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期中考试模拟卷01
【统编版2024七上历史精彩课堂(阶段测试)】
[测试范围:第1~10课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表两则资料可用来说明 ( )
地点:云南元谋县 出土文物:粗糙的石器 史证价值: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出土文物:头盖骨化石、牙齿化石 史证价值: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A.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 B.考古发掘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C.中国是原始人类的唯一起源地 D.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
2.以下四位同学关于这三幅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王: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它适应了南方的气候特点
B.小李:图二是人面鱼纹陶盆,它反映了河姆渡居民的审美意识
C.小刘:图三说明当地的原始人类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小赵:三幅图片都反映了半坡人的生活状况,他们主要种植水稻
3.据考古发现,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形制从山西到广东都有出土。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
A.中原文化向长江流域扩展 B.中华文化自古一统
C.长江流域文化向岭南传播 D.南北文化存在交流
4.山西省陶寺村已发掘1300余座墓葬,有的大型墓随葬品丰富精致,有鼍鼓、特磬、彩绘龙盘等重要礼器;而占墓葬总数90%的小墓,死者身无长物,应是社会的平民阶层。这些现象反映出 ( )
A.社会的贫富分化已经很明显 B.山西已经出现早期的国家
C.长江流域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D.陶寺村先民崇尚祭祀文化
5.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以上报纸得名有关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6.《尚书·牧誓》记载:“时甲子昧爽(黎明),王朝(清晨)至于商郊牧野,乃誓。”1976年在陕西出土了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利簋,上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由此可知 ( )
A.《尚书》是记事真实可信的史籍 B.《尚书》与青铜器利簋产生于同一时期
C.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需互补互证 D.利簋铭文提升了《尚书》记载的可信度
7.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 )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青铜铲 D.铁农具
8.【历史解释】“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战国时期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C.兼并战争,社会变革 D.统一中国,中央集权
9.战国时,秦国工匠们充分利用自然特点,合理安排引水、泄洪、排沙、岁修等工作,使都江堰成为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一座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主要体现了 ( )
A.铁器的推广应用 B.秦国国力的强大
C.商鞅变法的影响 D.劳动人民的智慧
1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下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与这一理念相近的是 ( )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1.适合下面所示三张图片的主题是 (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C.分封诸侯巩固统治 D.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12.下图是小历同学用于大单元学习的时空定位,它最适合用于研究 ( )
A.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B.中国古代社会转型
C.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D.春秋战国社会动荡
13.图一到图二的演变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
A.中央权力由弱变强 B.统治者权力逐渐衰落
C.地方权力不断扩大 D.等级观念逐渐消失
14.诗歌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变迁。右侧诗歌给我们讲述的史实是 ( )
A.大禹治水
B.兴修都江堰
C.开凿灵渠
D.修驰道
15.某校同学们在学习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最有可能听到的典故是 ( )
A.纸上谈兵、完璧归赵 B.卧薪尝胆、退避三舍
C.东施效颦、破釜沉舟 D.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0分)七年级学生以“文明的起源和演进”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旧石器时代】
材料一 材料二 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动物化石最多,有剑齿虎、棕熊、洞熊、中国鬣狗、狼、豺豹、猎豹等17种食肉动物化石,还有非食肉动物如猴子、肿骨鹿、葛氏斑鹿的化石,以及三门马、燕山犀、羊、河狸等动物化石。
(1)据材料一,说说北京人使用的是什么工具。依据材料二,判断北京人是群居还是独居,并说出你判断的理由。(6分)
【新石器时代】
(2)图一中粟和图二中干栏式建筑的出现反映了什么信息 图二建筑有何优点 (4分)
【部落联盟时代】
材料三 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让下属发明文字、算盘和制作音律等。
材料四
(3)材料四的考古发掘印证了材料三传说中的哪些内容 (6分)
(4)根据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述远古传说、考古发掘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4分)
17.(17分)聚焦战国时期,感悟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火纷飞
材料二 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墨家 A
儒家 孟子、荀子
B 庄子
法家 C
材料三 毋庸置疑,促成战国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的,不只是工商食官制度(周朝的官营手工业制度)的瓦解。战国时期农林牧副渔生产的飞跃发展及其产品的商品化,客观上要求手工业生产也随之迅速发展并使其产品商业化,以适应生产和交换的需要,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1)写出材料一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名称。图中哪国通过变法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主持这次变法的是哪一人物 (5分)
