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石家庄精英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石家庄精英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29 年,古生物学家裘文中在中国北方的一处山洞中发现了一个头盖骨化石。与此一同发现的还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在洞穴内还发现了灰烬层和烧过的朴树籽。由此可推知,这一洞中的古人类最有可能是
A. 北京人 B. 元谋人 C. 河好波人 D. 仰韶人
2.大地湾一期遗址距今约8000年,在一期的墓葬中没有发现男女合葬慕,它意味着男、女属于不同的氏族,只有单纯的不牢固的婚姻关系:从随辈的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看,没有差别。由此可推知,大地湾一期遗址属于
A.原始人群时期 B.母系氏族公社时代
C.父系氏族公社时代 D.万邦时代
3.下图是山东某地博物馆原始东夷文化展览中展示的典型东夷陶器,它们深邃的黑色、平滑的光泽显示出沉静而庄重的气质。该类东夷陶器所属的原始文化类型应是
A. 红山文化 B. 良渚文化 C. 龙山文化 D. 河姆渡文化
4.大汶口文化的先民广泛种植稻米、桑、小麦等作物,相关遗址还出土了用于平整土地、铲草、稷种的大型骨耜。由此可推知,当时
A. 私有财产出现 B. 社会劳动分工细化
C. 小农经济形成 D. 先民步入定居生活
5.积石家位于内蒙古赤峰放汉旗。是一处集墓葬建筑与祭祀建筑为一体的红山文化遗址,具有“唯玉为葬”的特点,下表为第二地点一号冢的部分墓葬随舞品统计,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葛弈号 随葬品数量 随葬品种类
M25 7 a+b
M26 4 a+b+c
M21 20 a+b+c
M27 2 b+c
M7 4 C
M20 0 0
A. 私有制和贫富分化产生 B. 神权政治影响力凸显
C. 形成了初期的礼乐制度 D. 手工业形成一定规模
6.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辽西大凌河流域,公共建筑开始变得规模宏大,其功能也由举行单个聚落的宗教仪式及物品再分配等公共事务转向整个区域的公共事务.这说明当时的大凌河流域
A. 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B. 社会组织能力增强
C. 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D. 中心城市已经出现
7.史书记载,尧舜时期,尧舜权力辐射范围以贫河中下游地区为主,万邦林立,包含多个不同部族。下列考古遗址可以佐证的是
A. 陶寺遗址 B. 二里头遗址
C. 殷墟遗址 D. 牛河梁遗址
8.在夏王朝建立之前,最高政治权力以跨血缘、禅让的方式传承。夏王朝建立后,权力在夏人体系内代代相传,夏朝也就成为了王朝国家。判断夏朝是王朝国家主要基于夏朝实行
A. 王位世袭制 B. 宋法制
C. 部落联盟体制 D. 内外服制度·
9.某一中华早期王朝统治下的方国分布在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达燕山的广袤地域范围内,如奄、齐、邢、孟方、曹筝。这一早期王朝的建立者是
A. 禹 B. 启 C. 汤 D. 周武王
10.有学者指出,站在地理学视角审度商代的政治制度,……确实存在具有分封制特征的土地领属形式。但与西周时期不同的是,存在裂土与组合两种形式:裂土是将国家的土地封投于人,组合则将外款的土地纳入国家所属之中。因此商王朝对空间的掌控具有由具体到形式、由实到虚、由紧至松的基本关系。学者旨在说明商朝时期
A. 国家组织机构较为完善 B. 分封制度业已经形成
C. 血缘组织界限有所突破 D. 内外服制的管理特点
11.甲骨文记载,商王“令犬廷族衰田(即垦荒造田)于虎”,还贞问是否能在黍子熟的时候获
得黍子的丰收。由此可知,当时
A. 井田制走向衰败 B. 农业发展受到重视
C. 农作物种类较多 D. 食物供应较为充足
12.下表为远古至夏商时期的中国星期城址分布与数量统计表。表中数据
地区 黄河中上游地区 黄河下游及山东地区 长江中游地区 长江上 游地区 长江下 游地区 内蒙古地区 西墩地区 (可考) 总计
数量 9 15 9 6 3 17 9 68
A. 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格局
B. 揭示了农耕文明的多中心起源
C. 凸显了中原地区的核心地位
D. 反映早期国家地域的广袤辽阔
13.大约在成王时期, “西土” (周邵族故地) 风格的礼器已在西周王畿内占据相当地位,如菱格乳钉纹盆形簋、大小相次的列鼎和列簋等,这一状况在各主要封国也部体现得相当明显。这说明当时
A. 政治文化认同增强 B. 国君集权体制形成
C. 儒家思想得到传播 D. 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14.以下是山西出土的先秦时期晋国青铜酒器——盃,这集中反映出当时
A. 贵族奢侈的生活 B. 青铜器生产分工细密
C. 脊钢器用途广泛 D. 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15.西周时期,周天子赐予齐国在一定范围内的征伐之权,限定征伐的范围超越了齐国疆城四至。齐侯由此四处征伐,先后成为“脊秋小翁”和“眷秋首霸”。这可用以说明春秋时期
A. 传统秩序全面崩坏 B. 天子仍具共主地位
C. 统一进程大体完成 D. 各封国缺乏自主权
