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专题十一 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答案)

专题强化练(十一)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选择题
1.(2024·山东泰安)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些之前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这表明(  )
A.全球横向交流不断扩展并更加频繁
B.人类历史向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跨越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成熟
D.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
A [根据“一些之前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可得出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与扩大,世界的联系加强,因此商品流通加速,才会出现材料中的欧洲人获得更多海外产品的情况,A项正确;材料强调全球的交流,而不是整体性的历史跨越,排除B项;当时世界市场并没有正式形成,更没有成熟,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背景下,而不是全球化背景下,同时也没有强调国际分工,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4·江西九江三模)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货币是一个可靠的朋友,它虽然会由这个人转给那个人,但若能使它不流出国外,就很不容易浪费消耗掉,增加金银应当是该国政治经济的大目标。据此可知,洛克主张(  )
A.推行重商主义 B.发展手工工场
C.抑制通货膨胀 D.实行自由贸易
A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一是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获取金银,二是认为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以增加金银。结合材料“但若能使它不流出国外”“增加金银应当是该国政治经济的大目标”可知,洛克的主张符合重商主义的观点,故选A项;材料中洛克主张积累金银,并没有主张发展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主要特征的手工工场,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货币积累对物价的影响,排除C项;自由贸易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阻碍,使商品自由地进出口,自由竞争,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3.19世纪中后期,德国各大学大幅缩减神学、法学等传统学科,纷纷创设新的自然科学、经济学等学科,有的地方甚至直接成立新型的商业和工业大学;此外各大学还普遍建立化学实验室。德国大学的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  )
A.契合了工业革命的发展需求
B.加速了多元科研格局的形成
C.体现出自然科学的独特魅力
D.为德国统一提供了智力支持
A [19世纪中后期德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此时期的发明多以近代科学理论为指导,德国大学进行调整契合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需求,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故选A项;材料只涉及大学在科研上的推动作用,不能体现多元科研格局,排除B项;经济学科、商业大学并不属于自然科学,“体现出自然科学的独特魅力”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C项;德国统一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有利条件,排除D项。]
4.(2024·广东揭阳一模)1814—1816年和1844—1846年两个时段,英国纺织品对欧洲的输出从每年平均11 386千磅减少到10 153千磅,对美国的输出从2 045千磅降到1 077千磅,加上对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的出口量,英国对整个旧市场的输出从17 040千磅降到13 246千磅。这体现了(  )
A.列强激烈争夺资本市场
B.化纤面料挤占传统市场
C.英国殖民霸权已经衰落
D.工业革命呈现扩张趋势
D [据材料可知,1844—1846年与1814—1816年对比,英国对欧洲、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的商品输出量急剧减少,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爆发,但在19世纪初以后不断向欧美其他国家扩张,伴随着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与英国形成了竞争的态势,D项正确;“列强激烈争夺资本市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A项;化纤面料属于石油化工行业的产品,石油化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成就,排除B项;19世纪中期,虽然其他国家对英国的对外贸易有所冲击,但其殖民霸权并未衰落,排除C项。]
5.下图中的箭头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某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示意图。该领域是(  )
A.国际人口流动 B.国际投资方向
C.大宗原材料输出 D.基督教传播路径
A [据地图可知,欧洲是主要输出地,中国、印度、日本也是重要的输出地,而美国是主要的输入地,在该时期,美国开展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据此可知,该领域是国际人口的流动,故选A项;在该时期,国际投资方向(即资本输出)主要是广大的亚非拉国家,排除B项;由于西方国家开展工业革命,需要从其殖民地中进口大宗原材料,排除C项;基督教主要通过陆路向外传播,而地图主要通过海路,排除D项。]
6.(2024·广东广州三模)19世纪20年代以后,下午茶逐渐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前,英国人的食物以肉类为主,现在则是面包等茶点为主,辅以少量的肉类。下午茶进入英国人的生活之后,晚饭推迟到了19点以后。这主要反映了(  )
A.工业化时代奢靡风气的盛行
B.不同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
C.英国茶叶消费量的增加
D.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B [据材料可以看出,19世纪20年代后,英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增加了下午茶等东方特色,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人生活习惯的变化,不能得出奢靡风气的盛行,排除A项;下午茶是对英国人在下午的饮食的一种称呼,主要包括面包和肉类,无法得出英国茶叶消费量的变化,排除C项;仅从英国人生活习惯的变化,无法得出其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排除D项。]
