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单元检测卷【A卷·提升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7世纪,法国巴黎街道上安装了几千盏需要人工点燃的街灯,“点灯人”成为新的职业。“点灯人”曾提灯点灯,照亮了巴黎300余年。“点灯人”后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主要是因为( )
巴黎街头的“点灯人”
A.启蒙运动驱散愚昧黑暗 B.现代工厂制度激化矛盾
C.工人阶级反抗剥削压迫 D.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点灯人’曾提灯点灯,照亮了巴黎300余年。‘点灯人’后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电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电灯的发明和使用,导致点灯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该职业的消失与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有关,D项正确;启蒙运动是思想领域的解放运动,与点灯人职业的消失无关,排除A项;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是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建立起来,工厂制度激化矛盾涉及的是对立的工人和资产阶级与点灯人职业的出现和消失都没有关系,排除B项;工人阶级反抗剥削压迫是获得合法权益的途径之一,而非导致职业的消失,排除C项。故选D项。
2.19世纪中后期,美国、德国等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后,纷纷加入国际竞争,打破了英国一国独大的局面。这表明该时期( )
A.全球贸易发展迅速 B.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C.欧洲丧失优势地位 D.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美国、德国等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后,纷纷加入国际竞争,打破了英国一国独大的局面。”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和德国迅速崛起,英国一国独大的局面被打破,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英国一国独大的局面被打破,不能说明全球贸易的发展,排除A项;欧洲丧失优势地位在二战后,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英国地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各国经济联系密切,排除D项。故选B项。
3.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工厂企业经由纵向和横向两条途径实行联合和兼并,向巨型企业转化。这说明美国( )
A.生产和资本正日益集中 B.积极实施马歇尔计划
C.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的一些工厂企业经由纵向和横向两条途径实行联合和兼并,向巨型企业转化”可知,一些工厂企业变成巨型企业,说明了美国生产和资本正日益集中,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与材料时间“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不符,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中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抗的世界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4.如图是德国1871-1910年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重变化情况。由此可知,当时德国( )
A.贫富分化加剧 B.人口增长迅速 C.大众教育的普及 D.城市化进程加快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数据可知,1871-1910年,德国农村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说明这时期德国城市化进程加快,D项正确;贫富分化是指人们之间的财富出现了差距,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贫富分化,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德国1871-1910年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重变化情况,而不是总人口增长情况,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德国农村人口比重的下降,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说明德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不能体现教育发展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5.下表所示为英国某诗人于工业革命时期创作的诗歌,其内容反映了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 )
经牛顿水车的冲染,黑色的布料, 如黑色的花冠笼罩在各国之顶, 满目皆是无情工作的机器, 车轮不转,齿轮暴虐相迫, 此非伊甸美景。
A.人口增长问题 B.大众教育问题
C.环境污染与社会问题 D.城市发展与卫生问题
【答案】C
【详解】根据诗歌可知,诗歌通过描绘“黑色的布料”“无情的机器”以及它们对工人和社会的压迫,反映了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C项正确;诗歌反映了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并未直接提及人口增长的问题,排除A项;“大众教育问题”的说法与题干“黑色的布料,如黑色的花冠笼罩在各国之顶,满目皆是无情工作的机器”不符,排除B项;诗歌内容并没有直接反映城市的发展情况,且“城市发展”的说法与题干“黑色的布料,如黑色的花冠笼罩在各国之顶”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19世纪中期,为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英国5-14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855年的11%提高至1902年的近74%。法国5-14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850年的52%提升至1901年的86%。此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 )
A.推动大众教育普及 B.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壮大工人阶级队伍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为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英国5-14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855年的11%提高至1902年的近74%。法国5-14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850年的52%提升至1901年的86%”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A项正确;材料主要表述了儿童入学率的提高,与生产力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旨在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大众教育的普及,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7.下图反映了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
A.城市化进程加快 B.贫富分化逐渐加剧
C.生产力发展迅速 D.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可知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商业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促进城市化的发展,A项正确;贫富分化,反映的是穷人与富人的变化,题干内容没有涉及,干信息反映的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排除B项;生产力发展迅速,与科技发展相关,题干内容没有涉及,干信息反映的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题干内容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8.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在各州设立了工业科学研究所,同时还以赠予土地的方式资助各州建立理工科大学。此举旨在( )