(2)请将材料二表格信息填写完整,并描述这一局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6分)
18.(18分)“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但它只有十几年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开展了一次以“秦帝国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金戈铸秦骨】
(1)第一组同学梳理了秦帝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根据提示,在方框A、B、C、D处填上对应内容。(4分)
【垂辉映千春】
(2)第二组同学整理了秦帝国发展过程中部分重要变革的笔记,请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4分)
变革 内容(部分)
商鞅变法 政治 ①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经济 ② (与富国目的联系最直接措施)
秦始皇巩固统一 经济 统一货币为③
文化 统一文字为④
【大略驾群才】
(3)第三组同学绘制了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请你写出图中A处官职的职责、B处的名称。从示意图中可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6分)
【兴衰家国情】
(4)第四组同学展示了下面两组图片。哪组图片为我们研究秦的暴政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秦帝国的兴衰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4分)
A组:
B组: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七上历史期中考试模拟卷01
【统编版2024七上历史精彩课堂(阶段测试)】
[测试范围:第1~10课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表两则资料可用来说明 ( )
地点:云南元谋县 出土文物:粗糙的石器 史证价值: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出土文物:头盖骨化石、牙齿化石 史证价值: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A.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 B.考古发掘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C.中国是原始人类的唯一起源地 D.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
1.B
2.以下四位同学关于这三幅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王: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它适应了南方的气候特点
B.小李:图二是人面鱼纹陶盆,它反映了河姆渡居民的审美意识
C.小刘:图三说明当地的原始人类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小赵:三幅图片都反映了半坡人的生活状况,他们主要种植水稻
2.C
3.据考古发现,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形制从山西到广东都有出土。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
A.中原文化向长江流域扩展 B.中华文化自古一统
C.长江流域文化向岭南传播 D.南北文化存在交流
3.D
4.山西省陶寺村已发掘1300余座墓葬,有的大型墓随葬品丰富精致,有鼍鼓、特磬、彩绘龙盘等重要礼器;而占墓葬总数90%的小墓,死者身无长物,应是社会的平民阶层。这些现象反映出 ( )
A.社会的贫富分化已经很明显 B.山西已经出现早期的国家
C.长江流域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D.陶寺村先民崇尚祭祀文化
4.A
5.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以上报纸得名有关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5.A
6.《尚书·牧誓》记载:“时甲子昧爽(黎明),王朝(清晨)至于商郊牧野,乃誓。”1976年在陕西出土了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利簋,上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由此可知 ( )
A.《尚书》是记事真实可信的史籍 B.《尚书》与青铜器利簋产生于同一时期
C.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需互补互证 D.利簋铭文提升了《尚书》记载的可信度
6.D
[解析] 材料强调用出土实物来印证历史著述的内容。故选D。
7.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 )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青铜铲 D.铁农具
7.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D正确;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劳动工具,排除A;骨耜出现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排除B;青铜铲集中在夏、商、西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产物,排除C。故选D。
8.【历史解释】“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战国时期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C.兼并战争,社会变革 D.统一中国,中央集权
8.C
9.战国时,秦国工匠们充分利用自然特点,合理安排引水、泄洪、排沙、岁修等工作,使都江堰成为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一座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主要体现了 ( )
A.铁器的推广应用 B.秦国国力的强大
C.商鞅变法的影响 D.劳动人民的智慧
9.D
1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下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与这一理念相近的是 ( )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0.B
11.适合下面所示三张图片的主题是 (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C.分封诸侯巩固统治 D.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11.A
12.下图是小历同学用于大单元学习的时空定位,它最适合用于研究 ( )
A.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B.中国古代社会转型
C.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D.春秋战国社会动荡
12.B
[解析] 根据图片及所学可知,西周灭亡后,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与变革,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因此它最适合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转型。B项正确。
