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市太和中学2022年上期半期学业水平测试
初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答题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
命题人:何玉秀 审核人:初中历史组
班级 姓名 考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页。共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得答在第Ⅰ卷上(考生不交第Ⅰ卷)。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新中国筹建工作中,为代表们提供畅所欲言、进行充分民主协商的重要平台是
A.中共七大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事件是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完成
3.“今天这个日子不寻常,对我们藏族人民来说更不寻常”,2011年5月,在某次重大庆祝活动中,藏民边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族老百姓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次活动纪念的是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驻藏大臣
C.西藏和平解放 D.青藏公路建成通车
4.“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你认为诗中所说的“那场战争”是指
A.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土地革命战争
5.“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让你写篇社论,你会写
①粉碎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阴谋 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④说明了美国实力的衰落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参与的会议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共八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7.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与右图相关的事件完成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说法哪一项不正确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8.“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集中力量发展
A.农业 B.轻工业 C.商业 D.重工业
9. 读右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
重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
10.小刚在相册里看到了爷爷年轻时期在刚落成的武汉长江大桥上拍的相片:桥下,碧波荡漾;桥上,车辆奔驰。这张相片最可能在什么时期拍摄的?
A.新中国刚刚成立时 B.抗美援朝战争归来时
C.“一五”计划完成时 D.文化大革命开始时
11.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地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材料中“和平方法”指什么?
A.人民公社 B.合作社 C.土地改革 D.赎买政策
13.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14. 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的准确含义是
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化 B.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D.把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15. 四川的一首歌谣中写道:“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出现于
A.农业合作化时代 B.“大跃进”时代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江青为首的“四人
17.1968年,老舍先生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获得了最多票。但当诺贝尔评选委员会要颁奖给老舍时,却发现老舍已经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致死。由于诺贝尔奖一般不颁给已故之人,因此中国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老舍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致死突出地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C.民主与法制被践踏 D.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18.20世纪60年代,他带病坚持工作,率领河南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使贫困面貌开始改变。人民称颂他为“党的好干部”。他是
孔繁森 B.焦裕禄 C.雷锋 D.王进喜
19.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0.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社会主义建立起了公有制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这副农家春联中的两次“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道路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打破“铁饭碗”和职工“下岗”等现象,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这主要与我国哪一重大的改革有关
A.加强民主建设 B.农村经济改革
C.创立经济特区 D.国有企业改革
23.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说:“广东省委提出了一个设想,利用自身优势,先走一步,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民族自治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24.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的是
A.广州 B.深圳 C.厦门 D.上海
25.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设置的,作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新飞跃的是
A.山东半岛开放区 B.珠江三角洲
C.上海浦东新区 D.广东沿海开放区
25. 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26.对联“南海吹来改革风,九天降下开放雨”,反映的史实不包括
A.中央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B.我国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
C.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
27.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下列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内容的一项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改革开放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28. 我国各民族能相互团结、共同繁荣,经受各种风浪的考验,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
A.各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革命 D.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9.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B.少数民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后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
30.被火烧断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2011年5月,大陆将画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馆进行合并。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被分开360多年后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众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
A.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标志着两岸实现了“三通”
C.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材料题
31.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农业发展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革,同时也折射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右面这幅照片,农民正在拔出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有的还分了地主家的耕牛、农具和房屋等。
(1)材料一反应了什么土地政策?(2分)
写出这一事件开始的时间?(2分)
▲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2)材料二所提到的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是指的哪一历史事件?(2分)
▲
材料三: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3) 材料三的宣传画表明当时正在进行什么
运动?(2分)
▲
材料四:1978年,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
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
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4)材料四中提到的协议书是什么地方的农民签订的?(2分)在此之后,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当时的农村问题?(2分)
▲
32.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的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12分)
(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4分)
▲
(2)总结成就
有学者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和新的革命新起点。”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经历了种种探索和曲折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
这里所说的新的革命是指什么(2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以后被称为什 你(4分)
▲
(3)展望未来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2分)
▲
3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紫荆花开 十年更艳 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澳门回归交接仪式
图A 图B
材料二: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 1972年作
材料三: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1995—2000年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副图(A、B)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4分)
▲
(2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4分)
▲
(3)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原因是什么?(4分)香港澳门回归有何意义?(2分)
▲
(4)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
▲第Ⅰ卷(选择题)
1. D
2. C
3. C
4. C
5. B
6. B
7. A
8. D
9. B
10. C
11. C
12. D
13. C
14. C
15. B
16. C
17. C
18. B
19. A
20. C
21. D
22. D
23. A
24. C
25. C
26. A
27. D
28. B
29. D
30. A
第Ⅱ卷(非选择题)
31.
(1)土地政策:土地改革。时间:1950年。
(2)历史事件:农业合作化运动。
(3)运动:“大跃进”运动。
(4)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2.
(1)开启“中国新生”的历史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伟大转折”的历史事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2)新的革命是指改革开放。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示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33.
(1)图A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图B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2)“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3)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等。意义:香港、澳门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变化: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贸易额增加,人员往来增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太和中学、武安学校2021-2022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