16.战国中期,白狄人建立的中山国重视用礼来维护等级秩序,重用司马熹等儒者为相,以仁政思想来治理百姓。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 各族同源共祖观念流行 B. 白狄华义文化认同的发展
C. 和谐稳定的时代风貌 D. 侈学已成为主流治国之术
17.下图是先秦时期悠筑的一段渠道示意图:该渠道的修筑
A. 使晋文公成为春秋的霸主
B. 使犬戎能快速攻破锅京
C. 为武王伐纣提供交通条件
D. 增加了秦国农业的产量
18.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在各国相继夺取政权,它们运用政权的力量; 积极推行以图强为目的的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铿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韩国的申不咨改革、齐国的邹忌改革以及秦国的商鞅变法等等。这些变法
A. 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 B. 产生了“士”阶层
C. 导致礼崩乐坏的局面出现 D. 推动周平王东迁洛邑
19.下表是商鞅变法中的一条法令。据此可知,这条法令
条件 奖励
杀甲士一人并取得其首级者 踢爵一级, 赐田一顷, 宅一亩
得敌一甲首名 若为官者可当五十石俸禄之官; 还可役使一人或一家为自己的农奴即 “除庶子一人 ”
A. 表明军功爵制取代世卿世禄 B. 有利于增强旧贵族特权
C. 进一步完善了爵位领受程序 D.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0.下图为脊秋战困时期的土地制度变迁,图中a、b两处分别为
A. 分封制度的瓦解、土地国有制
B. 周王室权威衰落、土地私有制
C. 铁犁牛耕的使用、土地私有制
D. 垫并战争的加剧、土地贵族所有
21.在《周礼》均省阿徒》中将传授学术的宫职称为“邦教之官”或“教民之官,并由周王任命、由官府统管。券秋时期周王室掌控的“教宫”大量流失,同时各诸贫国的史宫也往往下到民间,鲁图的《春秋》、郑国的《志》、晋国的《乘》、楚国的《桥机》(táo wù)等都流出宫廷,走向民间。这一现象
A. 表明私学取代了官学 B. 反映了国家文化重心的转移
C. 推动了士阶层的崛起 D. 根源于分封宗法制度的瓦解
22.孔子是主张积极入世的,但也有类似道家的消极避世思想,如“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韩非认为君主控制臣下,要掌握“刑、德”二柄,而孔子虽然主张德治,但也并不反对用刑。这反映出
A. 儒学是道法两家思想的源头 B. 诸子的阶级立场趋问
C. 孔子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D. 孔子思想具有包容性
23.春秋时期,早期天道观得到了完整的阐释,其“革命意义在于破除上帝为世界本原、本体及其对人世的主宰,以自然之道为本原”,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迫,逍法自然”。这种天道观诞生于
A. 楚田 B. 哥国 C. 齐田 D. 越国
24.战国时期,有一个思想泼派的理想社会制度是在大一统政治制度下“尚贤”,从而实现“尚同” “兼爱”。这个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 荀子 B. 邹衍 C. 墨子 D. 韩非
25.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相称霸,互相攻伐,“弑君三十六. 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结构的变化称为“血缘集团之间的对立让位于地缘集团之间的对立”。对这一时期政治结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宫僚政治转变 B.“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C.民族分化向国家认同转变 D.分裂割据向中央集权转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6.默写: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5分)
27.填空: (7分)
(1)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 时代与 时代。
(2)距今约7000—5000 年,黄河中上游地区进入 文化时期,它的根本特征是彩绘陶器,以采为主要栽培作物。
(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 国家——
(4)商和西周实行 ,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
(5) 春秋战国是致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 是这一变动的思想反映。