13.图一到图二的演变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
A.中央权力由弱变强 B.统治者权力逐渐衰落
C.地方权力不断扩大 D.等级观念逐渐消失
13.A
[解析] 图一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使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图二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是公元前221年嬴政(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创立的,它的基本特征是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权力从地方向中央集中。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的演变反映的历史趋势是中央权力由弱变强。
14.诗歌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变迁。右侧诗歌给我们讲述的史实是 ( )
A.大禹治水
B.兴修都江堰
C.开凿灵渠
D.修驰道
14.C
15.某校同学们在学习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最有可能听到的典故是 ( )
A.纸上谈兵、完璧归赵 B.卧薪尝胆、退避三舍
C.东施效颦、破釜沉舟 D.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5.D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0分)七年级学生以“文明的起源和演进”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旧石器时代】
材料一 材料二 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动物化石最多,有剑齿虎、棕熊、洞熊、中国鬣狗、狼、豺豹、猎豹等17种食肉动物化石,还有非食肉动物如猴子、肿骨鹿、葛氏斑鹿的化石,以及三门马、燕山犀、羊、河狸等动物化石。
(1)据材料一,说说北京人使用的是什么工具。依据材料二,判断北京人是群居还是独居,并说出你判断的理由。(6分)
16.(1)打制石器。群居。理由:周口店遗址出土了众多的动物化石,个人无法猎取这么多动物;北京人生活时期野兽众多,环境恶劣,个人无法独立生存。
【新石器时代】
(2)图一中粟和图二中干栏式建筑的出现反映了什么信息 图二建筑有何优点 (4分)
(2)出现原始农业,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可以防水、防潮,便于通风、散热,防虫蛇侵扰等。
【部落联盟时代】
材料三 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让下属发明文字、算盘和制作音律等。
材料四
(3)材料四的考古发掘印证了材料三传说中的哪些内容 (6分)
(3)图三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说明当时人们以船为交通工具,印证了能制造船只;图四甘肃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铜刀,说明当时人们已经使用铜器,印证了会炼铜;图五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原始音乐,印证了会制作音律。
(4)根据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述远古传说、考古发掘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4分)
(4)远古传说是对远古时期历史的夸张和虚构,也包含了一定的历史事实,有一些已被考古发掘所印证。
17.(17分)聚焦战国时期,感悟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火纷飞
材料二 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墨家 A
儒家 孟子、荀子
B 庄子
法家 C
材料三 毋庸置疑,促成战国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的,不只是工商食官制度(周朝的官营手工业制度)的瓦解。战国时期农林牧副渔生产的飞跃发展及其产品的商品化,客观上要求手工业生产也随之迅速发展并使其产品商业化,以适应生产和交换的需要,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1)写出材料一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名称。图中哪国通过变法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主持这次变法的是哪一人物 (5分)
17.(1)①燕;②齐;③楚。秦国。商鞅。
(2)请将材料二表格信息填写完整,并描述这一局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A.墨子;B.道家;C.韩非。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6分)
(3)农业发展促进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手工业产品的增加促使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商业活动活跃也会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18.(18分)“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但它只有十几年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开展了一次以“秦帝国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金戈铸秦骨】
(1)第一组同学梳理了秦帝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根据提示,在方框A、B、C、D处填上对应内容。(4分)
18.(1)A.前356年
B.秦朝建立
C.陈胜、吴广起义
D.前207年
【垂辉映千春】
(2)第二组同学整理了秦帝国发展过程中部分重要变革的笔记,请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4分)
变革 内容(部分)
商鞅变法 政治 ①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经济 ② (与富国目的联系最直接措施)
秦始皇巩固统一 经济 统一货币为③
文化 统一文字为④
(2)①确立县制
②鼓励耕织
③圆形方孔半两钱
④小篆
【大略驾群才】
(3)第三组同学绘制了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请你写出图中A处官职的职责、B处的名称。从示意图中可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6分)
(3)A.掌管监察
B.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兴衰家国情】
(4)第四组同学展示了下面两组图片。哪组图片为我们研究秦的暴政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秦帝国的兴衰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4分)
A组:
B组:
(4)A组。得民心者得天下;要施行仁政,关注民生。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2025年度七上历史期中考试模拟卷 02【统编版2024七上历史精彩课堂(阶段测试)】(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