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剑桥中国晚清史》认为,清廷要求英使谒见皇帝时行跪拜礼,并限制外商在广州一口贸易.是把西方国家当“藩属”对待,恶化了中英关系,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这一说法( )
A.掩盖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明确指出了战争的后果
C.肯定中国抗英的正义性 D.正确分析战争爆发原因
2.下图是19世纪30年代中国白银外流情况示意图。导致图中白银外流趋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外贸易的发展 B.鸦片走私的兴盛 C.自然经济的衰败 D.地方政府的腐朽
3.下表是中国近代某一次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清朝著名将领一览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些将领( )
人物 官职 牺牲的时间和地点
陈连升(土家族) 副将 1841年1月广州沙角、大角
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 总兵 1841年10月浙江定海
陈化成 江南提督 1842年6月上海吴淞
A.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 B.遏制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找到了国家发展的出路 D.体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4.观察下列这组图片,与其所反映内容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书中说:“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在目前条件下,扩大对华贸易,就是扩大鸦片贸易;而增加鸦片贸易是和发展合法贸易不相容的。”为解决该矛盾,英国( )
A.缩减对华的鸦片贸易 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扩大中英间合法贸易 D.摧毁中国的自然经济
6.身处北京城的英军吴士礼中校用日记记录了这个惊人的场景:“浓烟带来了大量炽热的余烟述说和揭露皇家宫苑所遭受的毁灭与惩罚……暗红的火光映照在往来忙碌的士兵脸上,使得他们活像一群魔鬼,在为举世无双珍宝的毁灭而欢呼雀跃。”材料描述的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日本占领旅顺后的大屠杀
C.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城 D.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
7.1841年林则徐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最能印证该预言的是俄国( )
A.控制北京城 B.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C.索银二亿两 D.逼迫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8.针对一场中外战事,《申报》在1884年8月刊登多篇社论,包括《论御敌仍当以炮台为重》《论中国水师实为有用》《闽江战事失算失援说》。判断社论提到的“敌”是( )
A.法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9.下表为主要西方国家在华银行设立情况统计表(单位:家)。这主要表明( )
期间 英国 法国 德国 俄国 美国 日本
1894年前 16 2 4 2
1895—1913 5 15 11 15 5 33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加剧 B.西方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C.外国资本完全掌控中国金融 D.一战期间外国资本投入减少
10.公车上书之后,他设强学会于京师,为御史杨崇伊所劾,封禁:其徒设《时务报》于上海……举国耸动,风气骤变。根据材料可知,他和其徒( )
A.最早“开眼看世界” B.掀起洋务运动
C.传播维新变法思想 D.领导义和团运动
11.下图是1895年上海《申报》一篇报道,该报道描述的事件( )
A.促进中国近代化起步 B.打击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拉开维新运动的序幕 D.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12.维新派一直宣传民权、开国会,但“维新”实际所做的不过是减汰冗员、裁撤机构、设立制度局等“行政”方面的措施,并没有颁布关于定宪法或开议会的谕旨。这反映了( )
A.维新派主张君主专制 B.设国会不适合国情
C.改革派力量不够强大 D.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13.梁启超在《清议报》中发文:“骨节、肌肉、脉络、手足、咽喉皆可得而瓜分者也,惟腹心则不可得而瓜分者也。腹心者何?我四万万同胞爱国之心、团结之力是也,有之则生,无之则死。”梁启超意在( )
A.宣传西方政治思想 B.对抗顽固势力的阻挠
C.唤醒国人民族意识 D.痛斥清王朝腐朽统治
14.漫画针砭时弊,入木三分。下图漫画巧妙地将两种嘴脸融合在一张画上,强烈讽了( )
A.列强对华采取双重标准 B.清政府对内妥协对外独裁
C.清廷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D.清政府对外政策摇摆多变
15.如果要把下面内容整合为一个单元,其中①处单元名称应为( )
A.内忧与外患 B.侵略与反抗 C.抗争与探索 D.开放与守旧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材料二:陈独秀曾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国土的割让,使举国上下如大梦初醒,稍有知识者大多公认了富强之策。”……外媒却评甲午中日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
——摘编自施亚英《中国的觉醒与甲午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研究综述》
材料三: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摘自德国《前进报》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城下之盟”条约名称,并概括“城下之盟”损害了中国哪些主权。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甲午中日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这句话的理解。
(3)材料三中“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中“外国剥削者”是指什么?其“神圣的民族战争”指的是什么?