(6) 身体力行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推动百家争鸣局而出现的一个重要阶层是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四处境址出土的部分器物统计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遗址所处的历史阶段,并说明至少两个判断依据。(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阶段的发展特征。 (6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商朝的内服职官,根据其职责,可分为主要负责王翊政务的外廷官和负责商王生活的内延官。句、男、卫、邦伯等多数是外股首领。他们对商王驯需必履行一定的义务。在甲肯文中,记有候杏跟随商王去征讨夷、笑喜跟从商王去征伐人方的史实。另外,根据《合集》36511的辞意,多个句官和方伯参加了商王武力征伐孟方伯炎的战争。句、卫这些外服职官泵初就是戍守边疆的。根据甲骨卜辞的内容,有一个侯曾向商王进贡了作为奴隶的刍和占卜用的牛骨:雀地的诸侯曾向商王进贡二百五十片龟甲。
——摘编自王进锋《殷商史》
材料二 西周时代。天子、诸侯、卿、大夫都把宗族弟兄和幼庆分封出去作为统治的辅佐,在宗法分封所形成的周代统治网中间。周天子成为天下之大宗,诸侯成为一国之大宗,卿大夫成为世族和采邑内的大宗。血缘的纽带和尊祖敬念的观念。保证了周天子的权威以及各级贵族之间的等级隶属关系。
——摘编自王仲荦《历史论丛第5拜》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商代“内服”“外服”与商王的关系。归纳商代外服首领对商王需履行的义务。 (5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周代统治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代统治网”建立的历史影响。(7分)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春秋时,各国诸侯的“公宣”,多是旧势力的代表; 各国卿大夫的“私家”,往往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卿大夫多为国君的后代或异姓贵族。他们不仅拥有大量私产,而且职位世袭,形冈君主。春秋中叶后,晋、齐、咨、宋、郑、卫等国的执政卿,都把持了国政。他们有权决定出征、会盟等国家大事,甚至依恃实力逐君或敌君。这样, “扎乐征伐自诸侯出”又淡变为“白大夫出”, “政在私门”。
——摘编自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端《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当社会大变动的时期。各阶级盛袭消长。起了很大变化,彼此利害迥然不同,尖锐地对立着,都要为自己的阶级利益而斗争。这反映在思想界,就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一派是古代贵族文化的保持者。他们诉扎乐,讲名分,讲宗法,讲井田,讲孝悌仁义,把传统的贵族文化加以总结。想用以救化人民挽救当时社会的危机。另一派是浙兴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讲变法,务耕战,积极进取,什么古先圣王,孝悌仁义之类都不放在眼中,气象圾为泼辣。此外还有其他数个学术派别,如墨家、名家、阴阳家、道家等。
——摘编白秘文甫《晚明思想交论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政在私门”的含义及其出现的经济与政治根源。 (4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贵族文化的保持者”和“新兴地主代言人”所属的思想流派。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以及历史意义。(10分)石家庄精英中学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北方”“大量的打制石器”“哺乳动物化石”“灰烬层和
烧过的朴树籽”,可知该处遗址中的古人类已经学会用火,从事采集生活,处于旧石器时代,
位于北方,故选 A项。元谋人位于云南,排除 B项。河姆渡人在浙江,排除 C项。仰韶人
生活于新石器时代,排除 D项。
2.B【解析】大地湾一期遗址距今约 8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没有发现男女合葬墓,
它意味着男、女属于不同的氏族,只有单纯的不牢固的婚姻关系”,可见婚姻关系不牢固,
妇女不需要居住入男方的氏族,不是父系时代,而且当时“从随葬的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看,
没有差别”,体现出贫富差别不大,处于尚未产生贫富差别的母系氏族公社时代,故选 B
项。其他各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C【解析】“东夷陶器,它们深邃的黑色、平滑的光泽显示出沉静而庄重的气质”联系所
学,龙山文化有黑陶,而且龙山文化也在所谓东方,故选 C项。其他文化类型黑陶都不是
典型器物,排除 A、B、D三项。
4.D【解析】“广泛种植稻米、黍、小麦等作物”说明原始农业已经普遍,出土了用于平整
土地、铲草、覆种的大型骨耜,说明当时农具已经有了发展,进一步印证原始农业的进步,
农业使得先民能够稳定下来,过着定居生活,故选 D项。有农业不一定有私有财产,排除
A项。材料看不出劳动分工,更看不出“细化”,排除 B项。小农经济是春秋战国时期形
成的,排除 C项。
5.A【解析】表中随葬品数量和种类都出现了较大的差别,这说明当时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已
经产生,故选 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国家,无法得知早期国家的特征,排除 B项。材料并
