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广信中学 课堂自查活动(一)
七年级历史
(自查范围:第1-4课,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人类的( )
A.进化过程 B.农耕生活 C.王朝更迭 D.政权并立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在遗址中可以看到( )
A.磨制石器 B.打制石器 C.青铜器 D.铁器
3.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 )
A.已经会人工取火 B.开始种植农作物
C.会使用磨制石器 D.以采集狩猎为生
4.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 )
A.传说 B.文献 C.化石 D.影像
5.下图文物出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对其研究,可以了解( )
红山文化玉龙
A.中华文明起源 B.奴隶社会瓦解 C.封建国家形成 D.皇帝制度确立
6.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源于约8000年前的“龙”形,遍布中华大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直至今天,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这最能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是( )
A.华夏认同 B.革故鼎新 C.道法自然 D.和而不同
7.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8.如果你去陕西旅游,你可以参观的原始人遗址是( )
A.蓝田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马坝人遗址
9.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10.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
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11.“建造住宅时,他们往往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他们可能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12.下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
遗址名称 时间 遗存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距今11000—9000年 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
浙江浦江桥头遗址 距今11000—8500年 炭化的稻米、稻壳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 距今7500—3000年 陶片上稻、粟、豆类等印痕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C.冶炼技术水平 D.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
13.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下面文物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 )
A.烧制陶器 B.种植水稻 C.建造房屋 D.制作乐器
14.甲骨文“禾”即指粟,人们把一种比较细的粱叫做粟,北方人把粟米叫做小米。我国古代最早种植这种粮食作物的先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5.考古发掘的历史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并对其形成合理解释的重要证据。下列出土文物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早期人类生产工具的进步 B.远古先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C.农耕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 D.远古传说的丰富历史信息
16.“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17.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形成 B.社会分化出现 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
18.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
A.黄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黄帝和炎帝 D.尧、舜、禹
19.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作如图流程图标题的是( )
A.各部族的统一 B.大禹治水 C.禅让制的实行 D.华夏族的形成
20.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1.(2024·;河南中考·1)《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据此推测,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 )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钺
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 B.高级生产工具
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 D.诸侯国的徽标
22.(2023·福建·2)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 )
A.发展农业生产 B.提高军队实力 C.巩固国家统治 D.加强封建专制
23.(2023·;浙江温州·2)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的发现,可以证明夏朝( )
A.等级有序,阶级分化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D.繁荣开放,盛世气象
24.(2023·浙江温州·1)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让夏朝由传说成为信史。这说明( )
①传说故事毫无史学研究价值 ②考古发现是重要的史料来源
③实物资料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④文献资料所载历史完全可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2023·山东菏泽·2)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
A.巩固了西周疆土 B.确立了等级制度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促进了民族交融
26.(2023·浙江湖州·1)在某展厅,小明读到了“从分封到县郡”“从青铜器到铁器”“从贵族到士人”的导览内容。据此判断本展厅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B.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C.魏晋时期的北方民族交融 D.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27.(2023·浙江台州·1)“夏传子,家天下。”古时《三字经》这样描述是因为夏朝创立了(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
28.(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2)西周初期,周王朝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9.(2023·湖北荆州·1)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
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30.(2023·浙江温州·1)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让夏朝由传说成为信史。这说明( )
①传说故事毫无史学研究价值 ②考古发现是重要的史料来源
③实物资料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④文献资料所载历史完全可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 材料题(共三道大题,共40分)
31.我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先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考古发现证实,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1)图1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这些工具证明早期人类生活在什么时代?图2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它主要用于什么劳动?图3、图4中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最早出现于哪一时期?(6分)
(2)请分别举出一例以图5水稻、图6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图7和图8分别被称为什么建筑?其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并概括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特点。(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黑貌狱疆虎,以与炎帝战……
——摘编自《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摘编自《礼记·礼运》
材料三 尧帝为人德高望重,严肃恭谨,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且为人简朴,得到人民的爱戴。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禅让。舜品德也好,能以身作则,博得百姓普遍赞扬。舜年老时,让位于同样受到民众爱戴的禹。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与炎帝战”的地点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轩辕”的成就。(4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尧舜禹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天下为公”指的是什么制度?请写出该制度下一位首领的事迹。“天下为家”从哪一事件或人物开始?(5分)
材料二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并指出该制度下诸侯有什么义务?(5分)
材料三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戡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西周实行该政治制度的作用有哪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