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慈明学校2024-2025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慈明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
1.朱元璋起义过程中有一个口号:高筑墙,广积粮。明朝建立之后,重新完善长城防线,建成九边重镇。北部防线建设所需资金,用于沿海一带,从山海关到厦门,对着大海建筑边墙。这反映出当时( )
A.海防塞防并重 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缓和
C.中外往来隔绝 D.国策深受小农经济影响
2.文艺复兴以来,英国牛津大学奉行旨在培养教俗精英的博雅教育。19世纪中后期,牛津大学推行改革,其中历史学科在渗透专业化的过程中兼具了培养教育精英和专业学者的功能。自1901年起,史学成为牛津第一大学科。这( )
A.顺应了文官制度改革 B.促进了英国职业教育
C.得益于人文主义兴起 D.构建了现代史学体系
3.1919年10月,郁达夫回国赴北京参加文官高等考试。他才思泉涌,笔下生辉,感觉胸有成竹,可是最终名落孙山。据知情人透露,有权势的考生早已疏通好了关节,榜上有名者都是早已内定好的。不久,这一丑闻就见诸京城报端。该考试( )
A.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腐败 B.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主持
C.年满21岁的公民都可以参加 D.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建立
4.1954年7月,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他意在( )
A.处理好与邻国外交关系 B.扩大国际和平统一战线
C.促进亚非会议顺利召开 D.遏制西方潜在敌对力量
5.唐太宗时期,境内居住着大量外国侨民仅广州的西洋侨民就有二十万人以上。这些外国侨民可以享受“国民待遇”自由生活、经商学习、参加科举考试,有不少人在中央或地方的官府中任职。这反映了唐朝( )
A.国家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B.文明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C.实行民族平等与团结政策 D.经济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
6.北洋政府时期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这说明北洋政府( )
A.推动了旧人事制度的变革 B.意在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
C.确立了甄别为主的选官方式 D.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
7.下列选项符合图中时期史实的是( )
A.行省制度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 B. 台湾开始被中央政府行政管辖
C. 开创羁縻制度治理边疆的先河 D.中国的疆域此时得以基本奠定
8.1982年2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指出,“各级领导班子老化的状况,达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妥善地安排新老干部有秩序有步骤地实行适当的交替,已经成为当前摆在我们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一文件( )
A.成为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成果 B.推动了干部任用制度的逐渐形成
C.顺应了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 D.促进了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
9.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
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10.据里耶秦简记载,秦朝县下属机构定期制作所在机构集簿,并根据要求上呈县廷。与之相应,县、郡也定期将核心治理信息汇总报送上级官府,以便上级掌握政情及开展管理,并据此对下级进行考课。该做法( )
A.实现了对基层组织的有效治理 B.有利于提升地方官员文化素养
C.促进社会群体共同意识的凝聚 D.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11.西方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 )
A.保证行政运行的稳定性 B.确保了政治决策的正确性
C.实现了权力间的“制衡” D.规范了事务官的选拔管理
12.明朝初期,律、例、令三者并行,律为“常经”,例为一时权宜,令是太祖随时发布的诏令。诏令往往因事立法,其法律效力常在律、例之上,有时甚至法外施刑。这反映出当时( )
A.律例体系缺乏实用性 B.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C.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 D.司法尚未取得独立地位
13.商朝的外服方国要定期向商缴纳贡物,所贡多是象、犀、虎、贝玉、卜龟等珍禽异兽和珍稀之物。一些方国也进贡谷物和牲畜,但多用于祭祀,而不是供商人日常食用。这表明( )
A.商与方国财政关系紧密 B.商朝贵族日常生活腐化
C.祭祀承载商王政治权力 D.贡纳关系昭示政治姿态
14.宋朝职官考核的能力业绩内容有“四最”:生齿之最、治事之最、劝课之最、养葬之最;还有“七事”:劝课农桑、增垦田畴、户口增损、兴利除害、较正刑狱、盗贼多寡。这些考核标准( )
A.推动了民本思想政治化 B.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
C.实践了积极入世的理念 D.有助于探索地方治理模式
15.明嘉靖中,陕西蒲城要求在乡儿童于望日在社庙集合,参加圣谕宣讲,“庶一社之长幼卑尊皆惕然以省,翕然以悟,而无悖德悖礼者也”。雍正十年(1732)以后,清朝在湖南永绥、粤东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开设义学,宣讲《圣谕广训》,使苗、黎儿童渐知礼义,然后课以经书。这可以反映出明清时期( )
A.儒学开始渗透基层 B.儿童的教化受到重视
C.边疆局势日趋稳固 D.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
二、论述题
16.时代精神体现于社会精神生活各个领域的历史时代的客观本质及其发展趋势。它集中体现于社会意识形态中的那些代表时代发展潮流,标志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是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崇伦(1927—2002) 1949年入鞍钢机修厂工具车间当刨床工。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车间副主任、鞍钢“双革”办公室副主任、鞍钢工会筹备组主任等职。他是“一五”计划时期的革新能手,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吴仁宝(1928—2013) 20世纪80年代初,吴仁宝就提出,华西富了,要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非凡胆略和宏大气魄,带领华西人民高举旗帜、开拓进取,创新实践出了一条符合华西发展的康庄大道,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了道路、作出了示范