没有体现出一定的等级规范,且礼乐制度的形成是在西周,排除 C项。材料中没有对手工
业的描述,无法得知当时手工业的规模,排除 D项。
6.B【解析】公共建筑规模大,需要强大的组织能力去建造,而且公共建筑涉及的公共事务
不仅是单个聚落,转向整个区域,体现对整个区域的组织,故选 B项。材料看不出国家形
成,排除 A项。材料不涉及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排除 C项。材料只是在讨论公共建筑,
不涉及中心城市,排除 D项。
7.A【解析】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
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故选 A项。二里头遗址、殷墟遗
高一历史 第 1 页 共 6 页
{#{QQABQQwUogigAABAAQgCAQUACAGQkgGCCQgGxFAMsAAACRFABAA=}#}
址分别是夏和商文化的遗址,排除 B、C两项。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遗址,是辽河流域的,
排除 D项。
8.A【解析】“跨血缘、禅让的方式传承”“夏王朝建立后,权力在夏人体系内代代相传,
夏朝也就成为了王朝国家”等,可知王朝国家取消了禅让,实行一朝一代的权力世袭,这首
先表现在王位世袭,故选 A项。与禅让相对的是王位世袭制,排除 B项。夏以前就存在部
落联盟体制,排除 C项。替代禅让的并非内外服制度,排除 D项。
9.C【解析】“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达燕山”,可得出这是商的疆域,商的
建立者是汤,故选 C项。其他各项不符合题意。
10.D【解析】材料中学者对比西周的分封制度,对商朝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说明,指出商朝裂
土具有分封的性质,而商王朝的方国拥有的土地不是“裂土”而得,而是通过政治性的归属,
将自己的土地纳入到商王朝领属之内,与商王朝原有土地组合在一起,所以商王朝对国土的
掌控具有由实到虚,由紧至松的特点,这体现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
区域,即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故选 D项。材料并没有涉
及商朝国家组织机构,排除 A项。根据材料可知商朝的制度与西周的分封制度并不一样,
排除 B项。学者旨在说明商朝的政治制度,与血缘组织的突破无关,排除 C项。
11.B【解析】甲骨文咨询的都是商王关心的事,材料表明商王对农业开垦,粮食是否丰收咨
询,农业发展受到重视,故选 B项。材料看不出“衰败”,商代井田制还是很牢固的,排
除 A项。材料看不出种类多,排除 C项。材料看不出供应“充足”,排除 D项。
12.A【解析】根据表中的古城遗址分布的区域和数量可知,远古到夏商时期我国早期文明在
地域上分布广泛,且数量众多,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格局 ,故选 A项。材料中只是古
城遗址的分布和数量统计,无法得出这些城址均为农耕文明,排除 B项。材料不涉及中原
地区对其他地区的辐射影响,无法得知中原地区处于核心地位,排除 C 项。材料中列出的
是古城遗址的统计情况,与早期国家疆域无关,排除 D项。
13.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成王时期,从王畿到各主要封国,都已经推行周的礼制文化,体
现出政治文化认同增强,选 A项。当时国君尚未集权,排除 B项。儒家是春秋时期出现的,
排除 C项。材料不能体现民族关系,排除 D项。
14.A【解析】从图文信息可知,这都是酒器,这说明单单饮酒青铜器就有许多形制,而当时
青铜器又是贵族所用,体现出贵族奢侈的生活,选 A项。材料看不出生产分工情况,排除 B
项。图片中都属于酒器,没有其他青铜器的信息,看不出用途广泛,排除 C项。材料中的
酒器均出土于晋国,不能说明中华文明的多元性,排除 D项。
高一历史 第 2 页 共 6 页
{#{QQABQQwUogigAABAAQgCAQUACAGQkgGCCQgGxFAMsAAACRFABAA=}#}
15.B【解析】材料说明齐侯凭借周王室给予的一定范围内的征伐权,通过征伐行动,成为霸
主,体现出周天子授权是依据,这可用于说明天子仍具共主地位,选 B 项。“全面”崩溃
说法错误,排除 A项。春秋时期仍是列国纷争时代,排除 C项。从齐国征伐可知,是有自
主权的,排除 D项。
16.B【解析】儒学是中原华夏文化,战国中期,白狄人建立的中山国采用儒家思想治国,体
现出华夏文化认同,故选 B项。材料不涉及同源共祖观念,排除 A项。战国时期社会战乱
频繁,排除 C项。战国时期儒学并非主流治国之术,排除 D项。
17.D【解析】依据图中所示可知,这是郑国渠,修筑于秦国境内,其修筑增加了秦国的农业
产量,选 D项。其他各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8.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
制度,故选 A项。西周时期就已经存在“士”阶层了,排除 B项。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
礼崩乐坏的局面,排除 C项。周平王东迁洛邑标志着东周的开始,排除 D项。
19.D【解析】这条战场法令鼓励了士兵杀敌,平民可以通过军功受爵,从而实现社会阶层的
跃升,选 D项。材料内容规定了按军功授爵,仅凭这条法令无法得知军功爵制取代世卿世
