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2024年10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小题共25小题,共50分)
1.春秋初期,秦、晋等国常把兼并得来的土地和灭亡的小国改设为县,县是国君直属的地方行政区域。春秋末期,出现了郡,多设立在新得的边地;随着边地的繁荣,郡下分县,产生了两级地方组织。战国后期,魏、赵、韩等国普遍推行郡县制。这一时期县制和郡县制的推广( )
A.致使地方分裂的因素被消除 B.客观上推动了社会转型
C.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有效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2.在元朝,御史台是与中书省、枢密院并立的中央机关。《设立宪台格例》规定:中书省、枢密院奏禀公事,需与御史台一同闻奏;中书省上奏重大政事时,必须有御史大夫副署丞相的奏章才能生效。这一规定(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赋予了监察机构较大的权威性
C.增强了监察工作的独立性 D.保障了政府行政行为的公正性
3.在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系中,公民大会由于召集和决策过程较为烦琐,其权力往往受到元老院和执政官的制约。执政官是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并在公民大会和元老院的监督下行使权力。由此可见,罗马共和国( )
A.是古典民主政治的典范 B.践行了权力制衡思想
C.元老院是最高权力机关 D.建立了贵族寡头政治
4.1791年5月3日,波兰“四年议会”通过了《五三宪法》,取消自由否决权,采用多数通过的表决权;废除国王选取制度;司法权归法院。这一些措施旨在( )
A.巩固波兰的国家统治 B.缓解社会环境带来的矛盾
C.维护波兰的民主政治 D.维护苟延残喘的君主制度
5.1941年9月,在边区参议员的选举中,由于有些群众对“三三制”认识不足,加之对某些候选人不满意,故开明士绅落选的甚多。于是,西北局和边区政府共同决定,聘请46名非党人士(主要是开明士绅)为边区参议员,使边区参议员的成分基本上符合“三三制”的原则。这表明当时( )
A.“三三制”流于形式 B.共产党积极维护统一战线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边区民众参政积极性不高
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以下内容出自( )
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 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7.“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不打胜仗),无(勿)返’”。“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这两则材料取自《商君书》,反映了当时秦国( )
A.整体国家实力远超东方六国 B.军队的战斗力及国家动员能力强大
C.变法得到广大民众普遍拥护 D.国家政策深刻影响社会心理和行为
8.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不论出身贵贱,只要在战场上立下军功,就可以获得爵位和奖励。这一制度( )
A.调整了秦国的社会结构 B.瓦解了秦朝的等级制度
C.营造了重武轻文的氛围 D.激化了秦国的阶级矛盾
9.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 )
A.保障了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 B.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
C.适应了古代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 D.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10.据《汉书·宣帝纪》记载,黄龙元年(前49年)诏云:“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勿)相乱。”这说明,当时( )
A.官员考核办法流于形式 B.国家对上计事宜的重视
C.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官员选拔制进一步完善
11.1854年,英国国会两名议员根据广泛调查,提出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统一考核、管理制度。1870年,英国颁布确立文官制度的法令。这些方案和法令确立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内阁地位发生变化 B.社会经济结构持续变动
C.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D.保持政府工作持续稳定的需要
12.1868年,美国国会议员詹克斯发起并起草了一份关于文官制度的重要报告。这份报告80余页,包含了中国、法国、普鲁士、英国等各国文官管理的文件。大多数改革者认为,以英国作为学习的榜样比参考欧洲大陆或其他国家更有操作性。据此可知,此时的美国( )
A.官员管理以中国科举制度为蓝本 B.政党分赃制度影响国会运行效能
C.代议制机关糅合东西方文明成就 D.精英阶层重视借鉴别国文官经验
13.1982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正式颁布。到1985年底,全国已有近46万中青年干部走上县级以上领导岗位。到1986年底,全国共有137万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离休。这( )
A.确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 B.适应了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
C.变革了党管干部的原则 D.体现了精英政治的治理模式
14.1905--1911 年,清廷共举行七次留学毕业生考试,总计约1400人合格,合格者被授予举人、进士出身,其中留日学生占90%以上。有近千人被授予官职,大部分被分派入中央新设的学部、外务部、民政部、法部、农工商部等任职。由此可见,清末留学毕业生选官( )
A.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B.满足了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
C.仍受传统选官制度的影响 D.借鉴了日本的文官考试制度