钟南山(1936—)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根据材料并选择三位人物中的一位,谈谈你对他所代表的时代精神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世纪,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1341年,议会形成两院制,由贵族组成的上院拥有高级司法权,干预王位继承,参与国家政务;被称为平民院的下院,也逐渐扩大了在税收、立法等方面的权力。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者詹姆士一世对英格兰的传统一无所知……最终导致革命爆发,国王被送上断头台。此后,又经历近四十年的曲折过程,到“光荣革命”议会取得最终胜利。“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但议会主权并不意味着民主制度。英国革命后就是贵族掌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首相逐渐掌握了行政权。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其在议会中的作用。革命后的近百年间,随着中央政府职权范围的扩展,腐败现象日益严重,1850至1870年,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蒸蒸日上的态势与人才奇缺、效率超低的政府工作职能的矛盾不断升级,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1855年和1870年,议会分别通过两项枢密院令,强令所有部门举行任职考试,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英国在文官考试录用过程中,吸取了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把公开竞争放在首位,严格按成绩排列名次,择优录用,只有知识和能力的优劣,而无权力、地位、资历及人际关系的因素。英国文官的考试录用制只限于文官,即政府行政部门内所有不与内阁共进退,经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无过失可长期任职的文职人员。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1)根据材料一、说明“英格兰的传统”的具体含义,概括18世纪以后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逐渐发展完善的主要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及其主要特征。
三、材料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它是中国近代社会二十余年政治激荡、经济生活的需求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制度领域的回应。
——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民法典编纂及其当下镜鉴》
材料二 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代表了我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不仅借鉴了西方民法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传统和当时的国情,不仅立法内容趋于完善,立法技术也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改进,它揭开了我国民法法典化新的篇章……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这样一个法典化的进程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而未能很好的与现实相结合、未能真正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失败的。
——摘编自: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 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 世纪九十年代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 世纪 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并谈谈你对民国民法典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民国和新中国民法典编纂给我们当下的启示。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朝监察机关定期检查在京衙门和地方官府的文卷,检查有无稽迟、失错、遗漏、规避、埋没、违枉等情事,谓之照刷;复查照刷中指出的失误是否改正,称为磨勘。元朝还对照刷的内容、方法及处罚等均作了详细规定。明朝承袭了元朝的照刷、磨勘文卷制度,洪武年间就对执行机关、检查范围、检查程序、奖惩方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由监察机关掌握。清朝文书工作制度多承明制,而稍加变更。照刷、磨勘文卷制度,也为清朝所沿袭,只不过在名称上改成了“稽察汇奏制度”。清朝对各种公文、事件的处理时限,根据不同衙门事务的繁简程度规定不同的限期。清朝还设有专门负责文件稽查和汇奏事务的机构。
——摘编自《元明清的公文稽察汇奏制度概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明清公文稽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明清公文稽察制度的意义。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材料集中展现了明朝建立前后采取了相对内敛的对外政策,这深受小农经济影响,故D选项正确。其余选项材料均无从体现,故而不选。
2.答案:A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牛津大学推行改革,其中历史学科在渗透专业化的过程中兼具了培养教育精英和专业学者的功能。”与“自1901年起,史学成为牛津第一大学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世纪中后期,随着文官制度改革的开启,社会与政府对于行政人才的要求提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牛津大学逐步提高历史学科的地位,调整其教学方针,为英国培养专业的行政人才与社会精英,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英国大学的历史学科教育,没有提及职业教育,排除B项;“得益于人文主义兴起”只能体现“文艺复兴以来,英国牛津大学奉行旨在培养教育精英的博雅教育”等部分材料,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牛津大学逐步提高历史学科的地位,调整其教学方针主要是为了培养行政人才与社会精英,不是为了构建了现代史学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各举行过两届,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等也举行过数届,B项正确;材料时空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排除A项;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即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排除C项;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1954年的讲话中强调“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意在通过与不同制度国家的和平相处、加强联系,来扩大国际和平统一战线,这一政策与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方向一致,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B项正确;材料中涉及到中国此时期的积极的外交政策,并非局限于处理与邻国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亚非国际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5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选项D则不符合毛泽东讲话中的和平共处之意,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很多,而且很多外国人在中国任职做官,这体现了唐朝在对外政策上的开放与包容,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统治者对外国人的政策,未涉及到国家治理制度,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对外政策,而不是国内各民族情况,故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统治者对外国人的政策,没有涉及到经济发展情况,故排除D。
6.答案:A
