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德兴铜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九月历史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穆宗时,吏科都给事中胡应嘉等指出“祖宗朝军国大政,皆躬临臣下处断”,“自英宗皇帝(1427~1464年)以冲年即位,辅臣偶从权宜,创为早朝奏事之例、遂相沿不改。然所奏者惟常行数条,先期拟答承旨即退,具文而已”“(皇帝)深居法宫,不与大臣面议”。这一变化( )
A.反映了中枢运行机制的嬗变 B.表明中央决策主体日益多元化
C.体现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D.折射出皇权专制遭到严重削弱
2.商鞅变法后,连坐制大兴于西方的秦国,而东方儒墨道诸家则力主“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恶恶止其身”。汉初统治者以“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一度废止连坐制,但关于连坐制的存废之争却始终没有平息。连坐制最终被封建统治者保留下来,成为存续时间最长的传统政制之一。材料表明,连坐制度( )
A.始于商鞅变法时的秦国 B.遭到东方六国集体排斥
C.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 D.把儒法之争推向了高潮
3.战国时期,赵国已经形成完备的赏罚制度,据如表可推知该制度( )
记载 出处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出使强秦不辱使命,完璧归赵……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A.是士卒晋升的主要渠道 B.加速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
C.保障了赵国的吏治清明 D.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权威
4.恩格斯指出:“在英国,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的制度之间的继承关系、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妥协,表现在诉讼程序被继续应用和封建法律形式被虔诚地保存下来这方面。”但是要“赋予这种形式以资产阶级的内容,甚至直接给封建的名称加上资产阶级的含义”。这说明英国近代政治制度( )
A.在保留传统基础上创新 B.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C.在除旧布新中实现突变 D.具有暴力革命的特征
5.有学者对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的分布情况作出估计:4.2万公民中绝大多数居住在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即便居住在城市的2000至4000名公民,大多数也是土地所有者,以土地为主要财产来源。该学者旨在说明当时雅典( )
A.工商业的发展遭遇重创 B.经济结构中以农业占主导
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控制 D.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动摇
6.汉密尔顿说:“假如把缺乏这类斗争的动机作为反对斗争的理由,那就是忘记了人是野心勃勃、存心报复而且贪得无厌。指望几个相邻近的独立而未联合的国家一直和睦相处,那就是无视人类事变的必然过程,蔑视数世纪以来积累的经验”。据此可知,汉密尔顿主张( )
A.实行分权与制衡 B.打造强有力中央政府
C.实行总统共和制 D.两党竞争与民主原则
7.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县选歌》《民主选举歌》《选村长》《民主政权歌》《选举代表》《开会来》《民主的好收成》等歌曲不断涌现和传唱。这反映了抗日根据地( )
A.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显著 B.政党政治取得重要成果
C.苏维埃政权已普遍建立 D.贯彻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8.民国初年,“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1913年2月,国会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大获全胜。随后袁世凯开始极力遏制政党力量,3月宋教仁被刺身亡、11月国会被迫停止议事,1914年1月部分留京议员被袁世凯遣回原籍。这说明民国初年( )
A.政党政治成为时代主流 B.民主共和道路十分艰难
C.资产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D.军阀割据破坏民主政治
9.孙中山指出:“除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上规定的五权分立外,最重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直接民权才是真正的民权。直接民权凡四种一选举权、一罢免权、一创制权、一复决权。”关于县治的规定有助于( )
A.提高地方的行政管理效率 B.构建直接民权的国家模式
C.践行主权在民的价值理念 D.深化基层的分权制衡实践
10.邸报,又称京报、朝报,抄录谕旨及题本、奏折。19世纪末起,除了按日印刷的邸报外,还出现了商业性出版的《谕折汇存》(按月编纂)和《谕折录要》(按年编纂),发行量巨大。这一状况( )
A.折射出商人资本势力的扩张 B.为清廷政治变革提供了助益
C.拓宽了民众政治监督的渠道 D.体现出民间的文化需求日甚
11.1980年,我国从事个体营业的人数增加到86万人,比1979年翻了一倍多。1981年,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必须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使城镇劳动者、个体经济得到健康发展。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党和政府思想观念的解放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提出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12.史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列史料的信息中可以推断的结论有( )
公上年(前688年),“我邦,其成,初县”。 《史记》
鲁哀公二年(前493年),赵简子誓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左传》