7.(2024·长沙联考)下图是创作于1935年的一幅美国漫画《人民的声音》(漫画中间为“特洛伊木马”),该漫画揭示了(  )
A.罗斯福新政助推总统权力膨胀
B.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发生变动
C.经济大危机动摇了美国代议制
D.民众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满
A [据图片信息可知,在“美国宪法”的门前竖立着“新政暴君”在内的特洛伊木马,实际上暗指罗斯福新政时期强化了总统的行政权,以此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选A项;罗斯福新政时期加强总统的行政权是在宪法允许的前提下进行的,并未破坏三权分立体制,排除B项;增强总统行政权是为了提高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能力,并未改变民主选举的方式,排除C项;漫画主要表达的是人们对总统行政权扩张的担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恢复经济和稳定秩序具有积极意义,得到了民众的积极支持,排除D项。]
8.(2024·广州黄埔三模)下表为1880年与1920年美国六大主导行业附加值(1914年百万美元)。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
1880年 1920年
1 机器 111 机器 575.6
2 钢铁 105.3 钢铁 492.8
3 棉纺织 97.2 成材 393.4
4 成材 87.1 棉纺织 363.7
5 靴子和鞋子 82 造船(钢) 348.8
6 服装 78.2 汽车 347.3
A.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B.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C.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D.在工业化浪潮中一枝独秀
A [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1880年与1920年,美国经济中的主导行业前两名都是机器、钢铁等重工业行业,尤其是1920年的美国六大主导行业中大部分是重工业,这反映了重工业成为美国的主导产业,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与其他国家数据的对比,无法得出其工业产值在世界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对比,不能得出国民经济结构失衡,排除C项;无相关国家数据对比,无法得出美国“在工业化浪潮中一枝独秀”的结论,排除D项。]
9.(2024·湖南高三模拟(五)·14)下表是英国不同类型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单位:%),这一变化(  )
时间 1500年 1800年 1841年
纯农业人口 75 35 23
农村中非农业人口 18 36 26.8
城市人口 7 29 50.2
A.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进
B.表明英国率先实现了城市化
C.说明农业发展渐趋缓慢
D.推动工业化城市的迅速崛起
A [据材料中的数据可得出,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农村中非农业人口比重也有所增加,而农业人口比重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使从事工业的人口增加,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选A项;城市人口比重增加确实是城市化的表现,但材料仅呈现了“英国不同类型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没有跟其他国家城市化进程进行对比,故无法说明英国“率先”实现了城市化,排除B项;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并不代表农业发展缓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排除C项;城市人口比重增多是工业化城得到发展的表现,而不是其原因,逻辑错误,排除D项。]
10.(2024·济南模拟)下图为美国1955-1985年家用电器价格趋势图(以1982年美元价格计算)。此趋势出现的原因是(  )
A.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
B.社会救助制度在美国逐渐形成
C.电力开始广泛服务于生产
D.新科技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应用
D [根据材料的时间段“1955—1985年”可知,这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大量的新科技被运用于生产过程中,极大地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从而导致了材料中的家用电器的价格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故选D项。]
11.(2024·湖南永州二模)1974年美国与沙特签署协议,规定沙特将以美元计价出售其石油。之后,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纷纷效仿,最终确定以美元作为石油交易货币,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初步建立
B.美国试图维护其世界金融优势地位
C.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得到巩固
D.美国固守金本位制使美元大幅升值
B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美元贬值更加严重,英、法、意、西德等国宣布汇率和美元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土崩瓦解,动摇了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为维护美元地位,1974年美国同沙特政府签署协议,要求沙特以美元作为石油贸易的唯一结算货币,通过将石油价格和美元绑定,稳固美元世界硬通货的地位,B项正确;美元与石油挂钩后,国际经济秩序仍是以美国为主导的旧秩序,排除A项;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排除C项;金本位制在一战时期已瓦解,准金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于1973年瓦解,排除D项。]
12.下图为1995—2013年全球及不同经济体国外直接投资流入量(单位:10亿美元)。据此可知(  )
A.世界经济发展规模大大缩小
B.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C.发达经济体的投资环境恶化
D.转型经济体国家实力显著增长
B [材料表明全球及不同经济体的国外直接投资流入量呈上升趋势,但又有曲折,故选B项。从材料可以看出,世界总量及发达经济体国外直接投资流入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排除A、C两项;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的增长并不代表转型经济体国家实力增长,排除D项。]