(4)“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综合上述材料,你从近代中国屈辱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捕并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摘编自《太平天国文书汇编》
材料二:
材料三: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摘编自《太平天国文书汇编》
材料四: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摘自马克思《中国纪事》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图一、图二文件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材料三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四观点的不足之处。
18.奏折是直接的文献史料,具有极高的文献研究价值。阅读下列李鸿章的奏折,完成探究活动。
奏折 时间 内容节选
《筹议天津机器局折》 同治九年十月二十六日(1870年) 西洋军火日新月异,不惜工费而精利独绝,故能横行于数万里之外。中国若不认真取法,终无由以自强……洋枪洋炮皆非洋火药施放不能取准而及远,臣军每向西国购运,其价较中国土药微昂,究不若自制洋药之多且便……
《试办招商轮船折》 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872年) ……是南北合力筹办,华商轮船可期就绪。目前海运固不致竭蹶,若从此中国轮船畅行,闽沪各厂造成商船亦得随时租领,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
《拟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折》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1901年) 兹据领衔使臣葛络干照会,以各使公商拟请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外务部冠六部之首,系仿西洋各国成式,至请将外务部诸臣予以厚禄,使得专心办公,亦尚近理……仿照六部司员之例,即于总理街门章京内选派,开去原街门差缺,改为外务部司员……
(1)根据《筹议天津机器局折》,归纳李鸿章筹议天津机器局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天津机器局同属一类的洋务企业一例。
(2)根据《试办招商轮船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提出试办招商轮船的时代背景。
(3)与传统的外交观念相比,《拟改总理衙门为外交部折》所体现的外交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用《拟改总理衙门为外交部折》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晚年李鸿章曾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此,请说说你的看法。
三、改错题
19.百年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魏源在《四洲志》中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和科技,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2)1871年清政府任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率领新式训练的清军,收复新疆。( )
(3)戊戌变法中,严复等主持的《时务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
(4)在反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中,直隶提督聂士成在天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 )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材料认为中英外交礼仪争端导致中英关系恶化,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发生。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资产阶级在进行工业革命期间和完成工业革命后,不断地加快加大全球殖民掠夺的步伐。他们凭借着坚船利炮在全球范围内抢占原料产地,倾销廉价商品。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东方国家,必然成为其侵略的对象。出现这些历史现象是资本逐利嗜血的本性使然,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无一不沿着这条道路发展。因此,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英国殖民者打开中国大门,从中国掠夺市场和原料,而题干观点显然掩盖了鸦片战争的实质,A项正确;材料未直接说明战争的后果,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国抗英及正义性特点,排除C项;材料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不正确,排除D项。故选:A。
2.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1832—1833年间和1834年以后白银外流呈上升趋势,这时英国等向中国走私鸦片,使得白银外流,因此这与鸦片走私有关,B项正确;中外贸易中中国占有优势,不是白银外流的原因,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排除C项;地方政府腐败不会造成白银大批外流,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据题干“中国近代某一次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清朝著名将领一览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将领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抵御外敌入侵的战斗中英勇无畏、壮烈牺牲,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坚定的民族责任感,他们的行为体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D项正确;这些将领抗击的是英国侵略者,并非八国联军,排除A项;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题干中的战争是鸦片战争,无法遏制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项;这些将领的英勇抵抗并未能改变清朝的衰落和找到国家发展的出路,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B
解析:阅读题干和图片文字说明,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故选B。
5.答案:B
解析:A材料中体现的是英国殖民者主张扩大对华鸦片贸易,排除。B根据材料“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在目前条件下,扩大对华贸易,就是扩大鸦片贸易;而增加鸦片贸易是和发展合法贸易不相容的。”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英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符合题意。C材料中认为“在目前条件下,扩大对华贸易,就是扩大鸦片贸易”,而不是扩大中英的合法贸易,排除。D鸦片战争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题,但是题干没有体现英国摧毁中国自然经济,排除。故选:B。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北京揭露皇家宫苑所遭受的毁灭与惩罚”“在为举世无双珍宝的毁灭而欢呼雀跃。”,结合所学知可知,材料体现的内容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抢劫了中国大量国宝,A项正确;日本战旅顺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地点在辽东半岛的旅顺,与北京不符,排除B项;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城与北京城地点不符,同时也没有损害举世无双的珍宝,排除C项;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与“皇家宫苑所遭受的毁灭与惩罚”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B
解析: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俄国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列强侵略中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史实最能证明林则徐的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故选:B。
8.答案:A
解析:
9.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可以得出,1895年后,外国在中国设置银行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标志着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所以材料表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加剧,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主要西方国家在华银行设立情况,不能体现西方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排除B项;外国资本完全掌控中国金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主要西方国家在华银行设立情况在一战期间数量并没有减少,不能体现一战期间外国资本投入减少,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发动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所以材料人物是康有为,徒弟梁启超曾办《时务报》,康有为和其徒梁启超传播维新变法思想,C项正确;最早“开眼看世界”的是林则徐,排除A项;掀起洋务运动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而康有为是维新变法运动代表人物,排除B项;康有为与义和团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C项正确;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排除B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五四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实际所做的不过是减汰冗员、裁撤机构、设立制度局等‘行政’方面的措施,并没有领布关于定宪法或开议会的谕旨等信息可知,维新派仅限于实行减汰冗员、裁撤机构、设立制度局等没有触及制度变革的措施,没有开展行民权、定宪法,开国会等触及社会变革的措施,说明维新派还没有足够的勇气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维新派派力量不够强大,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而不是君主专制,也不是民主共和,排除A、D项;维新派没有涉及宪法或议会的内容,这主要体现了改革派的软弱,力量不够强大,并不是说明我国国情不适宜,排除B项。故选C项。
