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衡阳县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尚书大传》记载,西周时期,圭玉充当了对诸侯德行考核的结果:如果诸侯没有过失(主要指对周王朝服从与否),天子就会把圭玉归还于他;如果有过失,改过后才会归还;如果三年内不能得到圭玉,就会减免爵位;六年内不能得到就减免田地。西周这些做法(  )
A.有利于加强君主的专制统治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分封秩序 D.促进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2.下表呈现了近现代学者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不同解读。这反映出(  )
学者 解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梁启超、章太炎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学术文化上的专制独裁,是造成中国文化学术落后的祸根罪源,也是导致中华民族濒于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代学者刘桂生 “罢黜百家”并非禁绝儒家以外的各家,“独尊儒术”只在于确立儒家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
A.集权政府加强思想控制始于西汉 B.对汉代儒学的解读趋于客观全面
C.汉武帝的文化政策违背历史潮流 D.汉代儒学对近现代学术影响深远
3.唐宪宗分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为两制。朝廷的制诰、诏令、赦文等都由翰林学士执笔,中书舍人只能起草一些不太重要的文书。这样,翰林学士的草诏权就被固定下来。唐代这一措施体现了(  )
A.三省六部制逐步完善 B.三省出现一体化的趋势
C.中枢决策机制的演变 D.两者分工明确彼此制约
4.如图是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所作《茗园赌(茶)市图》,该作品(  )
A.描绘了宋代市井生活赌博风行 B.体现了传统山水画的基本风格
C.反映了理学兴起促成饮茶之风 D.折射出农业经济作物有所发展
5.明人徐渭论及绍兴府会稽县时说:“今按于籍口六万二千有奇,不丁不籍者奚啻三倍之。而一邑之田仅四十余万亩……合计依田而食与依他业别产而食者仅可令十万人不饥耳,此外则不沾寸土者尚十余万人也。”这说明,该地区(  )
A.人地矛盾问题凸显 B.户籍制度趋于崩溃
C.土地兼并程度加剧 D.民众生活水平较高
6.“讲道理”是太平天国对士卒民众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19世纪50年代中期,太平天国在各占领地区的“讲道理”侧重于政治说教和宗教宣传;19世纪60年代初,以经济劝导为主,要旨劝谕民众进贡、交赋、纳税。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权指导思想的改变 B.时局战局的恶化
C.基层政权建设的巩固 D.商品经济的发展
7.下表中的变化体现了当时(  )
1907年、1909年各级各类学堂教师来源构成(单位:人)
本科毕业生 留学生 旧学教师 外国教习
1907年 1909年 1907年 1909年 1907年 1909年 1907年 1909年
专门学堂 212 379 159 370 251 297 79 122
实业学堂 311 748 69 243 176 445 43 108
师范 优级 91 152 52 144 66 80 69 91
初级 739 876 347 349 39 27
中学 1266 2108 817 1107 28 51
高小 5249 10039 5261 7005 19 53
A.人才观念发生了巨变 B.教育在变革中求发展
C.传统的教育体制瓦解 D.西方文化受到了抵制
8.1931年9月27日,北平学生发表《告全国民众书》,指出:“向国联报告请求公判”,是“软弱无效,坐以待毙的政策”,主张工农兵学商“组织起来”“联合起来”。《告全国民众书》发表的背景是(  )
A.日本制造“济南惨案” B.日本占领东北三省
C.“华北自治运动”进行 D.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9.根据国家三线建设规划,1964年国家计委批准唐山铁道学院陆续迁往四川,并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内迁是三线建设时期高校内迁的缩影,这主要是为了(  )
A.培养科技人才 B.应对紧张形势 C.改善工业布局 D.增强国防力量
10.1994年至2007年,中国拉美史研究会先后召开了6次年会(见下表),会议的主题发生了重要转向。年会主题的确定是基于(  )
年份 主题
1994 拉美现代化及对外关系
1999 20世纪拉美的重大改革与发展
2001 全球视野下的拉丁美洲发展
2003 20世纪拉丁美洲变革与发展
2005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
2007 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
A.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B.史学界对世界历史的认知
C.反对霸权主义的现实需要 D.民众了解拉美状况的诉求
11.中亚地区阿伊哈努姆遗址(约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出土了丰富的文物,包括希腊人物和神像雕塑、太阳神阿波罗神像的鎏金银盘、大夏和印度古钱,甚至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据此推断,该遗址是(  )
A.迄今已知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 B.亚述帝国统一两河流域的见证
C.亚历山大远征交流碰撞的产物 D.古希腊人建立海外城邦的例证
12.据下表可知,(  )
时间 史事
1356年 伦敦市长宣布法庭诉讼使用英语
1362年 英王爱德华三世颁布了法庭审讯必须用英语的法令
1381年 英王理查德二世用英语与瓦特泰勒农民起义代表对话
1385年 英格兰规定所有文法学校都要将英语作为教学正式用语
1450年 凯德农民起义用书面英语形式呈交起义诉求
A.农民起义促进了民主政治形成 B.法制改革孕育了书面考试办法
C.君主专制加强推动了国家崛起 D.官方语言变迁强化了民族意识
13.13世纪中叶起,德意志西南部的农村公社有了较大发展,成为农民组织与活动的基本结构。公社拥有自治权,可以选举产生村委会,颁布村规和管理低级司法,自主组织生产和经济生活,管理土地和森林、水泽、牧场等公地资源。这反映出,当时(  )
