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毛泽东说:“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这说明土地改革( )
A.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B.使农村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C.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1948年出版的小说《暴风骤雨》再现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农村暴风骤雨般的阶级斗争。这一斗争推动了( )
A.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 B.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就十分重视土地问题,在建国前曾先后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等土地政策。上述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基于( )
A.地主阶级剥削程度 B.国际形势发展变化
C.农民阶级现实诉求 D.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4.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军事行动( )
A.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B.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C.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5.在一次军事计划讨论会上,“刘伯承说:‘山东按着敌人的脑袋,陕北按着敌人的两条腿,我们拦腰砍去。’他的比喻生动形象,使在座的同志们都笑了起来。邓小平又说:‘这一刀一定要砍好,一定要砍在敌人的要害部位。’刘伯承强调:‘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我们不能低估’。”刘、邓在讨论会后指挥的军事行动( )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6.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7.“1948年10月15日,锦州被占领,10月19日长春被攻取,11月2日沈阳被攻克,蒋(介石)损失了47万最精锐的部队,整个政府军的士气被给予了致命的打击。”材料中这一情形说明了( )
A.国共对立局面的形成 B.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C.解放军发起战略反攻 D.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
8.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场战役应该是( )
开始时间 参战部队 结果
1948年9月 东北野战军 解放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毛泽东说,淮海战役是一锅夹生饭,硬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煮熟夹生饭的火,就是老百姓的心。解放军主力兵团兵力不占优势,但是解放军背后有500万老百姓。由此可知淮海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军绝对的兵力优势 B.毛泽东高明的指挥艺术
C.解放区雄厚的物质基础 D.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
10.“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对敌人进行‘中间突破’,加以各个就地歼灭。”这一战略方针指导了(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1.郭沫若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是庆祝革命胜利的万古不磨的丰碑。毛泽东作此诗的背景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2.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长江岸边,木帆船、渔船是百姓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命根子,但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役。材料体现了渡江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武器装备的先进 B.国际军事的援助
C.人民群众的拥护 D.地理条件的优势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文件(颁布于19世纪50年代)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时期 措施 作用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农民积极投身革命,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广大农民抗日积极性;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边,有利于抗战
解放战争时期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解放区无地少地农民分得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障。
(1)材料一所指的这一文件名称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与材料一有何不同。
(3)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可他(蒋介石)没想到自己的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呢?给他来个针锋相对,……紧紧握住这两个拳头,然后对准他胸膛插上一刀。”
材料二: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人,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127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这时,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最终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2009年4月21日,《扬子晚报》刊载了周克玉上将60年前的一首诗:“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
(1)材料一中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它有何历史意义?
(2)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周克玉上将的诗描写的这场战役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给了我们什么重要启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2.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暴风骤雨》是现代作家周立波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暴风骤雨》以磅礴的革命气势、鲜明的阶级爱憎以及丰满的人物形象,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农村暴风骤雨般的阶级斗争。因此,这一斗争推动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D项正确;1927年,毛泽东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排除B项;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和所学可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故共产党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共产党倡导全民族抗战,因此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以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又变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共产党因此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以团结人民,共同抗击国民党,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根据中国特殊国情而制定的,而不是依据地主阶级剥削程度,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根据中国特殊国情而制定的,而不是依据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根据中国特殊国情而制定的,而不是依据农民阶级现实诉求,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故B符合题意。
7.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0月15日锦州被占领,10月19日长春被攻取,11月2日沈阳被攻克,蒋(介石)损失了47万最精锐的部队,整个政府军的士气被给予了致命的打击”和所学可知,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至11月,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解放东北全境,D项正确;1948年国共两党正在内战,而不是对立局面的形成,排除A项;1936年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排除B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了东北全境,与表格信息一致,A项正确;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发动的,参战部队有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1949年1月胜利结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与表格信息不符,排除B项;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发起的,参战部队有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1949年1月胜利结束,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与表格信息不符,排除C项;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淮海战役是一锅夹生饭,硬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煮熟夹生饭的火,就是老百姓的心。解放军主力兵团兵力不占优势,但是解放军背后有500万老百姓。”可知,题干主旨是老百姓支持下的淮海战役,所以材料强调的是群众在战役胜利中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解放军的兵力如何,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体现毛泽东高明的指挥艺术,排除B项;解放区当时并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可知,此次战役发生在长江以北淮河一带,由此可知该战役是淮海战役。
11.答案:B
1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可知,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也因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支援,所以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C项正确;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不先进,排除A项;渡江战役没有得到国际军事的援助,排除B项;地理条件的优势不是渡江战役胜利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1)《天朝田亩制度》。
(2)①材料一中的《天朝田亩制度》不符合当时国情;而中共的土地政策是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制定的。②《天朝田亩制度》没有从根本上反对殖民者和封建制度,具有空想性;中共的土地政策依据革命阶段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而采取的恰当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③《天朝田亩制度》虽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但仍未摆脱农民的局限性;而中共是在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目标下,最终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对广大农民问题的关注。
14.答案:(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历史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4)启示: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得民心者得天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