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检测卷【B卷·培优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德国普鲁士邦的内政大臣贝特曼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英国首相在上院宣称:“我们必须把任何国家在波斯湾建立海军基地或设防港口的行为看做对英国利益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威胁,而我们必须毫无疑问地使用我们所掌握的一切手段去抵抗它。”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过程 B.规模 C.性质 D.影响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非正义战争,因此材料“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我们必须把任何国家在波斯湾建立海军基地或设防港口的行为看做对英国利益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威胁”是对一战的性质的描述,C正确;材料与一战的过程、规模及影响无关,ABD排除。故选C。
2.一战期间,大量青年参战导致劳动力短缺,于是法国在华招募15万华工。在此背景下,蔡和森、邓小平等青年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之路。这一行动( )
A.提升了法国的技术水平 B.扩大了中国青年的视野
C.改变了欧洲战场的走势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蔡和森、邓小平等青年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之路的行为,对于开拓中国青年的视野,接受国外新思想起着重大作用,B项正确;材料与提高法国的技术水平无关,排除A项;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并未改变欧洲战场走势,排除C项;这一行为并未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D项。故选B。
3.下列对表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事对抗 B.英国与德国矛盾的激化
C.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D.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
【答案】C
【详解】依据表中信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欧洲两大军事对抗组织的出现、德国的崛起、巴尔干危机埋下战争祸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C符合题意;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事对抗解读不全面,排除A;英国与德国矛盾的激化,导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最终引发一战,B理解不全面,排除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后,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排除D。故选C。
4.“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表述正确的是
A.《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次成功实践
C.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陈独秀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C项正确;A项是《共产党宣言》,排除A项;巴黎公社失败了,排除B项;D项是李大钊,排除D项。故选C项。
5.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如表两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是( )
武昌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临时政府,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
A.都通过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C.都改变了本国的社会性质 D.都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答案】D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武昌起义的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多年君主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临时政府,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所以两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是都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D正确;A描述的不是影响,排除;武昌起义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社会主义革命。B排除;武昌起义没有改变本国的社会性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改变了本国的社会性质。C排除;故选D。
6.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各大国都是带着各自的计划来到谈判桌前的,经过激烈的交锋和妥协让步,它们又不得不部分放弃自己的计划,接受这两次会议对世界新秩序的整体安排。“这两次会议”
A.被英、法、美等大国所操纵
B.维护了中国的主权与独立
C.形成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
D.为世界持久和平奠定基础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一战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召开的国际会议,被英,法,美等大国所操纵,确定了战后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A正确;两次会议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如巴黎和会上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B排除;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是指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此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经瓦解,C排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体系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注定其不能维持世界长久和平,20年后就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D排除。故选A。
7.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英美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关于山东问题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支持日本接收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到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该转变反映了
A.德国对日本的极大不满 B.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C.英美等国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 D.英美等国削弱日本在华势力的企图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会议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但巴黎和会上英、美对日本的妥协是暂时的,随着英国在欧洲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开始关心自己在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而美国在欧洲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就把自己的外交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这时它们都不需要再对日本让步了,反而要尽全力去削弱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而膨胀起来的日本势力,反对日本独霸中国,维护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所以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不仅会通过各种条约来约束日本,自然也会逼迫日本把在巴黎和会上已经吞下的果实—中国的山东吐出来,由此可知,该转变反映了英美等国削弱日本在华势力的企图,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
