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专题八 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与科技文化的变迁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答案)

专题八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与科技文化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024·安徽宣城二模)鸦片战争前后边疆史地学盛极一时。代表人物魏源先后著成《圣武记》《海国图志》《元史新编》,主张将边疆的防卫、开发建设同解决国家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摆脱了传统地理学的藩篱。魏源的学术研究(  )
A.体现出忧患时局的精神内涵
B.超越了经世致用的研学范式
C.突破了传统华夷观念的窠臼
D.全面引入近代西方史地理论
2.(2024·湖北武汉二模)1915年,陈独秀强调“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1920年,他又说:“我们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并且用劳动专政的制度,拥护劳动者的政权,建设劳动者的国家”。这一变化表明陈独秀(  )
A.转换了观察社会的视角
B.受到民主共和理念影响
C.认识到工人力量的强大
D.找到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3.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在对教育改革实施规划和监督时,时刻不忘贯彻“中体西用”思想,并将其具体细化为“忠君”“尊孔”“尚公”等教育宗旨。清政府的这些做法(  )
A.意在恢复传统的纲常伦理
B.构建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C.注重控制民众的精神意志
D.违背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潮流
4.(2024·天津和平区一模)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这一诏令内容的实施(  )
A.标志着科举制走到了尽头
B.有助于人才培养思想的解放
C.使近代教育体制得以建立
D.使统治者放弃中体西用思想
5.(2024·广东韶关二模)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1905年同盟会评议员朱执信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活动;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B.马克思主义受到各阶级的认同
C.中国救亡图存指导思想的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发展期
6.(2024·辽宁鞍山·二模)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城市同时举行的“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民主青年进行曲》、《团结起来到明天》、《陕北牧歌》、《辽远的乡村》等20部故事片和《中国人民大团结》等6部新闻纪录片。这(  )
A.深受对外关系政策的影响
B.体现社会主义新时代风貌
C.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D.得益于双百方针的贯彻
7.(2024·山东一模收官卷)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了左联等文化组织,并创造出一些代表性文艺作品(见表)。此举旨在(  )
作品 主要内容
小说《子夜》 实业家吴荪甫在美资支持的赵伯韬挤压下最终破产
影片《渔光曲》 渔民徐福被渔霸何仁斋逼死后,徐家子弟生活艰难
影片《风云儿女》 诗人辛白华因挚友牺牲而走上抗战道路
A.丰富民众文化生活 B.创建民族统一战线
C.推动革命政治斗争 D.转变革命斗争策略
8.(2024·辽宁模拟预测)1948年9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首次用“人民民主专政”代替“工农民主专政”。他说:“我们政权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但不仅仅是工农,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转变(  )
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B.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C.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任务完成
D.纠正了右倾错误的影响
9.(2024·长沙模拟)进入新时期后,邓小平多次指出“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定要坚决执行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反对文艺上的“一切向钱看”,反对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强调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些观点(  )
A.是对“双百”方针的拓展深化
B.指导了国企的经济体制改革
C.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
D.强调了文艺领域的市场规则
10.(2024·浙江校联考模拟)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该会议(  )
A.直接推动科技体制改革
B.标志着党工作重心转移
C.推动科技政策拨乱反正
D.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11.(2024·山东临沂二模)1980年,广东肇庆农民陈志雄跨队承包鱼塘,雇用了几名雇工,其做法引发了全国的关注。1981年,《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的文章,并开辟《怎样看待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专栏,一共刊登了21篇来信和讨论文章。关于此事件的讨论(  )
A.促进了改革意识的发展
B.推动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局面出现
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正走向深入
12.(2024·天津红桥一模)1964年,袁隆平率先通过“三系法”途径培育杂交水稻;1976年,杂交水稻种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此后,超级杂交水稻研究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表明(  )
A.理论突破与实践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迅速推广
C.农村生产关系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13.(2024·沈阳三模)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人类一直在逐梦星辰,当前太空全球经济达万亿美元,商业航天从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卫星,拓展到载人航天、空间探测等多个领域。这表明(  )
A.现代科技各领域相互渗透
B.商业航天威胁国家航天安全
C.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