13.(2024·山东日照一模)1977年1月,美国助理财长弗雷森·博格斯腾在写给《纽约时报》的信中说:“1976年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回报率为25%,比我们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回报率高出两倍多……(在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扩大了我们经济发展所需的重要战略原材料的生产。同时也刺激了接受国对美国商品、技术和管理技能的需求。”这表明(  )
A.美国在全球化中居主导地位
B.发达国家经济竞争趋于激烈
C.全球资本流动提供发展机遇
D.建立经济新秩序必要且迫切
C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带来了高回报,并刺激了接受国对美国商品、技术和管理技能的需求,这可以视为全球资本流动带来的机遇,C项正确;尽管材料中提到了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回报率和美国商品、技术和管理技能的需求增加,但这并不直接证明美国在全球化中占据主导地位,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提及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是否变得更加激烈,虽然提到了投资回报率,但这并不直接反映出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状况,排除B项;尽管材料中提到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互动,但并没有直接指出建立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或迫切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4.(2024·山东一模)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在《世界是平的》中指出,从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或可被称作全球化2.0版本,这一时期全球化的进程取决于硬件的突破。“硬件的突破”主要是指(  )
A.跨国公司的发展 B.科学技术的创新
C.经济危机的克服 D.全球市场的形成
B [依据材料“从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或可被称作全球化2.0版本”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不断创新,B项正确;跨国公司是全球化2.0版本的主要推动力量,排除A项;经济危机不利于全球化发展,排除C项;全球市场的形成也不是“硬件的突破”,排除D项。故选B项。]
15.(2024·大连二模)2022年8月,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联合国全球粮食、能源和金融危机应对小组(GCRG)发出警告:受地缘冲突影响,飙升的能源价格正在加剧数亿人的生活成本,建议各国政府多管齐下,支持最弱势群体,以避免能源贫困程度不断恶化。由此可知(  )
A.能源是影响当今社会发展的根本障碍
B.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C.逆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
D.现代战争中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化趋势
D [据材料可知,地缘局势的紧张导致了全球能源问题和全球性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剧了国际贫困问题的恶化,反映了现代战争中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化趋势,故选D项;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障碍,排除A项;材料认为地缘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始终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逆全球化只是部分国家在特定时期政策的产物,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6.(2024·重庆教育联盟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番薯最先传到了菲律宾,在当地广为栽种,因而为了让与其贸易的福建商人所熟知,这些商人在明末把它引入福建种植,“初种于漳郡,渐及泉州,渐及莆(田),近则长乐、福清皆种之”。后来,番薯从福建传入江浙,广泛种植,接着在其他地区也推广开来。花生,又名落花生,最早在福建引种。到了清代,花生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
大约16世纪末和17世纪前半期,已有一些中国商人、工匠、水手、仆役等,到墨西哥和秘鲁侨居经商或做工。由于他们是从福建月港经由马尼拉辗转而来的,因而被称为“马尼拉华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福建籍移民。据估计,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移居拉丁美洲的马尼拉华人有五六千人。据记载,早在16世纪,墨西哥城和阿卡普尔科就已出现了“唐人街”或“唐人城”。
——摘编自林国平《闽人与
海外农作物的传入》
提取材料中的一则或多则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述准确全面。)
答案 示例一
历史信息:番薯、花生在福建种植。
历史现象:近代物种交流改善明清时期国人的生活。
评述:新航路开辟后,随着人口迁徙,物种也出现了大交流。欧洲人把亚欧大陆的马、牛、猪、羊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等农作物以及水果等引入美洲;美洲特产番薯、花生、玉米、番茄、南瓜等也流向世界各地。随着明末中外贸易的发展,美洲物种也引入中国。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丰富了国人的食物种类,改善了饮食生活,还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部分粮食可以投入市场,有更多的土地可以从事多种经营,种植经济作物,从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示例二
历史信息:马尼拉华人到达美洲。
历史现象: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促进洲际人口流动。
评述: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将美洲墨西哥、亚洲菲律宾侵占为殖民地。西班牙人在这两大殖民地之间,横跨太平洋,开展贸易,使用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长期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使得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福建人在商贸过程中迁徙到马尼拉,进而跨洲移民至拉丁美洲,在拉美形成了唐人街、唐人城,促使中华文化传播至拉丁美洲。