A.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 B.促进人口增长
C.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 D.缩小贫富差距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19世纪70、80年代” “美国在各州设立了工业科学研究所”“资助各州建立理工科大学”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美国在各州设立工业科学研究所,资助各州建立理工科大学说明美国为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重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A项正确;设立科学研究所和建立理工科大学与人口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应该在改善交通,减少污染,美化环境等方面努力,题干中做法目的不是为了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排除C项;设立科学研究所和建立理工科大学与缩小贫富差距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9.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这两部作品的共同之处是( )
A.抨击奴隶制度 B.讴歌工人运动
C.谴责殖民掠夺 D.反映社会现实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可见,这两部作品都反映了社会现实,D项正确;《哈姆雷特》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高老头》讲述主人公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从小给她们良好的教育,且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可他的两个女儿生活放荡,挥金如土他的爱轻而易举就被金钱至上的原则战胜了,二者都没有抨击奴隶制度,排除A项;据以上可知,二者都没有讴歌工人运动,排除B项;据以上可知,二者都没有谴责殖民掠夺,排除C项。故选D项。
10.1687年,物理学家牛顿在其划时代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用大量数据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解释了一些貌似不相干的现象,比如潮汐运动是由月亮引起的。这一发现( )
A.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B.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C.丰富了人类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D.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用大量数据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解释了一些貌似不相干的现象,比如潮汐运动是由月亮引起的”可知,牛顿用大量数据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一些新的现象,说明牛顿的科学研究丰富了人类对自然科学的认识,C项正确;材料所述为牛顿的科学研究,与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为法国大革命作重要理论准备的是启蒙运动思想,排除B项;打破“上帝创造万物”神创论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1.历史课堂上,老师使用了下图,他应是在介绍( )
图 蹲踞式跳远的运动轨迹
A.牛顿的力学理论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物种研究 D.爱迪生发明电灯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蹲踞式跳远,其技术要领是人体单脚起跳腾空后,上体保持正直、摆动腿的大腿部分继续向上摆动,留在体后的起跳腿 开始屈膝前摆,这样,逐步靠拢摆动腿,逐渐在空中形成蹲踞式,落地前小腿自然前伸落地,这一牛顿的力学理论是相符合的,A项正确;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广泛运用于生产领域,排除B项;达尔文的物种研究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进化过程,排除C项;爱迪生发明电灯,点亮了世界,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排除D项。故选A项。
12.下图是某历史课堂学习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 )
A.掌握科学的分类 B.认识科学的起源
C.了解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 D.理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答案】C
【详解】从题干图片中的“科学的目的是作为人用来重新塑造事物的力量”及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等可知,题干图片的用意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到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加强对科学理论的学习,C项正确;题干中的图片并无法体现对科学的分类、说明科学的起源,排除AB项;“双刃剑”指事物同时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作用,题干图片只体现了科学理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没有体现其消极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第13题8分,第14题10分,第15题10分,第16题8分,共36分。
13.(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英国一直处在世界文明的边缘,被动跟随西欧文明的主体。但近代以后,英国迅速崛起,从一个偏远的岛国变为欧洲的强国,最后成为首屈一指的世界最强国。英国给现代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记,可以不夸张的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
材料二 英国从500年前开始崛起,就是因为它在许多关键时刻站在历史的前沿,创造了历史的未来……因此一个小小的国家领先了世界,引领了世界潮流。
材料三 世界现代化首先表现出巨大的共性,但现代化在世界各地又有不同---道路不同,经历不同,模式不同,这些都是现代化的特殊性。共性和特殊性都得到体现,从而使人们对现代化过程有完整地了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前后英国国际地位有哪些变化。(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英国“在许多关键时刻站在历史的前沿”。(4分)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谈谈我国应如何进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
【答案】(1)①由世界文明边缘变为世界文明中心;②由偏远岛国变为世界强国。(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2分)
(2)①较早进行殖民扩张,获取原始资本积累;②较早发展资本主义;②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③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④大力发展近代科学技术,如牛顿等科学家不断涌现。(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4分)
(3)①现代化道路一定要结合本国国情,把握历史机遇;②善于创新;③大力发展经济;③注重科技发展。(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2分)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英国一直处在世界文明的边缘,被动跟随西欧文明的主体”、“可以不夸张的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体现出近代前后英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世界文明边缘变为世界文明中心;根据材料一“英国迅速崛起,从一个偏远的岛国变为欧洲的强国,最后成为首屈一指的世界最强国”可以得出近代前后英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偏远岛国变为世界强国。