秦孝公(公元前381年一前338年)年间商鞅变法:“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
①地方实行县制萌芽于春秋时期 ②商鞅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
③郡县制的形成与诸侯争战有关 ④战国初期普遍推行郡县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唐初,虽然个别商人可以通过纳赀等途径入仕,但这些途径并不能被视为“正途”。唐代中后期,政府规定“三年内弃商专业”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北宋时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这种变化( )
A.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 B.表明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C.四民阶层逐渐走向平等 D.有利于扩大官吏的来源
14.“中央的重要官吏和地方的首长,每年要把自己管辖地区的户口、垦田、赋税等预算数字写在木券上,上报国君,并把木券剖分为二,国君执右券,臣下执左券。到了年终,官吏必须到国君那里去报核。国君根据右券亲自考核,或由丞相协助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升、降、赏、罚。”这一制度( )
①有利于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的加强 ②以考核的结果作为官员赏罚的依据
③杜绝了地方官员弄虚作假谎报政绩 ④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初建,由于通用型人才更适合从事行政业务,英国文官录用更倾向于文科毕业生。20世纪初,文官队伍中则出现了律师、医生、工程师和统计师等技术专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科技发展与生产相结合 B.通用型人才录用的减少
C.官员选拔程序更加公平 D.英国政府管理职能扩展
16.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签署文官制度改革法。该法规定:重申和强调公开竞争、公平待遇、择优奖优、廉洁有效、加强培训、保障文官权益;建立新的考绩制度和实行合理的择优评定工资方法;各部门自订的考核方法中应有工作评估标准等等。这些规定意在( )
A.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 B.保障美国政府公共职务普遍民主化
C.提高政府官员的福利待遇 D.适应时代需求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防止了专制而强暴的政府出现,在相互牵制中消弭了潜在的政府权力。三权分立制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追求法治的目的而确立的,这种机制维持的是三种权力之间没有任何一种权力凌驾于其他权力之上的动态平衡,使美国的人权、民主自由等法治价值得到不断的保障和实现。但三权分立使联邦政府三个分支相互敌对,讲究以野心对抗野心,却忽视了国家权力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效运用,这给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造成了阻碍。
——摘编自张文博《浅析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生产力得以大幅提升,物质条件富足,人民消费能力增强,中产阶级壮大;在大机器时代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高消费社会的兴起,底层人民因无法实现自我价值产生失落感,传统的基督教伦理道德和现代社会结构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年轻人感到困惑和迷茫,在文学艺术领域产生了以寻求生理刺激和精神自由为目标的“垮掉的一代”,对传统的道德伦理发起挑战。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各阶层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不断加深,青年亚文化力量不断积聚,为60年代的社会动荡埋下了隐患,也催生了摇滚乐的诞生。
——摘编自赵栋梁《摇滚乐与美国60年代的社会运动之关系》
材料三 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临朝不理政”。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国王仅仅拥有行政权,而且这种权力也越来越多地被内阁所代替。随着议会主权的确立和君主实权的丧失,最终促成了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
——摘编自王士广《浅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特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国的国家管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国国王“临朝不理政”的原因。
1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将一个封建专制的中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戊戌变法又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康有为、谭嗣同、严复等启蒙思想家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批判旧伦理,揭露中学的不足,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反而更加深入人心。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规定了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清末新政和历史上所有传统君主制下的改革一样,以传统政治权威合法性为基础,运用传统的官僚行政组织手段,自上而下地进行政策创新,在保持既存秩序的历史连续性的基础上,渐进地推进社会变迁和政治结构的自我更新,并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这场新政包括废除科举,创办新式学堂,奖励出国留学,扩展新式军队,改革司法制度和巡警制度,创立地方自治与筹备立宪,等等。新政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最后也未能挽救清王朝,最终走向失败。