8.“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特权。”这一条约的签订( )
A.使中国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B.体现了各国间国际地位的平等
C.缓和了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 D.使中国面临更严峻的国际形势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可知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使中国面临更严峻的国际形势,D项正确。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才终于获得关税自主权,排除A项;该条约中中国处于被动地位,说明各国间国际地位并不平等,排除B项;《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的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美日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9.统计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发现,1951-1960年约为10.25%;1961-1970年约为6.45%;1971-1980年约为4.95%。这组数据反映了苏联
A.新经济政策成效甚微 B.工业化建设的进程加快
C.历史上的改革成效很大 D.苏联模式弊端影响深远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1951-1960年约为10.25%;1961-1970年约为6.45%;1971-1980年约为4.95%”可知,苏联模式开始的时候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苏联模式的弊端影响越来越深远,D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在20世纪30年代逐渐被抛弃,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化建设,排除B项;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改革成效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
10.1935年,苏联年轻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在顿巴斯一处设备并不先进的煤矿创造了单日采煤量的世界纪录。此后,苏联全国各行各业迅速掀起一场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劳动竞赛运动(史称“斯达汉诺夫运动”)。该运动的兴起反映出当时苏联
A.逐渐摆脱经济危机造成的困境 B.工业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C.已具备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 D.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答案】D
【详解】题干反映了苏联年轻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创造了单日采煤量的世界纪录,推动苏联全国各行各业迅速掀起一场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劳动竞赛运动,由此可见当时苏联各行各业人民的建设热情十分高涨,由此反映出当时苏联人民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D项正确;20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波及资本主义世界,但是苏联并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并不是苏联工业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而是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高涨,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苏联已经具备了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11.有学者认为:卡德纳斯改革是部分的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促进了墨西哥社会和经济发展,使墨西哥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拉丁美洲最民主的国家。下列有关卡德纳斯改革措施中,体现民主政治体制建立的是
A.推行土地改革 B.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C.打击寡头势力 D.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卡德纳斯当选总统后,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施行,进行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为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打击寡头势力。故C正确。AD项属于经济角度,故排除AD项。B项属于教育,故排除B项。故选C。
12.在反抗殖民压迫时,主张“将管理家庭生活的法则延伸到政治领域,家庭的纠纷与分歧,通常是依从爱的法则而解决的”,认为“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的运动是
A.华夫脱运动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巴拿马收回运河 D.纳米比亚独立运动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认为“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的运动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涵最确切的理解应该是采取和平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的自治。甘地认为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加盲目,报复的本质只是增加了邪恶,因剑得到的亦将因剑失去,所以甘地主张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1922 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甘地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的民族自尊心,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第13题10分,第14题10分,第15题10分,第16题6分,共36分。
1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沛乎莫能御……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1)材料一认为文明演进的总因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中“古学复兴”这一事件“一洗思想界之奴性”?(2分)
材料二 动力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材料二中的“动力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的经济体制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三 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中期,面对殖民主义的暴行,殖民地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抗争,斗争结果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沉重打击了殖民统治,维护了民族尊严。这一时期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一般有三种结果:一是民族独立并迅步强大;二是民族独立但社会发展缓慢;三是失败,殖民统治进一步加强。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上、九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任意选择“三种结果”中的一种“结果”并列举一例历史事件验证这一时期殖民地人民斗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奏响了“民族曲”,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请列举一例。(4分)