15.《大清律例》规定:“十岁以下杀人应死者可上请(请皇上裁定),七岁以下杀人应死者免罪。”乾隆十年规定:10岁以上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被年长者欺辱而杀人可以从宽免死减等发落。乾隆四十年又进一步规定,十岁以下杀人应死的未成年人,要综合考量案件情实,根据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和未成年人的主观恶意,判断其是否有适用宽宥的必要。材料所述的变化体现出清朝时期( )
A.法律体系建设日益完善 B.注重国家治理的合理性
C.坚持以人为本德治为先 D.罪情相符实现司法公正
16.将“无休止地赚钱”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在中世纪被普遍认为是龌龊贪婪的做法。但新教认为,如果财富的获得是在履行天职的劳动中结出的果实,那么它就是上帝赐福的象征。这表明新教( )
A.鼓励奢侈消费 B.摧毁了封建宗教束缚
C.倡导因信称义 D.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
17.英国诺曼王朝建立了“巡回官员下乡巡回地方”的制度,国王授权的“巡回官”代理国王行使司法权,“将国王的恩惠送到千家万户的家门口”,巡回官员们往往会在当地寻找一些人帮助他们调查、陈述案件事实和已有判例,之后再将各地习惯法和判例加以监理,形成一套普遍适用的规则。据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为之后大陆法系形成铺平道路
C.确立法律之上和王权有限原则 D.促使教会与世俗权力彻底分离
18.1981年5月,哈尔滨轴承厂举办了首次“五讲”、“四美”、“三热爱”歌咏大会,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20世纪80年代,中央各部委先后下达文件“要求各级宣传、教育、文化部门,积极支持各群众团体开展文明礼貌活动。”此举( )
A.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实现了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C.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D.掀起了学习道德模范的高潮
19.《魏故轻车将军元府君墓志》载,元宁“其先唐尧之苗裔”;《北魏故侍中太傅领司徒公录尚书事北海王墓志铭》称,元祥“纂乾席圣(继承皇位,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展现圣明的治理),启源轩皇(追溯到黄帝轩辕氏)”。以上记载反映了北魏( )
A.上层对变法的支持 B.华夏认同意识的增强
C.制度中原化的特点 D.墓葬习俗发生了巨变
20.“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这反映了中世纪的欧洲( )
A.天主教统治地位已丧失 B.宗教信仰意识的淡薄
C.人们的民族国家意识淡薄 D.专制王权的不断加强
21.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由此可见,他意在强调,民族区域自治( )
A.确保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B.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D.推动了民族地区快速发展
22.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亚非国家,阐述中国的外交政策,如周恩来和陈毅率领的代表团对亚非13国的访问中,阐述了中国同非洲国家发展的五项原则,以及中国的对外经济援助绝不附加条件,也不谋求特权等。这些外交活动( )
A.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 B.有利于扩大外交战略空间
C.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体现了全方位外交的成果
23.宋代四川转运使张若谷等人奏称:“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这主要可以用来研究( )
A.四川农业歉收的原因 B.宋代交子诞生的原因
C.四川工业发达的原因 D.宋代国力下降的原因
24.下面是白居易就任苏杭刺史时对某一案件的判词,由此解读正确的是( )
案件:乡老不输(缴纳)本户租税,所司诘之,辞云:“年八十馀岁,有颁赐,请预折(减免)输纳。”所司以无例,不许。
判词:乡老年参耄耋,名系版图,天赐未颁,且有躁求之请,地征合纳,非无苟免之心,曾是徇私,故难违例。
A.反映出当时的赋税过于沉重 B.体现了优抚高龄老人的传统
C.遵循了“律例合编”的惯例 D.唐朝与西汉刺史权力有差异
25.所谓监察官员的独立弹劾权,是指虽然监察官员从属于相府或御史台(都察院)等机构,但其弹劾无须宰执或台主等长官批准。御史是以个人名义(有时是联名)而不是以“组织”的名义提起弹劾的。独立弹劾权则是朝廷授予监察官员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力。这一职权( )
A.凸显了御史位卑权重的特点 B.彰显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力
C.有助于提高监察官员的地位 D.保障了政府官员的廉洁自律
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50分)
26.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元、天宝中……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成出于是。
——(唐)杜佑《通典》卷15
材料二 说到科举,人们总要提起唐太宗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话。……与李世民这句名言很相似,清代乾隆年间大学士鄂尔泰在有人批评八股取士时也说过:“非不知八股为无用,而牢笼志士,驱策美才,其术美善于此。”一“入彀”,一“牢笼”、“疆策”,两者似乎并无二致,都是利用科举考试为君主服务。
——过常职《唐代反科举思潮与科举考试的利弊》
材料三 今日之患,在吾民智不开,故虽多而不可用。而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试士为之。 学八股者,不读秦汉以后之书,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然可以通籍累至大官。今群臣济济,然无以任事变者,皆由八股致大位之故。故台辽之割,不割于朝廷,而割于八股;二万万之款,不赔于朝廷,而赔于八股。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两者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有何不同?