——摘编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政治中的激进与保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的目标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失败的共同原因。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将“益俸”定为国策,即对官员俸禄给赐优厚,实行以现金为主,衣物、禄粟、职田等实物津贴为辅的双轨制禄制。据《宋会要辑稿》载,节度使月俸钱400千,月给禄粟150石。宰相、枢密使月俸料钱300千,月给禄粟各100石。不满三千户县县令月俸料钱10千,月给禄粟3石、职田4顷等。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皇侄以下要求出任地方官,真宗不许,宁可增俸,从初授阶官俸30千增至50千,再增至70千。俸禄之外,宗室之公使钱,更是耗以巨资。相比之下,文臣初入仕为初等幕职官,料钱止7千,高下差10倍。
——摘编自周启志《宋代的“益俸”政策及反思》等
材料二 有宋一代的总趋势是廉未养而愈贪。何以至此?其具体原因在于两个失控。一是官员总数失控,官未减而反增。宋朝统治者始终为冗官问题所困扰,财政不堪负荷。二是市场物价失控,俸名增而实虚。尤其是南宋晚期,物价飞涨。另外,宋代胥吏长期以来大多基本无俸禄,靠的是“受赇”,即“贪污受贿”。王安石为解决这一突出的腐败问题,推行董祿洪,将俸祿同奖惩挂钩,重祿与童将并行,结果是“良夷实寡,賕取如故”。何以至此?其具殊原因在于财为有限,未能做到“尽禄天下之吏”,于是出现了“重禄公义”与“无祿公人”之分。先祿公人驰怨朝廷口惠而实不至,而重禄公人所得俸禄并不太”童”、实际收入不如从前“受赚”所得。
——摘编自张邦炜《宋朝“最腐败”论商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俸禄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廉未养而愈贪”的原因。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时期 主要内容
夏商周 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
春秋战国 御史已兼有监察的使命,但这个时期尚未产生专职的监察机构
秦朝 创建御史大夫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
汉朝 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同时,地方设刺史
魏晋南北朝 中央御史台直接受命于皇帝,监察权扩大,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隋设御史台、司隶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
隋朝 监察机构的规模扩大,并取消御史直属官制度,提高了其独立性,并恢复了地方巡查制度
唐朝 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分十道监察区,形成严密的监察网
宋朝 中央沿袭唐制,地方设监司和通判,直属皇帝,逐渐出现了“台谏合一”的趋势
元朝 采用重御史轻谏官的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御史台的地位,在地方设立了行御史台制度
明朝 将御史台的台、殿、院职能合并,改为都察院,另设六科给事中,地方还设立了各省提刑按察司以及督抚
清朝 监察基本沿用明制
——摘编自杨联《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迁、特征及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A B B A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D B D D
17.(1)特点:体现了分权制衡、人民主权的原则;以追求法治为目的;重视维护权力的动态平衡;具有鲜明的民主性;忽视国家权力的整体性。
启示:权力制衡的同时要考虑提高行政效率;注意防止贫富分化;要关注民族问题,切实落实种族歧视的法律法规;重视社会公共安全;重视公民精神健康。
(2)原因:《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限制王权;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内阁制度的形成;政党政治的兴起。
18.(1)目标: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历史意义: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进了文化教育的进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答出两点即可)
(2)特点: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渐进地推进;内容较为广泛;除旧与立新相结合;具有一定的近代化色彩。(答出两点即可)
(3)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守旧势力强大;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改革措施存在局限性;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答出两点即可)
19.(1)特点:实行现金为主,实物为辅的双轨制、分官定级、差距较大。
(2)原因:官员总数过多、市场通货膨胀严重、胥吏大多基本无俸禄,长期形成了贪污受贿之风、王安石变法中董祿洪政策适得其反、国家财政紧张无力支撑。
20.
论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皇权的依附性与机构和职权的相对独立性是共存的。
阐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本质就是封建帝王统御臣民的政治工具,其监察职能的发挥要受到皇权和各种政治因素的制约。监察官员行使监察权,御史纠察百官,谏官劝谏皇帝,封驳官监督朝廷决策,都离不开皇权对其的保护。而监察官员发挥其职能的效力也直接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志。同时,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对监察的重视使得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不断得到强化,逐渐形成了一套在机构设置上相对独立于其他行政官僚机构的监察体系。总之,监察机构与监察权的独立性是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发展的要求,这种独立性也只是相对的,根本上依然无法摆脱皇权的从属性,而在很多时候也无法摆脱最高行政官员与监察长官的控制。
(仅作参考,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