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A卷·提升卷】(答案)2024-2025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速记·巧练(湖北专用)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单元检测卷【A卷·提升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1935—1938年美国政府部分法规的内容,这说明这一时期美国( )
《社会保障法》 提供工人退休金,但农场工人、妇女、黑人等被排除在外
《公平劳动标准法》 确定工人最低工资,但零售业、运输业等雇员被排除在外
A.确立灵活的劳工法律体系 B.国家干预维护社会阶级分化
C.工人权利得到有限的维护 D.调节劳资矛盾贯穿立法全程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提供工人退休金”“确定工人最低工资”等可知,这些法律法规都是在保障工人的权益,所以这一时期的工人权力受到一定维护,但一些群体被排除在外,体现了权利有限,说明工人权利得到有限的维护,C项正确;灵活的劳工法律体系不代表需要将一些群体排除在外,排除A项;材料中的法规都出现于罗斯福新政时期,但材料不体现国家干预,排除B项;劳资矛盾是劳动者与资本家的矛盾,材料信息与资本家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原来反对罗斯福任总统的著名记者赞道:只是“在一星期之内,对任何事任何人都失去信心的美国,重新信任政府和自己了”。许多原来不同意“新政”的人士,也写信或者发表言论,赞扬罗斯福取得的成绩。这表明“新政”( )
A.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B.取得了一定成效
C.改变了资本主义本质 D.根除了经济危机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让反对罗斯福“新政”的人都转变了对罗斯福及其新政的态度,表明罗斯福新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B项正确;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只是缓解了美国经济危机,没有根除,排除D项。故选B项。
3.下图是一幅名为《前往手术室》的漫画,画中罗斯福推着代表美国的“鹰”前往手术室,鹰身上盖着代表新政的“NRA(国家复兴署)”( )
A.自由放任政策有利国家发展 B.国家干预促进经济的复苏
C.采用计划经济帮助度过危机 D.罗斯福新政遭遇重大挫折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画中罗斯福推着代表美国的‘鹰’前往手术室,鹰身上盖着代表新政的‘NRA(国家复兴署)’”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来促进经济的复苏,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排除A项;采用计划经济帮助度过危机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排除D项。故选B项。
4.如图中,一辆小车缓缓地将美国拉出深渊,“小车”指代的事件( )
A.使美国陷入冷战的泥潭 B.使美国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
C.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D.使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上的数字1929-1933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美国正在爆发经济大危机,将美国从经济危机带出来的是事件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C项正确;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1942年,美国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使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事件是,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排除D项。故选C项。
5.如图显示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发展情况。该图反映的经济现象最终引发的政治现象是( )
A.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建立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C.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和猖獗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对内独裁专制,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道路,德国希特勒上台后,制造了“国会纵火案”、 毁灭进步书籍、掀起反犹狂潮,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日本军部发动政变,C项正确;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排除A项;一战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排除B项;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犹太裔画家亚瑟 史克是一位享誉国际的插画家,1933年在其漫画《撒旦的舞会》中首次出现希特勒的形象。该漫画旨在讽刺( )
A.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B.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C.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D.希特勒发动“闪电战”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1933年在其漫画《撒旦的舞会》中首次出现希特勒的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漫画在于讽刺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A项正确;1938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排除B项;1938年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排除C项;1939年希特勒发动“闪电战”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排除D项。故选A项。
7.1937年至1940年期间何凤山博士受国民政府委任,出任奥地利领事。这期间他为欧洲的犹太难发放了数千张签证。据统计,这一时期上海接纳了至少25000名犹太难民。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B.一战使欧洲社会动荡
C.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D.犹太人人口增长过快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37年至1940年期间何凤山博士受国民政府委任,出任奥地利领事。这期间他为欧洲的犹太难发放了数千张签证。据统计,这一时期上海接纳了至少25000名犹太难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至1940年期间,欧洲上空已战云密布,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纳粹德国肆虐横行,掀起反犹恶浪,A项正确;一战结束时间是1918年,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1937年至1940年期间,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因此中国成为世界强国说法错误,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德国法西斯建立后,实行的反犹政策,并不是因为犹太人人口增长过快,排除D项。故选A项。
8.下图是苏联画家库克雷尼克塞创作的漫画《片面的经济》,许多人用它来说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其实,这幅画是讽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化的作品,从原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三组文字,一是右腿上的“军事工业”,二是左腿上的“民用工业”,三是腹部上的“资本主义经济”。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漫画等艺术作品史料价值极其有限
