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宋声学校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而湖北、广西等地都曾发现可能属于南方古猿的牙齿化石,这说明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D项符合题意。
2.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A项符合题意。
3.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探寻人类的起源,最为可信的是第一手资料。通过考古发现获得的化石等实物史料可以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A项符合题意。
4.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远古人类是北京人,B项符合题意。
5.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所以,他们在切割时,最有可能使用锋利的石制工具,A项符合题意。
6.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所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中,可以证明北京人会使用火的是①烧骨和③洞穴中的灰烬,D项符合题意。
7.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能够作为研究人类起源的资料是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指文献资料(指原创的)和实物资料、口述资料,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考古发掘而来的实物,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作为研究人类起源的考古资料,C项符合题意。
8.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D项符合题意。
9.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会通过磨光和钻孔等技术制作项链等装饰品,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爱美意识,B项符合题意。
10.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的长江流域,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地区。它们反映的是中国古人类的起源与发展,A项符合题意。
11.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
工具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
12.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为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使用猪纹陶钵,D项符合题意。
13.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他们在这里过着定居生活。在河姆渡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D项符合题意。
14.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是河姆渡人使用的耕作工具,第二幅图是河姆渡人种植的重要农作物。它们共同说明河姆渡人过着原始农耕生活,D项符合题意。
15.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牙雕栩栩如生,反映了河姆渡人对美的追求,①正确;“双鸟朝阳纹牙雕”说明河姆渡人会雕刻技术,③正确,B 项符合题意。
16.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粟的主要产地在北方。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今陕西西安附近),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粟,C项符合题意。
17.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出土的礼器、乐器等文物包含燕山以北等多地的文化元素,体现了当时已经出现多种文化交流与融合,A项符合题意。
18.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聪明的半坡人发现,把捕回来的野猪、灰狼养起来,耐心地等待它们长大,可以解决肉类食物匮乏的问题。这说明半坡人已经学会驯化动物,A项符合题意。
19.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考古学家发现,有的墓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件,但有的墓却一无所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当时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D项符合题意。
20. 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全国许多地方都发掘出土了彩陶,这说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D项符合题意。
21.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旨在强调中华民族的形成并非一族所成,从古至今,各民族互相来往,排除各自之间关于习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逐渐走向同一文化认同。在这个过程中,各民族逐渐交融,形成了统一民族,B项符合题意。
22.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六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炎黄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 项符合题意。
23.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陕西清涧寨沟遗址的出土文物与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物质文化相同,说明该遗址为研究早期国家提供了新资料,C项符合题意。
24.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古城遗址的外围水利系统由人工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C项符合题意。
25.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许多上古传说如今都从考古发现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证明,这说明考古发现可以证实传说的一些真实成分,D项符合题意。
26.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方式——禅让制,B项符合题意。
27.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禹采用疏导的方式成功治理水患,B项符合题意。
28.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采用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禅让制推荐首领,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品德,原则是选贤任能,A项符合题意。
29.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大禹为了治理洪水牺牲小我,舍小家为大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无私奉献精神,B项符合题意。
30.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都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转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因此正确顺序为尧一舜一禹,D项符合题意。