(2)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在许多关键时刻站在历史的前沿”的体现有新航路开辟后较早进行殖民扩张,获取原始资本积累;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而英国也是工业革命的起源地,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同时英国也大力发展近代科学技术,如牛顿等科学家不断涌现,任意两点即可。
(3)做法:根据上述材料,英国把握历史机遇,发展迅速,所以中国现代化道路一定要结合本国国情,把握历史机遇;英国在很多领域都走在时代前列,提示我们要善于创新;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所以我们也要注重科技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符合题意即可。
14.(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莎士比亚(1564—1616年)是英国卓越的戏剧家,他创作了《哈姆雷特》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借助作品中的人物之口,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3》
材料二 18世纪,德国诞生了一位天才的作曲家——贝多芬(1770一1827年)。《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这首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它用全新的风格,表达了贝多芬对英雄的理解,是一部不朽之作。该曲原本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请求,为拿破仑而作的,但在发表时,贝多芬得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便愤怒地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
材料三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一1910年)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托尔斯泰在小说中一方面猛烈抨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托尔斯泰的小说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
(1)据材料一、二,指出莎士比亚和贝多芬的作品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思想主张。任选其中一部,举例说明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三,指出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创作的特点。(4分)
(3)综合三则材料,指出上述文学或艺术作品反映的时代发展趋势。(2分)
【答案】(1)莎士比亚提倡人文主义。贝多芬追求自由、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示例:《哈姆雷特》,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在英国的传播(或: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展,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英雄交响曲》,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对自由、平等的渴望,鼓舞了人们的反专制斗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关注社会现实;具有批判性;体现人文关怀;反映底层民众的心理状态;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详解】(1)根据材料“他借助作品中的人物之口,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提倡人文主义。根据材料“该曲原本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请求,为拿破仑而作的,但在发表时,贝多芬得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便愤怒地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贝多芬追求自由、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哈姆雷特》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在英国的传播,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展,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英雄交响曲》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对自由、平等的渴望,鼓舞了人们的反专制斗争。
(2)根据材料“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可知,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创作关注社会现实;根据材料“托尔斯泰在小说中一方面猛烈抨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可知,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创作具有批判性;根据材料“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可知,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创作体现人文关怀;根据材料“托尔斯泰的小说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可知,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创作反映底层民众的心理状态。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贝多芬生活在法国资产革命时期。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经历了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文艺复兴运动、法国资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15.(10分)纵观世界风云,一场场变革顺应时代的呼唤,构成了一曲曲历史的交响,推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先驱】
人物 哥白尼(1473—1543) 哈维(1578—1657) (1643—1727)
主要成就 “日心说” 血液循环理论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主要影响 冲击了欧洲宗教固守的“地心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彻底否定教会推崇的“生命灵气”的说法,宣告生命科学新纪元的到来。
(1)结合上图示例和所学知识,将“ ”部分的人物、主要影响补充完整。(2分)
【思想先声】
大抵在初期,它(文艺复兴)的倾向是偏于复古的;后来到了盛极将衰的时期,却又见老树根上,到处产生新芽儿了。
——陈衡哲《西洋史》
正如国王路易十六所说:是伏尔泰灭亡了法国。当然,灭亡的不是法国,只是专制制度。
——王斯德主编,李宏图等著《世界通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新芽儿”的具体含义。伏尔泰是什么运动的代表人物?(2分)
(3)上图中所示的“两颗巨星”共同创立了哪一科学理论?在此理论影响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试举一例说明之。(2分)
【制度先河】
由于查理一世等守旧势力对新兴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阻挠……英国进行了光荣革命……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大大限制了君主权力,使英国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改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致使法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国王路易十六等势力的倒行逆施,引发了法国大革命,最终以人民广泛参与的彻底革命,确立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
——改编自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革命后分别确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两国革命的共同原因。(2分)