B.运用史料应注意甄别,应多种史料相互印证
C.运用史料时应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D.研究者的立场身份不同,研究的角度也会不同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漫画《片面的经济》,许多人用它来说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其实,这幅画是讽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化的作品”可知,研究者的立场身份不同,研究的角度也会不同,D项正确;漫画等艺术作品属于“二手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同一漫画《片面的经济》研究者的立场身份不同,研究的角度也会不同,并非对史料的甄别,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同一漫画《片面的经济》研究者的立场身份不同,研究的角度也会不同,并非强调通过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9.1942年7月,某次战役前夕,斯大林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的名义颁发了第227号命令:“德国占领军正冲向……我们的领土大大缩小,……一步也不能撤!必须顽强坚守苏联每一寸领土,尽最大力量去保卫它,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次被称为‘二战转折点’的战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凡尔登战役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942年7月”1等信息和所学可知,942年7月—1943年2月初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获胜,此后苏军一反被动局面,展开对德军的全面进攻.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C项正确;莫斯科保卫战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极大的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抗击侵略的决心,排除A项;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开始于1944年6月6日,排除B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
10.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 )
A.列宁格勒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斯科战役发生在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期间,苏联军队保卫其首都莫斯科及其后反攻德军,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题干中“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可知时间是1941年;因此题干“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可知,这次战役是莫斯科保卫战,B项正确;列宁格勒战役发生于1941-1944年,把德军拖住在苏联的西北战场,与题干“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不符,排除A项;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于1942-194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柏林战役发生在194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像拥有魔力一般让苏联开始掌握局面 纳粹德国东部战线上的主动权自此永远失去 战争形势迫使德军开始从苏联撤出。”这说明斯大林格勒战役( )
A.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神话 B.使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C.彻底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D.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像拥有魔力一般让苏联开始掌握局面 纳粹德国东部战线上的主动权自此永远失去 战争形势迫使德军开始从苏联撤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项正确;莫斯科保卫战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轴心国集团的瓦解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因素,不仅仅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排除B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在东线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但并没有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排除C项。故选D项。
12.学校组织观看了图1、图2海报所示的两部电影,这有助于师生( )
A.知道南北战争的曲折历程 B.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 D.了解两极格局下的美苏争霸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二战期间的著名战役,伤亡惨烈,说明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C项正确;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是二战中的战役,排除B项;二战后美苏争霸,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第13题10分,第14题10分,第15题10分,第16题6分,共36分。
13.(10分)20世纪上半期,重大国际会议的召开,重绘了世界政治地图,确立了新的国际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图1到图2欧洲版图出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出现主要与哪一国际会议相关?(2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重要国际会议
会议名称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召开时间 1943年11月 1945年2月 1945年7月
与会国 中、美、英 美、英、苏 美、英、苏
主要内容 发表了《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家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以维持外蒙古现状等条件,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重申雅尔塔会议的精神,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收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登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表3中三次国际会议的共同点。有人认为,“雅尔塔会议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结合会议内容,对这一观点进行解释。(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20世纪上半期国际格局变动的主要因素。(2分)
【答案】(1)变化:奥匈帝国分裂;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民族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德国领土面积减少。会议:巴黎和会。(2分)
(2)共同点: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与会国主要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家;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解释: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家实行分区占领,苏联以维持外蒙古现状等条件,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这体现了大国为了自身利益,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6分)