17.(2024·天津河东一模)货币是反映经济状况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工业革命给已经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领先国家和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这都促使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从英国引进资本。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纷纷实施金本位制,最终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摘编自[美]巴里·埃森格林
《资本全球化:一部国际货币体系史》
材料二 西方尤其是美国在衰落,而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是在美国主导下确立起来的。美国的衰落就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虽然不一定是要“去美国化”,但至少要淡化美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兴国家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需求。当然,全世界都十分明白,美国主导权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导权的易手,事实上,任何单一的国家都无法取代美国的地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只能在多层次的主体间开展多层次的博弈。
——摘编自北京日报《关于中国积极参与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建立。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与当今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方面主张的不同方面。(说明:只列关键词,无需展开。)
解析 (1)从技术和英国经济状况等方面分析。(2)“原因”从经济格局的变化、原有治理体系的不足等方面分析;“不同”从范围、主导者和性质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建立: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英国经济实力大增,成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其他国家纷纷实施金本位制度。
(2)原因:西方及美国的衰落;原有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存在缺陷;新兴国家崛起的需求。
不同:范围不同:前者是资本主义世界;后者则为整个世界。主导者不同:前者由美国主导;后者由东西方国家共同主导。性质不同:前者主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后者主张公平公正、合作共赢。(任答两点即可)专题强化练(十一)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选择题
1.(2024·山东泰安)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些之前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这表明(  )
A.全球横向交流不断扩展并更加频繁
B.人类历史向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跨越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成熟
D.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
2.(2024·江西九江三模)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货币是一个可靠的朋友,它虽然会由这个人转给那个人,但若能使它不流出国外,就很不容易浪费消耗掉,增加金银应当是该国政治经济的大目标。据此可知,洛克主张(  )
A.推行重商主义 B.发展手工工场
C.抑制通货膨胀 D.实行自由贸易
3.19世纪中后期,德国各大学大幅缩减神学、法学等传统学科,纷纷创设新的自然科学、经济学等学科,有的地方甚至直接成立新型的商业和工业大学;此外各大学还普遍建立化学实验室。德国大学的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  )
A.契合了工业革命的发展需求
B.加速了多元科研格局的形成
C.体现出自然科学的独特魅力
D.为德国统一提供了智力支持
4.(2024·广东揭阳一模)1814—1816年和1844—1846年两个时段,英国纺织品对欧洲的输出从每年平均11 386千磅减少到10 153千磅,对美国的输出从2 045千磅降到1 077千磅,加上对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的出口量,英国对整个旧市场的输出从17 040千磅降到13 246千磅。这体现了(  )
A.列强激烈争夺资本市场
B.化纤面料挤占传统市场
C.英国殖民霸权已经衰落
D.工业革命呈现扩张趋势
5.下图中的箭头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某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示意图。该领域是(  )
A.国际人口流动 B.国际投资方向
C.大宗原材料输出 D.基督教传播路径
6.(2024·广东广州三模)19世纪20年代以后,下午茶逐渐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前,英国人的食物以肉类为主,现在则是面包等茶点为主,辅以少量的肉类。下午茶进入英国人的生活之后,晚饭推迟到了19点以后。这主要反映了(  )
A.工业化时代奢靡风气的盛行
B.不同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
C.英国茶叶消费量的增加
D.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7.(2024·长沙联考)下图是创作于1935年的一幅美国漫画《人民的声音》(漫画中间为“特洛伊木马”),该漫画揭示了(  )
A.罗斯福新政助推总统权力膨胀
B.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发生变动
C.经济大危机动摇了美国代议制
D.民众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满
8.(2024·广州黄埔三模)下表为1880年与1920年美国六大主导行业附加值(1914年百万美元)。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
1880年 1920年
1 机器 111 机器 575.6
2 钢铁 105.3 钢铁 492.8
3 棉纺织 97.2 成材 393.4
4 成材 87.1 棉纺织 363.7
5 靴子和鞋子 82 造船(钢) 348.8
6 服装 78.2 汽车 347.3
A.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B.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C.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D.在工业化浪潮中一枝独秀