(5)综上,谈谈推动近代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因素。(2分)
【答案】(1)补充:牛顿;使物理学成为一科独立的科学,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分)
(2)新芽、事例:人文主义;启蒙运动。(2分)
(3)理论、事例:马克思主义;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2分)
(4)制度、原因: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封建制度阻碍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5)因素: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革命。(2分)
【详解】(1)补充:牛顿;根据所学和科学先驱表格可知,牛顿编写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使物理学成为一科独立的科学,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新芽、事例:根据所学和思想先声“后来到了盛极将衰的时期,却又见老树根上,到处产生新芽儿了”可知,这是说,产生了人文主义,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伏尔泰宣传文艺思想,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3)理论、事例:根据所学和思想先声照片可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此理论影响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有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4)制度、原因:根据所学和制度先河可知,英国创立君主立宪制,而法国实行民主共和制;英法两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
(5)因素: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科学先驱体现的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思想先驱体现的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制度先河体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
16.(8分)论从史出。
材料:世界总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国家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17-19世纪的英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观点:17-19世纪的英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
论述(任意三点即可):政治方面: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权利法案》,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君主立宪制政体。经济方面: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理论成果方面: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等理论,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电能的利用提供了条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观点,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任意一点即可)科技成果方面: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史蒂芬森设计了蒸汽机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任意一点即可)
综上所述,英国在政治、经济、理论和科技方面领先当时的世界各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8分)
【详解】本题是小论文题,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围绕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紧扣观点,选择能够证明观点的典型史实,进行论述;论述可从政治、经济、科技角度进行,要做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要规范。
根据材料“17-19世纪的英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可知,可以概括出材料中的观点是17-19世纪的英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在欧洲,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权利法案》,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君主立宪制政体,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史蒂芬森设计了蒸汽机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在此期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等理论,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电能的利用提供了条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观点,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英国近代科学文化也进一步走向繁荣。综上所述,英国在政治、经济、理论和科技方面领先当时的世界各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
()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单元检测卷【A卷·提升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7世纪,法国巴黎街道上安装了几千盏需要人工点燃的街灯,“点灯人”成为新的职业。“点灯人”曾提灯点灯,照亮了巴黎300余年。“点灯人”后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主要是因为( )
巴黎街头的“点灯人”
A.启蒙运动驱散愚昧黑暗 B.现代工厂制度激化矛盾
C.工人阶级反抗剥削压迫 D.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2.19世纪中后期,美国、德国等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后,纷纷加入国际竞争,打破了英国一国独大的局面。这表明该时期( )
A.全球贸易发展迅速 B.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C.欧洲丧失优势地位 D.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3.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工厂企业经由纵向和横向两条途径实行联合和兼并,向巨型企业转化。这说明美国( )
A.生产和资本正日益集中 B.积极实施马歇尔计划
C.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4.如图是德国1871-1910年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重变化情况。由此可知,当时德国( )
A.贫富分化加剧 B.人口增长迅速 C.大众教育的普及 D.城市化进程加快
5.下表所示为英国某诗人于工业革命时期创作的诗歌,其内容反映了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 )
经牛顿水车的冲染,黑色的布料, 如黑色的花冠笼罩在各国之顶, 满目皆是无情工作的机器, 车轮不转,齿轮暴虐相迫, 此非伊甸美景。
A.人口增长问题 B.大众教育问题
C.环境污染与社会问题 D.城市发展与卫生问题
6.19世纪中期,为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英国5-14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855年的11%提高至1902年的近74%。法国5-14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850年的52%提升至1901年的86%。此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 )
A.推动大众教育普及 B.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壮大工人阶级队伍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下图反映了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