(3)主要因素:战争(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会议(如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等)。(2分)
【详解】(1)变化:据材料一图1和图2可知欧洲版图出现的变化为奥匈帝国分裂;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民族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德国领土面积减少。会议:巴黎和会。
(2)共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均召开与二战期间,因此三次国际会议的共同点为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因此三次国际会议的共同点为与会国主要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根据材料三“发表了《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家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以维持外蒙古现状等条件,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重申雅尔塔会议的精神,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收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可知三次国际会议的共同点为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释:根据材料三“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家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以维持外蒙古现状等条件,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可知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家实行分区占领,苏联以维持外蒙古现状等条件,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这体现了美苏大国为了自身利益,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3)主要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一战和二战,因此可知影响20世纪上半期国际格局变动的主要因素为战争(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据材料一可知影响欧洲版图变化的是巴黎和会,根据材料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国际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可知影响20世纪上半期国际格局变动的主要因素为国际会议(如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等)。
1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社会自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来,它的基本矛盾和生产无政府状态到20世纪30年代初已发展到极端尖锐的程度。……一位洛杉矶银行家在横贯大陆的火车上说:“肯定会发生革命。农民将反叛、工人亦然。赤色分子或者法西斯分子将统治美国。”
材料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柯立芝繁荣中,1928年8月,胡佛说:今日的美国已经接近征服贫困的最后胜利,贫民救济院即将消失。大危机前夕,胡佛在总统就职演说中又声称,我对美国的前景没有担忧,前途光明、充满希望。话音落地不久,危机爆发。起初,胡佛竟盲目乐观,保证危机和失业将在60天内结束。这种判断致使政府反映迟钝,举措无力,延误了时机。……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商人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思想,认为政府不应当干预经济,政府的救济会损害美国人民的进取精神。甚至1932年失业者突破千万人大关时,胡佛在座仍然认为无需大规模干预,带到他们认识到危机严重已为时太晚、无可挽回。
----《大国历史》
材料三:“工人们仍然相信资本主义,……他们还不想投共产党的选票。”因此,要变革,只能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之内进行改革,也就是垄断资产阶级政府直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当时美国虽有极少数人提到美国需要一个墨索里尼,实行法西斯主义。但是,由于美国自建国以来具有较深厚的民主自由传统;经济基础较德、意、日等国雄厚,垄断资产阶级认为还不必孤注一掷;……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不像德意日垄断资产阶级那样迫切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等等,大多数人还不能接受法西斯式的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独裁干预。这样,就只能在保存资产阶级民主的前提下,舍弃自由放任政策,由国家直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局部改变生产关系。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事件。(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导致美国经济危机严重的因素。(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美国实行“新政”的原因。(4分)
【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
(2)胡佛个人的错误判断;政府的应对不当(举措无力);学者和资产阶级坚持错误的经济思想。(4分)
(3)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工人及垄断资产阶级仍对资本主义充满信心;美国雄厚的民主传统;雄厚的经济基础;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该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多数美国人不接受法西斯式国家的独裁统治(4分)
【详解】(1)历史事件:据材料“美国社会自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来,它的基本矛盾和生产无政府状态到20世纪30年代初已发展到极端尖锐的程度”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2)因素:据材料“大危机前夕,胡佛在总统就职演说中又声称,我对美国的前景没有担忧,前途光明、充满希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胡佛个人的错误判断;据材料“这种判断致使政府反映迟钝,举措无力,延误了时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政府的应对不当(举措无力);据材料“……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商人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思想,认为政府不应当干预经济,政府的救济会损害美国人民的进取精神”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学者和资产阶级坚持错误的经济思想。(任意两点即可)
(3)原因:据材料“工人们仍然相信资本主义,……他们还不想投共产党的选票”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工人及垄断资产阶级仍对资本主义充满信心;据材料“但是,由于美国自建国以来具有较深厚的民主自由传统;经济基础较德、意、日等国雄厚,垄断资产阶级认为还不必孤注一掷”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雄厚的民主传统;雄厚的经济基础;据材料“……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不像德意日垄断资产阶级那样迫切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等等,大多数人还不能接受法西斯式的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独裁干预”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该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多数美国人不接受法西斯式国家的独裁统治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化工、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77.4%。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副图中内容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指出导致这些变化的历史事件。(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并说明其主要原因。(4分)
