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4-2025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6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1939年8月,苏联与英法长达5个月的政治军事谈判破裂,而德国接受了苏联提出的全部要求并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苏联在和英法谈判中谋求不到的东西,从德国方面得到了保证。这一结果( )
A.表明苏德两国的利益完全一致 B.延缓了反法西斯集体安全体系的形成
C.反映了意识形态决定外交关系 D.说明苏联与英法两国的矛盾不可调和
2、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而且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依靠战争和掠夺来稳固资本扩张基础的“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这一观点( )
A.强调了二战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B.否定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
C.表达了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 D.是二战冲击旧有国际秩序的体现
3.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据此说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是( )
A.现代工业的新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旧形式
B.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树立民族自决的原则
C.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
D.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独立
4.有学者指出,将尼克松政府时期“发展对华关系”“倾听欧洲盟国的意见”等战略看作是一种实力相对衰落下的收缩战略,是值得商榷的。虽然尼克松在远东或部分其他地区呈现收缩兵力态势,但只是“褪去”了赤裸裸的外表,从而借助共同目标的区域性力量和地缘条件以谋求经济、外交等更广阔空间中的秩序。该学者意在强调尼克松主义( )
A.源于冷战中美国处于守势地位 B.是对外战略在新形势下的局部调整
C.促使霸权争夺开始涉及多领域 D.受到地缘因素和政治多极化的影响
5.下表是战后美苏争霸中美国和苏联的经济实力对比,此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国民生产总值(10亿美元计) 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 高新技术产业比例%
1973年 1982年 1973年 1982年 计算机 生物工程 新材料
美国 1295 3047 27 24 100 100 100
苏联 624 1212 13 10 15.2 14.6 46.8
A.美苏争霸苏联处于劣势
B.经济实力是导致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
C.美苏争霸的核心是军备竞赛
D.美苏争霸由重视军事逐渐发展为重视经济和科技
6.1959年,美苏两国破天荒地进行了历史上首次文化交流。苏联在纽约举办博览会,展出了人造卫星、核动力破冰船等令美国人叹为观止的高科技。不甘示弱的美国人在莫斯科展出了别具特色的爵士乐、篮球、高跟鞋、抽象艺术以及加长汽车等。双方的文化交流旨在( )
A.展示先进科技以引领世界潮流 B.证明本国道路是人类未来
C.寻求两国和平共处的新型方式 D.炫耀文化实力以威慑对方阵营
7.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尝到政府补贴甜头的农场主们并不想和自由市场打交道;田纳西河流域的电力消费者并不喜欢自由企业;所有得到补偿的集团都不喜欢重返竞争的屠场。这从侧面反映出,战后( )
A.西方国家已然放弃自由市场经济 B.美国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据经济主导 D.社会良性竞争氛围缺失严重
8.下表是1955—1992年不同性别的全职工作者的收入对比表。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年份 女性平均收入(美元) 男性平均收入(美元) 女性收入占男性收入的比例(%)
1955 2719 4252 63.9
1960 3293 5317 61.9
1970 5323 8966 59.4
1980 11197 18612 60.2
1990 20656 28843 71.6
1992 21440 30358 70.6
A.国家经济组织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B.社会劳动效率已不断提升
C.经济转型促进妇女解放运动发展 D.固有家庭结构逐渐被打破
9.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秘书长范莱内普提出了“福利社会”的构想。他认为:“我们必须寻求国家与私人行动的新关系;加强个人对自己和其他人的责任。在这个意义上,福利社会是必然的和符合人们愿望的。”这一构想的提出旨在( )
A.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B.应对福利国家危机
C.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D.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10.20世纪70年代,苏联出现政治笑话“井喷”的现象,此时苏联民间各种辛辣讽刺时政,抨击权贵的政治笑话纷纷出台,流传甚广,以发泄民众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怒。据美国学者统计,流传下来的794则政治笑话中仅70年代就有211则,占四分之一。此现象表明( )
A.社会制度制约苏联改革效果 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潜藏失败危机
C.西方“和平演变”成效显著 D.戈尔巴乔夫政治经济改革的失败
11.1954—1973年,美国工业增长1.38倍,苏联增长4.12倍;钢产量1960年苏联比美国少27%,到1974年超过美国400万吨;石油产量1960年苏联比美国少57%,到1974年比美国多2600万吨。苏联把每年生产的一亿多吨钢,主要用于制造大炮、坦克、军舰等军火。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冷战加剧了国际局势的动荡 B.苏联的制度优势得到了体现
C.美苏争霸拖垮了苏联经济 D.美国通过军备竞赛拖垮苏联
12.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人和农民大都未受过正规教育,生活水平也相对低下,但是工业建设和国防科技却取得了辉煌成就。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平民都成为了教育良好、成熟老练、生活达到中等水平的城市居民,但经济建设却趋于停滞,技术更新的速度也慢了下来。这一变化说明苏联(  )
A.未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B.与美国争霸严重消耗了自身国力
C.集权体制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D.改变了高积累低分配的经济方针