解析:据材料“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可知北洋政府推动了近代人事制度的变革,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学习西方制度,排除B项;“确立”错误,排除C项;“实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这是中央政府在台湾地区的首次行政设 置,显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及其附近海域的管辖和控制,B 项正确;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辖,不设行省,排除A 项;羁縻州府制度开创于秦汉时期,与题意无关,排除C 项;中国的疆域基本奠定于清朝,排除D 项。
8.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八十年代中国对国家机关进行了机构改革,建立老干部的离退休制度,有利于干部工作的规范和年轻化,顺应了改革开放和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主要是推动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建立,与法治现代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老干部退休制度,与干部任用制度无关,排除B项;老干部退休制度与拨乱反正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朝廷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同时要求地方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的相关情况,说明朝廷加强对监察御史的管理,目的是保证监察规范有效,A项正确;材料是加强管理不是限制权力,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是加强对御史的管理,没有涉及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朝郡县及下属机构定期将核心治理信息汇总报送上级官府,便于上级掌握政情及开展管理和进行考核,该做法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D项正确;郡县不属于基层组织,排除A项;该做法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并不会提升地方官员文化素养,排除B项;该做法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与凝聚社会群体共同意识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当政府发生危机或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能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A项正确;西方文官制度并不是用于政府决策,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西方文官制度的稳定特征,并未体现权力的“制衡”,排除C项;材料也没有涉及事务官的选拔管理,排除D项。
12.答案:D
解析:题干信息“诏令……法律效力常在律、例之上”表明,该时期的司法会受到人为干扰,尚未有独立地位,故D项正确;A项中“缺乏实用性”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题干中未提及“律例合编”,排除C项。
13.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方国向商进贡,这种贡纳关系体现了方国对商的臣服和政治上的从属地位,是一种政治姿态的表现,D项正确;这些贡物多为珍稀物品且谷物和牲畜主要用于祭祀,并非建立在紧密的日常财政联系基础上,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贡物的种类及用途,没有足够信息体现商朝贵族日常生活的腐化程度,排除B项,选项不是材料主要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贡纳关系昭示政治姿态,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宋代。根据材料“生齿之最、治事之最、劝课之最、养葬之最……劝课农桑、增垦田畴、户口增损、兴利除害、较正刑狱、盗贼多寡可知,宋朝职官考核的标准和内容,大多与地方基层治理和百姓日常生产生活相关内容,包括社会发展、政治稳定、司法廉洁、人口繁衍和道德教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有利于探索地方治理模式,D项正确。民本思想本就是政治思想,不存在政治化问题,排除A项;材料提供的信息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B项;积极入世的理念指个人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通过个人修养和追求仁爱之道,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材料信息为宋代职官考核标准与内容,与实践积极入世的理念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明嘉靖中,陕西蒲城要求在乡儿童于望日在社庙集合,参加圣谕宣讲”“清朝在湖南永绥、粤东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开设义学,宣讲《圣谕广训》,使苗、黎儿童渐知礼义,然后课以经书。”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圣谕宣讲与儒学“民间化”(庶民化)相伴相随,是贯穿明清两代的社会教育运动。明代中期以后,圣谕宣讲常常与乡约相结合,宣讲之时,老少咸集,儿童除充当礼生歌诗之外,亦需环列听讲,儿童成为圣谕宣讲的基本参与者,从事于歌诗习礼。由此可见,明清儿童礼教逐渐兴起,儿童的教化受到重视,B项正确;宋朝时期,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边疆局势的内容,排除C项;“宣讲圣谕”是指内乡县衙依清制,每月朔(初一)、望(十五)日,各地方官员都要召集官民,定点宣讲《圣谕十六条》,并举行隆重的仪式,以示统治者对教化的重视,材料未提及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6.答案:示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路上,总有许多阻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威胁到全国人民的安全,但是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广大共产党员成为最美的“逆行者”,勇敢地站在了疫情最前线,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他们诠释了无私奉献、敢于拼搏、不畏艰险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人格魅力。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向他们学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解析:首先,结合时代背景对时代精神进行论述。可从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建设需要社会主义劳动者无私奉献的角度论述;其次,结合三位人物之一的卓越贡献和拼搏精神进行论述,可从王崇伦作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献身工业建设的角度论述,也可从吴仁宝为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角度论述,还可从钟南山作为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科研攻关的角度论述;最后,结合自身,谈谈自己的劳动观和价值观。
17.答案:(1)含义:国王权力受限,议会拥有重要政治权力;上院,下院分工不同,相互制衡。
历程:18世纪上半期,责任内阁制形成;19世纪前期,议会改革;19世纪中后期,文官制度改革。
(2)背景:传统选官存在弊端;工业革命的推动(或资本主义的发展);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增强了人们参与国家管理的愿望;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特征:公开考试;择优录用;重视知识与才能;政治中立;职务常任(或实行文官终身制);论功晋升;服务于资产阶级。
