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阶段评估(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 《人类简史》开篇就提到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要探寻人类“哪里来”,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 考古发现 B. 文献记载 C. 神话传说 D. 名人讲述
2. 某学校七年级(1)班为了探寻距今约170万年的远古人类生活足迹,准备在假期期间组织同学一起去参观。他们应该去( )
A. 江西 B. 陕西 C. 云南 D. 浙江
3. 下面是某同学筹备的“北京人遗址”专刊的部分素材。下列选项中还能放到专刊里的素材是( )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复制品) 动物烧骨 灰烬堆 ?
A. 打制石器 B. 刻符龟甲 C. 炭化稻粒 D. 彩绘陶盘
4. 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使用的劳动工具中有骨针,装饰品有钻孔的小石珠、砾石和青鱼上眼骨等。这说明山顶洞人已经( )
A. 使用磨制石器 B. 掌握钻孔技术
C. 学会种植庄稼 D. 懂得饲养家畜
5. 据《淮南子·齐俗训》记载,尧治理天下时,“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让住水边的从事渔业),山处者木(让住山林的从事林业伐木),谷处者牧(让住川谷的从事牧业),陆处者农(让住平原的从事农业)”。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 )
A. 生产技术发达 B. 开始深耕细作
C. 生产因地制宜 D. 物种丰富多样
6. 20世纪70年代,中国某遗址出土了骨器、陶器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存、干栏式建筑构件等文物。该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牛河梁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7. 以磨制石器与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命名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也是中国第一个被科学认识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下面属于仰韶文化的是( )
A. 舞阳贾湖遗址 B. 半坡遗址
C. 良渚古城遗址 D. 陶寺古城遗址
8. 山东大汶口文化(距今约5900—4400年)的陶器在色彩以及纹饰方面包含了仰韶文化的因素;而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鼎、罐、高柄杯等陶器,有的器形与大汶口文化遗物近似甚至相同。材料说明( )
A. 原始居民具有高超的技艺 B. 金属冶炼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
C. 不同文化间存在借鉴现象 D. 大汶口原始居民拥有私有财产
9. 下面都是出土于良渚古城遗址的玉器。这些玉器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
玉琮(象征神的徽章) 玉钺(象征军事指挥权) 玉璧(祭天用的礼器)
A. 手工业的进步 B. 治国理念萌芽
C. 审美意识进步 D. 娱乐活动丰富
10. 距今约4300—4000年的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在该遗址的高级墓葬内发现了大量礼器,与绝大多数基本没有随葬品的小型墓葬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上述考古发现认识正确的是( )
A.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诞生 B. 陶寺先民使用铁制生产工具
C. 陶寺文化在历史上长期领先于世界 D. 私有制出现且阶级分化明显
11. 据下表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是( )
文化 良渚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地区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辽河流域
典型 文物玉器、竹器编织、陶器 黑陶、玉器、骨刻文字 彩陶、玉器、冶铜坩埚
A. 领先世界 B. 共融共生
C 多元一体 D. 相互影响
12. 尧、舜、禹是通过禅让制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从他们的事迹可以概括出通过禅让制推举首领的原则是( )
A. 毛遂自荐 B. 以貌取人
C. 血脉相通 D. 选贤任能
13. 右表为某同学在进行历史复习时整理的单元知识框架,其拟定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主题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石器时代
原始农耕
远古传说
A. 原始社会与文明起源 B. 集体群居与农耕定居
C. 人类进化与神话传说 D. 早期国家与阶级产生
14. 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中关于启与伯益的记载,两者可相互印证( )
(禹)以天下授(伯)益。……(伯)益让(位)帝禹之子启……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 《史记·夏本纪》
启与友党(同党)攻(伯)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伯)益,而实令启自取之 《韩非子》
A. 益通过禅让制让位于启 B. 启通过武力手段夺权上位
C. 禹本意是要禅位于伯益 D. 启最终继承了夏朝的王位
15. 夏朝与商朝建立之初,都非常注重建立或加强军队,设置监狱,制定刑法。这些做法旨在( )
A. 对外扩张疆域 B. 完善法律制度
C. 强化国家统治 D. 维护奴隶权益
16. 历史上把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称之为“汤武革命”。下面对“革命”一词理解准确的是( )
A. 推翻暴政,改朝换代 B. 奴隶起义,夺取政权
C. 革新制度,社会巨变 D. 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17. 《三字经》中“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周辙东”指的是周平王把都城东迁到( )
A. 殷 B. 洛邑 C. 镐京 D. 亳
18. 下表反映了西周和东周的政治状况对比变化情况。这种对比变化情况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名称 土地 兵力 人口、财力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 直辖方圆千里 直辖14万人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东周 方圆百里 直辖几千人 人口所剩无几,财力减少 天子成为傀儡,依靠强大的诸侯
A. 社会动荡 B. 王权至上 C. 王室衰微 D. 经济衰退
19.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了春秋时期的一组历史事件,如管仲改革、晋国“和戎”等。这些事件的共同影响是( )
A. 移风易俗,巩固统治 B. 壮大实力,争夺霸权
C. 开发边疆,发展经济 D. 号令天下,推翻周朝
20.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使得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戎、狄、蛮、夷联系不断加强,中华文化认同感得以加强。材料叙述了诸侯争霸的( )
A. 历史背景 B. 主要目的 C. 积极影响 D. 消极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只能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生活资料……已很难满足人们对基本生活资料的需求。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在长期的采集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并最终发明了农业。农业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等适合农业的地区,母系氏族公社迅速地发展和繁荣起来。