材料四 对于在这里的我们而言……更多地吸取他们(阵亡将士)的献身精神,完成他们已经完全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坚信……一个由人民组成、人民治理并且为了人民的政府将在地球上永存。
——林肯1863年在葛底斯堡军人公墓落成仪式上的演说词
(4)请写出材料四的演说词中“献身的事业”中“事业”的含义。与1863年以前相比,演说词中的“人民”增加了新成员,请写出增加的主要原因。(2分)
【答案】(1)思想自由;文艺复兴宣传人文主义,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2分)
(2)动力革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火车的发明;(任意一点即可)经济体制:使英国由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2分)
(3)第一种:民族独立并迅步强大——美国独立战争;第二种:民族独立但社会发展缓慢——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第三种:失败,殖民统治进一步加强——印度民族大起义。(任意选择一种“结果”,对应关系正确即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纳德斯改革。(任意一点即可)(4分)
(4)维护国家独立;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叛乱州的黑人奴隶获得自由。(2分)
【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可知材料一认为文明演进的总因是思想自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古学复兴”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宣传人文主义,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因此说文艺复兴“一洗思想界之奴性”。
(2)依据材料二的“动力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动力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具体表现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和火车的发明;依据材料二的“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可知工业革命给英国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变化有:使英国由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3)根据材料三的“这一时期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一般有三种结果:一是民族独立并迅步强大;二是民族独立但社会发展缓慢;三是失败,殖民统治进一步加强。”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种结果:民族独立并迅步强大,事例是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独立后的美国迅速强大起来;第二种结果:民族独立但社会发展缓慢,事例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使拉丁美洲国家获得独立,但发展缓慢;第三种结果:失败,殖民统治进一步加强,事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进一步加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奏响了“民族曲”,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这一时期的事例有: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纳德斯改革。
(4)依据材料四内容可知,材料四的演说词中“献身的事业”中“事业”的含义是维护国家独立;与1860年以前相比,演说词中的“人民”增加了新成员黑人奴隶。因为1862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叛乱州的黑人奴隶获得自由。
14.(10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一样,它(列强)的野心没有尽头……对英、德这两个主要竞争对手而言,天边才是它们的界限。而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退,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材料二: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
——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材料四: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1918年)
(1)根据材料一,概述列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英国“国势日衰”的原因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导致这一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这场革命”爆发带来的影响? (3分)
(4)请为“一战促进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结论举一例。(从领导人、事件、影响三个方面展开)(3分)
【答案】(1)目的:争夺世界霸权。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2分)
(2)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发展不平衡(2分)
(3)革命:十月革命。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3分)
(4)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扎格鲁尔领导埃及华夫脱运动,迫使英国政府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墨西哥卡德纳斯推行的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分)
【详解】(1)目的:根据材料一“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可见列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
原因:根据材料一“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和所学知识,一战前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英国地位下降,美、德国实力上升。
(2)新秩序:根据材料“ 一战后……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列强美英法等国按照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他们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根本原因:根据材料“ 一战后……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可知导致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一战极大地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或帝国主义国家势力发展不平衡。
(3)革命:根据材料“……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可知,对应的是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首先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继续参加一战,俄国人民大失所望,在布尔什维克克的领导下,俄国又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等。
(4)举例:根据提问结合所学可知,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代表有亚洲甘地领导的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扎格鲁尔领导埃及华夫脱运动、拉丁美洲墨西哥卡德纳斯推行的卡德纳斯改革。具体可以阐述为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或扎格鲁尔领导埃及华夫脱运动,迫使英国政府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或墨西哥卡德纳斯推行的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5.(10分)【由棉花寻历史】
