不难立时变成黄金世界。其旧派则任有何种法律,然我曹自有我曹之窟穴,自有我曹之本领及伎俩。此二派水火之不能相容。”作者意在说明当时的中国( )
A.不适用于西方民主政治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需经历深刻的社会革命 D.民主法制建设不够完善
13.陆游说:“唐及国初,学者不敢议孔安国、郑康成,况圣人乎!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毁《周礼》、疑《孟子》……不难于议经,况传注乎!”清人皮锡瑞也指出,庆历后“其时风气实然,亦不独咎刘敞、王安石矣”。这种社会风气( )
A.有助于士人地位提升 B.阻碍变法运动的推行
C.有利于新思想的发展 D.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
14.有学者指出“孝文帝亲政前鲜卑和汉族统治者之间就出现空前融洽的局面”,而太武帝时期,身为朝廷重臣的汉人崔浩却因主持编纂国史时秉笔直书,行文“备而不典”“讪鄙国化”而被族诛。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民族矛盾与交流并存 B.中央权力斗争残酷且激烈
C.史书编撰原则未统一 D.胡汉矛盾引发孝文帝改革
15.《秦律杂抄》记载,士兵战场上宁死不屈,应将爵位授予死者的儿子。如果后来发现该人未死,事迹是编造出来的,就应剥夺其儿子的爵位,并且惩罚同伍的人,而哪个未死的士兵回来后,则要处以“隶臣”的严厉处罚。以上措施( )
A.说明秦国基层管理严密 B.反映秦国社会等级森严
C.有利于秦国加快统一进程 D.折射秦国赋税徭役沉重
16.20世纪初,围绕是否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等问题,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激烈论战。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改良派称“旬月之间,薄海内外,欢呼庆祝之声动天地”,梁启超认为“从此政治革命问题,可告一段落”。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新政暂时缓和国内政治矛盾 B.新政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
C.改良派阻止了革命发展进程 D.革命派获得民众广泛支持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
17.(1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制度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
材料二 时上(明成祖朱棣)念机务(机要事务)殷重,欲广聪明,措(治理)天下于理也,乃开内阁于东南门,简诸臣为耳目。复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膝前(到皇帝面前)密勿谟画(认真谋划),率漏下数十刻(工作到很晚)。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共同商讨处理)。
——(明)涂山辑《明政统宗》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内阁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大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清)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的职能?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注意趋势类的答题方法)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一座学校:议会中的投票者聆听雅典最精明机智的人的演说,法院中的陪审员因听取及辨别证词而变得更敏锐,公务员因行政责任的磨炼与经验而更成熟,更具理解与判断力。因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说,“这个城邦,是人之师”。基于这些原因,雅典才能产生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剧院中的观众已在议会及法院中形成……这种贵族式的民主政治体制绝非放任的自由主义,也不仅仅是财产与社会秩序的守护者;它资助希腊的戏剧,建造帕特农神庙;它负责人民的福利与发展,为人民提供“不仅生活,而且要生活得很好”的机会。
材料二 诗人兼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宣扬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缺点:一个不负责任的议会,不援先例或修正,可能今天凭一时冲动投下票,第二天又懊悔不已。受惩罚的不是议会本身,而是执行其错误的那些人。立法权仅限于有资格参加议会的人;鼓励煽动并滥用贝壳投票,放逐贤能之士;以拈阄儿与轮流方式决定公职人选,年年换人,造成政府的混乱;党派相互倾轧,永远使政府的领导与治理骚扰不宁——这些都是雅典民主政治上的弊病。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美] 威尔 ·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利与弊。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的共通之处。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的协商民主是对代议制民主的修补,是一种政治理想而不是一种解释性的框架。强调公共理性,却又会因为个人利益和现实利益的纠葛,而处于一种碎片化和无序化状态。西方协 商民主力图实现多元一致,但由于大多数国家实行多党制或两党制,使得多元化利益与多元化主体难以通过协商达成妥协和一致。
——摘编自许忠明《西方协商民主的背景、演变与缺陷》
材料二 中国的协商民主,经历了从理论建设、制度设计再到有序实践的过程。参与协商的主体囊括了来自各社会阶层、各类政治主体的力量。中国的协商民主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同时,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体制机制建设和程序设计,将协商民主以法律、规章和制度等形式确立下来,并在实践中得到稳定持续实施的民主形式。
——摘编自陈家刚《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比较的视野》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方协商民主的缺陷。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协商民主的突出特征。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西方协商民主的认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而统一天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秦始皇开始在全国正式确立郡县制,他将全国分为36个郡,至秦末增加至40个。汉初对秦朝的行政区划制度只略作调整,同时恢复了分封制,实行郡国并行制。188年,东汉灵帝为了组织力量镇压黄巾起义,改州刺史为州牧,将其位于郡守之上,从此我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制度由郡、县二级演变为州、郡、县三级。魏晋南北朝时期,几乎完全沿袭东汉末年形成的行政区划制度。隋朝建立后,废除了“郡”建制,全国实行州县两级制度。唐朝建立后延续了隋朝的州县两级制。贞观十三年(639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划分为十道,并不时派巡查使者对各州县官员进行监察。安史之乱后,道成了州上面的一级行政单位,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宋初各州直接归属中央,但中央还是无法统管全国的州,所以又在州上设“路”,形成了路、州、县三级制。元朝时,随着行省制的建立,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形成了。明清时期,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从而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
——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制度的传承与创新,自拟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C B A C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C A C A
17.(1)特点:行省行使统一的军、政、财权;加大了地方行省权力。
原因:元朝完成统一、疆域空前辽阔;对前代地方治理经验教训的总结;便于镇压反抗行动及对诸王贵族进行节制(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性质: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顾问机构。
(3)职能:承旨出政。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终被废除。
18.(1)利:雅典民主政治的利在于它培养了大量具备参政素质和能力的人,同时也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如文学、艺术、哲学等。弊: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导致政治腐败;法律缺乏稳定性,影响政策的连续性;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导致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共通之处:它们都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即人民有权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同时,它们都采用了直接或间接民主的方式,通过选举、代表等方式实现人民的参与。此外,二者都重视公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意识,强调公民应该具备参与政治的能力和意识。
19.(1)缺陷:过于理想主义;公共理性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受限于政党政治,多元化利益与多元化主体的分歧。
(2)特征:协商主体的广泛性;协商目的的公共性;协商制度的规范性;协商理论的实践性。
认识:协商民主有利于兼顾多方利益,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国家政治制度的民主化程度;中西方协商民主制度存在差异:西方的协商民主制度虽产生较早,但本质上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局限性; 中国的协商民主致力于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坚持在实践中发展完善。
20.论题:县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
阐述:战国以来:中国逐渐建立起以县制为基础的地方基层政治体制,在这套政治体制之下,县令或县长由中央任命,县必须严格听从中央的命令。在此基础上,中央实现了对地方的严格控制,县制因此被历代王朝所沿用。县制适应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宋代以前的中央政府都力图维持二级制的地方政府,以便强化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当历史环境变化而不得不建立三级政府时,虽然地方政府采用了多级制,但县制依然在实行,中央仍然牢牢掌握对地方的控制权。
总之,县制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成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24-2025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测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