禄制度 ,排除 A项。军功受爵的方式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并没有增强旧贵族的特权,
排除 B项。完善爵位领受程序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C项。
20.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生产力获得了发展,诸侯
国纷纷变法,授田于百姓,土地所有权由国家所有的井田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
业的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实力,推动了社会的转型,所以 a、b处应为铁犁牛耕的使用、土
地私有制,故选 C项。其他三项排除。
21.C【解析】材料表明随着“教官”的流失以及诸侯国史官和史籍向民间流散,学术出现下
移现象,冲击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有利于私学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士阶层的崛起,故
选 C项。这一时期私学并没有取代官学,与史实不符,排除 A项;此时国家文化重心依然
在北方,排除 B项。材料中所述现象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排除 D项。
22.D【解析】依据材料,孔子的思想中与道家思想、法家思想有共鸣之处,体现出孔子思想
的包容性,故选 D项。道家老子早于孔子,材料也没有讨论源头,排除 A项。诸子的阶级
立场是有差异的,排除 B 项。孔子思想并没有被时代接纳,材料也不足以说明其适应了时
代,排除 C项。
23.A【解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思想,老子是楚国人,故选
A项。其他各项不符合题意。
高一历史 第 3 页 共 6 页
{#{QQABQQwUogigAABAAQgCAQUACAGQkgGCCQgGxFAMsAAACRFABAA=}#}
24.C【解析】墨子主张“尚贤”“兼爱”,故选 C项。其他各项不符合题意。
25.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势力强大,招揽人才,任用官员不
再仅仅依靠血缘世袭,另外,在互相攻伐中,礼崩乐坏,传统宗法世族势力被严重削弱,分
封制度和宗法等级制度遭到极大打击,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选 A项。“家天下”
替代“公天下”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在夏朝,排除 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认同,排
除 C项。春秋时期依然是各诸侯分裂割据的政治局势,排除 D项。
26.【参考答案】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
(1)起源早、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
(2)遍布南北,分布范围广,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
(3)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以中原地区为核心。
(4)具有连续性,兼容并蓄。
(5)出现了早期农耕经济,产生了农业文明。
27.【参考答案】
(1)旧石器;新石器
(2)仰韶
(3)奴隶制
(4)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5)百家争鸣
(6)士阶层(每空 1分,共 7分)
28.【参考答案】
(1)历史阶段:新石器时代。(2分)
依据:石器基本为磨制,比旧石器时代的器具复杂、精致;距今约 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
器时代。(4分)
(2)使用打磨结合的石器;已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
定;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6分,任答 3点)
【解析】(1)第一小问历史阶段,根据材料“距今约 5200—4400年”与“距今约 8000—7000
年”“距今约 4290年”“距今约 7000—500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时间判断这些
遗址正是处于新石器时代。第二小问依据,根据材料中给出的出土器物并结合所学可知,这
些遗存的石器或者骨器基本为磨制,比旧石器时代的器具复杂、精致,另外通过时间也可推
出这些遗址所处的时代。
高一历史 第 4 页 共 6 页
{#{QQABQQwUogigAABAAQgCAQUACAGQkgGCCQgGxFAMsAAACRFABAA=}#}
(2)根据第一小问确定表中的遗址均为新石器时期,再结合“新石器时期”所学知识来确
定阶段特征:使用打磨结合的石器;已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
逐渐稳定。再根据材料可知,这些遗迹广泛分布,体现“多元一体”的特征,由此可知,文
化遗存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29.【参考答案】
