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育才中学2024-2025高二上学期十月历史测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历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东汉时,尚书台称为“中台”,尚书令与仆射同为台中长官,他们与六曹尚书合称“八座”。凡遇大政,“八座”先要议论如何处置,取得较一致意见后,“八座”联名署事,奏闻皇帝。这反映出当时( )
A.官僚政治体系基本完备 B.三省六部制度已经形成
C.中枢机构权力有所分散 D.君主专制受到一定限制
2.陶片刻画符号往往被部分史学家认为是进行政治选举的历史见证,我国长江流域出土史前刻符陶片数量庞大,如双墩遗址出土刻符陶片630余件,柳林溪遗址出土71件,杨家湾遗址出土200余件。这些刻符陶片可以用来研究和佐证( )
双墩遗址(距今约7000年前)出土的刻符陶片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起源特征 B.中国石器时代可能已出现原始民主
C.早期文字起源于史前陶片刻画符号 D.文化在交流融合中易形成文化圈层
3.如图是某学习小组研究历史问题使用的材料。据此推断,该小组的研究最有可能是( )
A.英国政治制度的完善 B.资本主义的扩展
C.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 D.法兰西共和之路
4.亚里士多德认为:“君王们希望城邦长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据此判断该国家( )
A.公民法庭决策国家大事 B.民主政治堪称文明典范
C.皇帝掌控国家一切权力 D.寡头政治是其典型特征
5.1946年4月23日,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它明确规定了政权建设中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原则,边区人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利,根据地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这个文件虽是陕甘宁边区的,但对整个解放区都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这一做法( )
A.体现了边区政府以工农为基础 B.改变了敌后根据地的防御态势
C.反映了中共政权建设的先进性 D.说明了边区基层政权组织完善
6.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在记录延安的一个小村庄选举乡级参议员中写道:“(小村庄)要推选出当地参加参政会的代表,选举委员会11人坐在那儿清查选民的资格。委员会中包括一个富农、一个中农、三个贫民,两个雇工,三个妇女,一个小学教师。”此记述作为史料,可佐证( )
A.抗日民主政权的初步建立 B.参政会是农民的政权组织
C.边区民主政治具有广泛性 D.基层选举禁止了地主参选
7.1949年9月之前,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东北人民政府、华北人民政府和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及华中行政办事处等大行政区人民政权,从而形成一种大行政区制度。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下设有办公厅、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交通部、公安部等。大行政区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游击式政府向正规化政府的演进
B.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权建设
C.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民主政权
D.体现了爱国主义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实施
8.从1950年起我国在农村广泛推行代耕制度,即军烈属家庭缺乏劳动力或没有劳动力,由政府出物资请人代为耕种。1956年,农村的代耕制度逐渐取消,开始推行优待劳动日制度,即给予军、烈属家庭一部分劳动日补偿以保障其生活水平不低于一般家庭。这种变化( )
A.推动了国民经济根本好转 B.适应了工业化的发展需求
C.反映了社会生产关系变革 D.提高了军、烈属优待标准
9.有学者指出,474年至493年,平城及其周边地区发生了43次自然灾害,其中旱灾10次,沙尘暴9次,霜、雹雪、冻灾害7次;与此同时,全国发生自然灾害116次,旱灾15次,沙尘暴15次,霜、雹、雪、冻灾害10次。材料可用于解释( )
A.北魏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B.北魏统治者迁都的必要性
C.平城自古以来自然灾害频繁 D.平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10.针对王安石变法举措,司马光认为人们自身才性智愚的不同决定了人的贫富,强调“大地主大商人‘蚕食细民’‘侵牟编户’的地租和高利贷剥削与致富无关”。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
A.富国政策没有得到全面贯彻 B.承袭了宋初传统的经济政策
C.侵害了平民利益而遭到反对 D.抑商增税方式引发朝政争议
11.据《汉书·宣帝纪》记载,黄龙元年(前49年)诏云:“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勿)相乱。”这说明,当时( )
A.官员考核办法流于形式 B.国家对上计事宜的重视
C.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官员选拔制进一步完善
12.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面有关科举考试的诗句与历史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诗句 历史结论
A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士农工商界限被打破
B 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 科举选拔标准存在缺陷
C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科举取士有年龄限制
D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读书人政治地位提升
A.A B.B C.C D.D
13.美国1883年文官制度规定,文官一经录用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也不能因党派纷争被罢免,明令禁止文官政治捐款,改变文官对利益集团的依附关系,削弱政治任命官员与利益集团对政治生活的影响。这一规定( )