2021年3月,H&M集团发布了一份拒绝使用并抵制中国新疆棉花的声明,这一表现立即引起了众多中国消费者的愤怒。看起来洁白而柔软的棉花,曾经浸染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地区殖民掠夺的血泪,也曾经是国与国之间经济博弈的一柄利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传统的制衣纤维是羊毛,航海家达·伽马开辟新航路后,廉价的香料和棉布才大量被运往欧洲。1661年,英国进口了25万件棉纺织品。但是到了1828年,棉纺织品出口额却占据英国出口总值的一半。
(1)1661年到1828年,英国从大量进口到大量出口棉纺织品,这一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分)
材料二 欧洲殖民者曾经在整个新大陆中南部都建立了广袤的棉花种植园。棉花种植当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肮脏的奴隶贸易补充了新大陆棉花种植园的人力不足。但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几十年内,拉丁美洲的棉花产量却大幅下降。美国南部的棉花田就成为了欧洲棉花的主要来源。
(2)根据所学说一下造成当时拉丁美洲地区棉花产量下降的原因是?(2分)
材料三 2021年3月25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及新疆棉问题。发言人华春莹拿出两张照片,分别为美国黑奴被迫在棉花田里劳动的照片和中国新疆棉花田里机械化采摘的情景。并回答:“因为他们自己历史上真的就这么干了上百年,所以现在以己度人。”
(3)哪一文件使美国强迫黑奴生产棉花的罪恶历史正式结束?这一文件的发表对当时的战争局势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材料四 英国殖民印度期间从印度进口大量棉花,并向印度倾销棉纺织品,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印度民族运动领导人甘地不仅反对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还终生拒绝使用英国生产的棉布。甘地因此学会了使用纺车纺线,终生穿用自己纺线织出来的土布。
(4)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的民族运动走上了什么道路?(2分)
(5)少数公司的造谣中伤,并不会对中国新疆棉花产业带来影响。但是当今时代,这种博弈随时可能发生在棉花、大豆、原油、芯片等诸多领域。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保护本国经济利益?(2分)
【答案】(1)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从殖民地进口原料,输出商品。
(2)拉丁美洲爆发独立运动,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4)非暴力不合作的道路。
(5)我们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与各国的经济交流,同时保护我国商品免遭外国势力的造谣中伤,才能更好地保护本国经济利益。
【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1661年到1828年,英国从大量进口到大量出口棉纺织品,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从殖民地进口原料,输出商品。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几十年内造成当时拉丁美洲地区棉花产量下降的原因是拉丁美洲爆发独立运动,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美国强迫黑奴生产棉花的罪恶历史正式结束。《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对当时的战争局势起到的作用是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的民族运动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道路。
(5)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与各国的经济交流,同时保护我国商品免遭外国势力的造谣中伤,才能更好地保护本国经济利益。
16.(6分)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答案】一战后的民族民主运动
1918年,德国签署投降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在此背景下,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6分)
【详解】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结合图片信息言之有理即可。如图片一“一战德国签署投降书”标志一战的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这场战争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因此,“圣雄”甘地领导了印度人民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来进行民族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检测卷【B卷·培优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德国普鲁士邦的内政大臣贝特曼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英国首相在上院宣称:“我们必须把任何国家在波斯湾建立海军基地或设防港口的行为看做对英国利益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威胁,而我们必须毫无疑问地使用我们所掌握的一切手段去抵抗它。”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过程 B.规模 C.性质 D.影响
2.一战期间,大量青年参战导致劳动力短缺,于是法国在华招募15万华工。在此背景下,蔡和森、邓小平等青年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之路。这一行动( )
A.提升了法国的技术水平 B.扩大了中国青年的视野
C.改变了欧洲战场的走势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下列对表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事对抗 B.英国与德国矛盾的激化
C.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D.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
4.“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表述正确的是
A.《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次成功实践
C.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陈独秀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5.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如表两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是( )
武昌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临时政府,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
A.都通过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C.都改变了本国的社会性质 D.都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6.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各大国都是带着各自的计划来到谈判桌前的,经过激烈的交锋和妥协让步,它们又不得不部分放弃自己的计划,接受这两次会议对世界新秩序的整体安排。“这两次会议”
A.被英、法、美等大国所操纵
B.维护了中国的主权与独立
C.形成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
D.为世界持久和平奠定基础
7.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英美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关于山东问题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支持日本接收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到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该转变反映了
A.德国对日本的极大不满 B.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C.英美等国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 D.英美等国削弱日本在华势力的企图
8.“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特权。”这一条约的签订( )