A.农奴政治地位的日益提升 B.封建庄园制的完善
C.封建主对农民控制的松弛 D.基层自治初步建立
14.下表为巴西主要出口产品(1821—1900年),此表说明当时巴西(  )
单位:%
八种主要产品占出口总值的百分比
十年期 皮革 咖啡 食糖 可可 马黛茶 烟草 棉花 橡胶 合计
1821—1830年 1831—1840年 1841—1850年 1851—1860年 1861—1870年 1871—1880年 1881—1890年 1891—1900年 13.60 7.90 8.50 7.20 6.00 5.60 3.20 2.40 18.40 43.80 41.40 48.80 45.50 56.60 61.50 64.50 30.10 24.00 26.70 21.20 12.30 11.60 9.90 6.00 0.50 0.60 1.00 1.00 0.90 1.20 1.60 1.50 - 0.50 0.90 1.60 1.20 1.50 1.20 1.30 2.50 1.90 1.80 2.60 3.00 3.40 2.70 2.20 20.60 10.80 7.50 6.20 18.30 9.50 4.20 2.70 0.10 0.30 0.40 2.30 3.10 5.50 8.00 15.00 85.80 89.80 88.20 90.90 90.30 94.90 92.30 95.60
A.深受传统经济结构影响 B.摒弃了宗主国生产方式
C.共和制促进外贸发展 D.严重依赖殖民地市场
15.二战后,永久中立国瑞士加入马歇尔计划,并大大缩减了同苏联的正常贸易额。同时,瑞士积极开展广泛公共外交,努力充当东西方阵营的沟通桥梁。瑞士的做法(  )
A.积极迎合美国全球战略 B.加速了西方阵营分化
C.有助于第三世界的发展 D.缘于冷战局势的影响
16.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运动将重点议题从政治上转移到经济问题上。下图为1961—1981年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中经济相关宣言、决议与纲领的数量变化图。这反映了,不结盟国家(  )
A.追求建立新的国际治理机制 B.致力摧毁世界殖民体系
C.推动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 D.努力构建区域经济集团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17.中国古代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的着装有严格规范。下表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服饰规范的部分内容:
出处 内容
《礼记·深衣篇》 上衣用布四幅,表明一年有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代表一年有十二月;袖口圆弧,领子方正,意味着公正;背缝垂直,体现出诚直。
《新唐书·车服志》 唐高宗时对官服的规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四品袍深绯,五品袍浅绯,六品袍深绿,七品袍浅绿,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
《宋史·舆服志》 绍兴五年,高宗谓辅臣曰:“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宜申严禁。”
——摘编自张玲《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符号内涵及制度规范》等
材料二 明代的“服妖”分为衣冠复古、奢侈僭越、男女混装和习俗禁忌四个类别。衣冠复古,即穿戴模仿前朝服饰,包括了元蒙遗风和之前其他朝代的服饰;奢侈僭越,即以下僭上,违制使用贵重饰品和贵族服饰;男女混装,即女着男装、男着女装;习俗禁忌,即与传统社会认知相违背的服饰或服饰行为,如上层人士穿戴低贱之人服饰等。
——整编自赵梦菲《明代“服妖”服饰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并说明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服妖”下一定义,并对明代“服妖”的成因进行分析。(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立法权应该委托给贵族集团和由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的集团。贵族集团的成员应该世袭。人民参与治国应仅限于遴选代表,代表的优点是有能力参与各种事务的讨论,人民则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行政权应该执掌在君主手中。
——摘编自【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关于孟德斯鸠思想的阶级立场,以下两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
观点一 观点二
孟德斯鸠的理论主张的是要摧毁当时已经腐烂透顶的封建主义和狂暴的君主专制政体,他所维护的是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兴阶级的利益。 ——摘编自张雁深《孟德斯鸠和他的著作》 孟德斯鸠认为“没有君主就没有贵族,没有贵族就没有君主”,他向往的是君主与贵族的共治。 ——摘编自王养冲等《法国大革命史(1789—1794)》
(1)围绕材料一中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评价。(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学者对孟德斯鸠阶级立场认知的差异。(2分)
(3)有学者认为,“历史学家像小说家一样,是虚构故事的创造者”。结合两则材料,以孟德斯鸠思想的解读为例,对该观点予以评析。(4分)
19.城市的发展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信仰自由,政治环境宽松,是欧洲宗教异端人士的重要避难所,也成为启蒙运动书籍的出版中心。当地的经济环境优越,对艺术的需求空前高涨,吸引了伦勃朗等众多画家来到这里。在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等城镇,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艺术品集市。市镇居民选购艺术品的目光所及,也从过去比较流行的历史和宗教主题逐渐转向风景,风俗和静物题材。