(3)综上所述,你从美苏经济发展中得到什么认识?(2分)
【答案】(1)趋势: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美国失业人数下降。
事件:罗斯福新政。(4分)
(2)成就: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
原因: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4分)
(3)体制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经济政策的调整要符合本国国情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分)
【详解】(1)变化趋势:根据材料“1933--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可知,1933--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据材料“美国失业人数柱状图”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失业人数呈现下降趋势。
历史事件:根据所学可知,实施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导致这些变化的历史事件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2) 成就:根据材料“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化工、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77.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
原因:据材料“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化工、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77.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3)认识: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和苏联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都推动了两国经济发展,得出体制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罗斯福新政和苏联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都是依据本国国情实施的政策,得出政策的调整要符合本国国情等。
16.(6分)根据下面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答案】题目:改革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方式/适合国情的改革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正文:经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社会矛盾加剧,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这一改革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面对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综上所述,改革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方式(或适合国情的改革能够推动社会发展)。(6分)
【详解】短文:本题是开放式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首先,根据材料“蓝鹰标志”及结合所学可知是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根据材料“1921年的苏维埃俄国”及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综合两幅图片信息可以拟定论点为改革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方式,或者适合国情的改革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然后,结合所学从相关知识来论述,例如:结合所学从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前的政治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积极性和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前的经济危机恶化、新政实施后社会经济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深远影响等方面来论述。最后,归纳总结。例如:题目:改革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方式/适合国情的改革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正文:经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社会矛盾加剧,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这一改革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面对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综上所述,改革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方式(或适合国情的改革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单元检测卷【A卷·提升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1935—1938年美国政府部分法规的内容,这说明这一时期美国( )
《社会保障法》 提供工人退休金,但农场工人、妇女、黑人等被排除在外
《公平劳动标准法》 确定工人最低工资,但零售业、运输业等雇员被排除在外
A.确立灵活的劳工法律体系 B.国家干预维护社会阶级分化
C.工人权利得到有限的维护 D.调节劳资矛盾贯穿立法全程
2.原来反对罗斯福任总统的著名记者赞道:只是“在一星期之内,对任何事任何人都失去信心的美国,重新信任政府和自己了”。许多原来不同意“新政”的人士,也写信或者发表言论,赞扬罗斯福取得的成绩。这表明“新政”( )
A.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B.取得了一定成效
C.改变了资本主义本质 D.根除了经济危机
3.下图是一幅名为《前往手术室》的漫画,画中罗斯福推着代表美国的“鹰”前往手术室,鹰身上盖着代表新政的“NRA(国家复兴署)”( )
A.自由放任政策有利国家发展 B.国家干预促进经济的复苏
C.采用计划经济帮助度过危机 D.罗斯福新政遭遇重大挫折
4.如图中,一辆小车缓缓地将美国拉出深渊,“小车”指代的事件( )
A.使美国陷入冷战的泥潭 B.使美国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
C.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D.使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5.如图显示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发展情况。该图反映的经济现象最终引发的政治现象是( )
A.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建立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C.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和猖獗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6.犹太裔画家亚瑟 史克是一位享誉国际的插画家,1933年在其漫画《撒旦的舞会》中首次出现希特勒的形象。该漫画旨在讽刺( )