解析:(1)含义:根据材料一“13世纪,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并结合所学可知,“英格兰的传统”的具体含义是:国王权力受限,议会拥有重要政治权力:根据材料一“1341年,议会形成两院制,由贵族组成的上院拥有高级司法权,干预王位继承,参与国家政务:被称为平民院的下院,也逐渐扩大了在税收、立法等方面的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英格兰的传统”的具体含义是:上院、下院分工不同,相互制衡。主要历程:根据材料一“'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但议会主权并不意味着民主制度。英国革命后就是贵族掌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首相逐渐掌握了行政权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其在议会中的作用。革命后的近百年间,随着中央政府职权范围的扩展,腐败现象日益严重,1850至1870年,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是逐渐发展完善的,其历程为:18世纪上半期,责任内阁制形成:19世纪前期,议会改革;19世纪中后期,文官制度改革。
(2)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的个人恩惠制选官导致政治乱象频发可得出传统选官存在弊端:据材料“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蒸蒸日上的态势与人才奇缺,效率超低的政府工作职能的矛盾不断升级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可得出工业革命的推动(或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所学教育的普及增强了人们参与国家管理的愿望;据材料“英国在文官考试录用过程中,吸取了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可得出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特点:根据材料“严格按成绩排列名次,择优录用”可得出择优录用;据材料“只有知识和能力的优劣,而无权力、地位、资历及人际关系的因素。”可得出重视知识与才能:据材料“即政府行政部门内所有不与内阁共进退”可得出政治中立:据材料“无过失可长期任职的文职人员”可得出职务常任(或实行文官终身制):结合所学得出论功晋升:结合所学得出服务于资产阶级
18.答案:(1)背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民法法典化的根本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共和民主政体的确立,国家形式上的统一和政府能力的增强则为民法法典化提供了保障;西方法学思想的传播和世界各国民法法典化浪潮的冲击;固有民法的历史局限性是民法法典化的内在动因;清末民法法典化的影响;政法精英及优秀人士的推动。认识:民法法典化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诞生具有重要意义;是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为后世的民法法典化提供有益借鉴,推动我国民法法典化进程走向深入;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该法典具有明显的弊端,由于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以及中国政局的不稳定,导致该民法典未能与现实很好的结合,没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
(2)特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动因;民法典制定进程不断加快;民法典内容不断完善。有利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
(3)启示:民法典的编纂必须密切关注传统和国情;重视立法者的素质;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直面社会现实。
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一“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近代社会二十余年政治激荡、经济生活的需求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制度领域的回应”这是《法典》出台的时空,在时空之下找到相应的政治,经济,思想内容即可,即: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共和民主政体的确立,国家形式上的统一和政府能力的增强则为民法法典化提供了保障;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民法法典化的根本原因;西方法学思想的传播和世界各国民法法典化浪潮的冲击。另外《法典》是一种新事物,同时要结合过去在这些方面的欠缺以及仁人志士的努力,如:传统法律的历史局限性是民法法典化的内在动因;清末民法法典化的影响;政法精英及优秀人士的推动等。第二小问认识,对事物的认识,重点可以从其历史影响来说明即可,据材料二“民法法典化代表了我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不仅借鉴了西方民法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传统和当时的国情,不仅立法内容趋于完善,立法技术也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改进,它揭开了我国民法法典化新的篇章”可得民法法典化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诞生具有重要意义;是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为后世的民法法典化提供有益借鉴,推动我国民法法典化进程走向深入,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等;据材料二“历史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这样一个法典化的进程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而未能很好的与现实相结合、未能真正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可得该法典具有明显的弊端,由于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以及中国政局的不稳定,导致该民法典未能与现实很好的结合,没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等。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中时间栏可得出民法典制定进程不断加快,而且改革开放明显更加密集可得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动因,内容栏可得民法典内容不断完善。第二小问有利因素,据材料三“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尤其是90年代后制订频繁,可以结合所学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等。
(3)根据材料二“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失败的”和材料三“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可得出民国时期制法失败,新中国制法成就显著,只能从这两种社会形态以及立法者本身来找原因,由此可得民法典的编纂必须密切关注传统和国情;重视立法者的素质;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直面社会现实等
19.答案:(1)照刷与磨勘相结合;规定细致明确;以监察机构或专门机构为主要负责机构;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有利于纠正公文处理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文质量;有利于提升公务处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照刷与勘相结合、规定细致明确、以监察机构或专门机构为主要负责机构、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方面作答即可。
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纠正公文处理中的问题、提高了公文质量、有利于提升公务处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等角度作答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慈明学校2024-2025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