A.打破了分权制衡体制 B.造成了政府开支庞大
C.使得两党的竞争剧烈 D.有助于促进政治稳定
14.列宁曾在评价西方的文官制度时说,“这支官吏队伍……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列宁意在说明西方文官制度( )
A.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B.出现严重的争权夺利现象
C.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D.实际是资产阶级统治工具
15.近期热播电视剧《追风者》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爱国青年魏若来目睹社会黑暗,逐步找到人生方向,最终投身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洪流中。以下情节不可能出现在剧情中的是( )
A.国民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 B.民众为十九路军筹措军费
C.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长征 D.股民到证券交易所买股票
16.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长江流域各省平均有70%的县长是由本省人出任的。非本省籍贯的县长则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省政主管长官为外省人时,该省县长中必定有相当一部分与省政主管长官同籍;二是外省县长多为相邻省区之人,如湖北的外籍县长中,多为湖南人,其次为河南人。最有助于说明这一状况的是( )
A.地方治理体系的转型 B.中央政府的简政放权
C.回避制度的最终废止 D.基层自治的有序推进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
1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制定《明治宪法》过程中,日本派了一个庞大的考察团去西方考察,当时派遣了一百多人,只有大隈重信作为留守大臣留守在日本本土。这一大批中枢人物西方考察了将近一年,考察的结果是,他们认为日本应该学习德国的宪法。他们在考察大臣回来之后,日本内部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开始逐渐推进制宪进程。这个制宪过程比较复杂,整体来看是一步步制定出了伊藤博文版本的《明治宪法》。
材料二 1901年6月,梁启超发表《立宪法议》一文,设想了预备立宪的基本步骤,其中包括派遣重臣三人带领随员考察各国宪法之同异得失。受日俄战争日胜俄败系立宪战胜专制神话的迷惑和鼓舞,清政府开始酝酿启动政治体制改革。1905年7月,清廷命镇国公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7年9月,鉴于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政治过于宽泛,清廷特简外务部右侍郎汪大燮、邮传部右侍郎于式枚、学部右侍郎达寿分赴英、德、日三国考察宪政,为清政府制定宪法提供参考。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概括日本西方考察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派团去西方考察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的缘由。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五大臣出洋考察成效不佳的原因。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废丞相,罢设中书省,国家政权分归六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仿宋制,置华盖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但这时的大学士只是“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官品只有五品。永乐时期,“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但是在官制的设置上,他们仍均为五品以下官员。洪熙、宣德年间,诸位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当时杨士奇、杨荣等人身兼部职和殿阁大学士。不久便出现了“三杨用事,政归内阁”的趋势。而且后来的大学士,非有侍郎、尚书的资历不行,三品以下的官僚,根本不可能入阁,而且入阁加衔,内阁大学士成了最高官位。同时获得了对内阁权力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票拟”之权。“景泰年间,王文始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入内阁。自后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嘉靖、万历年间,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而且非才望出众的尚书、都御史,无资格推补入阁。
——摘编自赵瓅《浅谈明朝内阁的建立、形成及其地位》
材料二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后来,国王逐渐不再参与内阁会议,原属于国王的行政权也转移到内阁的手中。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政党制度的成熟及议会选举制度的完善,首相遂由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虽然名义上首相的任命仍然需要国王的批准,但事实上首相由选举产生,且对议会负责。英国内阁制的各项原则逐渐确立,并最终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又称“代议政府制”)。内阁依仗在议会占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即内阁事务。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878~1887年,政府议案占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到84.5%。执政党可以较合理地指定和支持本党候选人参加大选,利用各类组织控制选区,操纵本党选民进行“有效投票”。1905年12月,经国王爱德华七世批准,执政党党魁正式被授予“首相”的称号,在法律上明确了首相与其他阁员的主从关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职能强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朝与近代英国责任内阁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内阁权力扩张的主要表现。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御史大夫作为副丞相,要辅助丞相处理相关事务。汉武帝对原有的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和补充,出台地方监察法规“六条问事”。隋唐时期,谏官独立行使职权,形成了一套谏官体系,有权监察政事的处理,起到直接监督的作用。宋元时期,监察法律不断完善,集中表现在《监司互察法》与《设立宪台格制》的出台。明清时期,督察院成为国家最高监察机构,拥有弹劾之权,权力广泛,渗透到各领域。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在权力行使上更为独立,按察使及督抚亦是独立行使地方监察权。