D.现代科技孕育经济新增长点
14.(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大思想理论成果共同的特点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与时代发展同进步
C.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D.谋求实现民族独立
15.(2024·菏泽模拟)《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显示,过去十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工智能下一个十年将在强化学习、知识图谱、智能机器人等方向重点发展。这反映出我国(  )
A.人工智能应用广泛 B.科教兴国成效显著
C.高等教育世界一流 D.对外开放纵深发展
二、非选择题
16.(2024·山东济南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为清末《星期画报》第二期(1906年8月)刊发的《女学传习所开学》。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描绘的女学传习所开学情形加以阐释。
17.(2024·潍坊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独秀的青年观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道路选择难题,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力求破旧立新,并呼吁青年要实现自我变革。
◆身心观念变革
传统意义上的文弱书生不能承担时代大任,“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力能胜者,体之强者也”。青年必须以“利刃断铁,快刀理麻”之身手,将陈腐朽败思想清除出脑,培养健全思想,以适于今世之争存。
◆人生观变革
近代青年生逢变时,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其人生目标便需要从为官谋利的腐朽思想中脱离出来。“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新人格,以新国家,以新社会,以新家庭,以新民族,必迨民族更新”。
◆成长目标变革
面对近代中国的“变”,当代中国的新青年应该有六个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摘编自马舒、姜尚汝《近代青年
自我变革的三重维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陈独秀青年观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专题八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与科技文化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024·安徽宣城二模)鸦片战争前后边疆史地学盛极一时。代表人物魏源先后著成《圣武记》《海国图志》《元史新编》,主张将边疆的防卫、开发建设同解决国家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摆脱了传统地理学的藩篱。魏源的学术研究(  )
A.体现出忧患时局的精神内涵
B.超越了经世致用的研学范式
C.突破了传统华夷观念的窠臼
D.全面引入近代西方史地理论
A [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这符合题干的主旨,但魏源的学术研究未能体现超越了经世致用的研学范式,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是否突破“传统华夷”观念,排除C项;“全面”的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
2.(2024·湖北武汉二模)1915年,陈独秀强调“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1920年,他又说:“我们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并且用劳动专政的制度,拥护劳动者的政权,建设劳动者的国家”。这一变化表明陈独秀(  )
A.转换了观察社会的视角
B.受到民主共和理念影响
C.认识到工人力量的强大
D.找到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A [材料未涉及民主共和理念的内容,B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材料并不是强调工人力量的强大,C项与主旨不符,排除;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民主革命的新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排除D项。]
3.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在对教育改革实施规划和监督时,时刻不忘贯彻“中体西用”思想,并将其具体细化为“忠君”“尊孔”“尚公”等教育宗旨。清政府的这些做法(  )
A.意在恢复传统的纲常伦理
B.构建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C.注重控制民众的精神意志
D.违背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潮流
C [由材料中“时刻不忘贯彻‘中体西用’思想”“忠君”“尊孔”等信息可知,清政府特别重视在新学教育中对传统纲常伦理,即所谓“中体”的强调,这说明清政府注重控制民众的精神意志,从而维护自身统治,C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说法过于夸大,排除;“中体西用”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近代化,排除D项。]
4.(2024·天津和平区一模)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这一诏令内容的实施(  )
A.标志着科举制走到了尽头
B.有助于人才培养思想的解放
C.使近代教育体制得以建立
D.使统治者放弃中体西用思想
B [据材料可知,百日维新时期,光绪皇帝下诏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改革,各级科举考试改试策论,不再考查《四书》,这一诏令内容的实施影响教育发展,有助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故选B项。]
5.(2024·广东韶关二模)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1905年同盟会评议员朱执信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活动;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B.马克思主义受到各阶级的认同
C.中国救亡图存指导思想的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发展期
A [据材料可知,1902年至1919年,先进国人通过著述的形式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马克思主义受到各阶级的认同”,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中国救亡图存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
6.(2024·辽宁鞍山·二模)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城市同时举行的“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民主青年进行曲》、《团结起来到明天》、《陕北牧歌》、《辽远的乡村》等20部故事片和《中国人民大团结》等6部新闻纪录片。这(  )