9.(2024·湖南高三模拟(五)·14)下表是英国不同类型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单位:%),这一变化(  )
时间 1500年 1800年 1841年
纯农业人口 75 35 23
农村中非农业人口 18 36 26.8
城市人口 7 29 50.2
A.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进
B.表明英国率先实现了城市化
C.说明农业发展渐趋缓慢
D.推动工业化城市的迅速崛起
10.(2024·济南模拟)下图为美国1955-1985年家用电器价格趋势图(以1982年美元价格计算)。此趋势出现的原因是(  )
A.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
B.社会救助制度在美国逐渐形成
C.电力开始广泛服务于生产
D.新科技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应用
11.(2024·湖南永州二模)1974年美国与沙特签署协议,规定沙特将以美元计价出售其石油。之后,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纷纷效仿,最终确定以美元作为石油交易货币,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初步建立
B.美国试图维护其世界金融优势地位
C.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得到巩固
D.美国固守金本位制使美元大幅升值
12.下图为1995—2013年全球及不同经济体国外直接投资流入量(单位:10亿美元)。据此可知(  )
A.世界经济发展规模大大缩小
B.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C.发达经济体的投资环境恶化
D.转型经济体国家实力显著增长
13.(2024·山东日照一模)1977年1月,美国助理财长弗雷森·博格斯腾在写给《纽约时报》的信中说:“1976年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回报率为25%,比我们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回报率高出两倍多……(在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扩大了我们经济发展所需的重要战略原材料的生产。同时也刺激了接受国对美国商品、技术和管理技能的需求。”这表明(  )
A.美国在全球化中居主导地位
B.发达国家经济竞争趋于激烈
C.全球资本流动提供发展机遇
D.建立经济新秩序必要且迫切
14.(2024·山东一模)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在《世界是平的》中指出,从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或可被称作全球化2.0版本,这一时期全球化的进程取决于硬件的突破。“硬件的突破”主要是指(  )
A.跨国公司的发展 B.科学技术的创新
C.经济危机的克服 D.全球市场的形成
15.(2024·大连二模)2022年8月,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联合国全球粮食、能源和金融危机应对小组(GCRG)发出警告:受地缘冲突影响,飙升的能源价格正在加剧数亿人的生活成本,建议各国政府多管齐下,支持最弱势群体,以避免能源贫困程度不断恶化。由此可知(  )
A.能源是影响当今社会发展的根本障碍
B.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C.逆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
D.现代战争中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
16.(2024·重庆教育联盟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番薯最先传到了菲律宾,在当地广为栽种,因而为了让与其贸易的福建商人所熟知,这些商人在明末把它引入福建种植,“初种于漳郡,渐及泉州,渐及莆(田),近则长乐、福清皆种之”。后来,番薯从福建传入江浙,广泛种植,接着在其他地区也推广开来。花生,又名落花生,最早在福建引种。到了清代,花生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
大约16世纪末和17世纪前半期,已有一些中国商人、工匠、水手、仆役等,到墨西哥和秘鲁侨居经商或做工。由于他们是从福建月港经由马尼拉辗转而来的,因而被称为“马尼拉华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福建籍移民。据估计,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移居拉丁美洲的马尼拉华人有五六千人。据记载,早在16世纪,墨西哥城和阿卡普尔科就已出现了“唐人街”或“唐人城”。
——摘编自林国平《闽人与
海外农作物的传入》
提取材料中的一则或多则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述准确全面。)
17.(2024·天津河东一模)货币是反映经济状况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工业革命给已经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领先国家和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这都促使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从英国引进资本。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纷纷实施金本位制,最终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摘编自[美]巴里·埃森格林
《资本全球化:一部国际货币体系史》
材料二 西方尤其是美国在衰落,而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是在美国主导下确立起来的。美国的衰落就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虽然不一定是要“去美国化”,但至少要淡化美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兴国家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需求。当然,全世界都十分明白,美国主导权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导权的易手,事实上,任何单一的国家都无法取代美国的地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只能在多层次的主体间开展多层次的博弈。
——摘编自北京日报《关于中国积极参与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建立。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与当今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方面主张的不同方面。(说明:只列关键词,无需展开。)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专题十一 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