——摘编自张清华《一口气读完上古史》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产生的原因,并列举新石器时代我国农业文明遗址中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所示工具的用途。概括图二所示文物的历史价值。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蔹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軀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摘编自《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大)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摘编自《吕氏春秋·古乐篇》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谁?他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大禹治水的方法。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
(3)上述两则材料都与古代传说人物有关。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对待历史事实与神话传说的关系?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朝建立后所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为了巩固政权,武王决定论功行赏,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制度,先后受封的功臣有姜太公、周公旦等。周初沿用商的分封制,将王族、功臣及先代的贵族分封至各地,建立诸侯国,用以控制广阔的新征服地区。
材料二 中国西周时期国王称天子,全天下土地归天子所有,受封的诸侯享有管理封地和征收赋税的权利。但诸侯也必须服从天子命令,朝见天子,交纳贡物,服从调兵。诸侯在自己领地还可以再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严密的统治网络。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和分封的具体对象。
(2)据材料二,指出“受封的诸侯”的权利和义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早期国家发展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以来,诸侯不尊周天子,互相征伐,争做霸主,齐桓公第一个称霸。仅记载《鲁史》的242年里,列国间发生的战争就有483次。春秋时期弑君事件有36起,国家被灭亡的事件有52次,君主不能保住江山社稷的事例,不胜枚举。故而孟子说:“春秋无义战。”
(1)材料一两幅图片反映生产工具和牛耕的出现有何积极影响?这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2)据材料二,小明认为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阻碍历史前进。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材料一、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25. 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夏)桀不务德而武伤(伤害)百姓,百姓弗(不)堪……(商)汤修德,诸侯皆归(商)汤,(商)汤遂率兵以伐(讨伐)夏桀。(夏)桀走(逃,逃跑)鸣条(地名),遂放而死。 ——摘编自《史记·夏本纪》 (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背叛)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 ——摘编自《史记·殷本纪》 褒姒不好(喜欢)笑,幽王欲(想要)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点燃烽火)燧大鼓……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没有)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摘编自《史记·周本纪》
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阶段评估(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A
【17题答案】
【答案】B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B
【20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题答案】
【答案】(1)原因:旧石器时代,采集和渔猎获取生活资料有限;新石器时代,认识到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农作物:水稻、粟、黍等。
(2)用途:农业生产工具。历史价值:为了解和研究仰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言之有理即可)
【22题答案】
【答案】(1)“轩辕”:黄帝。尊称: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方法:疏导。精神:创新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等。
(3)怎样科学地对待: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之间既有联系,两者之间又有区别。远古传说中有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事实,是真实的历史,并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一种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历史事实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因此,科学的做法应该是从神话传说中找出合理的成分,从点滴中去寻找历史现象的客观存在。历史不能缺少传说的色彩,传说不能缺少历史的厚重。
【23题答案】
【答案】(1)目的:巩固政权。
对象:王族、功臣及先代贵族
(2)权利:管理封地和征收赋税。
义务:服从天子命令,朝见天子,交纳贡物,服从调兵。
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3)主观因素:统治者的管理政策。
【24题答案】
【答案】(1)积极影响: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
本质: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2)示例一:同意。理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战乱不断,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对社会经济产生了破坏作用,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阻碍历史前进。
示例二:不同意。理由: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有利于以后的统一,推动了历史前进的步伐(或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战争还推动了社会变革,加快了社会转型)。
示例三:不同意。理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战乱不断,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有利于以后的统一。所以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事件。
(3)关系:生产工具的改进,特别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升。这种生产力的提高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诸侯国的扩张和争霸提供了物质基础 。随着诸侯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诸侯国之间展开了多次争霸战争。
【25题答案】
【答案】示例:题目: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论述: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约公元前1600年,商人的首领汤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边势力,起兵攻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建立起商朝;末代商王纣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商朝灭亡;到周幽王时,为博得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昏庸无度,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周朝西部地区的犬戎攻陷镐京,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灭亡。总之,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