31.(14分)
(1)河姆渡遗址。(4分)
(2)类型:干栏式建筑。(2分)原因:地处南方,空气潮湿,雨水较多,干栏式房屋可防潮通风。(2分)
(3)流域:长江流域。(2分)主要因素: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2分)
(4)河姆渡人会运用雕刻工艺制作艺术品;懂得使用天然漆。(2分)
32.(14分)
(1)材料一: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在涿鹿之战中取得胜利,后人尊称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相传黄帝能建造
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等等。(2分)
材料二:
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水患,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因为治水有功,他被民众尊称为“大禹”。(2分)
(2)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2分)想象:图二——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3分)图三——北京人用石块制作各种工具,他们制作工具的技术比较成熟,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砧等。北京人用这些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果实。(3分)
(3)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2分)
33.(12分)
(1)【示例】
观点:我国先民具有创新思维。
论述: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等等。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相传很早以前,黄河经常泛滥,大禹带领部落采用疏导的办法对黄河进行治理,为此“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消除了水患。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是他勤恳踏实,与群众同甘共苦,有坚强的毅力和恒心,有创新的思想,等等。
综上所述,我国先民具有创新思维。(8分)
(2)国家重视科技发展;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培养创新思维;等等。(言之有理即可,4分)兴宁市宋声学校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1.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几十年来,在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发现的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我国湖北建始县、湖北巴东县、广西南宁市都曾发现可能属于南方古猿的牙齿化石。”由此可知( )
A.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石器 B.我国广袤大地孕育着最早的人类
C.古人类起源的研究缺乏依据 D.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2.下图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牙齿化石。据此推断,该化石属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3.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靠的依据是( )
A.考古发现 B.大胆猜测 C.神话传说 D.影视剧作
4.下面是对我国某远古人类头骨的描述。据此判断,该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5.在远古时代一个晴朗的下午,两个北京人捕获了一头梅花鹿(见下图)。在分给伙伴时,他们最可能使用的切割工具是( )
A.石制工具 B.彩色陶器 C.棍棒 D.硬质土块
6.下列一组图片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其中可以证明北京人会使用火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考古发掘是获取考古资料的重要途径。下列资料可用于研究人类起源的是( )
A.北京人复原头像 B.北京人采集场景想象图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猪纹陶钵
8.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我国早期古人类遗址中,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已学会人工取火的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10.历史专题复习是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一种方式。运用下列知识,我们可以构建的体系是( )
①元谋人的两颗门齿
②北京人的头盖骨
③山顶洞人的骨针
A.中国古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B.北京地区的古人类代表
C.长江流域的古人类文明 D.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
11.建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示意图中横线处应填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
A.原始农业出现 B.旧石器时代来临
C.工具制造发展 D.畜牧业取得发展
12.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该原始居民是( )
A.半坡居民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居民
13.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之一。据此可知,我国最早的稻作农业生产区域位于 ( )
A.黄河流域 B.辽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长江流域
14.文物是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下列一组文物可以共同印证河姆渡居民( )
A.能修建干栏式建筑 B.会制作精美的陶器
C.会制作骨器艺术品 D.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15.下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牙雕,它直接反映出( )
①河姆渡人对美的追求 ②当时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 ③河姆渡人会雕刻技术 ④当时出现了家畜饲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6.“江山社稷”中的“稷”(读jì,又称粟,俗称小米)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下列远古居民中最早种植“稷”的是( )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17.某遗址的大墓中有陶礼器与成套乐器等陪葬品,上面的文化元素如彩绘龙纹与燕山以北和河曲地带有关,陪葬品中还有大汶口文化的背壶和良渚文化的刀俎。据此可知,当时( )
A.多种文化交流与融合 B.已经迈入阶级社会
C.出现国家的初始形态 D.区域发展相对平衡
18.某考古学家说道:聪明的半坡人发现,把捕回来的野猪、灰狼养起来,耐心地等待它们长大,可以解决肉类食物匮乏的问题。这说明半坡人已经( )
A.学会驯化动物 B.掌握种植技术 C.建造定居房屋 D.制作彩色陶器