13.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积极支持外资机构设立亚洲货币经营单位,并于1978年全面放开外汇市场。1990年,新加坡将外国人持有本地银行股权比例的上限由20%提高到了40%。这反映出新加坡( )
A.大量吸引精英移民 B.开创发展知识经济
C.经济发展潜藏危机 D.努力实现产业升级
14.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的大企业以实行行业内的合并达成“世界第一的全球规模经营范围”作为一种战略优势,如1995年,日本三菱银行和东京银行合并,成为东京三菱银行,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银行。同年,英国的葛兰素公司成功并购英国另一大医药公司——韦尔康姆公司,跃居世界第一大医药公司。这说明( )
A.逆全球化暗流涌动 B.跨国公司垄断市场
C.产业结构快速变革 D.国际经济竞争激烈
15.根据最新出版的《国际组织年鉴》统计,在现有的48350个国际组织中,非政府的国际公民社会组织占95%以上,至少有46000个。1972年,参加联合国环境大会的非政府组织还不到300个,到1992年注册参加联合国环境大会的非政府组织多达1400个。这表明( )
A.全球化推动国际关系的变化 B.环境气候问题成为国际焦点
C.全球公民社会主导全球治理 D.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16.某学者在论著中写道:“20世纪90年代,德国因为在翻修柏林国会大厦时启用了外来劳动力,导致国内工人发生了暴动。欧洲高科技产业工人心酸地称自己被‘班加罗尔(印度的高科技中心)化’了,因为他们的工作都被来自印度的廉价劳动力顶替了。”由此推断,该学者探讨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B.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C.新科技革命的影响 D.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尼克松上台后,开始对苏实行“诱导式经济外交”。1969年颁布《出口管制法》,以高新技术转让限制取代全面战略物资出口限制,放松了一般技术和商品的出口,并利用“巴统”的“例外”条款扩大禁运物资和限运物资出口。同时,美国官方公然宣称:“我们的战略是要利用贸易让步作为政治工具,以便在苏联冒险时制约他们,在他们采取合作态度时鼓励他们”“……使共产党国家的国内发展和对外政策沿着我们期望的目标前进”。尼克松也形象地说:“在我们的商品上不但要印上经济价码,而且要印上政治价码。”
——摘编自牛笑风《冷战时期美苏经济关系的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的最初十几年,美国曾提出过国家安全战略、海上安全战略、东亚战略、亚太共同体、“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2007)等战略设想,其中不少涉及亚太海洋问题。2009年以来,奥巴马政府以“改变”为旗帜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调整,提出重返亚太的东向战略部署。奥巴马第一任期的全球战略调整重点在于重返亚太,通过强调美国的太平洋身份,将美国的海洋战略核心放在太平洋地区。奥巴马第二任期的亚太海洋战略在注重太平洋地区的同时,朝着太平洋——印度洋两洋兼顾的方向转变,并在2015年第一次提出了印度洋——亚洲——太平洋概念,图谋从更加宽广的空间和海域范围来打压、围堵中国,从两洋地缘视角谋划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海洋战略布局。
——摘编自蔡鹏鸿《美国全球布局下的亚太海洋霸权》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美国推动“诱导式经济外交”的举措,并分析其实施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的原因。(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26年,苏联农业总产值达到1913年水平的118%,其中种植业产值为114%,畜牧业产值为127%。但从1928年开始,苏联国内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到1929年4月,收购到的粮食比上年同期还要少,连莫斯科的面包供应都出现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决心加速农村的集体化运动,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以便把粮食牢牢地控制在国家手里。“一五”计划结束时,有60%以上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的播种面积占全国播种面积的70%以上;在主要产粮区,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比例为80%—90%。1933年1月,联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
——摘编自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斯大林时期到赫鲁晓夫时期》
材料一 1936年,中央直属企业的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90%。从一个小别针到巨型发电机的生产都要受国家计划委员会控制,受政府有关部、局的领导。1957年2月,赫鲁晓夫要求把工业和建筑业的日常领导工作从中央转到地方。最高苏维埃于5月决定撤销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的部,只留下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中型机械等几个中央部。赫鲁晓夫认为,放松中央控制会推动生产发展。中央统一管理被削弱后,各地滋生了严重的本位主义,彼此矛盾重重,互相扯皮。赫鲁晓夫逐渐又把权力收回中央。他先是合并地区国民经济委员会,最后又成立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后来又出现了各类工业部门的全国性委员会。结果,到1963年时,管理工业的机构不仅没有像原来设想的那样有所精简,反而扩大了二三倍。工业和建筑业管理组织的改革没有取得积极成果。
——摘编自《赫鲁晓夫工业方面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苏联工业改革的背景和失败原因。(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2013年10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一路”建设倡议上升为国家意志。“一路”建设倡议在实践层面上,以沿线各国利益为主要关切,以破解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对外经贸发展水平低下这一困局为落脚点,通过平等互惠的合作,让沿线各国共享本地区发展的红利。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将助力沿线各国改善地区治理。
——摘鳊自张中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权益维护》
材料二: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启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治理的新篇章。此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先后多次写入联合国决议,涉及社会发展、人权、国际安全等众多议题,成为全球治理的核心原则。