A.使中国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B.体现了各国间国际地位的平等
C.缓和了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 D.使中国面临更严峻的国际形势
9.统计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发现,1951-1960年约为10.25%;1961-1970年约为6.45%;1971-1980年约为4.95%。这组数据反映了苏联
A.新经济政策成效甚微 B.工业化建设的进程加快
C.历史上的改革成效很大 D.苏联模式弊端影响深远
10.1935年,苏联年轻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在顿巴斯一处设备并不先进的煤矿创造了单日采煤量的世界纪录。此后,苏联全国各行各业迅速掀起一场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劳动竞赛运动(史称“斯达汉诺夫运动”)。该运动的兴起反映出当时苏联
A.逐渐摆脱经济危机造成的困境 B.工业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C.已具备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 D.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11.有学者认为:卡德纳斯改革是部分的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促进了墨西哥社会和经济发展,使墨西哥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拉丁美洲最民主的国家。下列有关卡德纳斯改革措施中,体现民主政治体制建立的是
A.推行土地改革 B.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C.打击寡头势力 D.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12.在反抗殖民压迫时,主张“将管理家庭生活的法则延伸到政治领域,家庭的纠纷与分歧,通常是依从爱的法则而解决的”,认为“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的运动是
A.华夫脱运动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巴拿马收回运河 D.纳米比亚独立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第13题10分,第14题10分,第15题10分,第16题6分,共36分。
1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沛乎莫能御……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1)材料一认为文明演进的总因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中“古学复兴”这一事件“一洗思想界之奴性”?(2分)
材料二 动力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材料二中的“动力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的经济体制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三 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中期,面对殖民主义的暴行,殖民地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抗争,斗争结果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沉重打击了殖民统治,维护了民族尊严。这一时期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一般有三种结果:一是民族独立并迅步强大;二是民族独立但社会发展缓慢;三是失败,殖民统治进一步加强。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上、九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任意选择“三种结果”中的一种“结果”并列举一例历史事件验证这一时期殖民地人民斗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奏响了“民族曲”,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请列举一例。(4分)
材料四 对于在这里的我们而言……更多地吸取他们(阵亡将士)的献身精神,完成他们已经完全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坚信……一个由人民组成、人民治理并且为了人民的政府将在地球上永存。
——林肯1863年在葛底斯堡军人公墓落成仪式上的演说词
(4)请写出材料四的演说词中“献身的事业”中“事业”的含义。与1863年以前相比,演说词中的“人民”增加了新成员,请写出增加的主要原因。(2分)
14.(10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一样,它(列强)的野心没有尽头……对英、德这两个主要竞争对手而言,天边才是它们的界限。而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退,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材料二: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
——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材料四: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1918年)
(1)根据材料一,概述列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英国“国势日衰”的原因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导致这一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这场革命”爆发带来的影响? (3分)
(4)请为“一战促进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结论举一例。(从领导人、事件、影响三个方面展开)(3分)
15.(10分)【由棉花寻历史】
2021年3月,H&M集团发布了一份拒绝使用并抵制中国新疆棉花的声明,这一表现立即引起了众多中国消费者的愤怒。看起来洁白而柔软的棉花,曾经浸染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地区殖民掠夺的血泪,也曾经是国与国之间经济博弈的一柄利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传统的制衣纤维是羊毛,航海家达·伽马开辟新航路后,廉价的香料和棉布才大量被运往欧洲。1661年,英国进口了25万件棉纺织品。但是到了1828年,棉纺织品出口额却占据英国出口总值的一半。
(1)1661年到1828年,英国从大量进口到大量出口棉纺织品,这一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分)
材料二 欧洲殖民者曾经在整个新大陆中南部都建立了广袤的棉花种植园。棉花种植当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肮脏的奴隶贸易补充了新大陆棉花种植园的人力不足。但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几十年内,拉丁美洲的棉花产量却大幅下降。美国南部的棉花田就成为了欧洲棉花的主要来源。
(2)根据所学说一下造成当时拉丁美洲地区棉花产量下降的原因是?(2分)
材料三 2021年3月25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及新疆棉问题。发言人华春莹拿出两张照片,分别为美国黑奴被迫在棉花田里劳动的照片和中国新疆棉花田里机械化采摘的情景。并回答:“因为他们自己历史上真的就这么干了上百年,所以现在以己度人。”
(3)哪一文件使美国强迫黑奴生产棉花的罪恶历史正式结束?这一文件的发表对当时的战争局势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材料四 英国殖民印度期间从印度进口大量棉花,并向印度倾销棉纺织品,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印度民族运动领导人甘地不仅反对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还终生拒绝使用英国生产的棉布。甘地因此学会了使用纺车纺线,终生穿用自己纺线织出来的土布。
(4)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的民族运动走上了什么道路?(2分)
(5)少数公司的造谣中伤,并不会对中国新疆棉花产业带来影响。但是当今时代,这种博弈随时可能发生在棉花、大豆、原油、芯片等诸多领域。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保护本国经济利益?(2分)
16.(6分)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B卷·培优卷】(答案)2024-2025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速记·巧练(湖北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