(1)关系: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2分)
义务:带军跟随商王征伐;戍守边疆;向商王进贡。(3分)
(2)特点: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具有等级性(形成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以血缘为
纽带。(3分)
历史影响:明确了等级隶属关系;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保证了周天子的权威);
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推动尊祖敬宗观念的传播。(4
分)
【解析】(1)第一小问关系,“内服职官,根据其职责,可分为主要负责王朝政务的外廷
官和负责商王生活的内廷官”联系所学,商代“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根据“甸、
男、卫、邦伯等多数是外服首领”联系所学,可得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第
二小问义务,“记有侯告跟随商王去征讨夷、侯喜跟从商王去征伐人方的史实”“多个甸官
和方伯参加了商王武力征伐盂方伯炎的战争”,可得出带军跟随商王征伐;“甸、卫这些外
服职官最初就是戍守边疆的”,可得出戍守边疆;“有一个侯曾向商王进贡了作为奴隶的刍
和占卜用的牛骨;雀地的诸侯曾向商王进贡二百五十片龟甲”,可得出向商王进贡。
(2)第一小问特点,“都把宗族弟兄和幼庶分封出去作为统治的辅佐”“在宗法分封所形
成”,可得出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周天子成为天下之大宗,
诸侯成为一国之大宗,卿大夫成为世族和采邑内的大宗”,可得出具有等级性;“血缘的纽
带”等,可得出以血缘为纽带。第二小问历史影响,“尊祖敬宗的观念,保证了周天子的权
威以及各级贵族之间的等级隶属关系”,可得出明确了等级隶属关系,推动尊祖敬宗观念的
传播;联系所学,可得出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保证了周天子的权威);解决了
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30.【参考答案】
(1)含义: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公室衰弱。(2分)
经济与政治根源:地主经济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或生产力的发展);官位世袭的保障
(分封制宗法制的影响)。(2分)
高一历史 第 5 页 共 6 页
{#{QQABQQwUogigAABAAQgCAQUACAGQkgGCCQgGxFAMsAAACRFABAA=}#}
(2)思想流派:儒家、法家。(2分)
背景:铁犁牛耕促进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发展,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王室衰
微,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旧的贵族体系不断瓦解;私学的发展,新兴士阶层崛起;各国统治
者出于需要礼贤下士,竞相招揽人才;社会大变革形成了宽松的社会环境。(4分,任答 4
点)
历史意义: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
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4分)
【解析】(1)第一小问含义,“各国诸侯的‘公室’,多是旧势力的代表”,“都把持了国
政。他们有权决定出征、会盟等国家大事,甚至依恃实力逐君或弑君”“‘礼乐征伐自诸侯
出’又演变为‘自大夫出’,‘政在私门’”等,联系所学可得出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
了实权,公室衰弱;第二小问经济与政治根源,“他们不仅拥有大量私产,而且职位世袭,
形同君主”“各国卿大夫的‘私家’,往往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等,可得出地主经济
的发展,官位世袭的保障。
(2)第一小问思想流派,“其中一派是古代贵族文化的保持者”“讲礼乐,讲名分,讲宗
法,讲井田,讲孝悌仁义”,联系所学可得出儒家;“讲变法,务耕战,积极进取,什么古
先圣王,孝悌仁义之类都不放在眼中,气象极为泼辣”,联系所学可得出法家。第二小问背
景可从经济、政治、思想、社会几个方面作答。第三小问历史意义,紧扣唯物史观评价,联
系材料“当社会大变动的时期,各阶级盛衰消长,起了很大变化,彼此利害迥然不同,尖锐
地对立着,都要为自己的阶级利益而斗争,这反映在思想界”等,可得出百家争鸣是春秋战
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联系所学,“一派是新兴地主阶
级的代言人”可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高一历史 第 6 页 共 6 页
{#{QQABQQwUogigAABAAQgCAQUACAGQkgGCCQgGxFAMsAAACRFABAA=}#}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北省石家庄精英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