A.城市化进程加快 B.贫富分化逐渐加剧
C.生产力发展迅速 D.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8.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在各州设立了工业科学研究所,同时还以赠予土地的方式资助各州建立理工科大学。此举旨在( )
A.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 B.促进人口增长
C.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 D.缩小贫富差距
9.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这两部作品的共同之处是( )
A.抨击奴隶制度 B.讴歌工人运动
C.谴责殖民掠夺 D.反映社会现实
10.1687年,物理学家牛顿在其划时代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用大量数据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解释了一些貌似不相干的现象,比如潮汐运动是由月亮引起的。这一发现( )
A.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B.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C.丰富了人类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D.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11.历史课堂上,老师使用了下图,他应是在介绍( )
图 蹲踞式跳远的运动轨迹
A.牛顿的力学理论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物种研究 D.爱迪生发明电灯
12.下图是某历史课堂学习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 )
A.掌握科学的分类 B.认识科学的起源
C.了解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 D.理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第13题8分,第14题10分,第15题10分,第16题8分,共36分。
13.(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英国一直处在世界文明的边缘,被动跟随西欧文明的主体。但近代以后,英国迅速崛起,从一个偏远的岛国变为欧洲的强国,最后成为首屈一指的世界最强国。英国给现代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记,可以不夸张的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
材料二 英国从500年前开始崛起,就是因为它在许多关键时刻站在历史的前沿,创造了历史的未来……因此一个小小的国家领先了世界,引领了世界潮流。
材料三 世界现代化首先表现出巨大的共性,但现代化在世界各地又有不同---道路不同,经历不同,模式不同,这些都是现代化的特殊性。共性和特殊性都得到体现,从而使人们对现代化过程有完整地了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前后英国国际地位有哪些变化。(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英国“在许多关键时刻站在历史的前沿”。(4分)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谈谈我国应如何进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
14.(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莎士比亚(1564—1616年)是英国卓越的戏剧家,他创作了《哈姆雷特》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借助作品中的人物之口,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3》
材料二 18世纪,德国诞生了一位天才的作曲家——贝多芬(1770一1827年)。《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这首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它用全新的风格,表达了贝多芬对英雄的理解,是一部不朽之作。该曲原本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请求,为拿破仑而作的,但在发表时,贝多芬得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便愤怒地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
材料三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一1910年)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托尔斯泰在小说中一方面猛烈抨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托尔斯泰的小说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
(1)据材料一、二,指出莎士比亚和贝多芬的作品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思想主张。任选其中一部,举例说明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三,指出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创作的特点。(4分)
(3)综合三则材料,指出上述文学或艺术作品反映的时代发展趋势。(2分)
15.(10分)纵观世界风云,一场场变革顺应时代的呼唤,构成了一曲曲历史的交响,推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先驱】
人物 哥白尼(1473—1543) 哈维(1578—1657) (1643—1727)
主要成就 “日心说” 血液循环理论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主要影响 冲击了欧洲宗教固守的“地心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彻底否定教会推崇的“生命灵气”的说法,宣告生命科学新纪元的到来。
(1)结合上图示例和所学知识,将“ ”部分的人物、主要影响补充完整。(2分)
【思想先声】
大抵在初期,它(文艺复兴)的倾向是偏于复古的;后来到了盛极将衰的时期,却又见老树根上,到处产生新芽儿了。
——陈衡哲《西洋史》
正如国王路易十六所说:是伏尔泰灭亡了法国。当然,灭亡的不是法国,只是专制制度。
——王斯德主编,李宏图等著《世界通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新芽儿”的具体含义。伏尔泰是什么运动的代表人物?(2分)
(3)上图中所示的“两颗巨星”共同创立了哪一科学理论?在此理论影响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试举一例说明之。(2分)
【制度先河】
由于查理一世等守旧势力对新兴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阻挠……英国进行了光荣革命……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大大限制了君主权力,使英国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改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致使法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国王路易十六等势力的倒行逆施,引发了法国大革命,最终以人民广泛参与的彻底革命,确立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
——改编自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革命后分别确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两国革命的共同原因。(2分)
(5)综上,谈谈推动近代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因素。(2分)
16.(8分)论从史出。
材料 世界总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国家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17-19世纪的英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A卷·提升卷】(答案)2024-2025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速记·巧练(湖北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