1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骨节、肌肉、脉络、手足、咽喉皆可得而瓜分者也,惟腹心则不可得而瓜分者也。腹心者何?我四万万同胞爱国之心、团结之力是也,有之则生,无之则死。”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梁启超号召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拯救民族危亡。因此,题干材料意在唤醒国人民族意识,C项正确;宣传西方政治思想,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对抗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痛斥清王朝腐朽统治,题干材料均没有提及,材料强调的是唤醒国人民族意识,排除BD项。故选C项。
14.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1908年”、“对外笑容,对内怒容”,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对内镇压人民,对外阿谀奉承列强,因此图示讽刺清廷已沦为洋人的朝廷,C项正确;漫画体现的是对清政府的双重嘴脸的讽刺,不是列强,排除A项;清政府应当是对外妥协,对内独裁,排除B项;题干信息没有反映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摇摆多变,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近代农民阶级面对外国侵略进行了抗争,“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探索,“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变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探索,故题干所述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反映的单元主题是抗争与探索,C项正确;内忧与外患是材料中事件的社会背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侵略与反抗不包括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排除B项;开放与守旧不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1)条约:《南京条约》;主权:割香港岛——破坏领土主权,五口通商——破坏贸易主权,协定关税—破坏关税自主权。
(2)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并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确是日本胜利了;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激起了中华民族觉醒,促使先进中国人进一步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3)“外国剥削者”;八国联军。“神圣的民族战争”;义和团运动。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要努力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
解析:(1)条约:据材料一“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一一满足和所学知识,概括城下之盟指的是《南京条约》。
主权:根据材料一“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可知,它损害了中国贸易、领土和关税主权,协定关税,破坏关税自主权。
(2)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到甲午中日战争,看到它的弊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并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确是日本胜利了:但是也要看到它的客观作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激起了中华民族觉醒,促使先进中国人进一步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3)“外国剥削者”、“神圣的民族战争”:据材料三“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和所学知识可知,“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中“外国剥削者”是指八国联军,1900年列强组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略我国。“神圣的民族战争”指的是义和团运动。
(4)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近代中国屈辱历程中得到的启示是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努力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7.答案:(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3)“洋人助妖”。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阶级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只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
(4)没有肯定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同时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方案和《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一信息“清政府为了支付战净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群众暴动有70余起”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净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2)主张:依据材料二图一信息“天朝田亩制度”,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依据图二信息资政新篇”,结合所学可知,洪仁玕写的《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3)原因:依据材料三“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悟人断可长久支持”的信息,材料三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人助妖”,即洋人帮助清政府。
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只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
(4)不足:依据材料四信息“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可知,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起义没有任何意义,这个观点看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但没有肯定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同时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方案和《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8.答案:(1)学习西方技术,寻求自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
(2)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商船和军舰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3)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应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为了更好的处理与外国的关系,设置了外务部。
(4)洋务运动没有让中国富强起来。但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近代海军,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解析:(1)目的:据材料“西洋军火日新月异,不惜工费而精利独绝,故能横行于数万里之外。中国若不认真取法,终无由以自强和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学习西方技术,寻求自强。举例: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初期口号是自强,开始创功军事工业,天津机器局就属于这一类,同类的还有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
(2)时代背景:据材料“是南北合力筹动,华商轮船可期就绪。目前海运固不致竭蹶,若从此中国轮船畅行,闽沪各厂造成商船亦得随时租领,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和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认识到试办招商轮船的重要性,希望能达到“分洋利”的目的。据所学可知,李鸿章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商船和军舰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3)变化及说明:据材料“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外务部冠六部之首,系仿西洋各国成式,至请将外务部诸臣予以厚禄,俾得专心办公,亦尚近理……仿照六部司员之例,即于总理衙门章京内选派,开去原衙门差缺,改为外务部司员……”和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为了更好的处理与外国的关系,于是设置了外务部。从材料可知,清政府专门设立外交机构,处理外交事务,体现了清政府对涉及事务的重视,仿制西方外交体制进行改革,说明清政府试图于国际外交接轨。相对于传统外交观念,清政府的变化逐渐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应对,传统外交也逐渐向近代外交过渡。
(4)看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认为自己一生所创功的“练兵”“海军”全是纸老虎,虚有其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没有让中国富强起来。但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兴幼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近代海军,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逐步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9.答案:(1)×;将“《四洲志》”改为“《海国图志》”。
(2)×;将“曾国藩”改为“左宗棠”。
(3)×:将“《时务报》”改为“《国闻报》”。
(4)√。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原题错误,“《四洲志》”改为“《海国图志》”。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率领新式训练的清军,收复新疆。故原题错误,“曾国藩”改为“左宗棠。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在戊戌变法期间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故原题错误将“《时务报》”改为“《国闻报》”。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在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中,直隶提督聂士成在天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故原题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