(2)材料三中康有为把清廷割地赔款都归咎予八股取士,你是怎样理解的?试说明理由。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商法是由中世纪的国际商法向国家制定法发展的一个时期。受法国《奥内隆法典》、意大利《威尼斯航海条例》等商法的影响,英国开始了商人法的制定和执行,议会、都铎王室政府(枢密院)商人法院以及商人行会组织等都参与了商法的制定和完善。这一时期制定的商法包括公司法、买卖法及行业内部规范、票据法、保险法、海运管理制度和与外国签订的一系列通商条约等。商业和商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增强了英国的经济实力,为英国成为海上强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吴磊《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商法研究》
材料二 在内外压力下,晚清一些督抚大臣,如张之洞、李鸿章等均上奏要求仿照欧美等国制定商律。19世纪八九十年代,民族资产阶级希望仿行西法建立自己的法制。1903年,清政府命载振(满族王室的贝子爷)袁世凯(当时是北洋大臣)和伍廷芳起草商律。12月,起草完毕定名为《钦定大清商律》,由《商人通例》和《公司律》组成。其中《商人通例》9条,主要就商人从商的资格、商号及商事账簿管理等进行规定,第三、四条专门规定了女子从商的资格。《公司律》131条,主要规定了公司的种类和运作方式,其中确立了公司有限责任制度、独立产权制度等。在公司的安全运行制度方面,《商人通例》中没有涉及,《公司律》中也规定甚少。
——摘编自张雪菲《晚清《钦定大清商律》的立法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都铎王朝时期商法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钦定大清商律》和英国都铎王朝时期商法具有的相似影响。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意日五国为主的委员会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盟约规定,国联成员国可以对侵略者实行集体制裁,但决议必须全体一致表决通过。从1920年到1939年,有些国际争端在国联得到了很好的处理,但是对30年代涉及大国的侵略行为,国联却束手无策,不仅对受到侵略的国家的保护软弱无力,而且无法制止战争的发生。二战爆发后,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起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了避免后世再遭战祸,反去西斯同盟国于1945年制定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由中法苏英美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决议一旦做出便可付诸实施,从而使集体安全有了切实可行的保证。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据不完全统计,1945—1995年,联合国促使172场地区冲突得以和平解决。联合国长期将正常预算的70%—80%用于发展援助,且逐渐把发展活动的重心移向发展中国家。成立50多年来,联合国通过了涉及不扩散核武器、人权问题、海底开发等500多个国际条约和公约。1960年联合国通过了《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到2000年底,全世界只有16块非自治领土尚未获得自治或独立,这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也是联合国的伟大成就。
——摘编自徐蓝《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取代国联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联合国对推动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A B C D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B B D A C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B D B
26.(1)不同:材料一肯定了科举制对人才选拔的进步意义;材料二指出了科举制度服务于专制统治的消极作用。
(2)理解:有一定道理,但过于偏颇。
理由:八股取士造成国民愚昧落后,人才匮乏。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而不应仅仅归咎于八股取士。
(3)功:破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为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机会;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价值取向;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尊显儒学,对维护社会稳定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过: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使知识分子成为皇权的奴仆;过于重视儒家经典而忽视科学技术,造成研究科技的人才匮乏;考试内容只局限于四书五经,知识分子脱离社会实际,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
27.(1)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旧的国际商法无法适应英国发展的需要;其他国家商法的影响;重商主义政策的盛行;国家间贸易竞争激烈。(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影响:有利于促进本国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本国的权益;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法制的近代化;对后世相关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借鉴。(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8.(1)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推动;国际格局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国联存在制度缺陷。
(2)贡献: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促进了全球经济与社会的整体发展;推动了国际法领域的扩展;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