A.深受对外关系政策的影响
B.体现社会主义新时代风貌
C.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D.得益于双百方针的贯彻
C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览的作品来看,题材丰富,更能满足不同民众的精神需求,从而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C项正确;展览的影片未涉及中国与外国交往的内容,不能反映受到对外政策的影响,排除A项;此时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4·山东一模收官卷)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了左联等文化组织,并创造出一些代表性文艺作品(见表)。此举旨在(  )
作品 主要内容
小说《子夜》 实业家吴荪甫在美资支持的赵伯韬挤压下最终破产
影片《渔光曲》 渔民徐福被渔霸何仁斋逼死后,徐家子弟生活艰难
影片《风云儿女》 诗人辛白华因挚友牺牲而走上抗战道路
A.丰富民众文化生活 B.创建民族统一战线
C.推动革命政治斗争 D.转变革命斗争策略
C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左联等文化组织,作品内容反映了美国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挤压、阶级压迫重、知识分子进行抗战等信息,目的是推动反外国侵略和本国阶级压迫的斗争,C项正确;据材料信息可知主要目的是进行革命政治斗争,而不是丰富民众文化生活,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7年正式形成,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涉及到的是斗争目标,反侵略反阶级压迫,未涉及革命斗争策略,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4·辽宁模拟预测)1948年9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首次用“人民民主专政”代替“工农民主专政”。他说:“我们政权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但不仅仅是工农,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转变(  )
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B.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C.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任务完成
D.纠正了右倾错误的影响
B [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为享有民主的对象不仅包括工农,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发展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任务完成的标志是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排除C项;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9.(2024·长沙模拟)进入新时期后,邓小平多次指出“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定要坚决执行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反对文艺上的“一切向钱看”,反对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强调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些观点(  )
A.是对“双百”方针的拓展深化
B.指导了国企的经济体制改革
C.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
D.强调了文艺领域的市场规则
A [邓小平提出的观点既有对“双百”方针本质特征的强调,又有对改革开放初期文艺领域某些不良倾向做出的针对性指导,所以这些观点是对“双百”方针的拓展深化,A项正确;材料是关于思想文化方面的,不是经济方面的,排除B项;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材料中的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内容,不是核心内容,排除C项;据材料“反对文艺上的‘一切向钱看’”体现了反对“文艺领域的市场规则”,排除D项。]
10.(2024·浙江校联考模拟)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该会议(  )
A.直接推动科技体制改革
B.标志着党工作重心转移
C.推动科技政策拨乱反正
D.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C [邓小平强调了科学的重要性,结合时间可知这有助于推动科技政策的拨乱反正,C项正确;A项错在“直接”,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排除B项;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排除D项。]
11.(2024·山东临沂二模)1980年,广东肇庆农民陈志雄跨队承包鱼塘,雇用了几名雇工,其做法引发了全国的关注。1981年,《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的文章,并开辟《怎样看待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专栏,一共刊登了21篇来信和讨论文章。关于此事件的讨论(  )
A.促进了改革意识的发展
B.推动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局面出现
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正走向深入
A [据材料“1981年,《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的文章,并开辟《怎样看待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专栏”可以看出,农民承包鱼塘,雇用雇工引起了全国的关注,《人民日报》也为其开辟专栏进行宣传,这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改革意识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促进改革意识,并未提及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局面的出现,排除B项;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C项;当时我国才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属于起步阶段,并未深入,排除D项。]
12.(2024·天津红桥一模)1964年,袁隆平率先通过“三系法”途径培育杂交水稻;1976年,杂交水稻种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此后,超级杂交水稻研究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表明(  )
A.理论突破与实践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迅速推广