A.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B.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C.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D.希特勒发动“闪电战”
7.1937年至1940年期间何凤山博士受国民政府委任,出任奥地利领事。这期间他为欧洲的犹太难发放了数千张签证。据统计,这一时期上海接纳了至少25000名犹太难民。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B.一战使欧洲社会动荡
C.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D.犹太人人口增长过快
8.下图是苏联画家库克雷尼克塞创作的漫画《片面的经济》,许多人用它来说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其实,这幅画是讽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化的作品,从原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三组文字,一是右腿上的“军事工业”,二是左腿上的“民用工业”,三是腹部上的“资本主义经济”。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漫画等艺术作品史料价值极其有限
B.运用史料应注意甄别,应多种史料相互印证
C.运用史料时应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D.研究者的立场身份不同,研究的角度也会不同
9.1942年7月,某次战役前夕,斯大林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的名义颁发了第227号命令:“德国占领军正冲向……我们的领土大大缩小,……一步也不能撤!必须顽强坚守苏联每一寸领土,尽最大力量去保卫它,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次被称为‘二战转折点’的战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凡尔登战役
10.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 )
A.列宁格勒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11.“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像拥有魔力一般让苏联开始掌握局面 纳粹德国东部战线上的主动权自此永远失去 战争形势迫使德军开始从苏联撤出。”这说明斯大林格勒战役( )
A.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神话 B.使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C.彻底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D.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12.学校组织观看了图1、图2海报所示的两部电影,这有助于师生( )
A.知道南北战争的曲折历程 B.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 D.了解两极格局下的美苏争霸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第13题10分,第14题10分,第15题10分,第16题6分,共36分。
13.(10分)20世纪上半期,重大国际会议的召开,重绘了世界政治地图,确立了新的国际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图1到图2欧洲版图出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出现主要与哪一国际会议相关?(2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重要国际会议
会议名称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召开时间 1943年11月 1945年2月 1945年7月
与会国 中、美、英 美、英、苏 美、英、苏
主要内容 发表了《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家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以维持外蒙古现状等条件,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重申雅尔塔会议的精神,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收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登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表3中三次国际会议的共同点。有人认为,“雅尔塔会议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结合会议内容,对这一观点进行解释。(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20世纪上半期国际格局变动的主要因素。(2分)
1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社会自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来,它的基本矛盾和生产无政府状态到20世纪30年代初已发展到极端尖锐的程度。……一位洛杉矶银行家在横贯大陆的火车上说:“肯定会发生革命。农民将反叛、工人亦然。赤色分子或者法西斯分子将统治美国。”
材料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柯立芝繁荣中,1928年8月,胡佛说:今日的美国已经接近征服贫困的最后胜利,贫民救济院即将消失。大危机前夕,胡佛在总统就职演说中又声称,我对美国的前景没有担忧,前途光明、充满希望。话音落地不久,危机爆发。起初,胡佛竟盲目乐观,保证危机和失业将在60天内结束。这种判断致使政府反映迟钝,举措无力,延误了时机。……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商人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思想,认为政府不应当干预经济,政府的救济会损害美国人民的进取精神。甚至1932年失业者突破千万人大关时,胡佛在座仍然认为无需大规模干预,带到他们认识到危机严重已为时太晚、无可挽回。
----《大国历史》
材料三:“工人们仍然相信资本主义,……他们还不想投共产党的选票。”因此,要变革,只能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之内进行改革,也就是垄断资产阶级政府直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当时美国虽有极少数人提到美国需要一个墨索里尼,实行法西斯主义。但是,由于美国自建国以来具有较深厚的民主自由传统;经济基础较德、意、日等国雄厚,垄断资产阶级认为还不必孤注一掷;……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不像德意日垄断资产阶级那样迫切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等等,大多数人还不能接受法西斯式的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独裁干预。这样,就只能在保存资产阶级民主的前提下,舍弃自由放任政策,由国家直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局部改变生产关系。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事件。(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导致美国经济危机严重的因素。(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美国实行“新政”的原因。(4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化工、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77.4%。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副图中内容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指出导致这些变化的历史事件。(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并说明其主要原因。(4分)
(3)综上所述,你从美苏经济发展中得到什么认识?(2分)
16.(6分)根据下面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A卷·提升卷】(答案)2024-2025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速记·巧练(湖北专用)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