——摘编自朱平《文化传播视角下荷兰艺术商业的影响力及其启示》等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巴黎流行一种特殊的社交形式——沙龙。贵族与富有市民、艺术家与学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远离宫廷和教会的新的公共空间。19世纪后,随着沙龙主人政治文化影响力的日渐缩小,沙龙日趋衰败。19世纪40年代以后,中产阶层群体日益壮大,一种更开放、更大众的生活方式来到人们身边。1866年,巴黎公共舞会达到1000多个,1870年前后,适应大众阅读与休闲的咖啡馆有2万多家。此外,各种音乐团体、俱乐部、文学阅读室层出不穷。
——摘编自汤晓燕《十九世纪巴黎社交生活的演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阿姆斯特丹文化艺术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世纪中后期巴黎社交方式的转变。(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个脉络清晰的精神谱系,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等精神成果,这些精神具有密切相关的同质性,具有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初心和使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升华。同时也包括当代创造的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这一系列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军队的血脉之中。
——改编自张立新《溯源精神谱系研学红船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任选两个精神,构建一个主题并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历 史 答 案
1. 【答案】C
2. 【答案】B
3. 【答案】C
4. 【答案】D
5. 【答案】A
6. 【答案】B
7. 【答案】B
8. 【答案】D
9. 【答案】B
10. 【答案】A
11. 【答案】C
12. 【答案】D
13. 【答案】C
14. 【答案】A
15. 【答案】D
16. 【答案】A
17.(14分)
【答案】
(1)文化内涵:儒家道德标准的象征(或:四时秩序的象征;公正诚直的象征。此处只给一点的分,不重复赋分);等级的象征(或:官员品衔的象征,此处只给一点的分,不重复赋分);崇尚节俭的价值观的象征(或:主流价值观的象征,此处只给一点的分,不重复赋分)。(答对一点2分,满分不超过4分)
影响:强化等级秩序;有利于形成重视道德的社会风气;有助于维护社会及政治稳定;有助于塑造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答对一点2分,满分不超过4分)
(2)定义:“服妖”现象,是一种与传统风俗、礼法秩序、主流价值观念等相背离的个人或群体的服饰行为。(2分,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对“服妖”现象进行抽象概括的描述,照抄材料不得分)
成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元朝服饰习惯的影响(或:民族交融的影响,此处只给一点的分,不重复赋分);市民阶层的壮大;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等。(答对一点2分,满分不超过4分)
18.(12分)
【答案】
(1)评价:其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试图调和君主、贵族和人民之间的矛盾;没有正确认识普通民众的参政议政能力,主张贵族世袭制,具有时代局限性。(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2)差异:前者认为孟德斯鸠主要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后者认为孟德斯鸠代表君主和贵族的利益。(每点1分,共2分)
(3)该观点抹杀了历史的客观性,放大了历史的主观性。孟德斯鸠有《论法的精神》等著作传世,其思想并非“虚构故事”。两位学者对孟德斯鸠观点的解释虽有差异,但均有材料依据,属于对历史的多元解释,也并非“虚构故事”。(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19.(14分)
【答案】
(1)原因:宗教改革的影响: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人文精神的传播。(6分)
(2)评析:19世纪中后期,巴黎的社交方式向公共性、大众化方向发展。这种趋向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另一方面是因为在革命运动的推动下,法国共和制逐步确立,公民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这一转变反映了法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8分)
20.(12分)
【答案】
示例
选择: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2分)
主题: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革命道路(2分)
阐释: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渐加深,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无产阶级政党随之因运而生,中共一大胜利召开,形成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即红船精神。在红船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开始展开一系列革命探索,领导工人运动、国民革命运动,到1927年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6分)
综上所述,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是我党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所形成的创新精神,在新时代,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一系列精神所构建的精神谱系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