19.山东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000年,处于我国的父系氏族时期。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考古学家发现,有的墓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件,但有的墓却一无所有。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A.个人对随葬品的爱好不同 B.各地的风俗不一样
C.家里收藏的玉器多少不一样 D.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
20.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地区。距今5300年左右,彩陶文化的影响范围遍及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下列图片是考古工作者发现的部分彩陶及其发掘地,这说明( )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C.小农经济充足发展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1.梁启超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据此可知,梁启超认为华夏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 )
A.领先世界 B.多民族交融 C.独立发展 D.一脉相承
22.下列人物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伏羲和女娲 B.炎帝和黄帝 C.尧、舜和大禹 D.神农和伏羲
23.陕西清涧寨沟遗址的建筑群由下沉式中心院落和四周廊房组成,整体呈“回”字形,合围区域面积约6000平方米。外围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车马器、兵器、玉器、骨器、漆器、龟甲等,与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物质文化相同。据此推断,该遗址( )
A.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新证据 B.有助于研究原始农耕生活
C.为研究早期国家提供新资料 D.可佐证尧舜禹禅让的传说
24.某同学在暑假参观了一处古代遗址的外围水利系统,讲解员介绍说:“这个复杂的水利系统由
人工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据此推断,该同学参观的遗
址最有可能是( )
A.河姆渡遗址 B.牛河梁遗址
C.良渚古城遗址 D.陶寺古城遗址
25.《越绝书》是古代有关吴越地区历史的重要典籍,记载了许多上古传说,如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禹、冗之时,以铜为兵。这些记载如今都从考古发现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证明。据此可以判断( )
A.《越绝书》中记载的都是真实的历史
B.关于黄帝的远古传说都是完全真实可信的
C.吴越地区产生了中国古代最早的文明
D.考古发现可以证实传说含有一定史实成分
26.制作流程图是历史学习的常见方法。给下面流程图补充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
A.炎黄传说 B.禅让制的实行
C.涿鹿之战 D.世袭制的确立
27.历史传说又称“口传的历史”,是各地区民众世代口耳相传的,与一定历史人物和事件相关的故事。下图历史人物成功治理水患的方法是( )
A.堵塞 B.疏导 C.放任不管 D.逃避责任
28.“传说尧不将位子传给他的儿子丹朱,而是咨询四岳。四岳推举品行高尚的舜,舜在经过层层考验后摄位行政。”据此可以看出,禅让制的主要依据是( )
A.德才兼备 B.军功卓著 C. 血缘关系 D.家族势力
29.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事迹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 )
A.自强不息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民族主义精神
30.“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下列关于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舜一禹一尧 B.禹一尧一舜
C.尧一禹一舜 D.尧一舜一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学者在参观某文化遗址时说:“(这里)在中华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长屋。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在桩木上架设纵横交错的地龙骨(地梁),然后在上铺设地板,地板以上立柱、架梁、敷橡、盖顶。
————摘编自梅福根、吴玉贤《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化遗址是哪一遗址。(4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木构长屋”是什么类型的建筑 (2分)分析出现这种建筑的原因。(2分)
(3)材料二中的“他们”生活在哪一流域 (2分)促使原始人类由穴居走向定居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2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文物蕴含的历史信息。(2分)
32.(14分)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曾孕育早期人类。依据下列图文,回答相关问题。
【神话传说】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 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 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 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 陵,下民其忧……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 过家门不敢入。 ——摘编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1)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神话和传说。请分别写出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传说人物,并对其进行简单介绍。(4分)
【考古发现】
(2)化石是研究人类的重要依据。写出图一所示原始人类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分)依据图二和图三,分别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合理想象。(6分)
【人文初祖】
(3)民间传说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是历史人物的艺术化和传奇化。在历史传说中,炎帝开创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炎帝的贡献。(2分)
33.(1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七年级某历史学习小组以“远古传说”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搜集到以下材料:
【民族起源】
【发明创造】
【利在千秋】
史前时期,洪水泛滥成灾。繇治水采用填堵的办法,但没有成效。大禹从他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他利用自然地形,把高地筑高加固,把低处挖得更低,让水能顺畅地排出,同时选择适当的地方蓄水用于灌溉。这个办法以疏导为主,把治水患和兴水利结合起来,取得了成功。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围绕“我国先民的智慧”这一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8分,要求:结合相关史实表述成文,字数不少于80字)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才能促进国家的科技创新。(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宋声学校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