——摘编自白路路《简述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封建社会中,监督体系是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监督者有极大的个人裁量权,某种程度上监察官的权力处于一种不受约束的状态。权力不受约束必然导致腐败,光靠监察官的道德品行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道德评价、量绩问效、功过定断很大程度上就掌握在这些监察官手上,地方官员对这些监察官往往逢迎巴结,大投其好,容易形成新的腐败利益集团。
——摘编自郭叙雷《浅析中国古代监督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演进
时期 特征 具体表现
一战前 分类尚未健全 文官主要有二类级别,一类是“智力工作”,一类是“机械工作”。“智力工作”人员录取考试科目都是笔试科目,有英语、历史等;“机械工作”考试科目有绺写、算术等。
二战前 已趋定型 根据职等分成三类:行政级人员考试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日用科学等;选考科目有历史、经济、政治、法律等。执行级人员考试科目:英文、数学、普通知识等;选考科目有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等。文书级人员考试科目有:英文、数学等;选试科目有法文、德文等。
二战后 不断细化 这一时期将二战中发明的“乡登考试法”,即品能测试法,应用到文官考试中,与笔试并行。
20世纪70年代后 富尔顿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考试的内容。具体内容有:行政学员,报名资格为20~28岁之间,获得荣誉生学位,考试包括三个项目:笔试一天半;口试两天;个别接见。
——据严世雄《西方国家公务员价值观的历史演进》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国的文官制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D C C A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D D A A
17.(1)特点:政府高度重视(考察团以要员或重臣为主);考察时间长;直接推动制宪进程。
背景:明治维新;欧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宪法已较为成熟。
(2)缘由:清政府试图“自救”维新派(进步人士)的呼吁;日俄战争的刺激;清政府酝酿政治体制改革。
(3)原因: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或新政刚刚开始、中国处于深重的民族危机中等);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够重视”“没有明确的考察重点”“清政府缺乏立宪的诚意”等均可)
18.(1)变化:明洪武时期,内阁只是顾问机构,不得参与机要;明永乐时期,阁臣开始参与政务,地位有所提升,但大学士官职仍然较低;明洪熙、宣德年间,阁臣品位提高,取得票拟权;明嘉靖、万历时期,地位达到顶峰,拥有了类似丞相的权力。(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统治;有利于中央政务运行;易出现内阁弄权问题。(任答两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2)主要不同点:明朝内阁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责任内阁是资本主义社会代议制的产物;明朝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英国责任内阁的首相由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明朝内阁缺乏有效的外部制约机制,英国责任内阁受议会的监督和制约。(任答两点即可)主要表现:内阁对议会立法工作的支配增强;内阁增强了对议会选举的控制;首相地位和权力上升。(任答两点即可)
19.(1)特点:制度日益完善;监察权与行政权逐渐分离;监察机构职能日趋明确;监察机构权力和地位逐步扩张。(答出三点即可)
(2)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官员滥用职权,遏制官员腐败行为,这对于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主要服务于专制皇权,对监察官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容易导致新的腐败问题。(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示例:
论题:英国文官制度渐趋完善。
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对于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要求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文官主要有二类级别,一类是“智力工作”,一类是“机械工作”。一战后,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出于日常事务工作的日益繁杂,英国政府细化考试流程,以培养更加专业的政府人员。二战后,由于受到二战文官考试制度改革的影响,英国政府相继推出“乡墅考试法”以及富尔顿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程序不断细化,这适应了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总之,英国文官制度的完善是英国社会变革和政府加强国家治理的需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育才中学2024-2025高二上学期十月历史测试题(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