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掉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远择题每小题选出答策后,屑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图:人数版黛中外历史纲要》(上)十《中外历史纲要》(下)第-至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
1.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姜寨(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区)为代表的仰部文化早期聚落的房屋布局呈现出凝聚式
和向心式的分布特征(如下图)。这反映了该时期
表哨所
O
0
"
、d¥
o
哨所
5
,哨所
临会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B.社会组织较为紧密
C.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期要素
D.阶级对立较为普遍
2.《诗序云:“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领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东汉
班固的《两都赋序列举众多西汉赋家之后总结道:“(赋)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雍容揄扬,著于后丽,抑亦雅颂之亚也。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文章,
炳焉与三代问风。”这反映出汉朝
A.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融合
B.取士:政策调整影响文学发展
(士人思想中传统意识浓厚
D.开疆拓土推动了汉赋的传播
3,“唐立都于长安,政之重心居西北,而其要地乃在东南八道,是以南北之途为主,东西之径为副焉。”长
安一洛阳一扬州一江南道路,实为多数唐朝文人的成名路线,与其旅行路线、诗文传播路线是重叠的。
这可用来说明唐朝
【高三10月质量检测·历史第1页(共6页)】
W
A.科举制下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C.区域差异充实文人创作素材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
4.明后期,农田经营方式出现了自营到佃耕的趋向。至清前期,江南地区的地主甚至产生了“良田不如良
佃”的认识,清政府和地方官员也发布调整主佃关系的措施,促进了农业中租佃关系的发展。这-现象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高产作物的广泛传入
B.个体农耕的长期延续
C,生产关系的根本变动
D.赋税制度的不断调整
5.海外关于中国近代转型的研究,有流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费正清“冲击一反应”模式,20世纪-七
十年代美国学者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余英时等人的“近代思想发展之内在理路”等观点。对这些
学者的观点解读合理的是
A.不同的研究视角影响对历史的解读
B.相互矛盾的史料均不足为信
C.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的认同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6.1917年4月,李大钊指出:“国家必有其中心势力”,“由中级社会之有恒产者自进而造成新中心势力,
以为国本之所托”才能谋统一与发展;1921年3月,李大钊又提出:“我们要考求俄罗斯革命的中心势
力何在”,“要推动中国社会的改革事业:我们需迅速行动起来,建立‘共产主义’的‘C派大团休’”。李
大钊的这一转变
A表明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说明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出现分化
C.深受国内外政治形势的较大影响
).体现出新民主主义草命道路已明确
7.下图为1941年中国著名画家特伟创作的一幅漫画《搁浅》。该没画
A.体现了巾国政治动员存在独特优势
B.重塑了国民党政府的良好形象
C.助菲了国共联合抗口局面最终形成
D.利于鼓舞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心
8.马克思认为,“在唯物主义理论中,国家不被视为人们故意建立的有目的的组织,当然也不应该被理解
为‘共同利益?的休现,而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统治与剥削关系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这一理
论的践行体现在
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9.考古学家在北叙利亚入海口的阿尔米纳考古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古希腊古风时代的陶器。阿尔米纳出
土的石板首饰,模具上的短桑芸式吊圆形耳坏是叙利亚式的,这种耳环在公元前?世纪流行于克里
特、塞浦路斯、腓尼某和叙利亚:此类装饰位出现在业述、巴比伦和基泽。材料可用于说明
【高三10月质量检测·历史第2页(共6页)】
W高三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考查中华文明起源。姜寨仰韶文化早期聚落房屋布局呈现凝聚式和向心式分布特征,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组织比较
严密,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社会管理机制来协调和组织人们的集体生活。各个房屋的居民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协作,共同
维护聚落的稳定和发展,或许已经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社会结构,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以姜寨为
代表的仰韶文化早期聚落的特点,而非强调中华文明起源,故排除A项;姜寨聚落虽然有较为复杂的布局和一定的社会
组织形式,但与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城市一般其有以下特征:较大的人口规模、明确的功能分区、发达的商业和手
工业,完善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排水系统等),较为复杂的行政管理体系等,故排除C项;仰韶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中
期,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现
象。阶级对立现象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晚期,故排除D项。
2.A考查先秦、秦汉时期的文化。在汉朝,无论是“抒下情而通讽谕”还是“宣上德而尽忠孝”,都与《诗序》中所强调的功
能有相似之处。这表明汉朝在文化传承方面,继承了先秦时期以诗歌(包括“雅”“颈”所代表的诗歌传统)来反映政治和
道德的传统。汉朝以赋表达对帝王盛德的赞美以及对忠孝的宣扬,又类似于“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
者也”。这种继承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新的文学体裁一赋中进行了发展和创新。“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
同风”体现了汉朝文学的繁荣以及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信。这反映了汉朝文人对自身文化成就的自豪和对时代精神的
积极表达,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取士政策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汉赋的传承与创新,而
不是强调士人固守传统意识,故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3.C考查唐朝政治、经济。唐朝定都长安,政治重心在西北内陆,但战略腹地在东南八道,显示出经济重心逐渐向东南地
区转移。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文人的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南方地区。南北自然景观的巨大差异为他们的创作带来了
新的灵感。经济重心南移使得南北经济活动呈现出明显的不同,这也成为文人创作的重要素材。故C项正确。尽管江
南文化在唐朝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但唐朝的主流文化仍然是以长安为代表的中原文化,故排除A项:区域
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是在明清时期,故排除B项;唐朝时期,虽然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有一定分离,但中央政府通过一
系列制度和措施,如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充实官僚队伍、设置道等行政区划加强管理、,派遣官员到地方任职等,仍然保持
着对地方的有效管控。文人的活动和诗文传播路线与这条道路重叠,说明中央与地方在文化等方面存在着积极的互
动,而不是中央对地方控制成弱,故排除D项。
4.D考查明清时期租佃关系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的不断调整,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等赋税改革,将部分丁役摊人田亩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与土地的依附关系,使得租佃关系更有利于农业生产
的组织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会出现农田经营方式从自营到佃耕的趋向以及主佃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外来
高产作物的种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粮食产量,但这并不能直接导致农田经营方式从自营转向佃耕以及租佃关系的快速
发展,且这属于外因,故排除A项;“个体农耕的长期延续”是材料内容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故排除B项,C项表述中“根
本变动”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5.A考查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及史学理论。费正清的“冲击一反应”模式强调西方冲击对中国近代转型的作用:柯文的“在
中国发现历史”注重中国内部因素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余英时等人的“近代思想发展之内在理路”突出中国近代思想发
展的内在逻辑。这些不同的观点反映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形成了对历史的多元解读,故A项正确。费正清、柯文、余英时
等人的观点聚焦于思想文化内部的演变,共同构成了对中国近代转型的多维度认识,不能因为他们观点的差异而否定
各自所依据史料的价值,故排除B项:这些观点的变化主要反映了海外学界对中国近代历史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拓展,这
更多是学术研究方法、视角和理念的发展变化,而不是“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的认同”,故排除C项:不同时期的
学者对同一历史事件可能有不同的评价,这是因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分析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因为时代近就
会有更客观的评价,故排除D项。
6.C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超越了此前的“中级社会”说,他所强调的“C派大
团体”,指的是即将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他坚信即将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能成为引领中国走向光明未来的新的社会“中心
【高三10月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