——摘编自张群《真正的多边主义:破解全球治理困局的中国方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意义。(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如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6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钟摆运动”
16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一种钟摆运动,这种钟摆运动与物理学意义上的钟摆运动有相似之处。钟摆运动存在三个基本点:第一,左端点,即政府对市场进行强力干预;第二,右端点,即政府对市场采取完全放任的态度;第三,下端点,即政府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可以称为“放任—干预主义”。
西方国家政府与市场关系发展历程中的钟摆运动模型
——摘编自曹冬英《西方国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钟摆运动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信息,以“16—20世纪西方经济政策的‘钟摆运动’”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2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理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6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BDABB BCDBB BCCDA A
17【答案】(1)举措:不断放宽出口限制;利用贸易作为政治工具(2分)。历史背景: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需要对苏缓和;美国希望通过商贸交流,加深美苏联系,推动对苏联的和平演变;主要资本主义在国家经济陷入滞胀,经济发展困难;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形成挑战。(答到一个要点给2分,共6分)
(2)原因:冷战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美国为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势力,积极干预亚太事务;美国图谋从更加宽广的空间和海域范围打压、围堵中国。(答到一个要点给2分,共6分)
18【答案】(1)苏联农业水平的恢复;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领导人对形势的认识;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答到一个要点给2分,共6分)
(2)背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轻重工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衡;苏联领导人换代为改革提供了条件;美苏争霸的外部压力。(任答2点4分)
原因:只是对原有体制的修补,未能突破旧体制;改革措施反复不定,缺乏宏观规划;赫鲁晓夫个人因素。(任答2点4分)
19【答案】 (1)意义:对中国:有利于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对沿线国家:维护沿线各国利益,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外经贸发展水平;让沿线各国共享本地区发展的红利,改善地区治理。(6分)
(2)践行:奉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勇于承担大国责任,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和维护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以人民为中心,关注全人类的福祉和命运。(6分)
20【答案】评分参考
题目:16-20世纪西方经济政策的“钟摆运动”。
政策演变的过程层面:16-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为适应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求,注重国家干预的重商主义走向全盛。18世纪—20世纪3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开展,为适应工业资本发展的要求,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盛行。20世纪30-70年代,在经济大危机、二战、社会主义苏联的影响下,强调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70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适当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盛行。(到本层面得8分)
政策演变的特征层面:经济政策的“钟摆运动”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现实需求而变动的,变动频率不断加快、幅度逐渐减小(或摆动速度变快,干预力度逐渐变小,放任程度逐渐降低,逐渐实现干预与放任的融合)。(到本层面得10分)
政策演变的实质层面:政策变革是西方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到本层面得12分)2026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题卡
姓名: 班级: 考场/座位号:
考 号
[ 0][ 1][ 2][ 3][ 4][ 5][ 6][ 7][ 8][ 9] [ 0][ 1][ 2][ 3][ 4][ 5][ 6][ 7][ 8][ 9] [ 0][ 1][ 2][ 3][ 4][ 5][ 6][ 7][ 8][ 9] [ 0][ 1][ 2][ 3][ 4][ 5][ 6][ 7][ 8][ 9] [ 0][ 1][ 2][ 3][ 4][ 5][ 6][ 7][ 8][ 9]
单选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材料题(4题,共52分)
缺考标记
正确填涂
注意事项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1 [ A] [ B] [ C] [ D] 5 [ A] [ B] [ C] [ D] 9 [ A] [ B] [ C] [ D] 13 [ A] [ B] [ C] [ D]
2 [ A] [ B] [ C] [ D] 6 [ A] [ B] [ C] [ D] 10 [ A] [ B] [ C] [ D] 14 [ A] [ B] [ C] [ D]
3 [ A] [ B] [ C] [ D] 7 [ A] [ B] [ C] [ D] 11 [ A] [ B] [ C] [ D] 15 [ A] [ B] [ C] [ D]
4 [ A] [ B] [ C] [ D] 8 [ A] [ B] [ C] [ D] 12 [ A] [ B] [ C] [ D] 16 [ A] [ B] [ C] [ D]
17. (14分)
(1)(8分)
(2)(6分)
18. (14分)
(1)(6分)
(2)(8分)
19. (12分)
(1)(6分)
(2)(6分)
20. (12分)
2026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题卡----1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4-2025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