C.农村生产关系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A [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转变,而且时间也不符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是在1978年以后,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不相符,排除C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时间不符,排除D项。]
13.(2024·沈阳三模)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人类一直在逐梦星辰,当前太空全球经济达万亿美元,商业航天从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卫星,拓展到载人航天、空间探测等多个领域。这表明(  )
A.现代科技各领域相互渗透
B.商业航天威胁国家航天安全
C.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
D.现代科技孕育经济新增长点
D [据材料可以看出,当今太空全球经济总额较高,发展多个领域的商业航天可能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D项正确;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现代科技各领域相互渗透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商业航天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排除C项。]
14.(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大思想理论成果共同的特点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与时代发展同进步
C.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D.谋求实现民族独立
B [这四大理论成果均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的是与时俱进,B项正确。A是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C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D是毛泽东思想的特征,排除。]
15.(2024·菏泽模拟)《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显示,过去十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工智能下一个十年将在强化学习、知识图谱、智能机器人等方向重点发展。这反映出我国(  )
A.人工智能应用广泛 B.科教兴国成效显著
C.高等教育世界一流 D.对外开放纵深发展
B [根据材料所述,过去十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并在下一个十年将在强化学习、知识图谱、智能机器人等方向重点发展,中国人工智能的科技成就离不开高等教育的人才的培养,表明了我国科教兴国成效显著,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我国人工智能是否应用广泛,排除A项;我国高等教育不是世界一流,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对外开放的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6.(2024·山东济南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为清末《星期画报》第二期(1906年8月)刊发的《女学传习所开学》。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描绘的女学传习所开学情形加以阐释。
解析 首先,根据材料提取信息,根据材料“清末《星期画报》第二期(1906年8月)刊发的《女学传习所开学》”可提取1906年、女学传习所开学等信息;根据画中文字,可提取西式房屋、门口挂龙旗、来宾五百多人、两江总督等高官在内、端大人的演讲等信息。其次,对画报描绘的女学传习所开学情形进行详细的解释,可以从女学传习所开学的时代背景、女学传习所开学情形的认识、女学传习所开学的评价等角度作答。
答案 信息提取:1906年、女学传习所开学、西式房屋、门口挂龙旗、来宾五百多人、两江总督等高官在内、端大人的演讲等。
阐释: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维新变法运动推动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清政府对兴办女学的重视(或:清末新政的实施);近代新式学堂建立的影响等。
女学传习所盛大开学、西式房屋、端大人倡言美国等西洋女学文明,以及门口挂龙旗、端大人强调作皇太后的学生等两个层面的信息,反映了中国传统教育在进一步转轨的过程中,既吸纳西方先进教育思想,又固守传统的政治体制和纲常观念。
女学传习所开学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新旧递嬗的时代特点;有助于提高女子的整体素质,促进中国传统教育的近代化;但在当时也不可避免要束缚于保守的体制与观念。
17.(2024·潍坊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独秀的青年观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道路选择难题,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力求破旧立新,并呼吁青年要实现自我变革。
◆身心观念变革
传统意义上的文弱书生不能承担时代大任,“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力能胜者,体之强者也”。青年必须以“利刃断铁,快刀理麻”之身手,将陈腐朽败思想清除出脑,培养健全思想,以适于今世之争存。
◆人生观变革
近代青年生逢变时,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其人生目标便需要从为官谋利的腐朽思想中脱离出来。“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新人格,以新国家,以新社会,以新家庭,以新民族,必迨民族更新”。
◆成长目标变革
面对近代中国的“变”,当代中国的新青年应该有六个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摘编自马舒、姜尚汝《近代青年
自我变革的三重维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陈独秀青年观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 示例: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剧,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探索相继失败。随着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兴起,思想文化不断革新;青年学生可塑性强,易于接受新思想。
陈独秀的青年观强调新青年要德体兼备、观念解放;将个人的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方向紧密结合;自主进步、积极进取、放眼世界、重视现实、崇尚科学、勇担社会责任。这一观念起到了启发青年、解放思想的作用,促进了青年成长与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努力提升素养,勇担重任,为国家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专题八 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与科技文化的变迁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